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症状体征与CT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冯志学 罗少生 +4 位作者 余裕 周惠武 陈韶艳 江广明 罗启年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CT影像学表现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6例在我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临床症状包括疼痛以及神经根症状。CT评估包括椎间盘突出类型、椎间孔累及程度、神经根压迫程度以及其他相关表现等。探...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CT影像学表现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6例在我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临床症状包括疼痛以及神经根症状。CT评估包括椎间盘突出类型、椎间孔累及程度、神经根压迫程度以及其他相关表现等。探讨CT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突出水平节段以及神经症状体征的相关性。CT影像学由我院两位资深影像学专家进行判读,采用Kappa分析对CT判读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症状体征与CT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采用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央型膨出或突出压迫硬膜囊通常无明显症状,而旁中央型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累及椎间孔则与皮节区域分布疼痛具有明显相关性。CT显示神经根受压时并非所有对应的患者均有神经功能障碍;但神经功能障碍表现明显时,则与影像学神经根受压密切相关。结论旁中央型巨大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并累及椎间孔与临床症状体征密切相关。椎间盘膨出压迫硬膜囊,中央型突出或脱出未累及椎间孔通常无显著临床意义。CT椎间孔受累表现相对于椎间盘突出的类型(膨出,突出,脱出)更能与临床症状体征相吻合。当出现多节段椎间盘受损并伴有椎间孔受累时,患者更有可能出现神经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CT诊断 临床表现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P3T心脏模块化注射技术结合SAFIRE技术的CCTA成像研究
2
作者 郭强 严德星 +3 位作者 余裕 陈龙 王康 熊伟坚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18-122,共5页
目的研究P3T心脏模块化注射技术结合迭代重建算法(SAFIRE)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进行CCTA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 目的研究P3T心脏模块化注射技术结合迭代重建算法(SAFIRE)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进行CCTA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0例。A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固定碘负荷和注射流率的对比剂注射方案及滤波反投影重建(FBP),B组患者采用P3T心脏模块化输入相关参数后计算得出的给药方案,同时使用SAFIRE强度3重建。比较两组患者的右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的CT值(近端、中段、远端)、信噪比(SNR)与对比噪声比(CNR)、冠脉成像质量评分、对比剂流速、注射量、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两组患者的右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近端、中段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右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远端CT值分别为(367.36±50.41)Hu、(321.68±41.58)Hu、(315.37±54.13)Hu,明显高于A组的(323.56±54.25)Hu、(274.53±65.26)Hu、(273.11±48.56)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右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的SNR、CNR比较,以及冠脉成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对比剂流速、注射量分别为(4.37±0.39)mL/s、(52.43±6.11)mL,明显低(少)于A组的(5.24±0.46)m L/s、(65.26±8.49)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ED水平分别为(12.88±1.55)m Gy、(84.37±4.40)m Gy·cm、(2.19±0.10)mSv,明显低于A组的(20.46±1.69)m Gy、(146.83±8.27)mGy·cm、(3.81±0.32)m 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3T技术联合SAFIRE技术应用于CCTA中,能有效降低对比剂流速、注射量,同时辐射剂量明显减少,图像质量不受影响,实现注射方案的个体化、标准化及检查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成像 P3T技术 迭代技术 冠脉成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术前MR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子宫内膜癌风险分层
3
作者 孔伟 余裕 +3 位作者 王康 陈龙 胡运祥 陈卫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57-1861,共5页
目的观察术前MR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子宫内膜癌(EC)风险分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9例术前接受盆腔MR检查的EC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高风险组(n=104)及低风险组(n=115);按照不同检查时间将患者分别归入训练集(n=153)或测试集(n... 目的观察术前MR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子宫内膜癌(EC)风险分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9例术前接受盆腔MR检查的EC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高风险组(n=104)及低风险组(n=115);按照不同检查时间将患者分别归入训练集(n=153)或测试集(n=66),并于集内划分亚组。以3D Slicer软件于MRI中手动勾画ROI,分别基于轴位、矢状位脂肪抑制(FS)T2WI及轴位、矢状位增强FS-T1WI中提取1130个特征,之后以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分别选出12、14、16及12个(共54个)影像组学特征(联合MRI特征);再以LASSO降维并筛选出25个特征(联合LASSO特征)。以极度随机树算法分别基于各序列特征、联合MRI特征及联合LASSO特征构建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准确度及F1评分评估各模型预测效能;以各模型在测试集中的AUC及主观阅片的AUC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训练集中,联合MRI模型与联合LASSO模型的准确率(0.784、0.777)、F1评分(0.730、0.731)及AUC(0.835、0.855)均高于各单一序列模型;其在测试集的敏感度(0.794、0.882)、特异度(0.909、0.969)及AUC(0.904、0.934)均高于主观阅片及各单一序列模型;联合LASSO模型预测效能优于联合MRI模型。结论术前MRI影像组学可有效预测EC风险分层,尤以联合LASSO模型预测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下载PDF
