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郁症患者社会快感缺失与睡眠质量和睡眠信念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1
作者 余家 朱道民 +2 位作者 李丽 储召学 李慧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1604-1607,共4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社会快感缺失与睡眠质量及睡眠信念的关系。方法:收集42例抑郁症患者和43例健康者对照,采用社会快感缺失问卷(RSAS-C)、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进行调查。结果:患者组RSAS-C(t=...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社会快感缺失与睡眠质量及睡眠信念的关系。方法:收集42例抑郁症患者和43例健康者对照,采用社会快感缺失问卷(RSAS-C)、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进行调查。结果:患者组RSAS-C(t=-3.18,P<0.01)和PSQI总分(t=-8.84,P<0.01)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BAS总分(t=4.52,P<0.01)、失眠后果的估计(t=4.33,P<0.01)和对睡眠的担心因子分(t=4.80,P<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RSAS-C评分与PSQI中睡眠障碍因子分呈正相关(r=0.327,P<0.05),DBAS总分与PSQI总分呈负相关(r=-0.339,P<0.05)。DBAS中对失眠后果的估计因子分与PSQI总分、睡眠质量、睡眠药物及睡眠效率因子分均呈负相关(r=-0.310,-0.337,-0.369,-0.326;P<0.05)。余变量间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明显的社会快感缺失,睡眠质量变差以及存在较多错误的睡眠信念,并且患者睡眠质量与社会快感缺失存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社会快感缺失 睡眠质量 睡眠信念
下载PDF
酒精依赖患者执行功能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庆 庞良俊 +6 位作者 朱道民 汪咏梅 黄豹 王莹 储召学 龚粒 余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第9期1313-1315,共3页
目的了解酒精依赖患者执行功能损害情况。方法选取32名符合国际疾病诊断与分类第10版诊断标准的酒精依赖综合征患者,选取30名年龄、受教育年限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用Stroop色词测验对患者组和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酒依赖患者A部分反应... 目的了解酒精依赖患者执行功能损害情况。方法选取32名符合国际疾病诊断与分类第10版诊断标准的酒精依赖综合征患者,选取30名年龄、受教育年限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用Stroop色词测验对患者组和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酒依赖患者A部分反应时、正确阅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8,-0.692;P>0.05),酒依赖患者Stroop色词测验C部分反应时长于对照组(t=4.686,P<0.001)、正确阅读数低于对照组(t=-3.478,P<0.01);B部分反应时长于对照组(t=3.026,P<0.01),正确阅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3,P>0.05)。酒依赖患者干扰量高于对照组(t=3.647,P<0.01)。结论酒依赖患者存在执行功能损害,临床工作中应给予针对性的认知干预,将有助于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依赖 执行功能 横断面研究 精神病学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敌意归因偏向及童年创伤的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陈学全 汪凯 +8 位作者 董毅 李文飞 夏海涛 季益富 靳胜春 白伟 曹小梅 余家 王瑞斌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93-896,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敌意归因偏向和童年创伤的关系。方法采用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1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攻击行为评估,将患者分为攻击组(58例)和非攻击组(77例),同时做中文版模棱两可、目的和敌意...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敌意归因偏向和童年创伤的关系。方法采用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1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攻击行为评估,将患者分为攻击组(58例)和非攻击组(77例),同时做中文版模棱两可、目的和敌意问卷(AIHQ—C)以及童年创伤问卷(CTQ)评估,分析童年创伤、敌意归因偏向与攻击行为问的关系。结果攻击组患者AIHQ—C敌意偏向总分[(6.27±1.20)分]、责备偏向总分[(8.04±1.97)分]和攻击偏向总分[(6.17±1.02)分]均高于非攻击组患者[分别为:(5.90士0.97)分、(6.91±2.10)分、(5.59士1.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相关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AIHQ-C评分、CTQ总分和MOAS分两两间均呈正相关(r=0.171~0.350,P〈0.05—0.01);回归分析显示,敌意归因偏向可直强预测患者攻击行为(β=0.342,P〈0.05),在童年创伤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童年创伤经历及归因方式相关,童年创伤通过敌意归因偏向的中介作用对患者的攻击行为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敌意 归因 童年创伤
原文传递
精神分裂症病人维生素D缺乏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朱道民 张玉 +7 位作者 余家 储召学 刘宝贵 方文梅 张欣尚 贾乐元 尹万军 朱鹏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20-22,26,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维生素D(VitD)状态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229例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和近1个月生活行为方式。并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25-羟基维生素D[25(OH)D)]、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维生素D(VitD)状态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229例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和近1个月生活行为方式。并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25-羟基维生素D[25(OH)D)]、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水平。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VitD与血脂异常的关系。结果:精神分裂症病人25(OH)D、TC、TG和HDL-C的平均水平分别为(45.9±21.3)nmol/L、(4.1±0.8)mmol/L、(1.2±0.7)mmol/L和(1.2±0.3)mmol/L。VitD缺乏率为60.3%。TC、TG和HDL-C异常率分别为10.9%、15.7%和34.1%。控制混杂因素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VitD非缺乏组相比,VitD缺乏组TG异常风险(调整后OR=2.80,95%CI 1.21~6.46)和HDL-C异常风险(调整后OR=2.48,95%CI 1.35~4.56)均显著增加。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VitD缺乏可能与血脂代谢异常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维生素D 总胆固醇 三酰甘油 高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重度抑郁症患者嗜睡症状与快感缺失的相关性 被引量:9
