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一期缝合胆管的评价(附6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1
1
作者 禹正杨 +1 位作者 李静 李茂德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 评价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 ,对符合入选标准的 6篇RCT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 与常规T管引流组相比 ,一期缝合胆管组在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有显著性 (P =... 目的 评价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 ,对符合入选标准的 6篇RCT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 与常规T管引流组相比 ,一期缝合胆管组在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和P =0 0 8) ,而在手术时间、手术死亡率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上则无显著差异性 (P =0 4,P=0 2 ,P=0 4)。结论 meta分析表明 ,和常规T管引流相比 ,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选择性一期缝合胆管已安全可行 ,能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术后各种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会延长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切开探查术 一期缝合 T管引流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页岩孔隙结构对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12
2
作者 侯宇光 +5 位作者 易积正 张柏桥 陈学辉 王亿 张建坤 程春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8-256,共9页
以中扬子西部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和中生界陆相页岩为对象,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氮气吸附和高压甲烷等温吸附等实验测试,探讨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对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高演化程度的古生界海相富有机质页岩储集层中发育大量有机质孔隙(孔径... 以中扬子西部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和中生界陆相页岩为对象,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氮气吸附和高压甲烷等温吸附等实验测试,探讨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对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高演化程度的古生界海相富有机质页岩储集层中发育大量有机质孔隙(孔径多小于50 nm),页岩比表面和甲烷吸附量随有机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说明有机质孔隙是控制高丰度页岩甲烷吸附能力的最主要因素。由于有机碳含量低和热演化程度低,低丰度海相页岩和陆相页岩中有机质孔隙发育程度有限,页岩储集空间主要由30 nm^4.5μm孔径的无机孔隙构成,黏土矿物孔隙为甲烷吸附提供了更多的比表面,成为影响其甲烷吸附能力的重要因素。随着成熟度增加,页岩储集层的主要孔隙网络系统由无机孔隙向有机质孔隙转变,有利于提高页岩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孔隙类型 孔隙结构 甲烷吸附性
下载PDF
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初步研究 被引量:77
3
作者 郑伦举 秦建中 +2 位作者 李广友 李志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6-302,306,共8页
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是研究烃源岩热演化机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现有模拟实验技术主要强调的是温度、压力和时间,忽视了地层流体压力、生烃空间、高温高压地层水及初次排烃等重要影响因素。利用自行研制的地层孔隙热压模拟实验仪,同时考虑... 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是研究烃源岩热演化机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现有模拟实验技术主要强调的是温度、压力和时间,忽视了地层流体压力、生烃空间、高温高压地层水及初次排烃等重要影响因素。利用自行研制的地层孔隙热压模拟实验仪,同时考虑影响烃源岩生排烃过程的多种因素,建立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技术,对比研究发现:流体压力、生烃空间和高温高压液态水跟温度、时间一样自始至终影响着沉积有机质的生烃演化,只是在不同演化阶段其影响程度和表现形式不同。在低成熟—成熟阶段,地层孔隙—高温高压液态水热体系对Ⅰ型干酪根黑色泥岩成烃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延缓了油的生成,抑制了气体的生成,改变了干酪根的组成特征,提高了烃源岩的生油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流体压力 上覆静岩压力 生烃空间 高温高压液态水 生排烃模拟
