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区域大型梯级排水泵站群联合调度方案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吉勇 胡剑 +1 位作者 廖铭新 余方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7-130,96,共5页
为解决滨海地区大型梯级排水泵站群工程建成后的调度运行问题,以姚江二通道(慈江)工程为例,依据工程所在流域闸泵工程运行特点及防汛管理需求,依托甬江流域洪水模拟模型,通过建立基于本工程的"河—闸—泵"匹配及转换机制,构... 为解决滨海地区大型梯级排水泵站群工程建成后的调度运行问题,以姚江二通道(慈江)工程为例,依据工程所在流域闸泵工程运行特点及防汛管理需求,依托甬江流域洪水模拟模型,通过建立基于本工程的"河—闸—泵"匹配及转换机制,构建分级调度控制指标体系,研究制定覆盖洪水全过程的梯级排水泵站群联合调度方案。结果表明,该调度方案在应对台风过程中能发挥较好作用。研究成果可作为工程后续调度运行的重要依据,亦可为类似工程或河湖闸泵群防洪排涝系统调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排水泵站群 联合调度 指标体系 姚江二通道(慈江)工程
下载PDF
梯级泵站排水方案在滨海感潮河网地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胡剑 杨怡青 +2 位作者 吴丝莹 余方 张芳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0年第5期135-138,共4页
为解决滨海感潮河网地区快速排水的问题,文章研究内容创新性引入“高速水路——梯级泵站排水”设计理念,有效克服了滨海平原地区自流排水易受外海潮位顶托和河道输水流速低、排水慢等问题;同时通过以点代线,节省了土地资源、缩小了工程... 为解决滨海感潮河网地区快速排水的问题,文章研究内容创新性引入“高速水路——梯级泵站排水”设计理念,有效克服了滨海平原地区自流排水易受外海潮位顶托和河道输水流速低、排水慢等问题;同时通过以点代线,节省了土地资源、缩小了工程规模、降低了实施难度、加快了工程建设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感潮河网 梯级泵站排水 以点代线
下载PDF
浅谈城市地区泵站特征水位的选取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怡青 余方 +1 位作者 高炜杰 王童 《浙江水利科技》 2019年第2期12-15,共4页
泵站作为强力排涝措施,广泛运用在城市排涝中,但GB 50265—2010《泵站设计规范》仅对排水泵站排田或排调蓄区2种情况的特征水位选取作了详细规定,而城市排涝泵站区别于以上2种情况,运行环境更为复杂。在设计城市排涝泵站时,泵站特征水... 泵站作为强力排涝措施,广泛运用在城市排涝中,但GB 50265—2010《泵站设计规范》仅对排水泵站排田或排调蓄区2种情况的特征水位选取作了详细规定,而城市排涝泵站区别于以上2种情况,运行环境更为复杂。在设计城市排涝泵站时,泵站特征水位选取难以直接引用规范,增加了设计难度,以甬江沿岸印洪碶泵站为例,基于宁波市甬江流域洪水模拟数学模型,提出城市地区排水泵站特征水位的选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排涝 泵站 特征水位
下载PDF
宁波海曙区“烟花”台风复演及对策措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姚冰 余方 董其裕 《水利技术监督》 2022年第6期66-69,74,共5页
为有效提升海曙区防洪治涝能力,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烟花”台风水雨情及受涝原因分析,按照“洪涝分治”的原则,针对海曙区洪涝灾害提出“南侧挡洪、西面导流、中部疏通、内增滞蓄、外加强排”的对策措施,平原涝水位可降至... 为有效提升海曙区防洪治涝能力,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烟花”台风水雨情及受涝原因分析,按照“洪涝分治”的原则,针对海曙区洪涝灾害提出“南侧挡洪、西面导流、中部疏通、内增滞蓄、外加强排”的对策措施,平原涝水位可降至2.6m以下。研究成果可为海曙区防汛抗台提供指导,同时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水利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复演 防洪排涝 对策 措施
下载PDF
骨干河道桥梁卡口拓宽方案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余蝶双 余方 《水利技术监督》 2021年第7期209-212,共4页
骨干河道桥梁卡口严重制约区域防洪能力提升,为了科学探讨骨干河道桥梁卡口的打通方案,协调城市交通与区域防洪的发展,本文以姚江二通道(慈江)穿铁路桥卡口为例,拟定3种桥梁卡口拓宽方案,通过二维数学模型的计算和分析,得出各方案下的... 骨干河道桥梁卡口严重制约区域防洪能力提升,为了科学探讨骨干河道桥梁卡口的打通方案,协调城市交通与区域防洪的发展,本文以姚江二通道(慈江)穿铁路桥卡口为例,拟定3种桥梁卡口拓宽方案,通过二维数学模型的计算和分析,得出各方案下的防洪影响,为涉河桥梁卡口拓宽改造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江 铁路桥卡口 二维数学模型 防洪影响
下载PDF
姚江流域内涝成因及防洪排涝格局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杜文 杨益青 +1 位作者 余方 张卫国 《中国防汛抗旱》 2014年第6期57-59,64,共4页
