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聚类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丁厚栋 张尧锋 +2 位作者 华胜 林宝刚 张冬青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8期103-105,共3页
利用系统聚类法,对84份国内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其遗传亲缘关系,合理利用品种资源,结果表明:84份材料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Ⅱ类群有75个品种(系),又可分为2个亚群,第Ⅱ-1、2亚群可再分为3个和4个品种(系)... 利用系统聚类法,对84份国内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其遗传亲缘关系,合理利用品种资源,结果表明:84份材料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Ⅱ类群有75个品种(系),又可分为2个亚群,第Ⅱ-1、2亚群可再分为3个和4个品种(系)组。4个类群的农艺性状有较大差异,第Ⅱ-2亚类群生育期较短,但单株产量最高。从中发现了长荚、大粒、早熟和角密等特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播期和播量对直播油菜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任永源 丁厚栋 +4 位作者 林宝刚 张尧锋 华胜 张冬青 吴河元 《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3期319-321,共3页
以油菜浙双6号为供试品种,研究机械条播条件下播期和播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月15-20日播种,播量3.00 kg/hm2的处理组合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水平。10月25日以后播种,播量应增加到4.50kg/hm2,才能获得较高产量。增加播量对播期的推迟... 以油菜浙双6号为供试品种,研究机械条播条件下播期和播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月15-20日播种,播量3.00 kg/hm2的处理组合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水平。10月25日以后播种,播量应增加到4.50kg/hm2,才能获得较高产量。增加播量对播期的推迟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同时,迟播适当增加播量,植株变矮,茎杆变细,分枝减少,有利于机械化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机械化 播期 密度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生态区对油菜薹营养品质的影响及摘薹后产量表现 被引量:24
3
作者 林宝刚 任韵 +5 位作者 柳寒 何伟民 张冬青 吴德志 华胜 华水金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71-2079,共9页
为明确油菜薹的营养品质、不同"油蔬"两用型油菜薹品质、菜薹产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测定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类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比较了油菜薹、红菜薹和白菜薹3种菜薹的营养品质;6个"油蔬"两用型油菜品种(系... 为明确油菜薹的营养品质、不同"油蔬"两用型油菜薹品质、菜薹产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测定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类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比较了油菜薹、红菜薹和白菜薹3种菜薹的营养品质;6个"油蔬"两用型油菜品种(系)油菜薹营养品质;杭州余杭和丽水龙泉2个生态区的油菜薹产量、籽粒产量以及经济效应。结果表明,油菜薹可溶性糖、3种维生素类物质(维生素C、B1和B6)、有效Zn和全Se含量分别是白菜薹的1.82、2.61、4.44、1.68、1.81和1.67倍,表明油菜薹具有优良的营养品质。6个油菜品种(系)的油菜薹的糖类物质(除果糖)和维生素类物质含量在丽水龙泉均显著高于杭州余杭。就微量元素而言,有效Fe、有效Cu、有效Zn和全Se含量在杭州余杭显著高于丽水龙泉,有效Mn含量则相反。说明油菜薹中需要经过代谢、运转的营养物质(如碳水化合物)在丽水龙泉具有显著优势,而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元素则相反。"油蔬"两用型油菜品种(系)籽粒和菜薹产量受生态区影响显著。通过增加采收一季菜薹,油菜的经济效益可增加一倍。本研究为"油蔬"两用型油菜品种利用以及不同生态区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薹 品质 产量 生态 效益
下载PDF
早熟甘蓝型油菜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尧锋 华胜 +4 位作者 曾孝元 林宝刚 华水金 张冬青 傅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8-266,共9页
随着油-稻-稻三熟制种植模式的推进和油菜机械化生产的要求,早熟性状已经成为油菜理论研究和品种选育的关键性状。本文从油菜早熟性状的理论研究、品种选育以及生产应用的层面开展了综合论述。首先介绍了早熟油菜的界定标准及其生长特... 随着油-稻-稻三熟制种植模式的推进和油菜机械化生产的要求,早熟性状已经成为油菜理论研究和品种选育的关键性状。本文从油菜早熟性状的理论研究、品种选育以及生产应用的层面开展了综合论述。首先介绍了早熟油菜的界定标准及其生长特性和选择依据。随后从早熟性状的遗传特性、早熟基因的定位等层面介绍了早熟性状的理论研究现状。在品种选育和应用层面,从早熟品种选育的必要性、早熟品种的选育途径、育种现状以及早熟油菜品种生产应用现状和前景等方面开展了论述。最后针对油菜早熟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了简要概述。本文将为我国早熟油菜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早熟 理论研究 育种 应用
