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1—2021年中国湿地碳汇研究进展与热点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苏南 王凯 +6 位作者 郁凯 孙果丽 朱小梅 陈环宇 邢锦城 乔干群 卢明海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1期70-75,共6页
明确湿地碳汇研究进展对于寻找突破点和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2001—2021年湿地碳含量研究的1183条文献进行了发文量、研究团队、研究机构、研究热点等的可视化分析,得出我国湿地碳汇研究特点和发展趋势。... 明确湿地碳汇研究进展对于寻找突破点和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2001—2021年湿地碳含量研究的1183条文献进行了发文量、研究团队、研究机构、研究热点等的可视化分析,得出我国湿地碳汇研究特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2005年后发文量显著增长,2017年达到顶峰后呈波动增加趋势;2)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湿地碳汇研究的主要机构;3)我国湿地碳汇研究从湿地—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起步,发展到湿地土壤修复模式的探究,现阶段主要为碳中和背景下湿地固碳植物的选育与驯化;4)我国湿地碳汇研究稳步发展,但仍存在湿地碳汇计算综合评价体系缺乏、较少从湿地修复与保护双角度出发去考虑湿地碳库在“碳中和”中的相关影响问题。本研究指出了加强区域合作,结合本土化数据构建我国湿地碳汇参数库可能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碳汇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叶面喷施黄腐酸钾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环宇 苏南 +7 位作者 汤康 董正中 卢明海 郁凯 刘冲 王凯 赵小慧 邢锦城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光合作用是作物物质和产量形成的基础。为了明确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黄腐酸钾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设置了浓度分别为500 mg/L(H500)、250 mg/L(H250)、100 mg/L(H100)、50 mg/L(H50)、0 mg/L(CK)的黄腐酸钾溶液5种处理。结果表明,H... 光合作用是作物物质和产量形成的基础。为了明确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黄腐酸钾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设置了浓度分别为500 mg/L(H500)、250 mg/L(H250)、100 mg/L(H100)、50 mg/L(H50)、0 mg/L(CK)的黄腐酸钾溶液5种处理。结果表明,H100处理明显提升了玉米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_(2)浓度(Ci),相比于CK,分别提升了37.74%、81.04%、93.41%、61.98%。与CK相比,H100显著降低了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增加了蒸腾比率(Tr),但是与H50和H250相比,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H100显著降低了气孔限制值(Ls),相较于CK处理,降低了19.08百分点。尽管H50、H100和H250 3个处理均稍提升叶绿素SPAD值,但与CK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H100处理有利于降低Ls,明显提升了玉米幼苗叶片的Pn、T、Gs和Ci,故100 mg/L的黄腐酸钾处理更有利于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黄腐酸钾 光合特性 SPAD值
下载PDF
播量和行距对沿海滩涂盐地碱蓬生长发育及降盐改土效应的影响
3
作者 郁凯 赵小慧 +10 位作者 苏南 王凯 王绪奎 郁洁 陈环宇 洪立洲 刘冲 潘建 海如拉·木萨 凯丽比努尔·卡德尔 邢锦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0-256,共7页
