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通外科围手术期疼痛处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39
1
作者 冷希圣 韦军民 +14 位作者 刘连新 江志伟 吴育连 裕隆 陈孝平 陈亚进 苗毅 荚卫东 洪德飞 唐健雄 梁存河 彭志海 彭林 窦科峰 楼文晖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6-173,共8页
一、前言 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刺激(组织损伤)后出现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也是临床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急性疼痛。疼痛是机体对创伤或疾病的反应,它保护着机体免受进一步的伤害,同时给机体带来痛苦,影响患... 一、前言 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刺激(组织损伤)后出现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也是临床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急性疼痛。疼痛是机体对创伤或疾病的反应,它保护着机体免受进一步的伤害,同时给机体带来痛苦,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疼痛 外科围手术期 专家 组织损伤 手术刺激 急性疼痛 紧急处理 机体
原文传递
胰腺乳头状囊实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治(国内、外文献复习附1例报告) 被引量:47
2
作者 陈创奇 詹文华 +4 位作者 裕隆 叶新梅 董文广 兰平 陈正煊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388-391,共4页
目的 探讨胰腺乳头状囊实性肿瘤 (PCSTP)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治。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 1例及复习国内 2 2篇文献报道的 60例PCSTP共 61例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 4例 ,女 5 7例 ,平均年龄 2 4.6岁 ,其中 <3 0岁者占76.6%。主要表... 目的 探讨胰腺乳头状囊实性肿瘤 (PCSTP)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治。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 1例及复习国内 2 2篇文献报道的 60例PCSTP共 61例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 4例 ,女 5 7例 ,平均年龄 2 4.6岁 ,其中 <3 0岁者占76.6%。主要表现为腹部包块 5 2例 (85 .2 % ) ,腹痛 2 2例 (3 6.1% ) ,腹部不适 10例 (16.4% )。肿瘤位于胰头部 2 9例 ,胰颈、体交界处 2例 ,胰体部 1例 ,胰体尾部 5例 ,胰尾部 16例 ,胰包膜 2例 ,胰腺外 6例。 61例均行手术治疗 ,均经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而确诊 ,其中恶性肿瘤 7例 (11.5 % )。总的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10 0 %、96.1%和 86.5 %。结论 因本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 ,术前难以确诊 ,确诊须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本病治疗的最佳方法 ,其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乳头状囊实性肿瘤 胰腺肿瘤 诊断 治疗 PCSTP 临床病理学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及胰岛素敏感性恢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8
3
作者 杨东杰 伟玲 +8 位作者 张晟 陈华云 黄文起 蔡世荣 陈创奇 马晋平 张常华 裕隆 詹文华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70-874,共5页
目的在改善患者临床结局的前提下,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限期手术患者术后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2008年5-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70例拟接受开放限期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和传统治疗组,每组35例,... 目的在改善患者临床结局的前提下,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限期手术患者术后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2008年5-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70例拟接受开放限期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和传统治疗组,每组35例,分别接受快速康复治疗及传统治疗,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应激指标及胰岛素敏感性。结果共62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快速康复组32例,传统治疗组30例。相对于传统治疗组,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胰岛素敏感性恢复快(术后第7天97%±9%,t=2.552,P=0.016),术后住院时间短(中位住院天数6d,Z=4.360,P=0.000),肠道功能恢复快(中位首次排气时间2d,Z=3.976,P=0.000),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2/32,P=0.040)。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加速了结直肠癌限期手术患者术后胰岛素敏感性及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降低了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康复 胰岛素抗药性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进展期胃癌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7
4
作者 詹文华 裕隆 +3 位作者 郑章清 彭俊生 蔡世荣 马晋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75-378,共4页