下载PDF
关于用镜质体反射率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问题讨论 被引量:56
4
作者 王青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19-126,共8页
Wallace G.Dow 1977年提出在半对数直角座标系下,利用实测的镜质体反射率(R_0%)与其对应深度(H)的线性相关关系回归直线即称成熟度剖面估算地层剥蚀厚度的方法。本文根据镜体反射率主要受热力,其次受有效加热时间的影响且具不可逆性,对... Wallace G.Dow 1977年提出在半对数直角座标系下,利用实测的镜质体反射率(R_0%)与其对应深度(H)的线性相关关系回归直线即称成熟度剖面估算地层剥蚀厚度的方法。本文根据镜体反射率主要受热力,其次受有效加热时间的影响且具不可逆性,对Dow的方法从理论到应用上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并给出了通过镜质体反射率与深度的线性关系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三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体反射率 地层剥蚀 厚度恢复
下载PDF
原油芳烃中三芴系列化合物的环境指示作用 被引量:62
5
作者 李水福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5-50,共6页
原油芳烃组分中的三芴(硫芴、氧芴和芴)系列化合物被认为源于同一母质,他们的含量变化常被认为是原始沉积环境的反映。通过对南阳凹陷、江汉盆地、准噶尔盆地和珠江口盆地等地区64个原油芳烃组分中三芴系列化合物的分析,发现利用新图版... 原油芳烃组分中的三芴(硫芴、氧芴和芴)系列化合物被认为源于同一母质,他们的含量变化常被认为是原始沉积环境的反映。通过对南阳凹陷、江汉盆地、准噶尔盆地和珠江口盆地等地区64个原油芳烃组分中三芴系列化合物的分析,发现利用新图版来区分原油母质形成的原始环境,比用简单的三角图效果好;用硫芴系列/氧芴系列与姥植比作图来判别环境也能取得用伽马蜡烷指数与姥植比同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芳烃 三芴系列化合物 沉积环境
下载PDF
生油增压定量模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8
6
作者 郭小文 +1 位作者 郑伦举 吴珍珍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7-644,共8页
在考虑Ⅰ型干酪根烃源岩生油过程中孔隙水和油的排出、氢指数对生油的影响、生油作用产生的超压对孔隙水压缩和干酪根的压实作用、压实使石油密度变化等因素的基础之上,建立了生油增压模型,并通过生油增压物理模拟实验验证生油增压成因... 在考虑Ⅰ型干酪根烃源岩生油过程中孔隙水和油的排出、氢指数对生油的影响、生油作用产生的超压对孔隙水压缩和干酪根的压实作用、压实使石油密度变化等因素的基础之上,建立了生油增压模型,并通过生油增压物理模拟实验验证生油增压成因机制和生油增压模型。生油增压物理模拟实验结果显示Ⅰ型干酪根烃源岩生油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强超压,而且实测生油增压值与生油增压模型计算结果可比,说明生油作用可以成为含油气盆地产生大规模超压的一种成因机制,也验证了生油增压模型可以用于定量评价烃源岩生油增压。Ⅰ型干酪根烃源岩生油增压受烃源岩成熟度、有机碳含量、氢指数和石油残留系数(α)等多种参数影响。生油增压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氢指数和石油残留系数(α)这3个参数中以氢指数对生油增压的影响最小,石油残留系数(α)影响最大。在没有排烃之前,烃源岩生油过程中如果渗漏的油量达到生成石油总量的25%,则不能产生明显的超压,但在封闭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有机碳含量仅有0.5%的烃源岩生油作用也可以产生比较强的超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生油增压 定量模型 物理模拟实验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焦石坝页岩气田中高密度甲烷包裹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45
7
作者 高键 易积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2-480,共9页
