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钾长石分解菌株的筛选、鉴定及解钾活性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易浪波 彭清忠 +1 位作者 彭清静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9期773-776,785,共5页
目的筛选高效的钾长石分解细菌,并进行初步鉴定和解钾活性测定。方法采集湖南省桂东县钾长石开采区土壤,利用钾长石为唯一钾源的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分离解钾细菌,通过摇瓶释钾试验复筛高效解钾菌株;同时,利用ICP-OES测定解钾菌的释钾效率... 目的筛选高效的钾长石分解细菌,并进行初步鉴定和解钾活性测定。方法采集湖南省桂东县钾长石开采区土壤,利用钾长石为唯一钾源的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分离解钾细菌,通过摇瓶释钾试验复筛高效解钾菌株;同时,利用ICP-OES测定解钾菌的释钾效率。采用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高效解钾菌株。结果分离获得11株生长良好的钾长石分解细菌,其中菌株JKC1、JKC2、JKC5和JKC7的解钾能力较强,解钾率分别为11.00%、11.50%、12.70%和11.70%。经初步鉴定JKC1为Bacillus megaterium,JKC2为Bacillus aryabhattai,JKC5为Azotobacter chroococcum,JKC7为Microbacterium trichothecenolyticum。结论菌株JKC1、JKC2、JKC5和JKC7是高效的钾长石分解菌,可作为微生物浸矿(钾长石)机制研究的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长石 解钾菌 筛选 鉴定 解钾率
原文传递
杂交稻种宜香725纯度的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鉴定 被引量:5
2
作者 梁亮 杨敏华 +4 位作者 刘志霄 胥海威 刘福辉 罗云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962-2965,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无损鉴定杂交稻种纯度的新方法。以FieldSpec(3地物光谱仪采集纯度在90%~99%范围内的杂交稻种(宜香725)光谱数据90份,随机分成校正集(75份)和检验集(15份)。根据其在380~2400nm的反射光谱,以... 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无损鉴定杂交稻种纯度的新方法。以FieldSpec(3地物光谱仪采集纯度在90%~99%范围内的杂交稻种(宜香725)光谱数据90份,随机分成校正集(75份)和检验集(15份)。根据其在380~2400nm的反射光谱,以偏最小二乘算法(PLS)建立了回归模型,并比较了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的影响。分析表明采用一阶导数结合标准归一化处理能最有效地提取光谱信息,此时PLS模型校正集决定系数与检验集决定系数分别为0.9884与0.9227,校正标准误差(SEC)与预测标准误差(SEP)分别为0.0025与0.0066。将经一阶导数结合标准归一化处理后的光谱进行PCA降维,以前20个主成份(含原始光谱86.09%的特征信息)为输入变量,建立杂交稻种纯度鉴定的BP-ANN模型。分析表明BP-ANN模型校正集决定系数与检验集决定系数分别为0.9952与0.9369,SEC与SEP分别为0.0017与0.0061,具有比PLS模型更高的精度。结果表明以可见-近红外技术进行杂交稻种纯度的快速、无损鉴定是可行的,且PCA结合BP-ANN是一种优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杂交稻种 纯度 无损鉴定 偏最小二乘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一株钾长石分解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 被引量:3
3
作者 金迪 彭清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分离、筛选具高效分解钾长石能力的菌株。[方法]从采自湖南省桂东县钾长石矿区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分解钾长石能力较强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检测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初步鉴定。... [目的]分离、筛选具高效分解钾长石能力的菌株。[方法]从采自湖南省桂东县钾长石矿区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分解钾长石能力较强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检测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一株分解钾长石能力较好的JDM1菌株,初步鉴定为圆褐固氮菌的一个菌株;在温度为30℃、摇瓶转速为200 r/min的条件下培养96 h后,测得该菌发酵液中钾元素含量高达135.3 mg/L。[结论]菌株JDM1是一株具有较高分解钾长石性能的圆褐固氮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长石 16S RRNA基因序列 圆褐固氮菌
下载PDF
钒对日本青鳉的急性毒性及与镍·镉的毒性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易浪波 梅丹 +3 位作者 刘小英 马陶武 彭清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99-2400,2440,共3页
[目的]研究钒对水生生物毒性强弱,为制定含钒废水排放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日本青鳉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止生物测试法,比较研究了V(Ⅴ)和Ni2+、Cd2+对日本青鳉的急性毒性。[结果]V(Ⅴ)、Ni2+和Cd2+对日本青鳉的96 hLC50分别为2.73... [目的]研究钒对水生生物毒性强弱,为制定含钒废水排放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日本青鳉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止生物测试法,比较研究了V(Ⅴ)和Ni2+、Cd2+对日本青鳉的急性毒性。[结果]V(Ⅴ)、Ni2+和Cd2+对日本青鳉的96 hLC50分别为2.73、6.02和0.22 mg/L;3种重金属毒性强度依次为Cd2+>V(Ⅴ)>Ni2+。[结论]Cd对日本青鳉是高毒物质,V和Ni是中毒物质,可见V与Cd和Ni一样应属于第1类污染物,建议参照Cd和Ni排放标准,将废水中V的排放浓度定为0.1~1.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青鳉 急性毒性 V(Ⅴ) NI2+ Cd2+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