目的 评价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清扫范围与生存率的关系。 方法 共施行进展期胃癌根治术 15 8例 ,其中在D2 、D2 + 或D3 的基础上再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 (PALD组 )共 73例 ,未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 (非PALD组 )共 85例。 2组在... 目的 评价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清扫范围与生存率的关系。 方法 共施行进展期胃癌根治术 15 8例 ,其中在D2 、D2 + 或D3 的基础上再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 (PALD组 )共 73例 ,未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 (非PALD组 )共 85例。 2组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Borrmann分型、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而PALD组的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均较非PALD组更晚期。 结果 PALD组手术时间为 (2 80± 93)min ,非PALD组为 (2 4 5± 91)min(P <0 0 1)。输血量PALD组为 (6 93± 32 4 )ml,非PALD组为 (46 0± 375 )ml(P <0 0 1)。 2组均无吻合口瘘、胰瘘、腹腔脓肿及肠梗阻等并发症。除PALD组腹泻发生率较高外 ,其他并发症 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2组生存曲线、平均生存期、中位生存期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组中淋巴结阴性、阳性患者的生存曲线、平均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PALD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阴性、阳性患者的生存曲线、平均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有助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生存期 ,且其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与限制性手术并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生存率 根治术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进展期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清扫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1
5
作者 詹文华 韩方海 +4 位作者 裕隆 李玉明 彭俊生 蔡世荣 马晋平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规律,评价该区域淋巴结清扫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1994-2004年胃癌数据库资料,按1999年日本第13版胃癌规约的淋巴结清扫分类,行D3或D3+淋巴结清扫(D3组)共126例,分析其淋巴结转移的规律。... 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规律,评价该区域淋巴结清扫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1994-2004年胃癌数据库资料,按1999年日本第13版胃癌规约的淋巴结清扫分类,行D3或D3+淋巴结清扫(D3组)共126例,分析其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从同一数据库中选择同一手术组施行D2手术的患者146例(D2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进行比较。结果16a2区及16b1区是No16淋巴结转移常见部位。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率T1为3.8%,T2为22.3%,T3为46.8%,T4为32.1%;腹膜播散阴性者其转移率为16.3%,腹膜播散阳性者则为69.5%;浆膜无侵犯者转移率为16.3%,浆膜侵出阳性者则为69.5%。D2和D3组患者手术死亡各2例,并分别有4例和6例出现并发症(P>0.05)。D3组No16淋巴结转移3枚以下与4枚以上者与D2清扫组的平均生存期、中位生存及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D3与D2手术后Ⅰ期、Ⅱ期、Ⅲa期、Ⅲb期、Ⅳ期患者平均生存期、中位生存及生存率曲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侵犯深度和浆膜侵出程度密切相关。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可以提高No16转移淋巴结在3枚以内和阴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胃肿瘤 淋巴结清扫 生存率
原文传递
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39
6
作者 杨世斌 韩方海 +3 位作者 肖隆斌 李明哲 黎文峰 裕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19-1822,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前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共46例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同期68例开放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同时比...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前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共46例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同期68例开放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同时比较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手术费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情况。结果:术前资料性别、年龄、BMI、病理分型和浸润深度及术后清扫淋巴结总数等临床资料分析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6.84 d,而开放组为11.72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术中出血量76.63 m L,而开放组为141.5 m 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切口美观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开放 右半结肠癌 临床运用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135例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38
7
