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想象慕课和真实慕课的“教”与“学”
被引量:
11
1
作者
陈成吒
何
浙
丹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1-86,共6页
中国高校慕课发展迅速,相关研究日益兴盛,也存在一些不足,许多研究理论化倾向严重,缺乏足够的实践性总结与反思,因此未能真切地看到想象慕课与真实慕课的区别,无法客观看待传统实体课堂的利弊。在涉及具体课程的"教"与"...
中国高校慕课发展迅速,相关研究日益兴盛,也存在一些不足,许多研究理论化倾向严重,缺乏足够的实践性总结与反思,因此未能真切地看到想象慕课与真实慕课的区别,无法客观看待传统实体课堂的利弊。在涉及具体课程的"教"与"学"时,想象慕课所设定的许多愿景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真实慕课无法兑现。而在慕课与传统课堂之间,前者无法取代后者,但会对其产生深远影响,两相结合是未来教学发展的基本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学
想象慕课
真实慕课
传统课堂
混合制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梅洛-庞蒂身体哲学视域中的画家视看问题
被引量:
3
2
作者
何
浙
丹
《江淮论坛》
CSSCI
2014年第2期87-91,129,共6页
画家的"看"是有灵性的身体活动,它诞生于事物之中,是事物的自我观看与画家观看事物相统一的双重视看,也是主动与被动的双重交织。画家的"看"具有自反性,能在身体内完成反思;同时"看"是一种揭示,经由可见...
画家的"看"是有灵性的身体活动,它诞生于事物之中,是事物的自我观看与画家观看事物相统一的双重视看,也是主动与被动的双重交织。画家的"看"具有自反性,能在身体内完成反思;同时"看"是一种揭示,经由可见性导向作为可见性内衬的不可见性。画家的"看"是他通过身体与事物之间构成的深度体验关系,它本质上并不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洛-庞蒂
身体
看
交织
深度
画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回到物本身——论梅洛-庞蒂对塞尚绘画的美学解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何
浙
丹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2-106,共5页
塞尚作为西方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理论界对他的研究层出不穷。梅洛-庞蒂对塞尚绘画的美学解析主要从艺术现象学的维度展开,本文以梅氏的艺术美学读本为基础,重新审视塞尚如何让作品回到自然的真实,让物成其自身。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
塞尚作为西方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理论界对他的研究层出不穷。梅洛-庞蒂对塞尚绘画的美学解析主要从艺术现象学的维度展开,本文以梅氏的艺术美学读本为基础,重新审视塞尚如何让作品回到自然的真实,让物成其自身。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梅洛-庞蒂认为,塞尚对传统透视作了反思,古典透视看到的只是我们建构中的物,而不是物本身。所以,塞尚致力于视看的变形,让风景在人身上思考,人是它的意识,它借助人手的运动而显现自身。在此,视看不再是主客体间的物理视觉关系,而是主体间的对话和交流。在此基础上,梅洛-庞蒂重新理解了轮廓与线条之与物的关系,并指出绘画的本质不应是对物的一种暗示,而是呈现物的存在关系,让颜色的布局承担起表现这个不可分割的存在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洛-庞蒂
塞尚
绘画艺术
物
透视
颜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的生长点与可能性——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二届青年论坛述评
4
作者
何
浙
丹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5-127,共3页
面对当今世界文学与文化的急剧变幻,无论是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问题,还是西方既有理论的有效性问题,都处在某种张力耗尽、前路未卜的临界状态。中国文艺理论研究能否在古典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对话中获得新的理论视野和原创力,并在继承...
面对当今世界文学与文化的急剧变幻,无论是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问题,还是西方既有理论的有效性问题,都处在某种张力耗尽、前路未卜的临界状态。中国文艺理论研究能否在古典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对话中获得新的理论视野和原创力,并在继承与反思中开拓出新的生长点与可能性,构成了当下中国文论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艺理论
转型问题
文艺理论研究
有效性问题
中国文论
青年论坛
临界状态
理论视野
世界文学
文化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黑格尔的身体观及其对雕刻艺术的再理解
5
作者
何
浙
丹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2-96,共5页
在黑格尔看来,身体源自个体灵魂的规定,是灵魂自身所产生的关于它自身的一种显现,也由此呈现阶段性发展以及"器官"化特征。这些也影响他对雕刻艺术的理解:身体是表现精神的现成艺术品,以它为对象的雕刻艺术具有天然性,同时又...
