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关怀度对接受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刘聪 周凯 +6 位作者 徐国红 李永红 陈丽娟 罗灿伟 蔡卫平 李凌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10期1405-1409,共5页
目的 :分析家庭关怀度对接受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HIV/AIDS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便利抽取112例在门诊接受国家免费HAART 1~95个月的HIV/AIDS患者,采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和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调查其家庭... 目的 :分析家庭关怀度对接受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HIV/AIDS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便利抽取112例在门诊接受国家免费HAART 1~95个月的HIV/AIDS患者,采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和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调查其家庭关怀度及服药依从性,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关怀度及各维度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结果 :HAART的HIV/AIDS患者家庭关怀度总分为(7.26±2.75)分,其中家庭关怀良好占62.5%;HAART的HIV/AIDS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为(6.94±1.20)分,其中依从性好占33.9%,中等及以下占66.1%;家庭关怀总分及家庭关怀度中的适应度、合作度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是HIV/AIDS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 :家庭关怀度是影响HIV/AIDS患者HAART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可通过鼓励患者家属与其共同面对感染HIV的事实,共同作出服药的决定,及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式,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HIV 服药依从性 家庭关怀
下载PDF
381例艾滋病住院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冯瑞芳 马烨 +9 位作者 刘中夫 张福杰 杨燕 黄绍标 陆娟 雷素云 赵红心 代丽丽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37-1241,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住院艾滋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7所省级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收集2009--2010年艾滋病住院死亡患者的死因及相关医疗信息,采用CoDe编码系统归类,应用logistic回归分...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住院艾滋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7所省级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收集2009--2010年艾滋病住院死亡患者的死因及相关医疗信息,采用CoDe编码系统归类,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是否死于艾滋病相关原因的影响因素。结果7所医院共收集381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医疗及死因信息,患者以男性为主(82.4%),30~45岁占多数,生前曾接受抗病毒治疗(ART)者占32.3%。252例(66.1%)死于艾滋病相关原因,其中机会性感染占92-4%,以结核菌、肺孢子菌、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为主。在非艾滋病相关死亡原因中,前三位依次是非艾滋病相关感染、肝炎、非艾滋病相关肿瘤,分别占29.5%、22,5%、10.1%。患者死亡前一年内有注射吸毒行为、未接受ART、合并机会性感染、未合并肝炎及死亡前最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低的病例,死于艾滋病相关原因的风险较高。结论机会性感染、非艾滋病相关感染、肝炎是艾滋病患者最主要的前三位死因,接受ART的患者死于非艾滋病相关原因的风险低于未接受ART者,且治疗时间越长,死于非艾滋病相关原因的比例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死亡原因 相关疾病 抗病毒治疗
原文传递
334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廖宝林 林思炜 +3 位作者 施海燕 张坚生 蔡卫平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97-699,共3页
急性戊型肝炎(AHE)是由HEV引起经粪一口途径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是我国成年人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主要病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00万人/年感染HEV,并超过300万人患AHE,其中逾7万人死亡。
关键词 肝炎病毒 戊型 肝炎病毒 乙型 肝功能衰竭
原文传递
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董永新 +4 位作者 蔡卫平 陈谐捷 李凌华 聂静敏 唐小平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924-926,共3页