作者 张信华 裕隆 +2 位作者 詹文华 蔡世荣 张常华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 探讨胃肠道平滑肌肿瘤与胃肠间质瘤(GIST)的关系及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重新调出1993.2003年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86例胃肠道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患者的病理组织重新病理复检,结合2000年1月至2005年7月确诊GIST的71例病例资料... 目的 探讨胃肠道平滑肌肿瘤与胃肠间质瘤(GIST)的关系及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重新调出1993.2003年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86例胃肠道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患者的病理组织重新病理复检,结合2000年1月至2005年7月确诊GIST的71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完成随访。结果86例原诊断胃肠道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的患者共有78例完成免疫组化检测.有64例(82.1%)被纠正诊断为GIST。共计135例GIST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70例;平均发病年龄53岁。均接受手术治疗,130例(96.3%)为完全切除;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为79.7%。完全切除者术后总体生存率与首诊转移、肿瘤大小、核分裂和术后复发转移有关(P〈0.01);无病生存率的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发现,完全切除术后无病生存率与首诊已有转移和核分裂数有关(P〈0.01)。结论既往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大部分应纠正诊断为GIST。GIST以外科治疗为主,完全切除很重要。首诊肿瘤转移和核分裂数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外科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对结直肠癌术后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6
8
作者 杨东杰 伟玲 +6 位作者 王亮 徐建波 彭建军 吴晖 宋武 张常华 裕隆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051-1054,共4页
目的探讨术后12h内经口进食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临床结局及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人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5—12月间拟行限期根治性手术的7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进食组(术后12h内开始进食)和传统进食... 目的探讨术后12h内经口进食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临床结局及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人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5—12月间拟行限期根治性手术的7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进食组(术后12h内开始进食)和传统进食组(术后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每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及体液免疫指标。结果62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早期进食组32例,传统进食组30例。早期进食组较传统进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21)d比(4±2)d,P〈0.01]、排粪时间[(3.8±1.6)d比(6.4±2.5)d,P〈0.01]、半流饮食时间[(4±2)d比(8.2±2.2)d,P〈0.01]和术后住院时间[(6±1)d比(11.7±3.8)d,P〈0.01]均明显缩短。术后两组患者各项体液免疫指标均明显下降,之后逐渐回升,但早期进食组恢复速度快于传统饮食组,至术后第3天,早期进食组较传统进食组患者球蛋白[(24.1±2.4)g/L比(22.1±3.3)g/L,P〈0.05]、免疫球蛋白G[(10.8±2.4)g/L比(8.7±2.1)g/L,P〈0.01)和补体C4[(0.24±0.09)g/L比(0.17±0.05)g/L,P〈0.05]水平明显增高。结论术后12h内经口进食应用于限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安全有效,有助于加快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并促进术后体液免疫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进食 结直肠肿瘤 治疗效果 体液免疫
原文传递
小胃肠间质瘤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版) 被引量:36
9
作者 叶颖江 +14 位作者 秦叔逵 沈琳 曹晖 李勇 裕隆 梁寒 李健 张波 高志冬 王超 郭旭 王坚 王屹 王跃祥 张信华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9-355,共7页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根据发病部位、大小、核分裂象及有无破裂等,GIST的恶性潜能从极低危至高危不等。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于2008年、2011年、2013年和201...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根据发病部位、大小、核分裂象及有无破裂等,GIST的恶性潜能从极低危至高危不等。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于2008年、2011年、2013年和2017年分别制定了中国GIST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这些共识的颁布和推广极大地规范和提高了我国GIST临床诊治水平。小GIST特指直径<2cm的GIST[1-2]。尽管大多数小GIST病例在临床上呈良性或惰性表现,但确有少数病例显示出侵袭性行为,尤其是核分裂象计数>5/5mm 2者。既往共识中有关小GIST的推荐证据较少。鉴于此,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联合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胃肠道间质瘤诊疗专业委员会在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国内一批GIST治疗领域的专家,基于文献和专家经验整理了本版共识,力求能使小GIST的诊疗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胃肠间质瘤 诊断 治疗 共识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胃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10