下载PDF
基于极端混合池(BSA)全基因组重测序的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基因定位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尧锋 张冬青 +4 位作者 华胜 林宝刚 华水金 丁厚栋 傅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3029-3039,共11页
【目的】适合机械化收获是当今油菜育种改良和遗传研究的重要目标。该研究以一个自然变异产生的油菜有限花序(denterminate inflorescence 1,di1)突变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有限花序的遗传模式,开展有限花序性状的基因定位和克隆,以期... 【目的】适合机械化收获是当今油菜育种改良和遗传研究的重要目标。该研究以一个自然变异产生的油菜有限花序(denterminate inflorescence 1,di1)突变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有限花序的遗传模式,开展有限花序性状的基因定位和克隆,以期发掘候选基因,为培育适合机械化收获的油菜新品种提供新思路和新材料,为揭示油菜有限花序遗传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一个稳定遗传的有限花序突变株系FM8与野生型自交系FM7开展正反交,观察F1和F2后代的花序形态,分析有限花序性状的遗传模式。在F2群体中挑选20个有限花序单株和20个野生类型单株构建混合池,对混合池和亲本开展20×和10×覆盖度的全基因组重测序,定位有限花序性状的关联区间。根据关联区间对应到拟南芥基因组的共线性区段和基因注释信息,预测候选基因,并对候选基因进行同源克隆,发掘序列变异,筛选关键基因。【结果】油菜有限花序突变性状表现为初花期主花序和侧枝花序顶部形成一个或若干个顶生花,花序无限生长受阻,导致结角期主枝和侧枝有封顶特征即有限花序。有限花序突变株系与野生型正反交F1均表现为野生型,F2代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的分离比符合13﹕3,说明有限花序的遗传受2对隐性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抑制基因互作控制。对混合池及亲本开展全基因组重测序,得到30 12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标记和107 636个插入缺失标记(In Dels)标记,用于有限花序性状的全基因组定位。定位结果共检测获得7个显著关联区间,分布于油菜A08、A09、A10、C08和C09共5条染色体。其中,A10染色体上的关联区间峰值最高,是控制有限花序性状的主效位点。并且,A10染色体关联区间内的14.36—15.07 Mb的区域与C09染色体2个关联区间显示高度同源性。候选基因预测发现位于A08、A09、A10、C08和C09的5个关联区间包含有8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有限花序 基因定位 关联区间 候选基因
下载PDF
彩色油菜品种及其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冬青 张尧锋 +2 位作者 华胜 林宝刚 华水金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9期1442-1443,共2页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油菜育种组根据观光农业发展对特色油菜的需求,筛选和培育出了白色、橘红、土黄、紫色不同花色的甘蓝型油菜品种4个,并应用于创意农业图案设计。
关键词 创意农业 甘蓝型油菜 彩色油菜花
下载PDF
高产高油优质油菜浙油50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冬青 张尧锋 +3 位作者 华胜 林宝刚 华水金 丁厚栋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1-526,共6页
为培育稳产、高产、高含油量、低芥酸和低硫甙含量的油菜新品种,缓解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中优质油菜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文章详细阐述了高产、高油、双低油菜品种浙油50的选育过程,并就其产量、品质、抗性等性状表现进行综合分析,还探... 为培育稳产、高产、高含油量、低芥酸和低硫甙含量的油菜新品种,缓解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中优质油菜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文章详细阐述了高产、高油、双低油菜品种浙油50的选育过程,并就其产量、品质、抗性等性状表现进行综合分析,还探讨了浙油50的育种策略。以9715为母本,鉴6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历经8代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产量的选择,育成了高产、高油的优质油菜新品种浙油50。区试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浙油50最高含油量达50.78%,产量达303.8 kg·667 m-2。该品种现已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浙油50 产量 含油量 品种选育
下载PDF
应用AMMI模型分析安徽省油菜区试品种的稳定性 被引量:13
8
