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习强国”视频与微写作教学的契合
1
作者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24年第8期52-54,共3页
微写作可作为课堂快速训练或课后拓展练习。它适应小学生认知水平与学习特点,以简洁的形式助力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为完整习作奠基。“学习强国”平台独特丰富的视频是微写作教学的实用资源,与微写作教学的契合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精准梳... 微写作可作为课堂快速训练或课后拓展练习。它适应小学生认知水平与学习特点,以简洁的形式助力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为完整习作奠基。“学习强国”平台独特丰富的视频是微写作教学的实用资源,与微写作教学的契合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精准梳理视频资源,助力达成目标;灵活运用视频资源,激发创新表达;深度融合视频资源,强调升华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学习强国” 视频资源 微写作
下载PDF
巧妙用好新教材 扎实拓展语用性 被引量:1
2
作者 蔡雯怡 《语文教学通讯》 2020年第11期76-77,共2页
随着语用意识在阅读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师纷纷选择以随文练笔的方式引领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范文价值,让学生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体会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感悟作者表达方式的独特,让学生习得语言... 随着语用意识在阅读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师纷纷选择以随文练笔的方式引领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范文价值,让学生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体会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感悟作者表达方式的独特,让学生习得语言,获得习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 范文 习作方法
下载PDF
还是课文中的形象更可爱——课文《燕子》改编前后对比
3
作者 毕小伟 《教育视界》 2015年第2期20-21,共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在文字上的改动是比较成功的,如四年级下册第3课《燕子》一文,就是个很好的范例。这篇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散文名篇《海燕》,截取了散文的前半部分——作者对故乡燕子的回忆;大胆舍去了后半部...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在文字上的改动是比较成功的,如四年级下册第3课《燕子》一文,就是个很好的范例。这篇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散文名篇《海燕》,截取了散文的前半部分——作者对故乡燕子的回忆;大胆舍去了后半部分——淡淡的乡愁。"故乡的燕子"从行文上完全可以独立成篇,也比较符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材 散文名篇 苏教版 郑振铎先生 活泼机灵 鹅黄色 郑先生 圆晕 真水无香 质朴自然
下载PDF
咱班来了位老外
4
作者 郎婷 《小星星(作文100分)(小学3-6年级)》 2014年第12期37-38,共2页
前不久就听老师说星期四有老外来我们班上课,同学们听了都很兴奋,因为这是老外第一次来我们班上课。在不断的期待中,我们终于等来了这天。
关键词 眼保健操 声地 TODAY 点金石 外貌描写 堂课
原文传递
让习作变得有话可写
5
作者 《基础教育研究》 2019年第24期72-73,共2页
现在很多学生一到写作文就感觉无话可写,写作变成一个难题。要让习作变得有话可写的策略是重视积累、扎实练笔、情感评价。
关键词 真情 积累 创新 评价
下载PDF
渴望得到帮助
6
作者 岳湘渝 《小星星(作文100分)(小学3-6年级)》 2015年第5期32-33,共2页
当你孤独时,渴望他人的陪伴;当你遭遇挫折时,渴望他人的帮助;当你高兴时,渴望与他人分享。我们一生总是在渴望着,渴望友情,渴望理解,渴望得到还未得到的……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湛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灰尘,就像是刚... 当你孤独时,渴望他人的陪伴;当你遭遇挫折时,渴望他人的帮助;当你高兴时,渴望与他人分享。我们一生总是在渴望着,渴望友情,渴望理解,渴望得到还未得到的……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湛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灰尘,就像是刚被人用水冲洗过,干净得很,使人看了杂念顿消,心旷神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晴朗 用水冲洗 使人 就这样 修辞方式 语言运用 文章主题 心理活动 点金石 十年
原文传递
童话引路 精彩起步
7
作者 《小星星(作文100分)(小学3-6年级)》 2014年第6期41-43,共3页
提起习作,很多同学便会愁眉苦脸,总觉得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对习作有种畏惧心理。尤其是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为此我做了一些尝试,利用童话引路,来激发大家的习作兴趣,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关键词 童话 习作兴趣 书面表达能力 畏惧心理 起步阶段 三年级 同学
原文传递
发掘生活宝库 书写阳光童年
8
作者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19年第7期140-141,共2页
现如今,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感觉无话可写,瞎编、拼凑、空洞、没有真情实感,按照教师的“指导”写一些别人的话,或者采用所谓的范文套路。这些作文丢失了最核心的两个字----真情。
关键词 真情 积累 创新 评价
下载PDF
“味”你每一天!
