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假体乳房再造的效果 被引量:16
1
作者 屈洪波 朱芳 +6 位作者 谢海清 严婕 建怀 宋达疆 李赞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1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硅胶假体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3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30~55岁,平均42岁;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采用保留乳头乳晕的... 目的探讨硅胶假体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3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30~55岁,平均42岁;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采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即刻假体乳房再造,对照组15例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各指标及术后并发症之间差异及评价术后美容效果。结果观察组15例患者成功完成假体乳房再造。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8.8、23.9,均P<0.05)。两组在术后皮瓣缺血坏死、皮下血肿、术区感染及切口裂开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与对照组(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美容效果评价显示再造乳房外形饱满,与对侧基本对称,优良率83.3%,患者对乳房外观比较满意。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36个月,中位数24个月,均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时,即刻应用硅胶假体行乳房再造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成形术 硅胶假体 乳房再造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原文传递
急性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术后切口Ⅰ期愈合率影响因素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严婕 海健 +2 位作者 毛杰 李燕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急性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有效性,寻求提高此期患者术后伤口Ⅰ期愈合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经病理确诊,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的急性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75例... 目的探讨术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急性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有效性,寻求提高此期患者术后伤口Ⅰ期愈合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经病理确诊,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的急性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75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术前联合抗炎药物治疗)和对照组(单纯手术治疗),全部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随访两组患者在术后1月手术切口Ⅰ期愈合率,并进行比较。同时治疗组进行不同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效果的分析。结果治疗组Ⅰ期愈合率为62.7%,明显高于对照组(33.3%)(P=0.017)。治疗组中三个使用不同抗生素亚组间无明显差异(P=0.965)。结论术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可提高术后伤口Ⅰ期愈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抗生素 Ⅰ期愈合率
下载PDF
快速准确制备大肠杆菌高效感受态细胞中有关OD_(600)值的探讨 被引量:8
3
作者 吴海燕 谢应桂 +1 位作者 滕淑静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3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在不同转速下大肠杆菌OD600值与时间的关系,为能快速而准确的制备高效感受态细胞提供OD600值的量化标准。方法在不同转速下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大肠杆菌OD600值。结果总结了不同转速下OD600值在0.3—0.4所需时间段,并且用此时... 目的探讨在不同转速下大肠杆菌OD600值与时间的关系,为能快速而准确的制备高效感受态细胞提供OD600值的量化标准。方法在不同转速下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大肠杆菌OD600值。结果总结了不同转速下OD600值在0.3—0.4所需时间段,并且用此时间段培养的细菌制备的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效率可高达(6.45±0.05)×107转化子/μg DNA。结论用此法制备的感受态细胞完全可以满足大部分在质粒中进行的常规克隆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感受态细胞 OD600值
下载PDF
转移相关基因BRMS1和MMP-9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吴海燕 崔明 《实用癌症杂志》 2009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78例乳腺癌组织中BRMS1、MMP-9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乳腺癌组织中BRMS1和MMP-9... 目的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78例乳腺癌组织中BRMS1、MMP-9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乳腺癌组织中BRMS1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6%(27/78)和71.8%(56/78)。乳腺癌组与癌旁正常乳腺组BRMS1、MMP-9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BRMS1表达与乳腺癌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密切相关(P均<0.01);MMP-9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22),与肿瘤大小、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密切相关(P均<0.01);BRMS1和MMP-9表达均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等无关,两者呈现明显的负相关。结论BRMS1与MMP-9在乳腺癌的转移过程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中BRMS1与MMP-9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断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RMS1蛋白 MMP-9蛋白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腹腔镜腹腔内补片置入术在腹壁切口疝修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崔明 +2 位作者 冯雁康 莫平 杨彦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3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腔内补片置入术在腹壁切口疝修补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腹腔镜经腹腔内使用膨化聚四氟乙烯双层补片治疗13例腹壁切口疝。结果1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5~120min,平均73min,无手术死亡病例及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8~24...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腔内补片置入术在腹壁切口疝修补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腹腔镜经腹腔内使用膨化聚四氟乙烯双层补片治疗13例腹壁切口疝。结果1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5~120min,平均73min,无手术死亡病例及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8~24h后下床活动,1~2d排气,术后疼痛轻,2~3d后完全缓解,3~7d(平均4d)患者顺利康复出院。随访12~24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不增加手术穿刺孔、可完成联合手术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腔镜腹腔内补片置入术(IPOM) 腹壁切口疝 膨化聚四氟乙烯双层补片