在黑格尔看来,身体源自个体灵魂的规定,是灵魂自身所产生的关于它自身的一种显现,也由此呈现阶段性发展以及"器官"化特征。这些也影响他对雕刻艺术的理解:身体是表现精神的现成艺术品,以它为对象的雕刻艺术具有天然性,同时又以突出精神性为原则来塑造理想的形式,由此在面部、姿势、服饰等造型方面形成一些既定范式。但雕刻艺术存在无法脱离身体直接专注精神的局限性,因此在艺术发展序列中终被绘画、诗歌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普遍精神
个体灵魂
身体观念
雕刻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子學”的中國文化重構與中國藝術史研究的互鑒
6
作者
何
浙
丹
《诸子学刊》
2023年第2期405-413,共9页
“新子學”旨在對中國學術文化進行重構,其核心路徑是子學精神。子學精神的内核是人文、創造、多元,這與中國藝術史的發展及其所表現出來的藝術精神相契合。從中國早期藝術史發展歷程看,子學精神與藝術史中的人文共鳴傳承,使得人文創造...
“新子學”旨在對中國學術文化進行重構,其核心路徑是子學精神。子學精神的内核是人文、創造、多元,這與中國藝術史的發展及其所表現出來的藝術精神相契合。從中國早期藝術史發展歷程看,子學精神與藝術史中的人文共鳴傳承,使得人文創造成爲那個時代的一種審美情懷,出現了藝術上人的主題的湧現,和造型設計上對人需求的回應,也奠定了早期中國藝術中審美的人本主義。同時“新子學”主張的多元創造也是中國藝術史發展的基石與源動力。雖然在幾千年文明傳承中子學精神因受經學思維遮蔽時隱時現,但在藝術史發展脉絡中它一直作爲一股很有生命力的力量傳承推動着整個藝術史的發展走向。“新子學”目前也呈現出多層次、多向度發展的趨勢,其中哲學化、政治探索、數字人文爲近年來的熱議點,相關動向值得注意與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子學
子學精神
中國藝術史
文化重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現代學術視野下“新子學”的困境與出路
被引量:
1
7
作者
何
浙
丹
《诸子学刊》
2016年第1期239-246,共8页
'新子學'作為一個新興的概念,目前正處於困境與出路並存的狀態。從現有的情況來看,它應當明確自身的基本内涵與構成,進一步開拓研究方法論層面的創新,並及時調整部分理念以便更好地應對當前時代的諸多社會課題。
关键词
新子學
傳統文化
現代學術
學術轉型
方法創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终身做戏剧的仆人——余上沅的戏剧道路及其对中国现代戏剧的贡献
被引量:
1
8
作者
罗昌智
何
浙
丹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96-100,共5页
余上沅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戏剧,为中国现代戏剧的产生、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针对"五四""问题剧"只见问题不见戏剧的缺憾,余上沅极力强调戏剧的审美本质是艺术,戏剧应该艺术化地表现人生。...
余上沅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戏剧,为中国现代戏剧的产生、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针对"五四""问题剧"只见问题不见戏剧的缺憾,余上沅极力强调戏剧的审美本质是艺术,戏剧应该艺术化地表现人生。在20世纪初期戏剧界对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片否定声中,余上沅通过中西戏剧的比较研究,辨析出传统戏曲"写意化"、"程式化"的审美特征,充分肯定"旧剧"的审美价值。余上沅首倡并积极推动"国剧运动",为建设中西戏剧艺术交融的现代民族剧做出了巨大努力。以国立剧专为舞台,余上沅倾心于戏剧教育事业,为现代戏剧的发展聚集、培养了大批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上沅
现代戏剧
贡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身体视域下亚里士多德悲剧观再解读
被引量:
1
9
作者
何
浙
丹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54,共7页
亚里士多德在希腊戏剧渐近没落的背景之下为悲剧辩护,从身体性人的存在事件出发来重新审视悲剧,建构了一种新的悲剧性。他重新发现了身体,内在地饱含着灵魂,并将人的本质内在于自身,通过行动得以显现。悲剧艺术通过对行动的摹仿,是对人...