作者 马晋平 王智 +6 位作者 林建伟 吴恺明 陈剑辉 陈创奇 蔡世荣 裕隆 詹文华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44-947,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是否可以作为胃癌患者的预后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6年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77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静脉血NLR大小分为低NLR组(NLR...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是否可以作为胃癌患者的预后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6年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77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静脉血NLR大小分为低NLR组(NLR小于或等于3.79,652例)和高NLR组(NLR大于3.79,1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进一步按TNM分期和手术方式进行分层分析。结果低NLR组和高NLR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4.0%和12.2%(P〈0.01)。TNMⅠ、Ⅱ、ⅢA、ⅢB及Ⅳ期病例中,低NLR组和高NLR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7.8%和33.3%、55.4%和32.0%、30.2%和11.1%、15.5%和8.3%、10.7%和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行D1、D2、D3、D4根治性手术及姑息性手术病例中,低NLR组和高NLR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和33.3%、51.3%和20.4%、42.4%和10.5%、14.3%和2.0%、8.3%和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NLR可以作为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术前NLR大于3.79提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原文传递
肠内营养制剂在直肠癌根治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11
作者 陈剑辉 叶锦宁 +1 位作者 宋武 裕隆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059-1062,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手术前使用肠内无渣整蛋白营养制剂替代传统机械肠道准备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组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外科行Dixon手术的直肠癌患者.采用完全随机1:1配对方法,将入组患者分... 目的探讨直肠癌手术前使用肠内无渣整蛋白营养制剂替代传统机械肠道准备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组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外科行Dixon手术的直肠癌患者.采用完全随机1:1配对方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术前连续3d口服无渣整蛋白肠内营养制剂,不行机械肠道准备:对照组术前口服泻药行机械肠道准备。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一般情况、肠道清洁程度、术后并发症及营养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肠道清洁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53±0.91)d比(3.03±0.68)d,P〈0.05]和半流饮食时间[(3.95±0.83)d比(4.52±1.14)d,P〈0.05]明显缩短。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7%(5/30)比20.0%(6/30),P〉0.05]。两组患者术后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均P〈0.05);但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者白蛋白[(36.2±2.5)g/L比(33.5±2.6)g/L,P〈0.01]和前白蛋白[(325.4±28.2)mg/L比(302.5±34.2)mg/L,P〈0.01]水平明显升高。结论直肠癌患者术前服用肠内营养制剂以代替术前机械肠道准备,其清肠效果并不劣于传统方法,亦不增加手术风险,并能有效促进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外科手术 肠道准备 肠内营养
原文传递
胃癌全胃切除手法和吻合器缝合的比较 被引量:31
12
作者 詹文华 裕隆 +4 位作者 郑章清 陈正煊 汪建平 黄奕华 王吉甫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 比较胃癌全胃切除术手法和机械重建消化道的手术时间、输血量、并发症及死亡率。方法 1993年1月至2000年12月我科共施行胃癌全胃切除术140例,按手法吻合和吻合器吻合重建消化道分为两组,手法吻合组53例,吻合器... 目的 比较胃癌全胃切除术手法和机械重建消化道的手术时间、输血量、并发症及死亡率。方法 1993年1月至2000年12月我科共施行胃癌全胃切除术140例,按手法吻合和吻合器吻合重建消化道分为两组,手法吻合组53例,吻合器吻合组87例。两组的肿瘤部位、分期无明显差别。结果 手法组输血量为(443±432)ml,器械组为(430±435)耐(P>0.05)。手法组手术时间为(254±95)min,器械组为(211±57)min(P<0.05)。肺部感染手法组6例,器械组8例。切口感染手法组1例,器械组2例。吻合口狭窄两组各1例,吻合口瘘和术后出血手法组分别为2例和1例,器械组无吻合口痰和术后出血。手法组死亡1例,器械组无死亡。结论吻合器吻合重建消化道能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总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吻合器 全胃切除 胃癌 消化道重建
原文传递
贝伐珠单抗联合含氟尿嘧啶类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前瞻性、非干预性、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REACT) 被引量:33
13
作者 秦叔逵 邓艳红 +13 位作者 毕锋 刘天舒 刘云鹏 张苏展 徐建明 束永前 徐农 吴昌平 王新 钟海均 冯继锋 裕隆 杨建伟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865-873,共9页
背景和目的 在欧美国家,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业已成为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m CRC)的标准方案。在我国,贝伐珠单抗的注册临床研究亦显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以提高m CRC客观缓解率和显著改善生存预后。但是,缺乏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 背景和目的 在欧美国家,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业已成为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m CRC)的标准方案。在我国,贝伐珠单抗的注册临床研究亦显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以提高m CRC客观缓解率和显著改善生存预后。但是,缺乏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国人m CRC的大样本资料,特别是安全性数据。为此,我们开展了上市后临床研究——REACT研究(REal world study of Avastin in Colorec Tal cancer;注册号:NCT 01319877),系统观察和评价真实世界(real world)中贝伐珠单抗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国人m CR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非干预性、全国多中心的上市后临床研究。