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影像表现与手术和病理对照(英文) 被引量:3
4
作者 余裕 洪桂洵 +2 位作者 耿鹏飞 周春香 杨智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3-758,共6页
【目的】提高对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CRG)的CT、MRI表现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例颞骨GCRG的CT、MR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4例均位于颞骨前、下份,侵犯范围较广。CT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骨性... 【目的】提高对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CRG)的CT、MRI表现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例颞骨GCRG的CT、MR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4例均位于颞骨前、下份,侵犯范围较广。CT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骨性包壳不完整,病灶内及边缘见点状、条片状高密度钙化、骨化影,病灶边缘骨质均见部分增生硬化,与手术所见一致。MRI检查T2WI信号混杂,T1WI、T2WI表现为大片低信号影,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镜下为纤维组织增生,伴多量多核巨细胞及含铁血黄素沉积。【结论】CT和MR表现反映了颞骨GCRG骨内反复出血,肉芽组织包裹的形态和病理特点,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对诊断不同类型冠心病冠脉斑块的分类以及钙化指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冯家义 余裕 +1 位作者 江广明 徐强 《黑龙江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诊断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的分类以及钙化指标上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中试验组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S组,n=35)以及稳定性心绞痛组(SA组,n=25),对照组为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n=15),进行16层螺...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诊断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的分类以及钙化指标上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中试验组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S组,n=35)以及稳定性心绞痛组(SA组,n=25),对照组为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n=15),进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以X线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不同类型冠心病不同斑块的分类情况、钙化斑块性质、冠状动脉狭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比较结果表明,ACS组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90.11%和93.24%;SA组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89.82%和90.41%;ACS组阳性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69%和94.11%;SA组阳性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15%和93.65%;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造影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以及稳定性心绞痛组的诊断中ACS组轻中度钙化显著高于SA组,重度钙化显著低于SA组(P<0.05);轻中度钙化以及严重钙化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均较高,对未发生钙化的各项诊断指标均较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造影在对ACS组以及SA组的诊断中对软斑块以及中间斑块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较高,对硬斑块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值较低。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能够较为准确的鉴别不同类型冠心病中冠脉斑块的分类以及量化钙化指标,可以作为医疗机构筛选以及初步诊断不同类型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层螺旋CT 冠心病 冠脉斑块 钙化指标
下载PDF
颞骨原发性恶性肿瘤颅神经侵犯的CT与MR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2
6
作者 余裕 洪桂洵 杨智云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0年第6期612-616,共5页