5
作者 张佳佳 张玉 +5 位作者 储召学 王婷 余家 朱鹏 张京婧 朱道民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讨重度抑郁症患者嗜睡症状与快感缺失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以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重度抑郁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将ESS≥7分定为白天嗜睡组,共纳入46例;将ES... 目的探讨重度抑郁症患者嗜睡症状与快感缺失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以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重度抑郁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将ESS≥7分定为白天嗜睡组,共纳入46例;将ESS<7分定为无嗜睡组,共纳入171例。采用中文版修订社会快感缺失量表(revised social anhedonia scale,RSAS)、中文版修订躯体快感缺失量表(revised physical anhedonia scale,RPAS)评估患者的快感缺失症状,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有无嗜睡和性别对躯体快感缺失得分的影响不存在交互作用(F=0.274,P=0.601),主效应分析提示性别对躯体快感缺失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48,P<0.05)。(2)有无嗜睡和年龄对躯体快感缺失得分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F=4.396,P=0.013),进一步做简单效应分析,在白天嗜睡组中,40~49年龄段的患者躯体快感缺失得分[(21.54±12.37)分]低于50~64岁年龄段[(34.13±12.53)分](P<0.05)。(3)有无嗜睡和坐躺时间对社会快感缺失得分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F=4.247,P=0.041),进一步做简单效应分析,在白天嗜睡组中,坐躺时间<2 h的患者社会快感缺失得分[(13.71±5.18)分]低于坐躺时间≥2 h的患者[(19.75±6.39)分](P<0.05)。(4)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嗜睡总分与社会快感缺失得分呈正相关(r=0.206,P<0.01),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及坐躺时间后嗜睡总分仍与社会快感缺失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225,P<0.01)。结论重度抑郁症患者日间嗜睡症状与快感缺失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抑郁症 嗜睡 快感缺失
原文传递
伴述情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前瞻记忆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庆 朱道民 +6 位作者 靳胜春 费龙才 王莉 余家 龚粒 储召学 王克永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90-892,共3页
目的 探讨伴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于事件前瞻记忆(EBPM)和基于时间前瞻记忆(TBPM)的特点,为认知功能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3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伴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30名精神分... 目的 探讨伴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于事件前瞻记忆(EBPM)和基于时间前瞻记忆(TBPM)的特点,为认知功能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3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伴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3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前瞻记忆的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 伴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组EBPM评分为(3.80±0.85)分,对照组EBPM评分为(4.10±0.7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5,P=0.143),伴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组TBPM评分为(3.33±1.09)分,对照组TBPM评分为(3.93±0.8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7,P=0.02).结论 伴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对非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更严重的基于时间前瞻记忆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述情障碍 精神分裂症 前瞻记忆
原文传递
抑郁症病人睡眠结构特征与前瞻性记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余家 王婷 +3 位作者 张玉 解钧 朱鹏 朱道民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12期2489-2493,共5页
目的 探讨抑郁症病人睡眠结构特征及其与前瞻性记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113例住院抑郁症病人作为抑郁组,同期该中心公开招募47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行多导睡眠监测,评估汉密尔顿抑郁量... 目的 探讨抑郁症病人睡眠结构特征及其与前瞻性记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113例住院抑郁症病人作为抑郁组,同期该中心公开招募47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行多导睡眠监测,评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EBPM)和基于时间的前瞻性记忆(TBPM),分析抑郁症病人睡眠结构与EBPM和TBPM的关系。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抑郁组快速眼动睡眠(REM)潜伏期(235.52±83.65)min和卧床时间507.00(49.25)min较对照组REM潜伏期(137.78±56.23)min和卧床时间483.80(54.50)min长(P<0.05);抑郁组EBPM评分2.00(5.00)分和TBPM评分2.00(4.00)分较对照组的EBPM 6.00(5.00)分和TBPM 5.00(5.00)分少(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抑郁组N2潜伏期与TBPM呈正相关[β=0.041,95%CI:(0.008,0.074)],REM持续时间与TBPM呈正相关[β=0.024,95%CI:(0.010,0.039)]。