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顽固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148-152,共5页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特别高。真正的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是排除了所有其他可能导致血压失控的原因(包括继发继发高血压、对降压治疗依从性差、白大衣效应的假性抵抗)后的原发性...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特别高。真正的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是排除了所有其他可能导致血压失控的原因(包括继发继发高血压、对降压治疗依从性差、白大衣效应的假性抵抗)后的原发性高血压。优化治疗是高血压管理的基石。治疗方案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强化药物治疗,肾脏去神经术,颈动脉窦刺激和动静脉吻合术。在本综述中,讨论了顽固性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相关风险和诊断治疗,强调了基于器械治疗的临床试验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治疗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海峡药学》 2019年第8期192-193,共2页
目的 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间于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86例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 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间于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86例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对比连续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发生室性早搏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心电图QTd及血浆BN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西药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 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疗效对比
下载PDF
男性早发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3
3
作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13期1540-1541,共2页
目的:探讨男性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早发急性心肌梗死组的大量吸烟、饮酒比例、早发冠心病阳性家族史及高TG血症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早发急性心肌梗死组... 目的:探讨男性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早发急性心肌梗死组的大量吸烟、饮酒比例、早发冠心病阳性家族史及高TG血症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早发急性心肌梗死组及男性非早发急性心肌梗死组(P<0.01,P<0.05);男性早发急性心肌梗死组的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低于女性早发急性心肌梗死组及男性非早发急性心肌梗死组(P<0.05),LDL-C升高的患病率低于男性非早发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高TC、低HDL-C的患病率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量吸烟、大量饮酒、早发冠心病阳性家族史、高TG血症是男性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男性
下载PDF
隐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11期1271-1273,共3页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长期以来,临床上诊断高血压多以诊室偶测血压作为判断血压水平的依据。由于血压的波动性、偶测血压的偶然性和门诊...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长期以来,临床上诊断高血压多以诊室偶测血压作为判断血压水平的依据。由于血压的波动性、偶测血压的偶然性和门诊时间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高血压 研究
下载PDF
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及对患者尿白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海峡药学》 2019年第7期146-147,共2页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及对患者尿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104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所有患者均为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入,对照组接受对症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前者...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及对患者尿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104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所有患者均为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入,对照组接受对症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使用替米沙坦降压治疗,观察治疗两个月后两组患者疗效及血压变化情况,并调查两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分泌率等指标差异。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84.62%,差异有意义(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SBP及DBP无明显差异( P >0.05);治疗后观察组SBP及DBP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分泌率对比无明显差异( P >0.05);治疗后观察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分泌率等指标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 P <0.05)。结论 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同时有助于降低尿蛋白水平,进而延缓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高血压 糖尿病 尿白蛋白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7期809-810,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测定14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肌酐、肌酐清除率、尿微量蛋白含量,据脉压水平将其分为三组,比较不同脉压水平的患者肌酐清除率、尿微量蛋白含量之间的差异。结果:随着脉压...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测定14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肌酐、肌酐清除率、尿微量蛋白含量,据脉压水平将其分为三组,比较不同脉压水平的患者肌酐清除率、尿微量蛋白含量之间的差异。结果:随着脉压水平的增高,肌酐清除率下降,尿微量蛋白增加。结论:脉压是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之一,早期可表现为尿微量蛋白增加,肌酐清除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脉压 肾功能
下载PDF
B型钠尿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8期923-924,927,共3页
随着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人们对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越来越深刻,而B型钠尿肽(B-typenatriuretic peptide,BNP)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更是成为研究热点。
关键词 B型钠尿肽 心血管病
下载PDF
SS-OCT测量脉络膜厚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姚建东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17期5-11,共7页
目的通过扫频源光学相干层析成像(SS-OCT)测量脉络膜厚度(CT)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严重程度之间关系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于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00例,无DR患者150例,DR患者150例,使用SS-... 目的通过扫频源光学相干层析成像(SS-OCT)测量脉络膜厚度(CT)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严重程度之间关系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于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00例,无DR患者150例,DR患者150例,使用SS-OCT获得视网膜和脉络膜图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根据英国国家糖尿病眼筛查计划指南进行分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探讨CT与DR严重程度、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关系。结果调整其他因素后,R1患者外鼻段CT比R0患者厚15.6μm(95%CI:4.3~26.9,P=0.007),外下和内下段CT分别比R0患者厚15.7μm(95%CI:3.8~25.5,P=0.008)和12.2μm(95%CI:0.4~24.0,P=0.042);而R3期患者与R0期患者相比,CT明显变薄。DME和HbA1c水平对CT无显著影响。CT每100μm增加-0.02 LogMAR(95%CI:-0.03~-0.01,P<0.001),MCT每100μm增加-0.015 LogMAR(95%CI:-0.024~-0.006,P=0.001),BCVA显著变好。结论CT在DR早期升高,随着DR的进展转为降低。DME和HbA1c与CT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扫描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脉络膜厚度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略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被引量:17
9
作者 《学周刊(中旬)》 2011年第6期72-72,共1页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小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重要时期,更是小学生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由于他们不具备良好、健全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所以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存在着急...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小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重要时期,更是小学生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由于他们不具备良好、健全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所以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存在着急剧变化的特点,尤其现在的小学生学习生活很紧张,这就造成他们在很多方面的不适应。为了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健康全面的发展。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事业最基层的小学教师来说,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小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的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操方面很不重视,造成好多学生高分低能,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根据小学语文的教学特点不断地探索实践,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德育渗透。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望与各位同仁共勉,有不当之处,还望指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德育渗透 学习生活 道德情操 传统教育观念 小学生 心理状态 小学教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