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书》评点的早期发生史及其学理界定 被引量:2
1
作者 柳宏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91-102,共12页
《四书》评点兴起于明代中期,但其发生史的早期脉络深蕴于宋元以来的经书阅读和圈点之中。彼时学者们的经书点画研读方式和经书出版范例对包括《四书》评点在内的经书评点的流行有直接激发作用。景星的《四书集说启蒙》在明代正统年间... 《四书》评点兴起于明代中期,但其发生史的早期脉络深蕴于宋元以来的经书阅读和圈点之中。彼时学者们的经书点画研读方式和经书出版范例对包括《四书》评点在内的经书评点的流行有直接激发作用。景星的《四书集说启蒙》在明代正统年间已有“批点”,具备一定的评本形态。至明代正德时期,“伪作”《苏评孟子》广泛传播,《四书》评点正式登上中国评点史和《四书》学史的舞台。考察《四书》评点的早期发生史,可以发现其一直存在于中国古典评点史的肌理之中,对“文”的追求也呼应了评点的本体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书》评点 早期发生史 《苏评孟子》
下载PDF
桑梓风雅、地方诗史与国家政教——论清代江苏郡邑诗话的价值变奏 被引量:1
2
作者 倪晋波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6-50,共5页
江苏是清代郡邑诗话编撰的重镇,一般认为属于该地区的郡邑诗话共有5种,即阮元《广陵诗事》、单学傅《海虞诗话》、李福祚《昭阳述旧编》、顾季慈《蓉江诗话》和徐传诗《星湄诗话》。论者据清末报刊《益闻录》,辑出一部新的江苏郡邑诗话... 江苏是清代郡邑诗话编撰的重镇,一般认为属于该地区的郡邑诗话共有5种,即阮元《广陵诗事》、单学傅《海虞诗话》、李福祚《昭阳述旧编》、顾季慈《蓉江诗话》和徐传诗《星湄诗话》。论者据清末报刊《益闻录》,辑出一部新的江苏郡邑诗话《东洲诗话》,其作者是海门人沙仁寿。这些诗话搜求本邑耆旧之诗,裒辑乡贤之事,以恭敬乡曲桑梓之意,导提乡邦风雅之流,具有突出的地域性,是清代江苏地方诗史的重要资料。另一方面,诗话编纂者们还特别强调本邑儒士之端行、名将之忠烈、节妇之贞行等,其在建构地域诗史的同时,显示了跨地域的共通性,即注意贯通地方文化传统和国家政教诉求,这呼应了清代主流的诗学思想,表明清代江苏郡邑诗话建构的"小传统",其终极指向是"大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郡邑诗话 江苏 地方诗史 国家政教
下载PDF
敦煌本《甘棠集》贺冬状的文化背景和文本价值
3
作者 《德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37-40,共4页
敦煌《甘棠集》88篇表、状、书、启中,贺冬状占21篇(其中一篇有目无辞),比例几达25%。《甘棠集》的贺冬状是冬至节文化的直接产物,体现了将天德与人德相配的观念。这些贺状有两个显著的文本特征,其一是结构的模式化,即:指出时变节至(天... 敦煌《甘棠集》88篇表、状、书、启中,贺冬状占21篇(其中一篇有目无辞),比例几达25%。《甘棠集》的贺冬状是冬至节文化的直接产物,体现了将天德与人德相配的观念。这些贺状有两个显著的文本特征,其一是结构的模式化,即:指出时变节至(天)——称誉对方盛德(人)——感谢提携之恩(己),3个部分环环相扣;其二是语句的程式化,一般都是以典雅的语句来表情达意,每篇的用词也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棠集》贺冬状 文化背景 文本价值
下载PDF
是“奇”亦“异”更复“悲”——从徐渭的自叙文看其人生底色
4
作者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2期32-35,共4页
徐渭通常被视作一个"奇"人或"异"人,但通过他的自叙文,更见其人生"悲"的底色。其家庭不幸,是为悲惨;仕途不平,是为悲愤;心理不谐,是为悲凉;身后不良,是为悲哀。用"悲"而不是"奇",或... 徐渭通常被视作一个"奇"人或"异"人,但通过他的自叙文,更见其人生"悲"的底色。其家庭不幸,是为悲惨;仕途不平,是为悲愤;心理不谐,是为悲凉;身后不良,是为悲哀。用"悲"而不是"奇",或许更能透视徐渭步步惊心的生命历程,抚触其孤苦坚执的内心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渭 自叙文 人生
下载PDF
探析党的思想领导力与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以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七姐妹”爱心助学社为例
5
作者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4-7,共4页
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是高等院校中热衷社会公益事业、渴望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青年大学生的自发组织,它们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青年学生服务社会的开放平台,更是其自我成长的锻炼场域,但近年其可持续发展倍增掣肘。江苏省"... 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是高等院校中热衷社会公益事业、渴望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青年大学生的自发组织,它们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青年学生服务社会的开放平台,更是其自我成长的锻炼场域,但近年其可持续发展倍增掣肘。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七姐妹"爱心助学社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领导力等方面获得灵感,通过理念之启导,明确了以"爱心助学,利人立己"为核心诉求的自我定位;体制之创导,订立了"公益行动全员商决原则"以规范、指导社团的公益行动;实践之匡导,总结出"以我为主、协力公益"的行动模式,从而实现了社团十年来的持续发展。这对解决当前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的发展困境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领导力 公益型学生社团 可持续发展 “七姐妹”爱心助学社