根据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和显微测温分析,在焦石坝页岩气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石英和方解石脉体样品中发现高密度甲烷包裹体。利用甲烷包裹体的甲烷拉曼散射峰v1以及均一温度分别计算了甲烷包裹体的密度,其甲烷拉曼散射峰v1分布在2 ... 根据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和显微测温分析,在焦石坝页岩气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石英和方解石脉体样品中发现高密度甲烷包裹体。利用甲烷包裹体的甲烷拉曼散射峰v1以及均一温度分别计算了甲烷包裹体的密度,其甲烷拉曼散射峰v1分布在2 910.57~2 911.27 cm-1,甲烷包裹体均一温度(Th)分布在-95.8^-88.2℃,相对应的甲烷包裹体密度为0.254~0.290 g/cm3,具有高密度特征。结合页岩脉体样品中与高密度甲烷包裹体共生的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最小值,利用CH4体系的状态方程计算了高密度纯甲烷包裹体的捕获压力为102.6~137.3 MPa,相应的压力系数达到1.63~2.18,具有中等-强超压特征。该区高密度甲烷包裹体形成时的异常高压和较高的温度可能指示了燕山运动抬升初期含气页岩的地温条件和超压状态。焦石坝页岩气田中高密度甲烷包裹体的发现可为焦石坝页岩超压形成和演化以及页岩气富集与页岩超压的关系研究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包裹体 激光拉曼光谱 五峰组 龙马溪组 页岩 焦石坝地区
下载PDF
断层泥比率(SGR)及其在断层侧向封闭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8
作者 杨智 +1 位作者 王锦喜 刘琼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47-351,共5页
断层封闭性的评价是研究控制油气运聚的断裂输导体系的核心问题。从1966年Smith建立断层封闭性理论模型之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在评价预测断层封闭性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在近10年取得很大进展,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定性或定量评价方法。... 断层封闭性的评价是研究控制油气运聚的断裂输导体系的核心问题。从1966年Smith建立断层封闭性理论模型之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在评价预测断层封闭性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在近10年取得很大进展,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定性或定量评价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粘土涂抹作用造成的断层侧向封闭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应用Yielding等(1997)提出的断层泥比率(SGR)法及其与断层侧向封闭性之间的定量关系,以江汉盆地西南缘主干断层为例,计算了该区主干断层的断层泥比率,研究了对这些断层在主要目的层形成的侧向封闭性及其对油气运聚所形成的控制作用。认为断层泥比率是研究断层侧向封闭性的一个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泥比率(SGR) 断层侧向封闭性 江汉盆地西南缘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层分布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39
9
作者 杨智 +2 位作者 治亮 武恒志 孟闲龙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9-205,212,共8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普遍发育深层超压系统,超压段具有高声波时差、低电阻率以及低地震速度的响应特征。盆地腹部不同地区超压层分布的深度范围不同,其中盆1井西凹陷为4000~7000 m,东道海子北凹陷和昌吉凹陷东部为5000~9000 m,昌吉凹陷中... 准噶尔盆地腹部普遍发育深层超压系统,超压段具有高声波时差、低电阻率以及低地震速度的响应特征。盆地腹部不同地区超压层分布的深度范围不同,其中盆1井西凹陷为4000~7000 m,东道海子北凹陷和昌吉凹陷东部为5000~9000 m,昌吉凹陷中部和西部为6000~10000 m。超压大多顺层分布,只是在各凹陷边缘以及凹陷内部的局部地区有穿层上拱现象。超压顶面分布的层位由北向南、从东到西逐渐变浅,即从三叠系顶部过渡到白垩系底部。准噶尔盆地腹部的超压为成岩压实后由晚期生气作用和封闭层围限共同作用形成的,油气主要分布在超压顶面附近。深层超压是油气运移的驱动力,超压层分布与深部次生孔隙发育带的形成密切相关,与超压配置的输导体系和储集空间对油气成藏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超压层分布 油气成藏 输导体系 储集空间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5号断裂带北段奥陶系油气成藏期次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39
10
作者 王斌 赵永强 +5 位作者 郭小文 曹自成 邓尚 吴鲜 杨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65-974,共10页
