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血小板血浆复合自体髂骨治疗骨不连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福田 刘瑞文 +3 位作者 李慧 绍芬 刘赋 孙新君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6期10-15,共6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复合自体髂骨治疗骨不连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采取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创伤骨科收治骨不连患者56例,将骨不连患者以单盲法按数字随机分为PRP复合自体髂...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复合自体髂骨治疗骨不连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采取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创伤骨科收治骨不连患者56例,将骨不连患者以单盲法按数字随机分为PRP复合自体髂骨组(观察组)、单纯取髂骨植骨组(对照组),每组28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2、3个月骨痂生长情况(根据上海骨伤科研究所制定的X线片骨痂评定标准)以及骨折最终愈合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临床疗效。结果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28个月。术后1、2、3个月骨折断端X线骨痂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8,P〈0.05;t2=13.04,P〈0.05;t,=20.56,P〈0.05),至随访结束,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7,P〈0.05;t=9.107,P〈0.05),观察组全部达到骨性愈合,而对照组组仅有24例患者最终获得骨性愈合,4例患者再次发生骨不连。结论PRP复合自体髂骨可加快骨折断端新骨的形成,提高新生骨的质量,是治疗骨不连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骨不连 骨移植
原文传递
分期不同类型外固定架在治疗下肢Gustilo-Ⅲ C型骨折并腘动脉断裂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福田 张荣峰 +1 位作者 绍芬 孙新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12期1325-1327,共3页
目的探讨分期不同类型外固定架在治疗下肢Gustilo-ⅢC型骨折腘动脉断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笔者自2009—01-2013—01诊治下肢Gustilo-ⅢC型骨折腘动脉断裂15例,所有患者创面进行彻底清创、修复腘动脉,一期给予跨膝关节单边外固定架固... 目的探讨分期不同类型外固定架在治疗下肢Gustilo-ⅢC型骨折腘动脉断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笔者自2009—01-2013—01诊治下肢Gustilo-ⅢC型骨折腘动脉断裂15例,所有患者创面进行彻底清创、修复腘动脉,一期给予跨膝关节单边外固定架固定,创面二期给予皮瓣、植皮处理,待局部软组织好转后,更换半环形外固定架给予固定骨折断端,解放膝关节,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平均3(2~6)年。本组中2例因后期感染难以控制,给予二期截肢。13例保肢成功。10例术后功能评价良好。术后26个月疗效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定:优7例,良4例,可2例。结论分期不同类型外固定架可以早期很好保护修复的腘动脉,二期稳定固定骨折断端,减少感染、软组织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Gustilo—ⅢC型骨折理想的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动脉断裂 外固定架 胫腓骨骨折
原文传递
肝素抗凝材料联合血管束植入修复骨缺损的血管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春梅 田洪玲 +3 位作者 赵洁 腾云 绍芬 孙新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1期3944-3951,共8页
背景:前期研究显示肝素-壳聚糖脱细胞骨基质材料植入骨缺损受区后,材料内部血液供应明显改善,将血管束植入大体积抗凝材料能否促进骨缺损处血液灌注和血管化进程?目的:观察局部抗凝的肝素-壳聚糖脱细胞骨基质材料联合血管束植入对骨缺... 背景:前期研究显示肝素-壳聚糖脱细胞骨基质材料植入骨缺损受区后,材料内部血液供应明显改善,将血管束植入大体积抗凝材料能否促进骨缺损处血液灌注和血管化进程?目的:观察局部抗凝的肝素-壳聚糖脱细胞骨基质材料联合血管束植入对骨缺损修复早期血液灌注及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取2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双侧桡骨中段20mm长骨缺损模型,右侧植入局部抗凝的肝素-壳聚糖脱细胞骨基质材料联合自体血管束(实验组),左侧植入脱细胞骨基质材料联合自体血管束(对照组),术后1,3,7,14,28d行CT灌注成像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术后1d开始,实验组血容量、血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材料中心部位有明显血液灌注,对照组植入物周围有血液渗透,此种趋势持续到术后28d。术后1d,实验组复合材料中有大量红细胞和有核细胞,对照组以渗透液体为主,偶见细胞;术后3-7d,实验组复合材料网孔中有血管形成,之后逐渐增多,对照组见植入血管血栓形成、管腔闭塞,周围组织纤维化包裹,实验组各时间点材料内部血管数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局部抗凝的肝素-壳聚糖脱细胞骨基质材料可促进血管束植入后材料内部的血液灌注和早期血管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基础实验 组织工程骨 预血管化 肝素 壳聚糖 脱细胞骨基质骨缺损 血管束植入 其他基金
下载PDF
肝素壳聚糖涂层促进脱细胞骨基质材料修复兔阶段性骨缺损血液灌注及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滕云 绍芬 +2 位作者 张波 王正国 孙新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36-640,共5页
[目的]观察复合肝素壳聚糖脱细胞骨基质材料植入骨缺损早期血液供应的变化及血管化的情况。[方法]利用层层自组装方法将带有不同电荷的肝素、壳聚糖聚电解质组装到脱细胞骨基质材料上,通过超微结构及XPS等观察特性并在体外测定抗凝活性... [目的]观察复合肝素壳聚糖脱细胞骨基质材料植入骨缺损早期血液供应的变化及血管化的情况。[方法]利用层层自组装方法将带有不同电荷的肝素、壳聚糖聚电解质组装到脱细胞骨基质材料上,通过超微结构及XPS等观察特性并在体外测定抗凝活性。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成6组(1、3、7、14、21、28 d),制作桡骨中段骨缺损模型。一侧植入复合材料,另一侧植入单纯ACBM作为自身对照。在上述时间点行CT灌注成像、组织学等观察。[结果]时间密度曲线显示复合材料呈Ⅱ型,而对照侧呈平滑的Ⅳ型渗透模式;术后1 d开始复合材料侧血容量(blood volume BV)、血流量(blood flow BF)显著高于对照侧;术后1~3 d组织学观察见复合材料中有大量红细胞和有核细胞,而对照侧以液体为主,偶见细胞;3~7 d在复合材料网孔中有血管形成,对照侧在血管材料外周出现且数量显著少于复合材料侧(P<0.05)。[结论]材料表面改性后体内、外均有可控缓释的抗凝效果,桡骨骨缺损植入小体积复合材料后血液呈现灌注模式并加快材料的早期血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 血管化 骨缺损 肝素 CT灌注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