为探究播量、行距对沿海滩涂盐地碱蓬生长发育及降盐改土效应的影响,为种植盐地碱蓬、改良滩涂盐碱土壤提供技术支持,采用田间试验,设置S1(20 kg/hm^(2))、S2(30 kg/hm^(2))、S3(40 kg/hm^(2))3个播量处理及R1(30 cm)、R2(50 cm)、R3(70... 为探究播量、行距对沿海滩涂盐地碱蓬生长发育及降盐改土效应的影响,为种植盐地碱蓬、改良滩涂盐碱土壤提供技术支持,采用田间试验,设置S1(20 kg/hm^(2))、S2(30 kg/hm^(2))、S3(40 kg/hm^(2))3个播量处理及R1(30 cm)、R2(50 cm)、R3(70 cm)3个行距处理,研究不同播量、行距对盐地碱蓬生长指标、土壤容重、孔隙度、pH值、有机质含量和盐分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播量下,生物量、叶片肉质化程度随行距增加而降低;在同一行距下,随播量增加,生物量、叶片肉质化程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生物量、叶片肉质化程度、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孔隙度及土壤总降盐率在行距为30 cm、播量为30 kg/hm^(2)时最高;株高、茎粗在行距为50 cm、播量为20 kg/hm^(2)时最大。由相关性分析可知,土壤总降盐率与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含量、植株生物量、叶片肉质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株高、茎粗和pH值无显著相关性。由结果可知,播量、行距主要是通过改变盐地碱蓬植株生物量、叶片肉质化程度来影响其吸盐效果。在试验条件下,为了达到最佳降盐改土效果、提高盐碱地修复效率,选择行距30 cm、播量30 kg/hm^(2)的栽培方式。选择适宜的播量和行距组合可以提高盐地碱蓬对盐分的吸收和排除能力,加快滩涂土壤改良、降盐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地碱蓬 播量 行距 生长发育 降盐改土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江苏滨海盐碱土农田生产力和碳库的影响
4
作者 苏南 陈环宇 +9 位作者 郁凯 王凯 孙果丽 朱小梅 贺亭亭 邓晔 邢锦城 张倩 王绪奎 郁洁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4-283,共10页
[目的]有机肥施用是江苏滨海轻度盐碱地主要的改土提质技术,本试验通过研究在有机替代模式下夏玉米种植系统农田生产力和土壤碳库的变化特征,探索在粉垄耕作模式下有机肥还田同氮肥减量的最佳比例。[方法]按照等氮量投入原则,以当地氮... [目的]有机肥施用是江苏滨海轻度盐碱地主要的改土提质技术,本试验通过研究在有机替代模式下夏玉米种植系统农田生产力和土壤碳库的变化特征,探索在粉垄耕作模式下有机肥还田同氮肥减量的最佳比例。[方法]按照等氮量投入原则,以当地氮肥施用(CK)为对照,设置25%有机肥+75%氮肥(CT25)、50%有机肥+50%氮肥(CT50)、75%有机肥+25%氮肥(CT75)、有机肥全量替代氮肥(CT100)处理,开展粉垄耕作模式下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氮肥玉米种植田间试验,对玉米农田生产力和土壤碳库指标进行测定。[结果]与氮肥全量施用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在25%~50%时,玉米籽粒产量可增加8.74%~11.21%,其中CT25处理的玉米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胞间CO_(2)浓度(C_(i))显著增加,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较单施氮肥显著增加,有机替代比例超过50%以上时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较纯施氮肥无显著变化。相较于纯施氮肥,有机肥替代比例在25%~75%时土壤碳储量提升9.47%~14.61%,这主要依赖于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容重的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玉米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粉垄耕作模式条件下,有机肥替代氮肥在25%~50%可以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碳储量,提升农田生产力,可作为江苏滨海旱作玉米种植推荐施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替代比例 产量 土壤碳库 粉垄
下载PDF
不同绿肥轮作模式对沿海滩涂土壤的改良效应 被引量:4
5
作者 朱小梅 洪立洲 +5 位作者 邢锦城 刘冲 董静 王建红 苏南 孙果丽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10-1516,共7页
为探讨不同绿肥轮作还田模式对沿海滩涂土壤的改良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黑麦草-田菁(LS)、蚕豆-田菁(VS)2种轮作模式下绿肥还田生物量、养分(碳、氮、磷、钾)累积量以及土壤pH、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 为探讨不同绿肥轮作还田模式对沿海滩涂土壤的改良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黑麦草-田菁(LS)、蚕豆-田菁(VS)2种轮作模式下绿肥还田生物量、养分(碳、氮、磷、钾)累积量以及土壤pH、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水溶性盐总量的变化,以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LS轮作模式下的还田生物量整体高于VS轮作模式。LS轮作模式下5季绿肥的碳、氮、磷、钾养分累积总量较VS轮作模式下分别增加27.80%、9.80%、33.60%和27.10%。2种轮作模式下,1~5季绿肥翻压还田后,土壤pH值为8.02~8.26,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分别较种植前增加17.70%~99.60%、6.90%~100.00%、53.60%~158.00%和1.39%~71.26%,且整体以LS轮作模式下较高。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在第1~3季逐渐降至1.00 g/kg以下,第4~5季又呈缓慢上升趋势。综上,不同绿肥轮作模式下绿肥还田可明显改善滩涂土壤养分和盐分状况,且LS轮作模式优于VS轮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滩涂 绿肥轮作 生物量 养分累积量 土壤改良