下载PDF
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素质提升机制探究
6
作者 黄巍巍 顾瑞漒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4年第11期81-83,共3页
当代社会的急剧变化带来了高校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学生党员如何保持价值选择的定向化,全面提升其个体素质是高校管理者乃至全社会都应思考的课题。本文以独立学院党支部建设实践为切入点,剖析其学生党员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当代社会的急剧变化带来了高校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学生党员如何保持价值选择的定向化,全面提升其个体素质是高校管理者乃至全社会都应思考的课题。本文以独立学院党支部建设实践为切入点,剖析其学生党员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提升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素质的方法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学生党员 素质 机制
下载PDF
论李渔戏曲结构理论的两个层次及其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年第10期88-89,96,共3页
李渔戏曲"结构论"之意涵,有广、狭之别。前者强调戏曲创作思维的整体性,指自有创作冲动开始直至全本最后完成的运思活动,于此须注意"戒讽刺""戒荒唐""脱窠臼""审虚实",也就是立意须... 李渔戏曲"结构论"之意涵,有广、狭之别。前者强调戏曲创作思维的整体性,指自有创作冲动开始直至全本最后完成的运思活动,于此须注意"戒讽刺""戒荒唐""脱窠臼""审虚实",也就是立意须正、思虑要周、选材务新、传事能奇;后者是指传奇作品的文本结构,包含"结构第一"之"立主脑""密针线""减头绪"以及"格局第六"的全部内容,它要求戏曲文本中心须明、头绪要少、情节务密、程式能异,这对后世的戏曲乃至其它文体的创作影响尤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戏曲结构论 层次 影响
下载PDF
论竹添光鸿《孟子论文》的中国渊薮及其文化意义
8
作者 《华中学术》 2023年第2期282-290,共9页
明清《四书》评点兴盛,并在十九世纪末的日本出现多部追仿之作,1882年刊行的竹添光鸿《孟子论文》就是其中之一。该书以朱熹的《孟子集注》为底本,以文学评点的技法圈评《孟子》,其对象、题名、体制、以“格”评《孟》的理论意识和“以... 明清《四书》评点兴盛,并在十九世纪末的日本出现多部追仿之作,1882年刊行的竹添光鸿《孟子论文》就是其中之一。该书以朱熹的《孟子集注》为底本,以文学评点的技法圈评《孟子》,其对象、题名、体制、以“格”评《孟》的理论意识和“以《孟》证孟”的考据方法均与中国渊源极深,凸显了竹添光鸿对“文化母国”及其学风的崇敬与传承意识。中国儒将吴长庆在驻防朝鲜期间为《孟子论文》作序,表达了对清代《四书》评点因文求道、以道济世的价值认同,也袒露了对“儒家中国”的现实忧虑。就历史与文化而言,《孟子论文》及吴序,既昭示着中国儒家文化在东亚地区的深刻影响,也预示着传统儒家文化圈在东亚的沦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添光鸿 《孟子论文》 评点 东亚儒家文化圈 沦没
原文传递
湖湘学派《论语》诠释之独立根性
9
作者 柳宏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4-222,共9页
《论语》诠释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鸿儒高士辛勤耕耘,精研深琢,不断开创《论语》诠释新局面。湖湘学派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孕育了《论语》诠释之独立根性。第一,型塑了不拘一格的注疏体例,辑佚、义理、训诂交织... 《论语》诠释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鸿儒高士辛勤耕耘,精研深琢,不断开创《论语》诠释新局面。湖湘学派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孕育了《论语》诠释之独立根性。第一,型塑了不拘一格的注疏体例,辑佚、义理、训诂交织,全注与选注、札记与衍义融合。第二,呈现出自由豪迈的注疏风格,或随意率性,或冲动不拘,展示了本色自然的鲜明个性和奔放盎然的生命状态。第三,打造出质疑创新的诠释精神,能够兼收并蓄、博取众长,打破门户、超越藩篱。第四,升华为安邦利民的淑世情怀,具有强烈的政制图强、经世致用倾向。湖湘学派卓然岸异的独立根性由多种元素融合浇铸,在清代学术版图上放射出璀璨的光彩,汇聚为中国近代社会学术转型和民族救亡的重要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学术 湖湘学派 《论语》研究 诠释特点
下载PDF
新辑《东洲诗话》:古典郡邑诗话的新形态及其近代转向
10
作者 倪晋波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0-126,共7页
江苏海门人沙仁寿所作《东洲诗话》,连载于清末报刊《益闻录》,主要录存、评论清代中后期南通地区诗人、诗作、诗事,是晚近报刊诗话中罕见的长帙。该诗话因诗存人、依诗申论,兼载文坛故实;其诗学主张远绍王士禛、推重沈德潜、近宗袁枚,... 江苏海门人沙仁寿所作《东洲诗话》,连载于清末报刊《益闻录》,主要录存、评论清代中后期南通地区诗人、诗作、诗事,是晚近报刊诗话中罕见的长帙。该诗话因诗存人、依诗申论,兼载文坛故实;其诗学主张远绍王士禛、推重沈德潜、近宗袁枚,既慕慷慨深沉,又尚清雅超逸;其所收《梅花二十咏》、“秋柳唱和”等诗歌、诗事,既有赓续乡邦诗史之功,亦有裨补古典文学史之益。《东洲诗话》例属郡邑类,但其连载于报章,昭示了古典郡邑诗话新的存在形态;其所录《戒鸦片诗三十首》等诗,是作者时代关怀的切证,彰显了古典郡邑诗话在内外交侵的近代从文士案头走向普罗大众、贯通乡邦诗史与国家鼎革的新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洲诗话》 价值 新形态 近代转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