模型加入性别、年龄、文化、体质量指数(BMI)、HAMD、HAMA、病程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组REM持续时间仍与TBPM呈正相关[β=0.017,95%CI:(0.003,0.031)];而N2潜伏期与TBPM的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郁症病人存在睡眠结构异常和前瞻性记忆损害,TBPM与REM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且这种关联不受病人性别、年龄、文化、体质量指数、抑郁程度、焦虑程度和病程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睡眠结构 前瞻性记忆 因果律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玉 朱道民 +5 位作者 李晓驷 胡宏燕 王婷 余家 刘宝贵 朱鹏 《安徽医学》 2018年第9期1052-1056,共5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 D]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29例,采用单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25-(OH) D水平与代谢综...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 D]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29例,采用单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25-(OH) D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空腹血糖、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的关联。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25-(OH) D水平与空腹血糖存在显著负相关(β=-0. 007,P=0. 018)。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25-(OH) D水平仍与空腹血糖呈显著负相关(β=-0. 008,P=0. 006)。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25-(OH) D水平与空腹血糖存在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25-羟维生素D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口服维生素D3干预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德英 张玉 +5 位作者 余家 刘宝贵 王婷 贾乐元 朱鹏 朱道民 《四川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151-156,共6页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相关因素,探讨口服补充1200 IU/d维生素D对25-(OH)D缺乏的保护效果。方法对22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调查一般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和近一个月生活行为方式,检测25-(OH)D水平。将25-(OH)D&l...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相关因素,探讨口服补充1200 IU/d维生素D对25-(OH)D缺乏的保护效果。方法对22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调查一般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和近一个月生活行为方式,检测25-(OH)D水平。将25-(OH)D<75nmol/L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n=82)及对照组(n=67),干预组给予口服1200 IU/天维生素D持续1个月。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25-(OH)D水平的相关因素,采用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口服补充对25-(OH)D水平的影响及25-(OH)D缺乏保护效果。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低年龄和检查季节为冬春季的患者25-(OH)D缺乏风险显著增加。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的25-(OH)D分别为(53.4±18.9)nmol/L和(38.2±17.5)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25-(OH)D缺乏率分别为47.6%和73.1%,干预组25-(OH)D缺乏风险显著下降(调整后RR=0.34,95%CI:0.17-0.67)。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25-(OH)D水平与年龄和季节关联明显。口服1200 IU/天维生素D可显著提升25-(OH)D水平,降低25-(OH)D缺乏率,但干预后仍较高的25-(OH)D缺乏率提示需要更高的补充剂量才能够达到更佳的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25-羟维生素D 干预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睡眠效率及临床症状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玉 解钧 +5 位作者 余家 郑明明 张佳佳 马双双 朱道民 朱鹏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249-1255,共7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睡眠效率及临床症状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季节性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69例抑郁症患者,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价抑郁及焦虑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睡眠效率及临床症状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季节性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69例抑郁症患者,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价抑郁及焦虑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评价睡眠质效率,静脉血测定血清25(OH)D水平。结果抑郁症患者的25(OH)D和焦虑评分呈显著的季节性波动,25(OH)D在冬春季呈较低水平,焦虑评分在冬春季呈较高水平。控制混杂因素后,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显示,相比于维生素D非缺乏组,维生素D缺乏组患者的睡眠效率更低(β=-0.046,95%CI-0.089~-0.003),精神焦虑评分更高(β=1.240,95%CI 0.501~1.980),未发现维生素D水平与躯体焦虑(R=0.006,P=0.902)及抑郁总得分(R=-0.025,P=0.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季节分层后发现,维生素D状态与睡眠效率(P=0.001)、精神焦虑评分(P=0.018)仅在冬春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更高睡眠效率的抑郁症患者,其精神焦虑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1.877,95%CI-3.634~-0.119)。按季节分层后的中介效应模型显示,在冬春季调查人群中,维生素D可能通过改变睡眠效率来影响精神焦虑症状(直接效应为0.999,P=0.081;中介效应为0.401,P=0.013)。结论抑郁症患者维生素D缺乏状态可能通过降低睡眠效率,加重精神焦虑症状,并且这种关联可能存在季节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维生素D 睡眠效率 临床症状