作者 林凯 江莹芬 +3 位作者 郑冬梅 华胜 汤继保 陈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6091-6092,共2页
通过将AMMI模型应用于2005~2005年度安徽省油菜区试C组参试品种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AMMI模型优于传统的回归分析法,10个参试品种产量稳定性最好的是驰丰1号。稳定性最差的为笑油3号。讨论AMMI模型在分析品种稳定性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AMMI模型 油菜 基因型 环境 互作 稳定性
下载PDF
氯化钠对甘蓝型油菜种子萌发的胁迫效应 被引量:12
9
作者 林宝刚 张尧锋 +2 位作者 华胜 丁厚栋 张冬青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4-627,共4页
以种子发芽指数、相对根长和相对苗高为耐盐性指标,研究了不同NaCl浓度对10个油菜品系种子发芽的盐胁迫效应。结果表明:0.4%NaCl的浓度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对大多数品系发芽指数和相对根长的抑制也不显著,0.6%NaCl的浓度对根的生长有显著... 以种子发芽指数、相对根长和相对苗高为耐盐性指标,研究了不同NaCl浓度对10个油菜品系种子发芽的盐胁迫效应。结果表明:0.4%NaCl的浓度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对大多数品系发芽指数和相对根长的抑制也不显著,0.6%NaCl的浓度对根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其他2个指标的盐胁迫效应不显著,0.8%NaCl的浓度能显著抑制根和苗的生长,但发芽指数没有显著的胁迫反应,1.0%NaCl的浓度能使有些品系发芽,但其发芽指数受到了显著抑制,并且完全抑制了根和苗的生长。综合分析3个指标对NaCl盐胁迫的反映得知,‘S82’和‘制B14’的耐盐性最好,‘Zm50×[9603×浙758]’耐盐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钠 种子萌发 胁迫 甘蓝型油菜
下载PDF
国外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林宝刚 丁厚栋 +2 位作者 张尧锋 华胜 张冬青 《中国种业》 2010年第4期47-49,共3页
利用系统聚类法,对117份国外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10个农艺性状和4个品质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其遗传亲缘关系,合理利用品种资源。结果表明:117份材料分为2个类群,分别包括71个和46个品种(系)。第Ⅰ、Ⅱ类群又分别分为6个和7个亚类群,... 利用系统聚类法,对117份国外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10个农艺性状和4个品质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其遗传亲缘关系,合理利用品种资源。结果表明:117份材料分为2个类群,分别包括71个和46个品种(系)。第Ⅰ、Ⅱ类群又分别分为6个和7个亚类群,第Ⅰ-1、Ⅰ-2亚类群各再分为7个品种群,第Ⅱ-2、Ⅱ-6亚类群分别再分为5个和3个品种群。第Ⅰ类群的品质较好,芥酸含量平均为4.3%,6个亚类群间农艺性状有较大差异,而第Ⅱ类群品质较差,7个亚类群间差异较小。从中发现了长荚、大粒、早熟和角密等特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不同肥料对苗期干旱胁迫油菜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华胜 张冬青 +3 位作者 林宝刚 张尧锋 华水金 丁厚栋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2-83,共2页
通过不同肥料试验,研究油菜苗期干旱胁迫下肥料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对每角粒数、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同时不同肥料处理使根颈增粗,有效分枝部位降低,有效分枝数增... 通过不同肥料试验,研究油菜苗期干旱胁迫下肥料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对每角粒数、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同时不同肥料处理使根颈增粗,有效分枝部位降低,有效分枝数增加,在促进主花序伸长的同时降低了结角密度;叶面喷施尿素油菜籽粒含油量下降,其余处理含油量上升。因此,油菜苗期遇干旱时可通过叶面喷施肥料来缓解旱情,提高产量,降低旱灾造成的损失,采取合理的平衡施肥措施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苗期 干旱 施肥 产量
下载PDF
油菜机械化收获关键技术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尧锋 张冬青 +2 位作者 华胜 林宝刚 华水金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7期948-949,共2页
根据油菜机械化收获的要求,介绍油菜机械化收获的2种方式,提出适宜机械化收获品种的选择、配套栽培技术、适宜机械化收获时间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 油菜 机械化收获
下载PDF
播期、密度和氮肥用量对‘浙油50’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林宝刚 华胜 +3 位作者 张尧锋 丁厚栋 黄银琪 张冬青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1-544,共4页