原文传递
地面物探技术在隧道掘进破碎带区段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朱伟国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11-117,共7页
广佛环大太区间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多次掉块及局部地段沉降等现象,为查明掘进破碎带区上部的发育情况,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瞬变电磁法两种地面物探技术进行综合探测,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具有快速、高效等优点,能较好地反映出浅... 广佛环大太区间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多次掉块及局部地段沉降等现象,为查明掘进破碎带区上部的发育情况,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瞬变电磁法两种地面物探技术进行综合探测,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具有快速、高效等优点,能较好地反映出浅部的不良地质体;瞬变电磁法具有灵活、探测深度大等优点,对探测中深部的不良地质体有一定的效果。该组合物探技术由浅到深基本探明了隧道范围上方的地质变化情况,解释了引起隧道掉块及局部沉降的原因,为下一步的施工处理提供指导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预报 隧道施工 瞬变电磁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
下载PDF
超声刀开放性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效果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方力 +1 位作者 欧阳崇博 《中外医疗》 2012年第27期78-79,共2页
目的对超声刀开放性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该院对210例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实施甲状腺腺叶次全切手术,其中100例患者接受传统甲状腺手术设为对照组;110例患者接受超声刀甲状腺切除手术设为治疗组。... 目的对超声刀开放性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该院对210例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实施甲状腺腺叶次全切手术,其中100例患者接受传统甲状腺手术设为对照组;110例患者接受超声刀甲状腺切除手术设为治疗组。对两组患者的切除腺体时间、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及肿瘤最大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比较其它指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超声刀在甲状腺开放手术中加以应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刀 甲状腺 手术
下载PDF
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与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海燕 +1 位作者 胡玉林 谢志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362-366,376,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suppressor1,BRMSl)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149例浸润性乳腺癌术前外周血中微转移标志物hMA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学方法检测... 目的探讨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suppressor1,BRMSl)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149例浸润性乳腺癌术前外周血中微转移标志物hMA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学方法检测术后乳腺癌组织中BRMSl蛋白的表达情况,术后随访其复发情况,SPSS19.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9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术前外周血中有71例检测到微转移标志物hMAM—RNA的表达,微转移率为47.65%,且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率与肿瘤TMN分期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和组织分型无关(P〉0.05);BRMS1在术后的乳腺癌组织中有56例表达阳性,阳性率约37.58%,其中BRMSl阳性和阴性的乳腺癌病例中外周血出现微转移的病例分别为16例(阳性率为28.57%)和55例(阳性率为51.9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呈明显负相关(r=-0.296,P〈0.01);伴随着BRMS1蛋白染色阳性强度的逐渐增强,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率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P〈0.05);同时在外周血微转移阳性的患者中BRMS1阳性的患者的复发率(12.5%)显著低于BRMS1阴性的复发率(43.6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MS1的失表达与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密切相关,BRMS1也可作为判定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一个重要的分子指标,常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的BRMS1的表达有助于临床了解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及术后复发的情况,从而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和对预后的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 人乳腺珠蛋白 外周血微转移 乳腺癌
原文传递
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除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严婕 《中国民康医学》 2015年第18期17-18,共2页
目的:观察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48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20例,行传统淋巴结清除术;观察组患者28例,行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48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20例,行传统淋巴结清除术;观察组患者28例,行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恢复良好,颈部外观无塌陷,术后随访2年以上,无复发、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发生耳周、肩部、枕部、颈外和锁骨下皮肤疼痛麻木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疗效优于传统淋巴结清除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除术 分化型甲状腺癌 手术效果
下载PDF
Tiam1-Ra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方力 +1 位作者 吴海燕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0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和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cl)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学法检测20例正常乳腺组织(正常组)、20例乳腺增生组织(增生组)及97例乳腺癌术后标本(乳腺癌组)中Tiam 1和Rac1表... 目的探讨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和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cl)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学法检测20例正常乳腺组织(正常组)、20例乳腺增生组织(增生组)及97例乳腺癌术后标本(乳腺癌组)中Tiam 1和Rac1表达。分析Tiam1和Rac1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组、增生组和乳腺癌组Tiam1和Rac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及增生组(P<0.05);Tiam 1和Rac1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1),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等无关;两者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共表达及其表达强度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Tiam1和Rac1可促进乳腺癌的转移,在此过程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联合检测Tiam1和Ra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阳性强度对于预测乳腺癌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 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