目的比较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经血/骨髓培养确诊为AIDS合并PSM的患者,分别给予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疗程28d,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共5... 目的比较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经血/骨髓培养确诊为AIDS合并PSM的患者,分别给予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疗程28d,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共5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伏立康唑治疗组20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组32例。治疗14d和28d时,伏立康唑组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0.0%、65.0%和56.3%、71.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300,P=0.254;Z=0.273,P=0.601),但两组28d的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14d(Z=3.994,P=0.046)。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因毒副作用停药的现象,但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临床毒副反应较重且出现了血清肌酐的升高。结论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均为治疗AIDS合并PSM的有效方法,但伏立康唑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伏立康唑 两性霉素B脂质体
原文传递
广州市HIV/AIDS患者的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冯理智 郭朋乐 +5 位作者 陈志敏 张坚生 凌雪梅 杜佩珊 蔡卫平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81-485,共5页
目的研究广州市HIV/AIDS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和睡眠障碍特点及差异,为优化抗病毒治疗方案及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本院艾滋病门诊就诊的200例HIV/AIDS初治患者,利用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目的研究广州市HIV/AIDS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和睡眠障碍特点及差异,为优化抗病毒治疗方案及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本院艾滋病门诊就诊的200例HIV/AIDS初治患者,利用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量分析HIV/AIDS患者的抑郁、焦虑和睡眠问题。结果HIV/AIDS患者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30.5%(61/200)、31.0%(62/200)和22.5%(45/200)。焦虑患者中36.1%(22/61)伴有睡眠障碍,抑郁患者中35.5%(22/62)伴有睡眠障碍,伴有焦虑、抑郁的HIV/AIDS患者,其PSQI分别较非焦虑或抑郁患者高(t=4.065,3.034,P<0.05)。HIV/AIDS患者20~40岁人群焦虑症状明显(F=7.998,P=0.018),低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人群抑郁症状明显(F=13.55,P=0.001),CD4+<200个/μl人群睡眠障碍明显(t=2.01,P=0.046)。结论HIV/AIDS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较严重,焦虑或抑郁可加重患者睡眠障碍,应加强对HIV检测阳性初期患者的心理关怀及疏导,抗病毒治疗前应尽可能完善量表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艾滋病 抑郁 焦虑 睡眠障碍
原文传递
广东省HIV-1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许飞龙 +5 位作者 蔡卫平 陈谐捷 卢葳 金洋 聂静敏 贾卫东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471-3474,共4页
目的分析广东省HIV感染者HIV-1基因亚型、感染途径、地区分布等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门诊2009年HIV感染者相关临床资料和外周静脉血标本,通过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PBMC核酸抽提及CD4+T细胞培养等方法,提取病毒核酸,并采... 目的分析广东省HIV感染者HIV-1基因亚型、感染途径、地区分布等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门诊2009年HIV感染者相关临床资料和外周静脉血标本,通过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PBMC核酸抽提及CD4+T细胞培养等方法,提取病毒核酸,并采用PCR扩增pol及env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经过比对分析确定基因亚型,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点分析。结果 192例标本扩增基因序列并经比对后确定基因亚型,124例(64.6%)为CRF01-AE;26例(13.5%)为CRF07-BC,另外CRF08-BC重组亚型(2.1%)、C亚型(0.5%)、B亚型(2.6%)、B'亚型(4.7%)及CRF02-AG(1.0%),其中有10例标本的pol为CRF01,而env为B型。广东省HIV感染者多为无固定职业、农民或工人,年龄集中于21~50岁的青壮年,主要分布于广州、云浮、阳江、佛山、江门等。168例有传播途径的资料,发现异性传播99例(58.9%),静脉吸毒34例(20.2%),其余为输血(6.0%)、男男同性行为(1.2%)、母婴(1.2%)。结论广东省HIV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主要经异性性接触感染,HIV-1流行株仍以CRF01-AE亚型为主,并首次发现CRF02-AG亚型,也存在CRF07-BC重组亚型、CRF08-BC重组亚型、C亚型及B亚型(包括B和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HIV-1 亚型 序列分析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伏立康唑治疗艾滋病相关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蔡卫平 +8 位作者 董永新 陈谐捷 张坚生 刘启材 钟活麟 周英 聂静敏 吴跃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753-755,共3页