以甘蓝型油菜高含油量新品种‘浙油50’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播期、密度和氮肥用量对其产量、经济性状和含油量的影响,探索‘浙油50’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在供试条件下9月20日—10月10日播种期,随着播期推迟,平均产量、含油量... 以甘蓝型油菜高含油量新品种‘浙油50’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播期、密度和氮肥用量对其产量、经济性状和含油量的影响,探索‘浙油50’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在供试条件下9月20日—10月10日播种期,随着播期推迟,平均产量、含油量及单株总角数、单株产量、一次分枝数和主花序结角密度均呈下降趋势,而千粒重不断增大;种植密度7.5万株.hm-2的平均产量、含油量和有效分枝位显著低于10.5万株.hm-2和13.5万株.hm-2的密度水平,单株角果数、单株产量和一次分枝数与之相反,而10.5万株.hm-2和13.5万株.hm-22个密度水平间以上性状除有效分枝位外无显著性差异。在氮肥用量150~450 kg.hm-2范围内,施用氮肥越多,产量极显著增高,一次分枝数越多,单株总角数越多,单株产量也越高,而每角粒数越少,含油量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油50 播期 密度 氮肥 产量 经济性状 含油量
下载PDF
施氮量和采收时期对油蔬两用型油菜菜薹维生素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林宝刚 怀燕 +5 位作者 李志平 柳寒 任韵 张冬青 华胜 华水金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13-2822,共10页
为明确施氮量和采收时期对油蔬两用型油菜薹维生素含量的影响,以富硒1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3个施氮量(120、180和240 kg·hm^-2)和4个采收时期(以株高20、30、40和50 cm表示),分析了油菜薹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1和... 为明确施氮量和采收时期对油蔬两用型油菜薹维生素含量的影响,以富硒1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3个施氮量(120、180和240 kg·hm^-2)和4个采收时期(以株高20、30、40和50 cm表示),分析了油菜薹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含量的变化;比较了半乳糖内酯脱氢酶(GalLDH)、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活性,并分析了维生素家族基因在菜薹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油菜薹还原型维生素C(AsA)含量降低;氧化型维生素C(DHA)含量在株高20 cm采收时增加,但在30 cm及以上株高采收时则降低;维生素E和维生素B6含量先增加后降低;维生素B1含量增加;维生素C合成关键酶GalLDH活性先略增加后降低;AAO和DHAR活性增加,APX和MDHAR活性则整体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且施氮量增加后,维生素家族各基因在株高30和40 cm采收的菜薹中主要表现为正向调控,而在株高20和50 cm采收的菜薹中主要表现为负向调控。就采收时期而言,菜薹中的维生素含量在株高30~40 cm时高于其他时期;在同一施氮量下,随着菜薹采收株高的增加,维生素家族基因的表达量主要呈上调模式。综合分析可知,GalLDH活性的降低以及AAO/DHAR和APX/MDHAR代谢平衡是增施氮肥导致菜薹维生素C含量降低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为油蔬两用型油菜薹优质栽培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采收时期 油菜薹 维生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品质育种方法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宝刚 张冬青 +5 位作者 丁厚栋 张尧锋 华胜 华水金 邵美红 刘化宙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79-1984,共6页
为提高油菜中油份和油酸等品质性状的含量,根据油菜遗传规律和育种经验,总结出了油菜品质育种的新方法——优群优选法。该方法的核心是构建目标品质的优类群,低世代(F1~F2)开放选择,中世代(F3~F5)套袋自交和开放单株优选同步进行,待... 为提高油菜中油份和油酸等品质性状的含量,根据油菜遗传规律和育种经验,总结出了油菜品质育种的新方法——优群优选法。该方法的核心是构建目标品质的优类群,低世代(F1~F2)开放选择,中世代(F3~F5)套袋自交和开放单株优选同步进行,待F6~F8代形成稳定的高产高品质株系后,利用多环境种植测定其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性,选出目标性状变异幅度小、品质优异、产量高的品系参加各级试验。以该方法选育出浙油50、浙油51、浙油33、浙油21等含油量高于47%的品种,其含油量和产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育成了我国第1个高油酸品种浙油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品质育种 优群优选 选择世代
下载PDF
酸洗—轧机联合机组酸洗线产量及相关参数的计算 被引量:4
16
作者 华胜 《轧钢》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48,共3页
通过对酸洗-轧机联合机组工艺流程的剖析,介绍了一种计算该机组酸洗线产量及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连续处理机组(如连续热镀锌、连续退火机组),为其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酸洗-轧机联合机组 工艺速度 产量 活套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ZH1A的选育及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华胜 张尧锋 +3 位作者 林宝刚 华水金 丁厚栋 张冬青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9期1077-1079,共3页