基于对姚江流域近年来影响较大的台风灾害的统计分析和洪水模拟,从自然因素和水利工程因素两方面分析了洪涝成灾原因,研究了姚江流域防洪排涝的整体格局走向,以洪涝分治、就近排洪、充分发挥河道排洪能力为方向进行研究,提出了"洪... 基于对姚江流域近年来影响较大的台风灾害的统计分析和洪水模拟,从自然因素和水利工程因素两方面分析了洪涝成灾原因,研究了姚江流域防洪排涝的整体格局走向,以洪涝分治、就近排洪、充分发挥河道排洪能力为方向进行研究,提出了"洪涝分治""外挡,中强排""加强干流东排""扩大干流北排"等对策,以增强洪水外排,减轻内涝,保障区域人民生产、生活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江流域 城市化进程 甬江防洪工程 防洪排涝
下载PDF
河网水动力模型在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作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余方 江雨田 +2 位作者 张卫国 薛晓鹏 于慧 《浙江水利科技》 2018年第3期1-5,共5页
甬江流域地处浙江省东部,在2013年"菲特"台风严重受灾后,宁波市推进一系列干流防洪工程和平原排涝工程建设。为科学评价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的作用,建立河网水动力模型,对工程建设前后重要平原的防洪排涝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甬江流域地处浙江省东部,在2013年"菲特"台风严重受灾后,宁波市推进一系列干流防洪工程和平原排涝工程建设。为科学评价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的作用,建立河网水动力模型,对工程建设前后重要平原的防洪排涝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建设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甬江流域整体的防洪排涝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排涝 工程作用 河网 水动力模型 甬江流域
下载PDF
三山涂围垦工程对上游白溪干流及海塘防洪(潮)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金德钢 余方 赵淳逸 《浙江水利科技》 2012年第6期11-16,共6页
双盘三山涂围垦工程位于三门湾北侧,东临力洋港,西南濒青山港,北与越溪乡相接,围垦总面积0.28万hm2(4.2万亩),新建海堤全长23 km。围垦工程的实施,将改变力洋港海洋潮汐自然特性,从而对上游白溪干流防洪和周边海塘防潮排涝造成影响。在... 双盘三山涂围垦工程位于三门湾北侧,东临力洋港,西南濒青山港,北与越溪乡相接,围垦总面积0.28万hm2(4.2万亩),新建海堤全长23 km。围垦工程的实施,将改变力洋港海洋潮汐自然特性,从而对上游白溪干流防洪和周边海塘防潮排涝造成影响。在全面了解双盘三山涂围垦工程概况及区域水文、海洋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二维水动力模型对潮流和洪水耦合研究分析,研究工程实施后对力洋港海洋潮汐特性的影响,对白溪干流防洪及周边海塘防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垦工程 防洪 排涝 三山涂
下载PDF
余姚城北圩区布置及排涝泵站规模研究
9
作者 余方 俞昊捷 金德钢 《水资源研究》 2016年第3期289-297,共9页
余姚市遭遇2013年"菲特"台风特大洪灾后,为提高中心城区防洪排涝能力,分片实施中心城区围圩电排工程,但在规划方案制定过程中,由于未能充分考虑本区域的历史排水习惯,以及协调好圩区建设和城市建设的矛盾,致使规划方案未能全面保护受... 余姚市遭遇2013年"菲特"台风特大洪灾后,为提高中心城区防洪排涝能力,分片实施中心城区围圩电排工程,但在规划方案制定过程中,由于未能充分考虑本区域的历史排水习惯,以及协调好圩区建设和城市建设的矛盾,致使规划方案未能全面保护受灾区域,并导致工程实施困难。本次研究针对滨海城市感潮河网地区,建立流域洪水模拟数学模型,从保护对象的完整性、工程实施的可行性以及工程实施的防洪排涝效益三个角度出发,对余姚城北圩区布置及排涝泵站规模进行优化调整,最终选取在工程可行性、城市景观、防汛调度、工程投资等方面均较优的方案作为城北圩区布置推荐方案,确保余姚城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中心城区的防洪排涝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排涝 圩区 泵站 优化
下载PDF
龙口设置方案对围区上游排涝影响分析
10
作者 金德钢 余方 宇庆武 《海岸工程》 2014年第1期12-18,共7页
龙口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海堤安全度汛,往往设计过程中针对施工期度汛对上游排涝考虑不够周全,为合理解决施工期龙口设置对上游排涝的影响,结合象山道人山围涂工程龙口施工度汛对上游排涝影响分析情况,采用了潮波变形分析、和上游河网... 龙口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海堤安全度汛,往往设计过程中针对施工期度汛对上游排涝考虑不够周全,为合理解决施工期龙口设置对上游排涝的影响,结合象山道人山围涂工程龙口施工度汛对上游排涝影响分析情况,采用了潮波变形分析、和上游河网非恒定流洪水演进计算,提出了龙口合理设置方案,消除了龙口设置不合理对上游排涝影响,供广大围垦工作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涂工程 龙口 排涝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