下载PDF
水环境中微塑料的分布迁移特征及生态危害研究进展
6
作者 邢锦城 苏南 +8 位作者 洪立洲 刘冲 董静 朱小梅 陈环宇 王凯 郁凯 孙果丽 张振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7-286,共10页
微塑料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在水环境中大量存在。为了解水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的现状,增强人们治理微塑料污染的意识,本文概述了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分布、迁移特征及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水环境中的微塑料来源广泛,源头贡献分析发现... 微塑料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在水环境中大量存在。为了解水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的现状,增强人们治理微塑料污染的意识,本文概述了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分布、迁移特征及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水环境中的微塑料来源广泛,源头贡献分析发现,环境中80%的微塑料来源于人类陆地活动,20%来源于海洋活动。按性质分类,微塑料可分为初生微塑料、次生微塑料两大类,碎片、纤维是水环境中最常见的微塑料形态,淡水中主要的微塑料类型是聚乙烯(PE)、聚丙烯(PP),海洋中的微塑料类型则主要是PE、PP和聚苯乙烯(PS)。水环境中的微塑料含量、分布主要受到区域人口密度、地理位置、水文条件和气象环境等因素影响,微塑料在水系统表面和沉积物中均有分布,淡水系统是微塑料进入海洋的主要运输路径。微塑料通过直接、间接方式进入水生生物体内,导致其群体、个体、组织、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生理健康受损。水生态系统中的微塑料会给环境及动物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进一步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微塑料污染研究的重点应包括制定厘清源头、查明分布、科学监测的综合治理模式。本文可为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污染防治提供较为系统的参考资料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水环境 来源 迁移 生态危害
下载PDF
沿海滩涂地枸杞生长特性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郁凯 刘冲 +5 位作者 王凯 苏南 陈环宇 赵小慧 洪立洲 邢锦城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0期34-36,40,共4页
为了改良和利用滩涂土壤,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含盐量为0.9~1.9(S1)、2.8~3.8(S2)和4.4~5.8(S3)g/kg的滩涂盐碱地进行枸杞种植试验,分析了滩涂枸杞生长和品质特性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2处理的枸杞产量最高,比S1处理... 为了改良和利用滩涂土壤,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含盐量为0.9~1.9(S1)、2.8~3.8(S2)和4.4~5.8(S3)g/kg的滩涂盐碱地进行枸杞种植试验,分析了滩涂枸杞生长和品质特性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2处理的枸杞产量最高,比S1处理的增加了10.2%,其生长指标(株高、冠幅)和果实品质(维生素C、多糖的含量)皆显著优于S1和S3处理,表明适度盐分可以促进枸杞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物质积累;随着栽培枸杞生育期的延长,土壤盐分逐渐下降,土壤养分含量显著增加,枸杞种植120 d后S2处理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未种植枸杞时增加了14.4%、24.8%和10.7%。综上所述,沿海滩涂种植枸杞能提高枸杞果实产量和品质,还可以改善滩涂土壤理化性质,有助于对滩涂进行生态修复作用并为农民带来经济效益,以土壤盐分为2.8~3.8 g/kg的盐渍土壤种植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生长特性 土壤养分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