目的初步了解伏立康唑治疗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经血/骨髓培养确证的18例艾滋病合并PSM患者,全部给予伏立康唑规范治疗4周,观... 目的初步了解伏立康唑治疗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经血/骨髓培养确证的18例艾滋病合并PSM患者,全部给予伏立康唑规范治疗4周,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8例患者CD4+T细胞计数均小于50copies/μl,以反复发热、乏力、咳嗽、消瘦、皮疹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经用伏立康唑治疗14d后,有效6例(33.3%),显效7例(38.9%),无效5例(27.8%),总有效率72.2%。治疗28d时,有效11例(61.1%),显效3例(16.7%),无效4例(22.2%),总有效率77.8%。治疗后TB疗前-疗后为(12.68±20.74)μmol/L(P=0.02)、ALT疗前-疗后(20.80±35.17)U/L(P=0.02)、AST疗前-疗后(86.01±110.07)U/L(P<0.01),三个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疗前-疗后(0.497μmol/L,P=0.62)、BUN疗前-疗后(0.631mmol/L,P=0.53)、K+疗前-疗后[(0.15±0.90)mmol/L,P=0.49],三个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伏立康唑治疗AIDS合并PSM疗效较确切,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少,可达预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伏立康唑 马尔尼菲青霉菌
原文传递
HIV感染者口腔念珠菌检出率及菌种分布 被引量:8
8
作者 杨梅 徐平平 +7 位作者 董俊英 蔡卫平 贾卫东 张里君 王雅静 柯昌文 罗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84-1386,共3页
目的: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口腔念珠菌的驻菌情况。方法:取82例HIV感染者口腔含漱液并以形态学、酵母菌鉴定系统及45℃生长试验等方法进行分型鉴定,计算不同念珠菌的检出率。结果:82例HIV感染者中60例可培养出念珠菌,检出率7... 目的: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口腔念珠菌的驻菌情况。方法:取82例HIV感染者口腔含漱液并以形态学、酵母菌鉴定系统及45℃生长试验等方法进行分型鉴定,计算不同念珠菌的检出率。结果:82例HIV感染者中60例可培养出念珠菌,检出率73.17%,其中白色念珠菌42例(51.22%),非白色念珠菌48例(58.54%)。共分离出211株念珠菌,其中光滑念珠菌103株(48.82%),白色念珠菌95株(45.02%),热带念珠菌4株(1.90%),近平滑念珠菌4株(1.90%),菌膜念珠菌2株(0.95%),其他3株(1.42%)。29例患者检出单一菌株(12例为白色念珠菌,15例为光滑念珠菌,1例为热带念珠菌,1例为近平滑念珠菌),占51.7%;31例检出多种菌株(30例为2种菌株,1例为3种菌株),占48.3%。结论:HIV感染者口腔的主要菌种是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并且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共存的比例大于单一菌株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菌群分布 光滑念珠菌 非白色念珠菌
下载PDF
广东省2011年HIV/AIDS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坚生 聂静敏 +1 位作者 蔡卫平 《传染病信息》 2012年第6期356-359,共4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2011年新增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11年就诊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并经过实验室证实HIV抗体阳性但未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835例广东省HIV/AIDS患者,登记性别、年龄、感染途径等基本情况... 目的了解广东省2011年新增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11年就诊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并经过实验室证实HIV抗体阳性但未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835例广东省HIV/AIDS患者,登记性别、年龄、感染途径等基本情况,检测CD4+T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WBC、HGB、PLT、ALT、AST、TBIL、HBV标志物及丙型肝炎抗体等指标。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分析。结果 835例年龄(39.7±11.8)岁,其中男性感染率(70.1%,585例)高于女性(29.9%,250例)。感染途径主要为性传播(82.5%,689例)[包括异性性传播557例(66.7%)及同性性传播132例(15.8%)]、静脉吸毒感染126例(15.1%)和输血感染20例(2.4%)。在725例资料完整的患者中,HIV/HBV/HCV合并感染率较高,其中,HIV单一感染(A组)514例(70.9%)、HIV/HBV合并感染(B组)103例(14.2%)、HIV/HCV/HBV三重感染(C组)83例(11.4%)、HIV/HCV合并感染者(D组)25例(3.4%)。各组感染途径有明显差异(χ2=415.358,P=0.000):A组和B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C组和D组以静脉吸毒为主。65例(7.8%)PLT下降,且B组较A组下降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51,P=0.001)。合并感染可加重肝损伤:合并感染组均较单一感染组AST升高明显(χ2AB=20.012,PAB=0.000;χ2AC=14.237,PAC=0.000;χ2AD=26.725,PAD=0.000);D组较A组ALT升高明显(χ2=8.395,P=0.004);B组较A组TBIL升高明显(χ2=9.130,P=0.003)。结论广东省2011年新增HIV/AIDS患者以青壮年男性为主,性传播感染为主。HIV与HBV/HCV合并感染率较高,且合并HCV感染者主要为静脉吸毒感染,合并感染是加重肝损伤及骨髓抑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下载PDF
