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连续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付俊 肖昀 +3 位作者 钟和英 冉然 顾俊峰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3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评价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连续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轻比重罗哌卡因组(HR组)和等比重罗哌卡因组(IR组)各30例,2组均选择L3-4椎间... 目的评价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连续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轻比重罗哌卡因组(HR组)和等比重罗哌卡因组(IR组)各30例,2组均选择L3-4椎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穿刺,HR组以0.1mL/s速率注入质量分数0.5%轻比重罗哌卡因1mL(质量分数1%罗哌卡因和注射用水按1∶1体积比配制),IR组以0.1mL/s速率注入质量分数0.5%等比重罗哌卡因1mL(质量分数1%罗哌卡因和生理盐水按1∶1体积比配制),维持麻醉平面T8~T10。记录2组麻醉前和麻醉后5,15,20,25,30min及手术完成时血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比较2组罗哌卡因用量、患肢有效镇痛时间、有效运动阻滞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麻醉前比较,IR组麻醉后5,15,20,25,30min时收缩压降低(P<0.05);与IR组比较,HR组麻醉后15min时收缩压升高(P<0.01),罗哌卡因用量减少,患肢有效镇痛时间和有效运动阻滞时间缩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1)。结论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连续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平面可控性好,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麻醉 罗哌卡因 老年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术前滴鼻在小儿斜疝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甲高 李银萍 +2 位作者 冉然 郑敏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术前滴鼻在d,JL斜疝手术基础麻醉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60例1—3岁拟行疝气手术的小儿随机分为3组。麻醉方法均为基础麻醉诱导患儿入睡,抱人手术室后实施不插管全凭吸人麻醉,术中辅助局麻,...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术前滴鼻在d,JL斜疝手术基础麻醉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60例1—3岁拟行疝气手术的小儿随机分为3组。麻醉方法均为基础麻醉诱导患儿入睡,抱人手术室后实施不插管全凭吸人麻醉,术中辅助局麻,手术时间均在1h以内。麻醉诱导前30min,A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咪达唑仑0.2mg/kg滴鼻,B组以右美托咪定1μg/kg滴鼻,C组以咪达唑仑0.2mg/kg滴鼻。观察并记录患儿的入睡时间、人室后Ramsay镇静评分、诱导时对麻醉面罩的接受程度、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A组入睡时间(12.31±3.21)min明显小于B组(23.55±3.72)min和C组(19.23±3.32)min(P〈0.05)。A组镇静满意率和面罩接受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同C组比较,A组和B组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苏醒时间元差异(P〉0.05)。结论:在4,JL麻醉前给予右美托咪定1μ/kg+咪达唑仑0.2mg/kg滴鼻可以产生良好的镇静效果,缩短吸入诱导时间,预防苏醒期躁动,并且不延长患儿苏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咪达唑仑 小儿麻醉
下载PDF
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连续腰麻用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 被引量:7
3
作者 付俊 肖昀 +3 位作者 钟和英 冉然 顾俊峰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489-491,495,共4页
目的:评价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连续腰麻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轻比重罗哌卡因组(HR组)和等比重罗哌卡因组(IR组),(n=30)。HR组和IR组分别以0.1 mL/s的速率蛛网膜下腔注入0.5... 目的:评价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连续腰麻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轻比重罗哌卡因组(HR组)和等比重罗哌卡因组(IR组),(n=30)。HR组和IR组分别以0.1 mL/s的速率蛛网膜下腔注入0.5%轻比重罗哌卡因或0.5%等比重罗哌卡因各1 mL。每隔5 min测定麻醉平面和感觉、运动阻滞程度,每次追加0.5%罗哌卡因0.5 mL,维持麻醉平面T8~T10。于注药前和麻醉平面达T8~T10时,记录血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记录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罗哌卡因用量、患肢的有效镇痛时间、有效运动阻滞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IR组比较,HR组麻醉平面达T8~T10时收缩压升高,罗哌卡因用量减少,患肢的有效镇痛时间和有效运动阻滞时间缩短,不良反应减少(P<0.01)。