目的探讨颞骨原发恶性肿瘤颅神经侵犯的CT与MR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颞骨原发性恶性肿瘤中合并颅神经侵犯的23例患者的CT、MR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3~80岁;出现颅神经功能... 目的探讨颞骨原发恶性肿瘤颅神经侵犯的CT与MR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颞骨原发性恶性肿瘤中合并颅神经侵犯的23例患者的CT、MR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3~80岁;出现颅神经功能障碍17例,包括面神经受累症状者15例,外展神经功能障碍者2例。观察颞骨恶性肿瘤神经侵犯的部位、神经根穿行孔道及神经根的形态、信号及强化等颅神经受侵的CT、MR表现,及其与临床症状、手术病理结果的关系。结果 CT、MRI显示颅神经受侵23例,其中面神经受侵22例,三叉神经受侵5例,展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受侵各2例,听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受侵各1例。颅神经受侵征象:CT显示面神经管扩大破坏22例,圆孔、卵圆孔骨壁、岩尖三叉神经压迹破坏各2例,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破坏各1例;MRI显示颅神经增粗、强化8例,神经根干与周围软组织强化影紧贴但未完全包绕3例,神经被肿瘤包绕14例。23例CT、MRI显示的神经受侵患者中出现相应神经症状者17例,占73.9%。同时行CT及MRI检查的16例患者中,CT和MRI影像显示的受累神经分别为19、23根,CT、MRI诊断与临床手术病理一致分别为18、22根,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1.8%(18/22)、95.7%(22/23)。结论颞骨恶性肿瘤容易出现颅神经侵犯,且以面神经受侵最常见。颅神经受侵CT表现为神经穿行孔道破坏,MRI可直接显示神经增粗、异常强化,神经紧贴软组织影或神经直接被肿瘤包绕。结合CT和MRI的影像评估可以全面精准显示颅神经浸润情况,且MR较CT更为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肿瘤 肿瘤浸润 颅神经 面神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64排CT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心律不齐心电编辑技术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强 文正青 +2 位作者 余裕 严德星 叶薇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1年第6期1085-1087,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CT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心律不齐心电编辑技术应用价值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4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CCTA检查的61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检者均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扫描时出现心律... 目的:探讨64排CT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心律不齐心电编辑技术应用价值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4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CCTA检查的61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检者均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扫描时出现心律不齐导致不同程度的图像伪影,应用心电编辑技术重新编辑心电图重建图像。比较处理前和处理后的图像质量,分析CCTA心电编辑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经心电编辑处理后的图像质量(96.72%)明显高于处理前(86.8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20,P=0.048)。结论:CCTA检查中出现心律不齐应用心电编辑技术多数情况可提升扫描图像质量,获得较好效果,为受检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避免重复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编辑技术 心律不齐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CCTA
下载PDF
DWI及常规MRI对囊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8
作者 孔伟 林文聪 +3 位作者 陈文坚 余裕 周志娟 谭丽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14期145-151,共7页
目的:探讨常规MRI及DWI对囊性卵巢上皮性肿瘤(EO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囊性卵巢EOT患者的MRI资料。将肿瘤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组,记录肿瘤的定性指标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比较各项指标在三组肿瘤间的差别。绘制... 目的:探讨常规MRI及DWI对囊性卵巢上皮性肿瘤(EO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囊性卵巢EOT患者的MRI资料。将肿瘤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组,记录肿瘤的定性指标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比较各项指标在三组肿瘤间的差别。绘制ROC曲线评价定性及定量指标的鉴别诊断效能,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三组囊内赘生物、实性成分/分隔弥散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与交界性组、恶性组的纯囊性结构、实性成分/分隔强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与良性组、交界性组的病灶形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界性组与良、恶性组的蜂房结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与恶性组的腹膜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交界性及恶性EOT含实性/分隔区域的ADC值(ADCmeanS)分别为(2.674±0.211)×10^(-3)、(1.962±0.262)×10^(-3)、(1.165±0.190)×10^(-3) mm^(2)/s,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交界性组、恶性组的纯囊性区ADC值(ADCmeanC)分别为(2.714±0.157)×10^(-3)、(2.624±0.189)×10^(-3)、(2.622±0.152)×10^(-3) mm^(2)/s,良性组与交界性组、恶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及交界性EOT的定性特征联合、ADCmeanS与ADCmeanC的AU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界性及恶性EOT的定性特征联合与ADCmeanS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多个定性MRI指标能较好区分良性、交界性及恶性EOT,结合ADC定量值能进一步确定肿瘤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性肿瘤 囊性卵巢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