下载PDF
RhoC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方力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RhoC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2例乳腺癌、20例癌旁正常组织、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RhoC蛋白的表达,并对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D34的表达,计算微...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RhoC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2例乳腺癌、20例癌旁正常组织、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RhoC蛋白的表达,并对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D34的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其与RhoC蛋白的相关性。结果RhoC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2%,而在癌旁乳腺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不表达,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相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RhoC蛋白阳性患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oC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及MVD信相关. 其表达上调可能促进了乳腺癌的侵袭、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RHOC蛋白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湿润烧伤膏综合治疗化疗后药物外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雅 黄煌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2期51-52,共2页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联合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局部封闭加冰敷治疗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11年7月我科乳腺癌患者经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并发症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联合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局部封闭加冰敷治疗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11年7月我科乳腺癌患者经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并发症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用0.9%生理盐水加2%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行环形封闭治疗后,实验组联合运用湿润烧伤膏加冰敷,对照组联合运用30%硫酸镁溶液湿敷,比较两组治疗药物外渗引起并发症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用药后局部红肿消退时间小于5 d的为30例(93.8%),疼痛明显减轻者实验组24例(75%),对照组为20例(71.4%)与19例(6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用药后实验组出现局部溃疡、坏死继发瘢痕形成1例(3.1%),对照组7例(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联合局部封闭加冰敷能明显改善化疗后药物外渗引起的局部症状,既减轻患者的痛苦又保障患者化疗的顺利进行,而且操作简单,临床使用方便,是治疗化疗药外渗引起局部并发症的一种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药物 湿润烧伤膏 外渗 冰敷
下载PDF
浆细胞性乳腺炎术后复发率影响因素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严婕 方力 +1 位作者 李燕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有效性,寻求减少术后复发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经病理确诊,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的肿块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75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有效性,寻求减少术后复发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经病理确诊,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的肿块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75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51例(术前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和对照组24例(单纯手术治疗),全部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随访两组患者在术后3月、6月、1年及总的复发率。治疗组随机分为3个亚组,术前用不同抗生素联合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年治疗组总的复发率为2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3%(P=0.010)。术后1年治疗组3个亚组的总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抗生素 复发率
下载PDF
结肠癌组织中BRMS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海燕 +3 位作者 胡玉林 李晓杰 曹慧秋 谢志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31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BRMS1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8份结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结肠组织(距肿瘤>5 cm)BRMS1蛋白表达,分析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组织BRMS1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P&... 目的探讨BRMS1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8份结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结肠组织(距肿瘤>5 cm)BRMS1蛋白表达,分析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组织BRMS1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P<0.01);结肠癌组织中BRMS1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而与性别、年龄、肿块的大小和分化程度无关(P<0.01)。结论 BRMS1蛋白在结肠癌中表达降低与结肠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检测BRMS1表达有助于判断结肠癌的侵袭转移情况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 结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BRMS1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海燕 +5 位作者 胡玉林 李晓杰 曹慧秋 蒋莎莉 陈灿 谢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33期6503-6505,6571,共4页