下载PDF
不同年代首次住院心境障碍患者诊断谱系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文飞 王克永 +3 位作者 白伟 曹小梅 王瑞斌 余家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2年第3期254-25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代首次住院心境障碍患者诊断谱系的变化。方法整群抽取1989年1月1日~12月31日全部住院的77倒患者设为对照组(简称A组)。整群抽取1999年2月24日起始至1999年12月6日止及2009年2月13日起始至2009年4月25日止符合条件的... 目的探讨不同年代首次住院心境障碍患者诊断谱系的变化。方法整群抽取1989年1月1日~12月31日全部住院的77倒患者设为对照组(简称A组)。整群抽取1999年2月24日起始至1999年12月6日止及2009年2月13日起始至2009年4月25日止符合条件的全部患者各136例,分别设为研究组(简称B组和C组),三组患者均为我院首次住院心境障碍患者。统计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诊断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在就诊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教育年限及住院时间均显示A组与B组、C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研究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诊断变化:双相障碍,目前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抑郁发作、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及复发性抑郁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复发性抑郁症,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心境障碍住院时间有明显缩短趋势,受教育年限在逐渐提高;不同年代心境障碍患者诊断变化显示躁狂发作减少,因抑郁及相关问题而接受住院的患者明显增加。首诊病程尚无变化,人们对心境障碍的认识仍然不足,对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仍不乐观,人们对抑郁及相关问题的认识在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障碍 心境障碍 住院 诊断谱系
原文传递
抑郁症合并OSA患者临床症状、糖脂水平的变化及超短期CPAP治疗的影响
12
作者 张丽 邱平云 +5 位作者 孔晓明 陈领 杜洋 余家 王婷 朱囡囡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3期394-398,共5页
目的 探讨抑郁症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患者临床症状、糖脂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在精神科住院环境下超短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ontinuous Pos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 目的 探讨抑郁症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患者临床症状、糖脂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在精神科住院环境下超短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ontinuous Pos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22年5月在我院完成整夜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的抑郁症患者,从中选取两组,分别为抑郁症组(n=42)、抑郁症合并OSA组(n=40)。比较两组被试者临床症状及糖脂水平。抑郁症合并OSA组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和CPAP联合治疗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CPAP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超短期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被试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糖脂水平变化的差异,观察超短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影响。结果 抑郁症合并OSA组GLU、TC、TG、HAMD评分、HAMA评分均高于抑郁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共病OSA组AHI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治疗后,CPAP联合治疗组的糖代谢指标及抑郁情绪改善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抑郁症合并OSA患者存在更严重的糖脂水平紊乱及不良情绪,超短期CPAP治疗可优化患者的糖代谢情况,对抑郁症状的缓解有正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抑郁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糖脂水平
下载PDF
维生素D补充对抑郁症患者快感缺失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谢添琹 张磊 +4 位作者 余家 王婷 张玉 朱鹏 朱道民 《四川医学》 CAS 2022年第10期962-967,共6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补充对抑郁症患者快感缺失症状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接诊的抑郁症患者1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75)和对照组(n=73)。对照组进行常规抗抑郁药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抗抑郁药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维生素D补充对抑郁症患者快感缺失症状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接诊的抑郁症患者1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75)和对照组(n=73)。对照组进行常规抗抑郁药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抗抑郁药治疗的基础上,额外给予维生素D滴剂1600 IU/d干预2个月。干预前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血清维生素D水平、社会快感缺失量表(RSAS)、躯体快感缺失量表(RPAS)、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_(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测定与评估。结果基线时,两组RSAS、RP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2个月后,干预组的RSAS、RP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在调整混杂变量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层分析显示,与基线时相比,研究结束时干预组基线维生素D缺乏[25(OH)D<50 nmol/L]患者的RSAS评分、RP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干预组基线维生素D不足[50 nmol/L≤25(OH)D<75 nmol/L]患者的RSAS评分、RPAS评分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的抑郁症患者进行维生素D补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快感缺失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抑郁症 快感缺失