根据预设的入排标准,纳入m CRC一线或二线治疗患者,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的常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主要终点指标是评估治疗的安全性,次要终点指标为评估总体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KRAS突变状态和贝伐珠单抗用药周期(〈8或≥8周期)对疗效以及生活质量(Qo L)的影响。分别采用RECIST 1.1版和NCI-CTC AE 4.03版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自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24家研究中心共纳入606例m CRC,中位年龄56.6岁(22-81岁),ECOG PS 0-1占76.7%;其中,一线患者453例,二线患者153例。贝伐珠单抗中位用药周期为5.0个(3.0-8.0个)周期。安全性方面:有102例患者(16.8%)发生≥3级不良事件(AE);66例(10.9%)发生≥3级可能与贝伐珠单抗有关的AE。特别关注的不良事件(AESI)为高血压(1.8%)、蛋白尿(0.8%)、胃肠穿孔(0.5%)、出血(3.3%)、动脉血栓栓塞(0.3%)、静脉血栓栓塞(1.0%)、肠瘘(0.8%)以及伤口愈合并发症(0.2%)。有效性方面:ORR为18.3%(95%CI:15.3%-21.6%),一线患者和二线患者的ORR分别为21.0%(95%CI:17.3%-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患者 结直肠癌/晚期转移性 贝伐珠单抗 联合化疗/氟尿嘧啶类药物 安全性/有效性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促进结直肠癌术后体液免疫功能恢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3
14
作者 杨东杰 张晟 +8 位作者 伟玲 黄文起 蔡世荣 陈创奇 马晋平 宋新明 张常华 裕隆 詹文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112-1115,共4页
目的本临床试验对快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限期手术患者术后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70例拟接受开放限期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和传统治疗组,每组35例,分别接受快速康复治疗及传统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指... 目的本临床试验对快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限期手术患者术后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70例拟接受开放限期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和传统治疗组,每组35例,分别接受快速康复治疗及传统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免疫指标。结果62例患者完成试验,快速康复组32例,传统治疗组30例;相对于传统治疗组,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第3天球蛋白(24.1±2.4)与(22.1±3.3)g/L(P=0.025)、免疫球蛋白G(10.79±2.39)与(8.66±2.09)g/L(P=0.007)和补体4(0.24±0.09)与(0.17±0.05)g/L(P=0.035)水平高,术后住院时间短(6.0±1.0)与(11.7±3.8)d(P〈0.001)。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加速了结直肠癌限期手术患者术后部分体液免疫功能的恢复,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免疫功能 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2042例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回归分析 被引量:33
15
作者 陈创奇 方乐堃 +5 位作者 马晋平 蔡世荣 董文广 黄奕华 裕隆 詹文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1804-1807,共4页
目的 探讨广东地区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总结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5-2007年经病理确诊的2042例结直肠癌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结果 2042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9岁,好发年龄为50~70岁.男女比例... 目的 探讨广东地区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总结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5-2007年经病理确诊的2042例结直肠癌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结果 2042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9岁,好发年龄为50~70岁.男女比例为1.4:1.直肠是最常见部位,占46.2%,其次为乙状结肠,占22.0%.年龄〈40岁患者黏液癌占16.7%,而低分化癌占33.5%,比例明显高于40岁以上患者.根据TNM分期,Ⅰ期占5.8%,Ⅱ期占42.9%,Ⅲ期占31.0%,Ⅳ期占20.3%.结直肠癌总体生存率1年为92.3%,3年为73.9%,5年为65.1%,10年为57.5%.年龄、大体分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手术方式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辅助化疗是保护因素.1995-2001年(第Ⅰ阶段)与2002-2007年(第Ⅱ阶段)比较,第Ⅱ阶段中使用吻合器、直肠癌行Dixon手术和化疗的比例增高,第Ⅱ阶段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4%、78.0%、73.2%,明显高于第Ⅰ阶段(90.6%、69.2%、58.8%).结论 年龄、大体分型、分化程度、TNM分期、手术方式和辅助化疗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预后 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2
16