ZH1A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以引进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皖油14后代中的不育株和可育株经连续多代测交、兄妹交选育而成的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该不育系综合性状优良,分别于2009年、2013年通过浙江省和安... ZH1A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以引进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皖油14后代中的不育株和可育株经连续多代测交、兄妹交选育而成的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该不育系综合性状优良,分别于2009年、2013年通过浙江省和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应用该不育系育成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浙油杂1号、浙油杂2号分别于2009年、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上位互作 核不育系 ZH1A
下载PDF
油菜种子对60Co-γ射线的辐照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熊立东 崔亚军 +3 位作者 陈金跃 刘超纲 林宝刚 华胜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10期114-117,共4页
本文作者用^60Co-γ辐射剂量0~10000Gy对甘蓝型、芥菜型、白菜型油菜种子进行了辐照。结果显示,随着辐照剂量增加至1000Gy对发芽率均没有显著影响,辐照剂量增加至1000~10000Gy不同品种发芽率出现差异,浙双72下降很快,各品种发芽率随辐... 本文作者用^60Co-γ辐射剂量0~10000Gy对甘蓝型、芥菜型、白菜型油菜种子进行了辐照。结果显示,随着辐照剂量增加至1000Gy对发芽率均没有显著影响,辐照剂量增加至1000~10000Gy不同品种发芽率出现差异,浙双72下降很快,各品种发芽率随辐照剂量增加而下降的程度因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浙双72的半致死辐照剂量约为2500Gy,致死剂量为10000Gy,而浙油50的半致死辐照剂量为10000Gy。辐照敏感性依次为浙双72>浙油50>淳安老油菜>白34龙游>浙油5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辐照 敏感性 发芽率
下载PDF
特早花甘蓝型油菜的开花特征及特早花候选基因鉴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华胜 张冬青 +2 位作者 陈佳麒 张尧锋 傅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0-267,共8页
开花是植物从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的重要阶段。油菜早花早熟,可有效解决油菜与其他夏季作物的茬口矛盾。挖掘不同的早花油菜资源,研究油菜早花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可促进利用分子技术快速选育早熟油菜的育种进程。本研究以1个新发现的... 开花是植物从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的重要阶段。油菜早花早熟,可有效解决油菜与其他夏季作物的茬口矛盾。挖掘不同的早花油菜资源,研究油菜早花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可促进利用分子技术快速选育早熟油菜的育种进程。本研究以1个新发现的稳定遗传的特早花油菜迎春一号为研究对象,在覆盖全年9个月的时间中设计了15个不同的播种期,调查其开花特性。结果显示,迎春一号在不同季节播种均可顺利开花,其对低温春化的温度需求更弱于普通春性油菜。将迎春一号与半冬性早花品系FM4和半冬性晚花品系FM5进行比较发现,在10月播种于半冬性生态区种植环境下,迎春一号既能快速进入花期,又表现较好的耐寒性,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对迎春一号开展分子生物学试验发现,在高温生长环境下,位于油菜A02、A03、C02和C03染色体上的春化途径关键基因BnaFLC的6个同源拷贝在迎春一号的营养生长阶段均出现了多拷贝基因的同步下调。以半冬性早花品系FM4和半冬性晚花品系FM5为对照,利用50×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检测得到与油菜全基因组1064个开花基因相关的16229个SNPs和5842个InDels。其中,迎春一号特异的且会导致开花基因编码蛋白变异的SNPs和InDels分别为69个和34个,包含与BnaFLC基因具有正向调控关系的14个SNPs和4个InDels,最终获得11个潜在候选基因。除了1个BnaFLC基因本身以外,其余基因均处于BnaFLC上游区域,且对BnaFLC基因的表达起正向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特早花 春化作用 全基因组重测序 候选基因
下载PDF
双低油菜皖油24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凯 华胜 +3 位作者 汤继保 薛庆珍 陈峰 翟培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2期233-233,235,共2页
介绍了皖油 2 4的产量、品质、生育期、抗逆性、适应性等特征特性 。
关键词 双低油菜 皖油24 特征特性 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