目的:探讨BRMS1的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连续切片和CK-19联合检测86例腋窝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所有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情况,术后随访其复发情况,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组织中BRMS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淋巴结微转移及术后... 目的:探讨BRMS1的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连续切片和CK-19联合检测86例腋窝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所有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情况,术后随访其复发情况,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组织中BRMS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淋巴结微转移及术后复发率的关系。结果:86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阴性的689淋巴结中有48粒(6.97%)检测到微转移,其中阳性病例22例(25.58%),BRMS1的表达阴性的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微转移病例率(43.24%)和术后复发率(54.05%)远高于BRMS1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患者(12.24%,8.16%),差异具有显著性,且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BRMS1与腋窝淋巴结微转移密切相关,可以成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微转移分子指标,并对乳腺癌的分期、预后、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RMS1 腋窝淋巴结 微转移
原文传递
BRMS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明 吴海燕 《临床外科杂志》 2009年第11期-,共3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BRMS1(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suppressor 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法检测80例乳腺癌、20例癌旁正常组织、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BRMS1蛋白的表达,并对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BRMS1(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suppressor 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法检测80例乳腺癌、20例癌旁正常组织、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BRMS1蛋白的表达,并对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BRMS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32/80),显著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80%(16/20)和正常乳腺组织100%(15/15),P<0.05.在TNM分期中Ⅰ期和Ⅱ期的表达阳性率(52.63%、54.55%)显著高于Ⅲ期的阳性表达率(14.29%),P<0.05,在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BRMS1蛋白表达率(14.71%)显著低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58.70%),P<0.05,且与乳腺癌组织中ER表达状态相关(P<0.05).结论 BRMS1蛋白表达下调可能促进了乳腺癌的侵袭、转移过程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MS1 蛋白表达率 乳腺癌组织 阳性表达率 临床意义 breast CANCER 腋窝淋巴结转移 乳腺组织 CANCER metastasis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特征 癌旁正常组织 表达阳性率 状态相关 转移过程 可能促进 发生发展 表达下调 TNM分期 二步法
下载PDF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1与肿瘤 被引量:1
17
作者 崔明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4期2118-2121,共4页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是2000年在乳腺癌细胞中发现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研究发现其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具有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能力,可明显减少转移灶的发生,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对BRMS1基因的深入研究必将有助于对肿瘤转移的...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是2000年在乳腺癌细胞中发现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研究发现其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具有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能力,可明显减少转移灶的发生,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对BRMS1基因的深入研究必将有助于对肿瘤转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本文就BRMS1的基因结构、蛋白功能及其与肿瘤的关系、作用机制等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 肿瘤 机制
下载PDF
皮瓣铆钉缝合与腋窝成型加粗大引流管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晓文 崔明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9年第11期1099-1101,共3页
目的:评价皮瓣铆钉缝合加粗大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的效果。方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皮瓣铆钉缝合加腋下置粗大引流管178例,观察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并与前期1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目的:评价皮瓣铆钉缝合加粗大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的效果。方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皮瓣铆钉缝合加腋下置粗大引流管178例,观察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并与前期1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常规缝合加压包扎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相比较。结果:应用皮瓣铆钉缝合加粗大引流管负压吸引的178例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2.81%,皮瓣坏死发生率6.17%;常规缝合的150例皮下积液发生率10.67%,皮瓣坏死发生率22.67%,两组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皮瓣铆钉缝合加粗大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皮瓣铆钉缝合 并发症 皮瓣坏死 皮下积液
下载PDF
导电聚合物用于微盲孔直接电镀工艺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彬云 肖亮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50-355,共6页
将导电聚合物膜应用于印制电路板(PCB)制造的微盲孔金属化直接电镀工艺中。介绍了主要工艺流程,包括除胶渣、有机导电膜工艺和电镀铜。总结了实验和生产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印制电路板 微盲孔 金属化 直接电镀铜 导电聚合物膜 除胶渣
下载PDF
环氧树脂模塑料表面粗化的制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卫明 黄远提 《印制电路信息》 2022年第S01期265-270,共6页
目前IC封装使用的材料主流是环氧树脂模塑料,封装后的引脚面均需进行金属化作业,如果金属化工艺采用化学镀铜工艺,一般环氧树脂模塑料表面需进行粗化处理。文章介绍了目前环氧树脂模塑料表面粗化的常用手段,评估其特点,然后介绍我公司... 目前IC封装使用的材料主流是环氧树脂模塑料,封装后的引脚面均需进行金属化作业,如果金属化工艺采用化学镀铜工艺,一般环氧树脂模塑料表面需进行粗化处理。文章介绍了目前环氧树脂模塑料表面粗化的常用手段,评估其特点,然后介绍我公司一种常温环氧树脂塑膜粗化剂的粗化应用工艺,以供相关技术领域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封装 环氧树脂模塑料 表面粗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