两组术后均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连续腰麻用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平面可控性好,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脊椎 罗哌卡因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老年人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机械通气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付俊 钟和英 +4 位作者 郑敏 冉然 肖昀 顾俊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5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机械通气所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n=8),常规潮气量组(C组),大潮气量组(MV组),大潮气量+依达拉奉组(E组)。C组行常规潮气量(VT=8 mL/kg)机械通气4 h,其余两组均...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机械通气所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n=8),常规潮气量组(C组),大潮气量组(MV组),大潮气量+依达拉奉组(E组)。C组行常规潮气量(VT=8 mL/kg)机械通气4 h,其余两组均行大潮气量(VT=40 mL/kg)机械通气4 h。E组于机械通气前30 min经股静脉注射0.2%的依达拉奉15 mg/kg,C组和MV组于机械通气前30 min经股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机械通气4 h后留取肺标本,分别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和肺组织匀浆中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及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表达情况。结果 MV组肺组织MPO、MDA含量、W/D及肺组织NF-κB表达均高于C组(P<0.05),肺组织SOD含量低于C组(P<0.05)。E组肺组织MPO、MDA含量、W/D及肺组织NF-κB表达均低于MV组,仍高于C组(P<0.05);E组肺组织SOD含量高于MV组,仍低于C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以减轻机械通气所致的大鼠急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清除活性氧族(ROS),降低了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进而减轻炎症级联放大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呼吸 人工 核因子ΚB
下载PDF
喉罩全麻复合气道喷洒利多卡因在支气管介入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年春 欲钦 +2 位作者 屈兵 郑世嵘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9期20-23,36,共5页
目的探讨喉罩全麻复合气道喷洒利多卡因在支气管介入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武汉中心医院2014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择期行纤支镜介入手术麻醉分级(ASA)Ⅰ~Ⅲ级的患者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喉罩全麻复合利多卡因组(观察组)和单... 目的探讨喉罩全麻复合气道喷洒利多卡因在支气管介入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武汉中心医院2014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择期行纤支镜介入手术麻醉分级(ASA)Ⅰ~Ⅲ级的患者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喉罩全麻复合利多卡因组(观察组)和单纯喉罩全麻组(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通过全麻诱导置入喉罩再通过纤支镜直视下行会厌声门及支气管内喷洒2%利多卡因6~10 m L,1 min喷洒后行纤支镜介入手术;对照组直接全麻诱导置入喉罩,然后行纤支镜介入手术。记录入室时的基础值(T0)、麻醉诱导插入喉罩后(T1)、手术开始后5 min(T2)、手术操作20 min(T3)及手术结束时(T4)、患者苏醒喉罩拔出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气道压、麻醉药用药量以及患者苏醒时间;并于T0~T5时点采集动脉血样3 m L,测定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观察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结果两组T0、T1时点的MAP、HR、Sp 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3、T4、T5时点的MA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R明显慢于对照组(P<0.05),Sp 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AP和HR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Sp O2水平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两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观察组T2、T3、T4、T5时点上述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且麻醉药物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喉罩全麻比较,纤支镜支气管介入术喉罩全麻复合气道直视下喷洒利多卡因可提供更为平稳的血流动力学,减少麻醉药的用量和患者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支镜 喉罩 直视 喷洒利多卡因 支气管介入
下载PDF