在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顺北走滑断裂对断溶体油气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对顺北5号断裂带北段奥陶系储层方解石脉的期次进行识别和划分,通过流体包裹体技术厘定油气成藏期,结合断裂活动性分析揭示走滑断裂对油气成藏期的控制作用。研究... 在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顺北走滑断裂对断溶体油气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对顺北5号断裂带北段奥陶系储层方解石脉的期次进行识别和划分,通过流体包裹体技术厘定油气成藏期,结合断裂活动性分析揭示走滑断裂对油气成藏期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顺北5号断裂带北段奥陶系储层中发育3期方解石脉体,其中第2期方解石脉形成于志留纪末期。储层中沥青和流体包裹体发育特征揭示研究区存在两期油充注。第1期油充注发生于第2期方解石形成之前,推测是加里东晚期,后在海西早期遭到破坏。第2期充注时间为海西晚期—印支期,距今约260~230 Ma,为奥陶系断溶体油藏的主成藏期。顺北5号断裂带活动性研究结果,指示油气充注和破坏时间与顺北5号断裂活动时期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说明顺北地区走滑断裂活动史是控制油气成藏时期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油气成藏期 断溶体 顺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牛地气田成岩成藏耦合关系 被引量:39
11
作者 杨智 +2 位作者 邹才能 李奇艳 陈召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3-378,385,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含气层系多,储量规模大,是一个典型的大型煤成气田。对源岩及天然气地化特征、源岩热演化模拟、储层岩石学、成岩演化及相关成藏要素的综合研究表明,大牛地气田具有"两个生气中心,储层致密化前...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含气层系多,储量规模大,是一个典型的大型煤成气田。对源岩及天然气地化特征、源岩热演化模拟、储层岩石学、成岩演化及相关成藏要素的综合研究表明,大牛地气田具有"两个生气中心,储层致密化前后分明,早期侧向运移,晚期垂向充注"的成藏模式,形成了研究区内两种不同类型的气藏,即西南角的盒2段和盒3段辫状河道砂体储层气藏和东北角的太2段障壁砂坝储层气藏,生气中心和储层致密化对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大牛地气田 上古生界 天然气成藏模式 致密砂岩 煤成气
下载PDF
库车坳陷构造挤压增压的定量评价及超压成因分析 被引量:37
12
作者 石万忠 陈红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65,共7页
根据泥岩声波时差平直段开始深度点的特殊性,运用库车坳陷内各井的泥岩声波时差平直段开始的深度点估算了构造挤压应力的大小、构造挤压应力转化为超压的比例以及构造挤压对超压的最大贡献率,分析了库车坳陷的超压成因。结果表明,在... 根据泥岩声波时差平直段开始深度点的特殊性,运用库车坳陷内各井的泥岩声波时差平直段开始的深度点估算了构造挤压应力的大小、构造挤压应力转化为超压的比例以及构造挤压对超压的最大贡献率,分析了库车坳陷的超压成因。结果表明,在库车坳陷不同的构造带,构造挤压对超压的贡献率不同。在克一依构造带,构造挤压对超压的最大贡献率为55%~80%,成为该构造带超压的主要控制因素;而在构造挤压不是很强烈的阳霞凹陷,以库1井资料估算的构造挤压对超压的最大贡献率只有22%~39%。克拉2井与库1井的压力分布都具有他源超压的特征,他源超压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前陆盆地 构造挤压 定量评价 超压成因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恩平组烃源岩特征 被引量:33
13
作者 郭小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3,46,共4页
恩平组烃源岩是珠江口盆地的一套主力烃源岩。从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等方面揭示了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构造恩平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该区烃源岩有机碳含量较高,而氯仿沥青“A”含量相... 恩平组烃源岩是珠江口盆地的一套主力烃源岩。从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等方面揭示了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构造恩平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该区烃源岩有机碳含量较高,而氯仿沥青“A”含量相对较低;干酪根类型以Ⅲ型为主,少部分为腐殖%D腐泥过渡的Ⅱ2型。成熟度分布差异性较大,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镜质体反射率为0.6%~1.6%;白云凹陷深凹处镜质体反射率大于3.0%,大约在距今27Ma开始生烃,在距今大约22Ma达到生油高峰,生烃时间明显早于凹陷边缘斜坡带。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表明恩平组烃源岩沉积时期为氧化环境,母质以陆生植物为主而且具有较高的成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平组 烃源岩 生物标志化合物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解剖和病理基础 被引量:37