作者 恩藏戈·杰西 詹文华 +5 位作者 汪建平 董文广 兰平 裕隆 陈正煊 蔡世荣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506-509,共4页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2年4月至2003年7月期间进行胃癌根治淋巴结清扫手术的91例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解剖,收集切除的淋巴结,逐枚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并计算淋...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2年4月至2003年7月期间进行胃癌根治淋巴结清扫手术的91例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解剖,收集切除的淋巴结,逐枚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并计算淋巴结转移率。分析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大小、TNM分期、Borrmann分型、肿瘤部位和淋巴结清扫范围等方面的关系。结果91例胃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阳性63例(69.2%)。共收获3149枚淋巴结,平均每例34.6枚。肿瘤直径小于3 cm者淋巴结转移率较3 cm以上者低(P<0.05)。TNM分期中Ⅲα和Ⅳ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均为100%,其转移度在30.3%~58.4%之间,较Ⅰ、Ⅱ期者高(P<0.001);Borrmann分型中Ⅲ型病例的淋巴结转移率(79.6%)较其他型患者高,而Ⅳ型患者淋巴结转移度(35.3%)最高(P<0.05)。施行D_3淋巴结清扫手术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88.2%、38.0%)均高于D_1、D_2术患者(P<0.05)。17例(18.7%)患者常规病理检查发现有183枚淋巴结微转移,肿瘤各部位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胃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在第1、2、3、5、7、8、9、12、13和16组,以8组转移度为最高(68.1%);中部胃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在第1、3、7、12、13和16组,其中最高转移度为第3组(47.6%);远侧胃癌淋巴结转移主要见于1、2、3、5、6、12、13和16组,其中第16组转移度为最高(83.3%)。结论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与胃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因此D_3淋巴结清扫手术对某些进展期胃癌患者值得考虑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结转移 胃癌根治术 淋巴结清扫
原文传递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31
17
作者 裕隆 陈汉彬 +1 位作者 郑章清 詹文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0-231,共2页
目的 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收集 1970年 1月至2 0 0 0年 8月住院治疗 ,经X线钡餐检查或手术确认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77例。结果 保守治疗 38例 ,好转 31例 (81 6 %) ,未愈和未治 6... 目的 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收集 1970年 1月至2 0 0 0年 8月住院治疗 ,经X线钡餐检查或手术确认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77例。结果 保守治疗 38例 ,好转 31例 (81 6 %) ,未愈和未治 6例 ,死亡 1例。手术治疗 39例 ,痊愈 35例 (89 7%) ,好转 4例。结论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除应具有上腹胀痛、呕吐等典型症状外 ,主要的确诊手段为X线钡餐造影 ;治疗上首先采用保守治疗 ,无效者再行手术治疗。术式选择以采用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效果较为明显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并发症及防治 被引量:31
18
作者 裕隆 吴晖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1期17-21,共5页
大量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LRG)的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开腹手术相当,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速等优点。因此,LRG病例逐年增加,治疗谱不断扩大。随之,LRG的并发症问题便渐受关注。LRG并发症与开腹手术基本相同,主... 大量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LRG)的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开腹手术相当,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速等优点。因此,LRG病例逐年增加,治疗谱不断扩大。随之,LRG的并发症问题便渐受关注。LRG并发症与开腹手术基本相同,主要包括腹腔出血、十二指肠残端漏、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吻合口漏、出血、狭窄、反流性并发症)、胰漏和急性胰腺炎、淋巴漏、残胃无力、术后肠梗阻、内疝等。此外,尚有腹腔镜器械操作及气腹相关等LRG特有并发症。现结合文献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腔镜检查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胃肠间质瘤外科治疗的选择 被引量:29
19
作者 裕隆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外科治疗 平滑肌肿瘤 胃肠道平滑肌肉瘤 胃肠道平滑肌瘤 GIST 流行病学调查 早期手术治疗 tumor 少见疾病
原文传递
胃癌复发的类型、时间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20
作者 李玉明 詹文华 +5 位作者 韩方海 裕隆 彭俊生 蔡世荣 马晋平 赵刚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复发的类型、复发时间和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预防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1999年8月我科收治的48例胃癌复发病例的复发类型、复发时间和原发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任取我科同期收治的48例无复发... 目的探讨胃癌复发的类型、复发时间和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预防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1999年8月我科收治的48例胃癌复发病例的复发类型、复发时间和原发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任取我科同期收治的48例无复发胃癌病例作对照。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胃癌复发和短期内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病例术前存在盆腔转移结节、浸润深度达浆膜或浆膜以外以及Borrmann分型Ⅲ型和Ⅳ型的比例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浸润深度和Borrmann分型是胃癌复发的高危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初发胃癌的浸润深度和腹水是影响胃癌根治手术后早期复发的主要因素。结论Borrmann分型是胃癌复发的高危因素,腹水是影响胃癌根治手术后早期复发的主要因素,而浸润深度既是胃癌复发的高危因素也是胃癌早期复发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复发 局部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