9
作者 《启迪与智慧(上)》 2021年第8期80-81,共2页
学校食品安全工作事关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学校坚持精细化网格化管理、坚持用心用情服务,坚持日复一日严格监督。
关键词 五关一制 节约光盘 劳动教育
下载PDF
深度学习,让挚爱情感涌动于课堂——《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
10
作者 刘琪(执教) (点评) 《语文教学通讯》 2022年第43期35-36,共2页
教学过程一、启学——引入课题,揭示中心1.课前游戏:出示三个“神秘礼盒”,学生自由选取,引出三组词语,展开想象:读读词语,说说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夕阳外婆秋千爸爸校门棒棒糖姐姐田野风筝2.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有这... 教学过程一、启学——引入课题,揭示中心1.课前游戏:出示三个“神秘礼盒”,学生自由选取,引出三组词语,展开想象:读读词语,说说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夕阳外婆秋千爸爸校门棒棒糖姐姐田野风筝2.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有这样一个神奇的题目。齐读课题,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父亲对树林和鸟,是一种怎样的感情?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展开想象 教学设计 引入课题 课文 齐读 课堂
下载PDF
从阅读走向“悦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8年第7期82-82,共1页
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这是我们每一个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关键词 阅读 激发 兴趣
下载PDF
浅谈细读文本 演绎魅力课堂
12
作者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2年第10期87-87,共1页
小学课文都是通过千挑万选的,篇篇文章文质兼美。要想使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要想使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想使学生受感动,教师首先要受感动。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 小学课文都是通过千挑万选的,篇篇文章文质兼美。要想使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要想使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想使学生受感动,教师首先要受感动。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细读先行,以自身的细读引领学生的细读,以自身的细读体验唤醒学生的细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读文本 熏陶 感染 魅力课堂
下载PDF
用书香构筑“心灵绿洲”
13
作者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14年第12期91-91,共1页
朱永新教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读书水平。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必须将读书伴随一生。因为读书,可以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读书能改善我们的专业结构,生成... 朱永新教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读书水平。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必须将读书伴随一生。因为读书,可以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读书能改善我们的专业结构,生成我们的专业智慧,构建我们的职业精神,读书给我们的人生以智慧的启迪。读书成就了教师具有充实的灵魂和不断生长的职业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境界 职业生命 精神发育史 阅读史 专业结构 朱永新 获奖文章 读书节 教学类 快乐阅读
原文传递
借物喻人,彰显人物内在品质——苏教版第八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品析
14
作者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7年第6期36-36,共1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作者假借写樟树,实则写宋庆龄;作者写樟树的蓬蓬勃勃,樟树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是把宋庆龄精神的具体化。
关键词 教学品析 借物喻人
下载PDF
花开的声音最美丽
15
作者 《小学科学》 2011年第4期156-156,共1页
习惯站在窗前,获呼吸新鲜的空气,获聆听鸟雀的鸣叫,或寻觅花开的风姿,或闲看对面居家的恬适……我总以为,一楼邻人弃于围墙上那只废盆子里,在某一天清晨,会开出鲜艳的小黄花来。不禁想起了我曾今的学生均瑶、尹杰……他们鲜活的面容在... 习惯站在窗前,获呼吸新鲜的空气,获聆听鸟雀的鸣叫,或寻觅花开的风姿,或闲看对面居家的恬适……我总以为,一楼邻人弃于围墙上那只废盆子里,在某一天清晨,会开出鲜艳的小黄花来。不禁想起了我曾今的学生均瑶、尹杰……他们鲜活的面容在我的眼前映成一张张可爱的笑脸,灿烂成一朵朵美丽的花儿。"每一个都可以开成美丽的花儿!"我心中生出了无限感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 成一 花儿 寻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