下载PDF
不同年代首次住院心境障碍患者药物应用状况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文飞 曹小梅 +2 位作者 白伟 王瑞斌 余家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16-41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代首次住院心境障碍患者药物应用状况。方法将1989年度、1999年度、2009年度在我院首次住院的心境障碍患者分别设为A组(77例)、B组(136例)、C组(136例),统计3组患者的药物应用状况。结果3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抗... 目的探讨不同年代首次住院心境障碍患者药物应用状况。方法将1989年度、1999年度、2009年度在我院首次住院的心境障碍患者分别设为A组(77例)、B组(136例)、C组(136例),统计3组患者的药物应用状况。结果3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剂、情绪稳定剂及苯二氮茧类药物应用频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新型抗抑郁剂、苯二氮茧类药物及情绪稳定剂丙戊酸钠应用频率显著升高。结论首次住院心境障碍患者新型抗精神病药、新型抗抑郁剂及苯二氮革类药物应用频率有明显增加趋势,而情绪稳定剂中单用丙戊酸钠及丙戊酸钠联合碳酸锂治疗明显增加,临床用药状况趋向合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境障碍 抗精神病药物 抗抑郁剂 首次住院 情绪稳定剂 苯二氮类药物
下载PDF
抑郁发作和复发性抑郁患者睡眠特征、炎症水平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君 张玉 +3 位作者 王婷 余家 朱鹏 朱道民 《四川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561-566,共6页
目的探讨抑郁发作和复发性抑郁患者睡眠特征、炎症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调查149例抑郁发作患者,174例复发性抑郁患者,检测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定患者睡眠情况,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 目的探讨抑郁发作和复发性抑郁患者睡眠特征、炎症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调查149例抑郁发作患者,174例复发性抑郁患者,检测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定患者睡眠情况,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抑郁情绪。结果复发性抑郁患者比抑郁发作患者起床时间更晚(t=-2.260,P<0.05),在床时间更长(t=-2.14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复发性抑郁患者CRP水平高于抑郁发作患者(t=-3.0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睡眠效率(t=-0.42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模型显示,起床时间和床上时间对CRP的解释量分别为32.8%和53.5%。相关分析,无论是抑郁发作患者还是复发性抑郁患者,起床时间以及在床时间与CRP水平都呈正相关。结论相比抑郁发作患者,复发性抑郁患者起得更晚、在床时间更长、CRP水平更高,相关分析发现,抑郁症患者起得晚、睡得久长均与CRP水平升高存在显著关联。提示,睡眠特征及炎症水平可能在抑郁症复发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发作 复发性抑郁 C反应蛋白 睡眠特征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维生素D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婷 张玉 +3 位作者 余家 解钧 朱鹏 朱道民 《预防医学》 2021年第10期1050-1052,共3页
目的评价维生素D对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为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1月—2020年1月选取在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抗抑郁药... 目的评价维生素D对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为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1月—2020年1月选取在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干预组除常规抗抑郁药物,另给予维生素D滴剂1600 IU/d干预6个月;干预前后采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评估非快速动眼时相(NREM)睡眠潜伏期、NREM睡眠1期(N_(1))潜伏期、NREM睡眠2期(N_(2))潜伏期、NREM睡眠3期(N_(3))潜伏期、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结果共纳入55例抑郁症患者,干预组23例,年龄为(47.91±7.32)岁,男性5例,占21.74%;对照组32例,年龄为(41.94±11.69)岁,男性12例,占37.50%。干预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体质指数、病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睡眠潜伏期、N_(1)潜伏期、N_(2)潜伏期、N_(3)潜伏期、快速动眼时相(REM)潜伏期、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睡眠潜伏期中位数为7.50 min,短于对照组的17.25 min(P<0.05);两组患者其他睡眠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减少抑郁症患者的睡眠潜伏期,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维生素D 睡眠质量
原文传递
认知行为疗法用于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庆 王莹 +4 位作者 朱道民 余家 龚粒 李慧 储召学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第11期1605-1607,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认知行为疗法用于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2012年12月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收集关于认知行为疗法治... 目的系统评价认知行为疗法用于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2012年12月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收集关于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0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篇随机对照研究,包括295名受试者。结果显示,治疗结束时研究组体重低于对照组[WMD=-1.83 Kg,95%CI(-2.79,-0.88)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时研究组体重指数低于对照组[WMD=-0.69 Kg/m2,95%CI(-1.04,-0.34)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现有的研究显示,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改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认知行为 抗精神病药物 体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