HIV阳性孕产妇全程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9
10
作者 孙丽君 王爱玲 +19 位作者 张福杰 吴昊 赵红心 王辉 王前 王敏 刘水青 宋玉霞 陈耀凯 庞俊 赵清霞 喻剑华 蔡琳 李凌华 李在村 黄晓婕 张宏伟 刘安 蔡卫平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5-336,F0003,F0004,共4页
艾滋病是全球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做好艾滋病病毒(HIV)阳性孕产妇的管理工作,有助于减少新生儿HIV感染的风险,提高母亲和婴儿的健康水平。本共识规范了HIV阳性孕产妇的全程管理,在孕前咨询和保健,妊娠期、分娩期和产后的管理方面具... 艾滋病是全球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做好艾滋病病毒(HIV)阳性孕产妇的管理工作,有助于减少新生儿HIV感染的风险,提高母亲和婴儿的健康水平。本共识规范了HIV阳性孕产妇的全程管理,在孕前咨询和保健,妊娠期、分娩期和产后的管理方面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孕产妇管理 母婴传播 共识
原文传递
合并HBV、HCV感染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死亡原因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郭朋乐 蔡卫平 +4 位作者 陈谐捷 胡凤玉 唐小平 李凌华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合并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BV/HCV)感染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死亡原因的影响。方法用X^2检验分析比较2012年至2016年收治的111例AIDS合并HBV/HCV感染患者(合并感染组)与210例单纯AIDS患者(单一感... 目的探讨合并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BV/HCV)感染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死亡原因的影响。方法用X^2检验分析比较2012年至2016年收治的111例AIDS合并HBV/HCV感染患者(合并感染组)与210例单纯AIDS患者(单一感染组)的死亡原因。结果合并感染组与单一感染组性别构成与年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合并感染组主要死亡原因为:重症肺炎(44.1%)、终末期肝病(18.9%)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4.4%);单一感染组主要死亡原因为:重症肺炎(47.6%)、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4.3%)及肿瘤(13.3%),无一例发生终末期肝病;前者终末期肝病比率明显高于后者(X^2=42.511,P〈0.001)。12例HIV/HBV/HCV三重感染患者最主要死因是终末期肝病,占41.7%,明显高于HIV/HBV或HIV/HCV双重感染者(共99例)终末期肝病的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9,P=0.033);然而,50例HIV/HBV合并感染者与49例HIV/HCV合并感染者终末期肝病比率分别为16.0%对比1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2,P=0.965)。合并感染组中,36例患者CD4^+细胞计数〉100个/μl,首要死因是终末期肝病,占38.2%,而75例CD4^+T淋巴细胞≤100个/μl患者死因为终末期肝病的比例为9.3%,X^2=13.8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终末期肝病是AIDS合并HBV或HCV感染者,尤其三重感染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患者的主要死因,应该尽早对HBV或HCV合并感染进行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终末期肝病 死亡原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原文传递
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希望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聪 周凯 +6 位作者 徐国红 李永红 陈丽娟 罗灿伟 蔡卫平 李凌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8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调查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PLWHA)的希望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其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便利抽取206例在门诊接受国家免费ART1~109个月的PLWHA,采用Herth希望量表调查其希望水平,使用Logis... 目的:调查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PLWHA)的希望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其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便利抽取206例在门诊接受国家免费ART1~109个月的PLWHA,采用Herth希望量表调查其希望水平,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06例患者的希望水平得分为(36.2±3.89)分,3个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为:采取积极行动(12.48±1.73)分,对现实与未来积极态度(11.98±1.35)分及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11.74±1.47)分。统计结果提示,自我接受程度、月收入及感染途径影响接受ART的PLWHA的希望水平。结论:接受ART的PLWHA有较高水平希望值,帮助其接受感染HIV事实、理性面对自身性行为及获取社会支持,有利于提高其希望水平,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希望