14
作者 李茂德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34-337,共4页
关键词 医源性胆管损伤 解剖 病理基础
原文传递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页岩油储层矿物组成与脆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38
15
作者 王芙蓉 +2 位作者 郑有恒 侯宇光 吴世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1-218,共8页
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潜江组潜二—四段的页岩岩心样品进行了矿物组成与脆性特征研究,以及有机地球化学实验,结果表明,各样品具有差异的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潜二段页岩有机质以腐泥型为主,TOC平均值为1.38%,总体处于未熟—低熟... 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潜江组潜二—四段的页岩岩心样品进行了矿物组成与脆性特征研究,以及有机地球化学实验,结果表明,各样品具有差异的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潜二段页岩有机质以腐泥型为主,TOC平均值为1.38%,总体处于未熟—低熟阶段(Ro为0.26%-0.5%),矿物中蒸发岩类矿物含量高;潜三段页岩有机质以腐泥型和腐殖腐泥型为主,TOC平均值为2.53%,总体处于低熟—中等成熟阶段(Ro为0.5%-0.88%),矿物中石英和黏土含量较高;潜四段页岩有机质以腐泥型和腐殖腐泥型为主,TOC平均值为0.69%,总体处于中等成熟—成熟范围(Ro为0.55%-1.3%),碳酸盐矿物含量较高。与北美及中国其他地区的页岩相比,潜江组盐间页岩具有"低黏土矿物、低石英、高碳酸盐、低脆性矿物"的特征,但其中潜三段的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平均56%),脆性指数较大(平均75.3%),具有较好的脆性,是潜江组盐间页岩最有利的勘探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组成 脆性矿物 页岩 储层 潜江组 潜江凹陷 江汉盆地
下载PDF
断层内部结构及其对封闭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16
作者 罗胜元 王浩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4-164,共11页
先前的研究多考虑断层封堵和开启的2种极端状态,近来的研究认为,在多数情况下断层处于2种之间的状态,只有在静止期具有封闭能力的断层,才有可能对油气起封堵作用。分析断层对流体运移的影响,需要分析断层在演化过程中的内部结构特征。... 先前的研究多考虑断层封堵和开启的2种极端状态,近来的研究认为,在多数情况下断层处于2种之间的状态,只有在静止期具有封闭能力的断层,才有可能对油气起封堵作用。分析断层对流体运移的影响,需要分析断层在演化过程中的内部结构特征。断层可以划分出破碎带、诱导裂缝带和围岩3部分,断层岩和伴生裂缝构成破碎带的主体部分。常见的断层岩包括断层角砾岩、断层泥和部分碎裂岩,它们充填在断层裂缝空间中,断层内部结构受断层形成时的构造应力性质、断层活动强度和围岩岩性因素的控制。从动态角度看,随着断距增加,断层活动伴随着裂缝的发育和岩石的破碎混杂,可用泥质源岩层厚度和断距的比值来划分不同的发育阶段。断层活动期为油气运移通道,在静止时表现出差异性的封闭,通常用断层渗透率和排替压力2个参数来定量评价断层的封闭程度。断层岩渗透率主要受断距、泥质含量、埋深等因素的控制;断层排替压力的预测方法有2种:一种是从断层岩成岩角度分析的"等效埋深法",另一种是分析实测排替压力与主控地质因素的"拟合法"。通过简化的断层模型,建立了渗透率、排替压力与主控因素的预测关系。和储层类似,流体在断层中的运移遵循多孔介质的渗流特征。利用断层两侧的流体压力和油气柱高度并不能直接评价封闭性能,还必须考虑油气充注史和流体压力变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结构 断层岩 渗透率 排替压力
原文传递
岩浆活动对有机质成熟作用的影响初探——以冀中葛渔城-文安地区为例 被引量:35
17
作者 陈荣书 +1 位作者 王青玲 兰廷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9-37,共9页
本文系统讨论了研究区岩浆活动对有机质成熟怍用的影响。首先确定由于岩浆侵入和喷发的热力作用,在二次成烃期有机质成熟度 R(?)的递进值(ΔR(?)值),进而编制出ΔR(?)等值线图,为区域性烃源岩二次成烃潜量计算提供较可靠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岩浆活动 有机物 成熟度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代家坪地区长6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分类评价 被引量:38
18
作者 周翔 +1 位作者 刘萍 俱云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3-265,共13页
