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足底内侧皮瓣在小腿及足踝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倩 陈勇 +2 位作者 王慜 袁斯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足底内侧皮瓣对于小腿创面的修复鲜见报道。文中旨在研究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小腿及足踝伴骨、肌腱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19例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小腿和... 目的足底内侧皮瓣对于小腿创面的修复鲜见报道。文中旨在研究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小腿及足踝伴骨、肌腱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19例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部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行多普勒超声、CTA或DSA检查,了解小腿血管情况,设计与受区缺损形状、面积相对应的足底内侧皮瓣。供瓣区即刻植皮修复,或移植真皮支架后二期植皮修复。术后随访皮瓣修复效果、供区愈合情况及足部感觉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皮瓣及移植皮片均一期成活。术后随访显示皮瓣外观较好,颜色、质地与周围皮肤相似,无明显臃肿,患者较满意。足底供区植皮外观较差,踇趾及第二趾感觉丧失。植皮后行走时足底的耐磨性良好。结论足底内侧皮瓣血供可靠、位置隐蔽、血管蒂长,切取后对足部外观和功能影响小,是修复小腿和足踝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内侧皮瓣 小腿 足踝 深度缺损
下载PDF
不同硬化剂选择对体表软组织静脉畸形硬化治疗并发症的影响
2
作者 谢郝婷 +2 位作者 郑苗 王金金 袁斯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722-725,734,共5页
目的 比较体表软组织静脉畸形硬化治疗中选择不同硬化剂的并发症发生率,探讨并发症预防措施以及观察与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23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301例行硬化治疗、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体表软组织... 目的 比较体表软组织静脉畸形硬化治疗中选择不同硬化剂的并发症发生率,探讨并发症预防措施以及观察与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23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301例行硬化治疗、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体表软组织静脉畸形患者,按治疗硬化剂类型,分为无水乙醇组、泡沫硬化剂组、平阳霉素组和联合治疗组(无水乙醇+泡沫硬化剂),观察分析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措施和结果。结果 301例患者共完成636次治疗。无水乙醇组215例(454次);泡沫硬化剂组41例(80次);平阳霉素组12例(23次);联合治疗组33例(79次)。并发症共358次(56.29%),包括:⑴疼痛、肿胀152次。⑵色素沉着17次。⑶浅静脉栓塞42次。⑷皮肤黏膜溃疡坏死25次。⑸肌肉/肌腱挛缩7次。⑹神经损伤引起麻木13次。⑺胃肠道反应1例。⑻因心理因素引起焦虑99次。无水乙醇组、泡沫硬化剂组、平阳霉素组、联合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9.03%、62.50%、43.48%、37.97%。大部分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后恢复,仅3例需手术治疗。未出现过敏、异位栓塞、肝肾功能损伤、肺纤维化等全身严重并发症。结论 无水乙醇、泡沫硬化剂,以及平阳霉素的单独或联合硬化治疗均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联合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选择合适的硬化剂,精准定位,严格控制注射速度与剂量,及时有针对性地处理术后出现的异常反应,有助于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畸形 硬化治疗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低位背阔肌肌皮瓣在肩背部及上肢软组织深度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慜 +1 位作者 王倩 袁斯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2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低位背阔肌肌皮瓣在肩背部和上肢软组织深度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共10例患者纳入研究。创面位于肩部(3例)、背部(5例)和上肢(2例)。创面均采用低位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肌皮瓣位于背阔肌外下缘。供... 目的探讨低位背阔肌肌皮瓣在肩背部和上肢软组织深度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共10例患者纳入研究。创面位于肩部(3例)、背部(5例)和上肢(2例)。创面均采用低位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肌皮瓣位于背阔肌外下缘。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修复。结果8例皮瓣完全存活,2例局部坏死。供瓣区切口愈合好,移植皮片存活。随访观察,8例患者皮瓣受区外观满意,2例欠佳。术后肩关节功能不影响日常生活。结论低位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肩背部和上肢等较远距离的软组织深度缺损效果满意,术后患者能基本保留背阔肌功能,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背阔肌肌皮瓣 软组织缺损 肩部 背部 上肢
下载PDF
体表软组织静脉畸形中局限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特征分析
4
作者 韩钰钰 +3 位作者 王慜 徐媛 陈勇 袁斯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2年第3期214-218,237,共6页
目的 分析静脉畸形伴发局限性血管内凝血(Localiz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LIC)的临床特征,以加深对该现象的认识。方法 将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治疗的41例静脉畸形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 目的 分析静脉畸形伴发局限性血管内凝血(Localiz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LIC)的临床特征,以加深对该现象的认识。方法 将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治疗的41例静脉畸形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超声等检查,以明确病灶部位和面积。抽取循环血和病灶血,检测凝血功能指标,观察有无LIC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特点,分析LIC与病灶数量、病灶部位、累及组织类型的关系。结果 静脉畸形中LIC主要表现为FIB、FDP、D-dimer、AT3异常。病灶血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循环血。多发病灶、躯干和头面部病灶更易发生系统性凝血功能异常。累及组织类型与病灶及系统凝血功能异常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静脉畸形中LIC主要表现为FIB、FDP、D-dimer、AT3异常;LIC与病灶数量、发生部位显著相关,与病灶累及组织类型无明显相关性;病灶内LIC可能是导致系统性凝血功能异常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畸形 局限性血管内凝血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