下载PDF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74例艾滋病初治患者三年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谐捷 唐小平 +8 位作者 蔡卫平 张坚生 陈劲峰 刘启材 钟活麟 李凌华 赵彬 尚红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 观察我国AIDS初治患者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疗效,为规范HAART提供依据.方法 对74例初治AIDS患者给予HAART并进行定期随访,分析随访3年来的疗效、毒副反应及耐药情况.结果 74例患者男46例,女28例,平均年龄42岁.治疗... 目的 观察我国AIDS初治患者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疗效,为规范HAART提供依据.方法 对74例初治AIDS患者给予HAART并进行定期随访,分析随访3年来的疗效、毒副反应及耐药情况.结果 74例患者男46例,女28例,平均年龄42岁.治疗前HIV病毒载量为(2.2±2.0)×105拷贝/ml,CD4+T淋巴细胞计数(62±71)个/μl;接受HAART后3、6、12、18、24、30、36个月,HIV病毒载量小于50拷贝/ml的百分率分别为:71.6%、83.8%、75.7%、77.0%、82.4%、81.1%、79.7%;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167±105)、(177±129)、(238±137)、(290±158)、(304±191)、(331±175)、(352±202)个/μl;各观察时段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幅度不同,以0~3个月时明显,显著高于其余时段的改变(P<0.01).74例患者中发生肝功能损害52例(70.3%),血脂升高52例(70.3%),骨髓造血功能抑制33例(44.6%),外周神经炎32例(43.2%),外周脂肪萎缩26例(35.1%).9例患者出现临床耐药并检测到相关耐药基因位点突变.结论 我国AIDS初治患者接受HAART后病毒学及免疫学应答效果好,临床耐药较低,但毒副反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D4淋巴细胞计数 病毒载量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特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廖宝林 施海燕 +6 位作者 刘艳霞 赵涵 焦倩 李丽雅 王信 曹意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1年第3期182-188,共7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早期(起病14天内)外周血免疫学特征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3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98例确诊COVID-19患者住院资料,分析COVID-19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早期(起病14天内)外周血免疫学特征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3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98例确诊COVID-19患者住院资料,分析COVID-19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CD8^(+)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NKT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和干扰素-γ]变化特征,以及上述指标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年龄、起病时间、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水平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3组患者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性别、基础疾病、吸烟、武汉流行病学史、家庭成员被感染、症状、实验室指标异常比例为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以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疾病严重性的高危因素。结果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入组患者分为轻型组(17例)、普通型组(73例)和重型组(8例)。早期55.1%(54/98)患者CD4^(+)T细胞、40.8%(40/98)患者CD8^(+)T细胞和11.8%(10/85)患者B细胞计数下降。3组患者间CD4^(+)T细胞(P=0.010)、CD8^(+)T细胞(P=0.003)和B细胞(P=0.022)计数存在显著差异,以重型组水平最低。3组患者IL-6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重型组水平最高,而其他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则无显著差异(P均>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6升高(OR=12.277、P=0.024)和年龄> 50岁(OR=21.823、P=0.030)分别为发生肺炎和重型化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COVID-19早期即明显破坏患者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急性期 免疫 白细胞介素6