利用取心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压汞测试等分析化验资料,在系统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代家坪地区长6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成因机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评价。结果表明长6储层储集空间以粒内溶孔、残余粒间孔为主,次为粒间... 利用取心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压汞测试等分析化验资料,在系统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代家坪地区长6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成因机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评价。结果表明长6储层储集空间以粒内溶孔、残余粒间孔为主,次为粒间溶孔、岩屑溶孔,喉道类型以片状、弯片状和缩颈型喉道为主。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组构和成分差异决定了储层原始孔渗条件,并影响到后期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各成岩事件对物性影响定量计算表明,强烈的压实和碳酸盐胶结是造成储层原生孔隙结构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构造挤压则加剧了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结合盆地埋藏史将孔隙演化分为浅埋藏胶结减孔带、中埋藏压实减孔带、深埋藏溶蚀增孔带和深埋藏胶结减孔带等4个阶段。通过微观孔喉结构参数与储层宏观物性相关性分析,优选最大连通喉道半径、主要流动喉道半径、分选系数、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等5个孔隙结构参数作为分类依据;进一步采用Q型聚类分析将长6储层分为4种类型,结果表明Ⅰ、Ⅱ类储层孔隙结构较好,为研究区有利开发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6油层组 致密油 孔隙结构 储层评价
下载PDF
东营凹陷现今大规模超压系统整体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38
19
作者 宋国奇 +4 位作者 王永诗 郝雪峰 王冰洁 黎娜 罗胜元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29-1042,共14页
东营凹陷为超压富烃凹陷,钻井揭示该凹陷现今大规模超压系统出现在始新统沙三-四段烃源岩层系.根据大量的钻杆测试(DST)数据,实测沙三-四段砂岩异常高压的深度范围约在2200~4400m,剩余压力约为4~40MPa,压力系数为1.2~1.99.根据钻井... 东营凹陷为超压富烃凹陷,钻井揭示该凹陷现今大规模超压系统出现在始新统沙三-四段烃源岩层系.根据大量的钻杆测试(DST)数据,实测沙三-四段砂岩异常高压的深度范围约在2200~4400m,剩余压力约为4~40MPa,压力系数为1.2~1.99.根据钻井和测井以及地震速度资料解释,超压带钻井泥浆密度明显增加,超压泥岩层具有偏离正常趋势的异常高声波时差测井响应和异常低地震层速度响应特征.综合解释超压系统顶界面埋深在2200~2900m,对应地温在90~120℃;超压顶界面深度随着烃源岩层系顶界埋深的增加而增加.超压系统范围内烃源岩层系样品镜质体反射率(Ro)分布在0.5%~1.2%,沙三中、下亚段-沙四上亚段成熟烃源岩(Ro为0.5%~1.2%)及其生油作用控制了超压分布的主体区域,佐证了东营凹陷现今大规模超压发育区与烃源岩生油增压有成因联系;成熟烃源岩的累积厚度、埋深及热成熟度是超压系统整体分布特征和超压发育幅度的主控因素;断裂系统和输导性砂体对东营凹陷沙三-四段烃源岩层系中发育的大规模超压系统的分布特征和结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系统 生油增压 成熟烃源岩 沙三-沙四段地层 东营凹陷
原文传递
南方复杂地区页岩气差异富集机理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37
20
作者 解习农 郝芳 +5 位作者 陆永潮 石万忠 姜振学 熊永强 张金川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45-1056,共12页
针对我国南方海相富有机质页岩时空非均质强、热演化程度高、构造演化历史复杂、页岩气具差异富集和保存条件多样等特点,采用多学科方法对南方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区进行精细解剖,形成了针对南方复杂地区海相高过成熟页岩气评价... 针对我国南方海相富有机质页岩时空非均质强、热演化程度高、构造演化历史复杂、页岩气具差异富集和保存条件多样等特点,采用多学科方法对南方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区进行精细解剖,形成了针对南方复杂地区海相高过成熟页岩气评价参数表征的多项关键技术.研究结果显示富泥硅质页岩和富泥/硅混合质页岩是五峰组-龙马溪组的优质岩相;页岩中孔和宏孔提供了主要的孔体积,微-纳米孔隙结构特征受页岩组分及其孔隙发育程度双重控制;页岩气富集演化具"二高、三复杂"特点(古温度高,热演化程度高,温压演化复杂,页岩气赋存方式复杂及保存条件复杂).研究中所提出的页岩岩相表征和优选技术、多尺度储集空间全息表征技术、海相页岩复杂演化改造过程表征技术、初步形成的甜点评价参数体系表征方法可有效地应用于南方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评价.研究成果可为南方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峰组 龙马溪组 页岩气 富集机理 关键技术 扬子地区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