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6
1
作者 陈秀捞 蔡荣英 +1 位作者 翁琼英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84-285,共2页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我院儿科静脉输液244例小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4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静脉输液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我院制定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分析两...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我院儿科静脉输液244例小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4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静脉输液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我院制定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分析两组患儿静脉输液时的疼痛程度、依从性和患儿及其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疼痛平均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依从性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儿在静脉输液中的依从性,同时患儿及其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小儿 静脉输液 满意度评价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对新生儿护士专科护理水平及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小玲 陈倪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年第17期2734-2736,共3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对提高新生儿科护士专科护理水平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实施医护一体化联合查房,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医护分开查房相对比,随机选取120位同等资质护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为实施...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对提高新生儿科护士专科护理水平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实施医护一体化联合查房,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医护分开查房相对比,随机选取120位同等资质护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为实施医护一体化查房时期护士组,对照组为未实施医护一体化查房时期护士组,观察比较两组护士专科知识合格率、护理评估准确率、病情知晓率、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护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士的专科知识合格率、护理评估准确率、病情知晓率高于对照组,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对提高新生儿专科护理水平及质量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 护理水平 护理质量 新生儿
下载PDF
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罗东霞 +1 位作者 廖楚云 周幼珊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5期138-139,共2页
目的观察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7月至2011年12月80例极低体质量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取40例作观察组,进行早期微量喂养;取40例作对照组,进行常规鼻饲喂养,观察对比两组... 目的观察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7月至2011年12月80例极低体质量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取40例作观察组,进行早期微量喂养;取40例作对照组,进行常规鼻饲喂养,观察对比两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时、出生7d、出生14d体质量,黄疸持续时间、胎粪排尽时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低血糖、贫血、感染性疾病、代谢性酸中毒、喂养不耐受、喂养消化不良性腹泻、低钙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14d的体质量与出生时对比皆有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增高幅度更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黄疸持续时间、胎粪排尽时间明显对比对照组缩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NEC、低血糖、贫血、感染性疾病、代谢性酸中毒、喂养不耐受、喂养消化不良性腹泻、低钙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能够明显促进患儿的体格生长发育,明显优于常规鼻饲喂养,且能显著改善患儿的代谢功能,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为尽早达到经口喂养提供有利的条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早期微量喂养 生长发育 并发症
下载PDF
探讨PICC置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外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谢伟纯 陈小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3期175-176,共2页
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外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体重<1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按照随机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外周留置针输液,观察组采用PICC输液。对比两组... 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外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体重<1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按照随机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外周留置针输液,观察组采用PICC输液。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的体重增长为(705.2±6.8)g,静脉输液时间为(20.6±2.2)h,住院时间为(53.3±13.8)d;观察组患儿的体重增长为(733.4±12.7)g,静脉输液时间为(27.2±2.8)h,住院时间为(42.1±15.4)d;观察组在体重增长情况、静脉输液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2.0%(1/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外营养中应用PICC置管能保证营养液正常供给,促进患儿体格发育,降低感染发生率,缩短静脉输液时间和住院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极低出生体重 肠外营养 应用效果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置管并发症及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9期84-84,共1页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置管并发症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80例,按照数字随机方式将全部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为40例,两组患儿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P...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置管并发症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80例,按照数字随机方式将全部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为40例,两组患儿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PDCA循环管理模式。结果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依从性方面,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置管期间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让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让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依从性得以有效提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模式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PICC置管 并发症 依从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