原文传递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26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岑玉文 陈谐捷 +4 位作者 符林春 蔡卫平 张苗苗 唐小平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分析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M)的临床特征、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6例AIDS合并CM患者的诊断、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AIDS合并结核性脑膜炎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 目的分析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M)的临床特征、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6例AIDS合并CM患者的诊断、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AIDS合并结核性脑膜炎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26例AIDS合并CM患者中22例脑脊液检出隐球菌,占84.6%,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和脑膜刺激征。24例CM患者CD4^+T淋巴细胞均值为17.83×10^6/L,与结核性脑膜炎均值为56.09×10^6/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S合并CM患者全部合并其他部位感染,11例死亡。在治疗终点时,脑脊液常规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患者脑脊液细胞数为(148.9±205.9)×10^6/L,与预后良好组(27.0±25.6)×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N^+T淋巴细胞计数可作为AIDS患者合并CM和合并结核性脑膜炎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脑脊液常规可作为判断AIDS合并CM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隐球菌 新型 脑膜炎 隐球菌性 预后 两性霉素B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高效 CD4淋巴细胞计数
原文传递
低病毒载量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启材 林思炜 +3 位作者 廖宝林 蔡卫平 李俊彬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2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低病毒载量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的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HBV DNA≤20 000 IU/ml、HBeAg阴性且行肝组织活检的CHB患者资料,分析其肝纤维化特征及实验室预测指标。结果共纳入194例患者,其中142例(73.2%)... 目的探讨低病毒载量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的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HBV DNA≤20 000 IU/ml、HBeAg阴性且行肝组织活检的CHB患者资料,分析其肝纤维化特征及实验室预测指标。结果共纳入194例患者,其中142例(73.2%)伴显著性肝纤维化。HBV DNA 2 000-20 000 IU/ml(95例)与HBV DNA〈2 000 IU/ml(99例)两组患者间比较,总体与分别在不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患者间显著性肝纤维化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ULN(123例)与ALT〉ULN(71例)两组患者间比较,总体与分别在不同HBV DNA水平患者间显著性肝纤维化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水平与显著性肝纤维化相关(OR=0.987,95%CI:0.980-0.995,P〈0.001)。结论低水平病毒载量HBeAg阴性CHB患者显著性肝纤维化较常见,建议进行肝纤维化程度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HBV DNA HBEAG阴性 肝纤维化
原文传递
11例汉族艾滋病相关性卡波西肉瘤病人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7
17
作者 柯迎春 蔡卫平 +1 位作者 陈谐捷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14年第10期720-722,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广州八院收治的汉族艾滋病相关性卡波西肉瘤病人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情况,总结其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诊治的11例汉族艾滋病相关性卡波西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11例卡波... 目的回顾性分析广州八院收治的汉族艾滋病相关性卡波西肉瘤病人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情况,总结其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诊治的11例汉族艾滋病相关性卡波西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11例卡波西肉瘤病人中男性10例(90.9%),中位年龄31岁(25~38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47个/μL(9~497个/μL);2所有病人均合并有感染,其中72.7%为肺部感染,6例病人存在2种及以上机会性感染;3所有病人均有皮肤损害,其中4例起始于下肢,其他还包括颌下、躯干、腹股沟、足底、鼻梁、手指(各1例);1例女性病人以阴唇为首发皮损部位;4病理分型以斑点型(4例)和结节性(5例)为主;511例病人中有3例在发现卡波西肉瘤前已启动抗病毒治疗(ART),经过ART后病人病情均好转;余8例在发现卡波西肉瘤后启动ART,其中6例病人因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或播散至内脏(3例)死亡,另外2例经治疗后好转。