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茶肉质果和肉质叶开发价值及食用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朱必凤 彭凌 +2 位作者 罗莉菲 刘静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共6页
研究了油茶肉质果和肉质叶营养成分及食用安全性。成熟的肉质果(叶)各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水分91.36%(91.58%)、蛋白质7.81%(6.56%)、脂肪3.7%(2.90%)、还原糖30.41%(21.83%)、总糖37.23%(29.28%)、茶皂素2.44%(1.46%)、灰分3.45%(4.55%... 研究了油茶肉质果和肉质叶营养成分及食用安全性。成熟的肉质果(叶)各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水分91.36%(91.58%)、蛋白质7.81%(6.56%)、脂肪3.7%(2.90%)、还原糖30.41%(21.83%)、总糖37.23%(29.28%)、茶皂素2.44%(1.46%)、灰分3.45%(4.55%)、酸度0.35%(0.46%)。测定的矿物元素中,肉质叶、果的钙含量分别为411.3 mg3、59 mg;锰的含量分别为31.35 mg和33.06 mg;含有16种氨基酸;所测的6种维生素中,维生素C和叶酸含量较高。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样品为无毒野生果。微核试验和致畸试验结果表明:小鼠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小鼠精子致畸率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明显。该野生果基本无毒、无致突变物质,证明油茶肉质果、肉质叶是一种食用安全的野生果和食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质果 肉质叶 油茶 营养成分 微核试验 致畸试验
下载PDF
油茶肉质果和肉质叶营养成分及食用安全性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朱必凤 彭凌 +2 位作者 罗莉菲 刘静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14,共5页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油茶肉质果和肉质叶的蛋白质、脂肪、还原糖、总糖、总氮、茶皂素等;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矿物元素;使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氨基酸含量;使用高压液相层析法测定维生素;Horn法、小鼠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致畸试验分...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油茶肉质果和肉质叶的蛋白质、脂肪、还原糖、总糖、总氮、茶皂素等;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矿物元素;使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氨基酸含量;使用高压液相层析法测定维生素;Horn法、小鼠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致畸试验分析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成熟的肉质果(叶)水分为91.36%(91.58%)、酸度0.35%(0.46%)、100g干重样品含蛋白质7.81g(6.56g)、脂肪3.7g(2.90g)、还原糖30.41g(21.83g)、总糖37.23g(29.28g)、茶皂素2.44g(1.46g)、灰分3.45g(4.55g)、矿物元素359mg(411.3mg)、锰33.06mg(31.35mg)、16种氨基酸;所测的6种维生素中,VC和叶酸含量较高。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样品为无毒性。微核试验和致畸试验结果表明:小鼠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小鼠精子致畸率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证明油茶肉质果、肉质叶是一种食用安全的野生果和食品资源。该结果是首次报道,为该样品的食用和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质果 肉质叶 油茶 营养成分 微核试验 致畸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