曲安奈德复合镇痛液对硬膜外麻醉神经损伤后根性疼痛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冉然 +1 位作者 潘雪莲 李颖波 《西部医学》 2011年第1期110-111,共2页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复合镇痛液对硬膜外麻醉神经损伤后根性疼痛的治疗作用,并对其治疗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择60例需行硬膜外麻醉,并且均于穿刺或置管过程中因多次刺激神经根而反复出现放射性疼痛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实...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复合镇痛液对硬膜外麻醉神经损伤后根性疼痛的治疗作用,并对其治疗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择60例需行硬膜外麻醉,并且均于穿刺或置管过程中因多次刺激神经根而反复出现放射性疼痛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实验组(S)和对照组(D),每组30例,手术结束后,S组硬膜外腔立即推注曲安奈德20mg、0.8%利多卡因、vitBl 100mg、vitB12 500μg的曲安奈德复合镇痛液10ml,D组推注0.8%利多卡因、vitB1 100mg、vitB12 500μg镇痛液10ml。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现根性疼痛的概率,并对其疼痛进行VAS评分,对于VAS〉3分的患者术后每7天重复上述治疗一次,记录根性疼痛恢复的时间,并于术前及术后4天内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结果S组出现根性疼痛的概率、疼痛的强度明显低于D组(P〈0.01),恢复的时间明显短于D组(P〈0.01),血糖S组治疗时与术前相比均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腔注射曲安奈德复合镇痛液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硬膜外麻醉时神经损伤导致的根性疼痛,并对患者血糖没有明显影响,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硬膜外 麻醉 神经损伤
下载PDF
超前硬膜外镇痛对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村俊 钟和英 +3 位作者 冉然 肖昀 顾俊峰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年第6期51-53,共3页
目的比较超前硬膜外镇痛和术后硬膜外镇痛对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拟行开胸手术患者3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后硬膜外镇痛组(C组)和超前硬膜外镇痛组(P组),每组15例。两组均于T1... 目的比较超前硬膜外镇痛和术后硬膜外镇痛对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拟行开胸手术患者3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后硬膜外镇痛组(C组)和超前硬膜外镇痛组(P组),每组15例。两组均于T10~T11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并置管。P组切皮前20min时硬膜外注射0.5μg/ml舒芬太尼+0.15%罗哌卡因混合液15ml,30min后接镇痛泵以5ml/h的速率硬膜外输注250ml。C组术后待患者清醒、自主呼吸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硬膜外注射0.5μg/ml舒芬太尼+0.15%罗哌卡因混合液15ml,30min后接镇痛泵以5ml/h的速率硬膜外输注250ml.两组于硬膜外穿刺前(T0)、术后2h(T1)和术后18h(T2)分别采集静脉血6ml,测定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清皮质醇(Cor)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T1和T2时血清Cor、CRP浓度和血浆ACTH浓度均升高(P〈0.05);P组T1和T2时血清Cor、CRP浓度和血浆ACTH浓度[T1:(401±84)nmol/L、(12.5±5.8)mg/L、(51±84)ng/L;T2:(482±70)nmol/L、(20.4±6.2)mg/L、(72±11)ng/L]均低于c组同时间点[T1:(502±91)nmol/L、(16.3±3.6)mg/L、(70士21)ng/L;T2:(566±77)nmol/L、(27.2±8.5)mg/L、(86±17)ng/L](P〈0.05)。结论与术后硬膜外镇痛相比,超前硬膜外镇痛可更好地抑制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麻醉 硬膜外 应激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预先给药对二氧化碳气腹致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
8
作者 付俊 肖昀 +3 位作者 钟和英 冉然 顾俊峰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年第12期12-14,共3页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预先给药对二氧化碳气腹致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腹腔镜下行妇科恶性肿瘤切除术患者3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依达拉奉组,每组15例.依达拉奉组气管插管后给予依达拉...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预先给药对二氧化碳气腹致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腹腔镜下行妇科恶性肿瘤切除术患者3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依达拉奉组,每组15例.依达拉奉组气管插管后给予依达拉奉0.5 mg/kg,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0.9%氯化钠.维持二氧化碳气腹压力10~15 mm Hg(1 mm Hg=0.133 kPa).于麻醉诱导前及术后8h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结果 对照组术后8h血清CK和AST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和同期依达拉奉组[(205±27) U/L比(123±25)、(123±29) U/L,(48±5)U/L比(34±3)、(36±5)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和组内血清CK-MB和LD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先静脉输注依达拉奉0.5 mg/kg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心肌可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腹腔镜检查 气腹 人工 心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