结论汉族人艾滋病相关性卡波西肉瘤好发于中青年男性,病人基础免疫功能低下,均有不同程度的皮损表现,多数并发机会性感染,病理分型以斑点型和结节性多见,尽早ART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人 艾滋病 卡波西肉瘤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伏立康唑治疗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聂静敏 李凌华 +5 位作者 肖赛银 许飞龙 唐小平 蔡卫平 陈谐捷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单用伏立康唑(VO)及VO序贯两性霉素B(AMB)治疗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观察36例确诊AIDS合并PSM病人,单用VO及VO序贯AMB方案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36例病人中,男性28例,女性8... 目的探讨单用伏立康唑(VO)及VO序贯两性霉素B(AMB)治疗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观察36例确诊AIDS合并PSM病人,单用VO及VO序贯AMB方案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36例病人中,男性28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34.5岁。血和骨髓培养均发现马尔尼菲青霉菌(PM),抗真菌前83.3%存在肝功能受损,41.67%存在肾功能损害,50.0%发生严重贫血,19.4%外周血白细胞≤3×109/L,27.8%血小板≤50×109/L。初始治疗使用VO,治疗14天后复查血和骨髓培养PM情况:20例(55.6%)均转阴,16例(44.4%)仍阳性。复查PM转阴者继续使用VO,阳性者则改用AMB。36例病人使用VO 14天后临床症状好转,肝肾功能、血常规及血清钾改善(P<0.05),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16例序贯治疗病人使用AMB 14天后,血和骨髓培养均转阴,肝肾功能、血常规及血清钾无明显变化(P>0.05),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VO治疗AIDS合并PSM多器官损害病人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能改善病人一般情况,为进一步使用AMB根除PM创造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伏立康唑 两性霉素B 艾滋病
原文传递
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病毒 RNA 的检测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聂静敏 胡凤玉 +5 位作者 许敏 陈伟烈 李凌华 蔡卫平 唐小平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6-159,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 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抗病毒治疗前、后血清及 PBMC 内 HCV RNA 的变化,初步探讨 PBMC 内 HCV RNA 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 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抗病毒治疗前、后血清及 PBMC 内 HCV RNA 的变化,初步探讨 PBMC 内 HCV RNA 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就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0例,在治疗前、后的不同时间点(0、2、4、12、24、36、48周)采集患者外周血,分离血浆和 PBMC;采用精确荧光定量方法(Cobas TaqMan 实时 PCR)检测丙型肝炎患者血浆 HCV RNA;采用实时-PCR、套式PCR 两种方法分别检测 PBMC 内 HCV RNA。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Cobas 精确定量检测各时间点血浆中 HCV RNA 分别为(5.92±0.86)、(2.77±1.32)、(1.30±1.72)、(0.15±0.47)、0、0和(0.06±0.26)lgIU/mL;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48.06,P <0.01)。12周时有18例患者血浆中 HCV RNA 完全清除。套式 PCR 较实时 PCR 阳性率高(均 P <0.01);20例患者血浆病毒载量及PBMC 中 HCV RNA 检测结果发现,PBMC 中 HCV RNA 清除速率较血浆明显延迟,其中2例 PBMC中 HCV RNA 持续性存在并在治疗结束24周后复发。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PBMC 中可以检测到HCV RNA,且套式 PCR 检测较实时 PCR 检测阳性率高;抗病毒治疗对 PBMC 内、外的 HCV 均有效,但 PBMC 中 HCV RNA 清除速率较血浆明显延迟;干扰素抗病毒过程中 PBMC 内 HCV 清除缓慢,预示存在治疗后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HCV RNA 干扰素
原文传递
广州地区36例重症登革热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复春 +1 位作者 陈燕清 王建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5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2002年广州登革热流行中重症登革热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6例临床诊断为重症登革热患者的起病经过、临床表现、检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2年广州为Ⅰ型登革热流行,重症登革热所占比例少,5例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2002年广州登革热流行中重症登革热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6例临床诊断为重症登革热患者的起病经过、临床表现、检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2年广州为Ⅰ型登革热流行,重症登革热所占比例少,5例临床表现为脑膜脑炎、27例有消化道出血、4例有非失血性休克。实验室检查方面36例均有肝功能损害和血小板下降,7例有肾功能损害。结论Ⅰ型登革热临床表现较轻,重症患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以消化道出血及脑膜脑炎常见,经积极、及时相关治疗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市 登革热 流行病 消化道出血 脑膜脑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