亚里士多德在希腊戏剧渐近没落的背景之下为悲剧辩护,从身体性人的存在事件出发来重新审视悲剧,建构了一种新的悲剧性。他重新发现了身体,内在地饱含着灵魂,并将人的本质内在于自身,通过行动得以显现。悲剧艺术通过对行动的摹仿,是对人的本质的揭示。同时悲剧中的摹仿,是身体本身一种有意识的回响,也是另一种肉的延续,从而使得悲剧的产生获得一种内源性的依据。在悲剧所有成分中他最重视情节,将其作为悲剧的形式,内在统一着其他所有要素。情节整一性以行动落定为完满,将行动的最后落定同时意味着对自我的否定这一内在的悲剧性以艺术的形式揭示出来,最后达到对存在的恐惧与怜悯。悲剧也由此获得一种生命性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悲剧
行动
情节
恐惧和怜悯
原文传递
题名
想象慕课和真实慕课的“教”与“学”
被引量:
11
1
作者
陈成吒
何
浙
丹
机构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出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1-86,共6页
基金
上海财经大学教学建设项目"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与通识课教改研究"(项目编号:2017120112)
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规划课题"财经高校传统文化通识教育中的慕课教学研究"
文摘
中国高校慕课发展迅速,相关研究日益兴盛,也存在一些不足,许多研究理论化倾向严重,缺乏足够的实践性总结与反思,因此未能真切地看到想象慕课与真实慕课的区别,无法客观看待传统实体课堂的利弊。在涉及具体课程的"教"与"学"时,想象慕课所设定的许多愿景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真实慕课无法兑现。而在慕课与传统课堂之间,前者无法取代后者,但会对其产生深远影响,两相结合是未来教学发展的基本方向。
关键词
大学教学
想象慕课
真实慕课
传统课堂
混合制教学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梅洛-庞蒂身体哲学视域中的画家视看问题
被引量:
3
2
作者
何
浙
丹
机构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2014年第2期87-91,129,共6页
文摘
画家的"看"是有灵性的身体活动,它诞生于事物之中,是事物的自我观看与画家观看事物相统一的双重视看,也是主动与被动的双重交织。画家的"看"具有自反性,能在身体内完成反思;同时"看"是一种揭示,经由可见性导向作为可见性内衬的不可见性。画家的"看"是他通过身体与事物之间构成的深度体验关系,它本质上并不可见。
关键词
梅洛-庞蒂
身体
看
交织
深度
画家
分类号
B565.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回到物本身——论梅洛-庞蒂对塞尚绘画的美学解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何
浙
丹
机构
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研究所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2-106,共5页
基金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身体视域下西方艺术观念演变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17YJCZH059)
+1 种基金
上海市地方高水平大学战略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学理论建设项目。
文摘
塞尚作为西方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理论界对他的研究层出不穷。梅洛-庞蒂对塞尚绘画的美学解析主要从艺术现象学的维度展开,本文以梅氏的艺术美学读本为基础,重新审视塞尚如何让作品回到自然的真实,让物成其自身。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梅洛-庞蒂认为,塞尚对传统透视作了反思,古典透视看到的只是我们建构中的物,而不是物本身。所以,塞尚致力于视看的变形,让风景在人身上思考,人是它的意识,它借助人手的运动而显现自身。在此,视看不再是主客体间的物理视觉关系,而是主体间的对话和交流。在此基础上,梅洛-庞蒂重新理解了轮廓与线条之与物的关系,并指出绘画的本质不应是对物的一种暗示,而是呈现物的存在关系,让颜色的布局承担起表现这个不可分割的存在整体。
关键词
梅洛-庞蒂
塞尚
绘画艺术
物
透视
颜色
分类号
B83-O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的生长点与可能性——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二届青年论坛述评
4
作者
何
浙
丹
机构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5-127,共3页
文摘
面对当今世界文学与文化的急剧变幻,无论是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问题,还是西方既有理论的有效性问题,都处在某种张力耗尽、前路未卜的临界状态。中国文艺理论研究能否在古典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对话中获得新的理论视野和原创力,并在继承与反思中开拓出新的生长点与可能性,构成了当下中国文论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中国文艺理论
转型问题
文艺理论研究
有效性问题
中国文论
青年论坛
临界状态
理论视野
世界文学
文化诗学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格尔的身体观及其对雕刻艺术的再理解
5
作者
何
浙
丹
机构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2-96,共5页
文摘
在黑格尔看来,身体源自个体灵魂的规定,是灵魂自身所产生的关于它自身的一种显现,也由此呈现阶段性发展以及"器官"化特征。这些也影响他对雕刻艺术的理解:身体是表现精神的现成艺术品,以它为对象的雕刻艺术具有天然性,同时又以突出精神性为原则来塑造理想的形式,由此在面部、姿势、服饰等造型方面形成一些既定范式。但雕刻艺术存在无法脱离身体直接专注精神的局限性,因此在艺术发展序列中终被绘画、诗歌取代。
关键词
黑格尔
普遍精神
个体灵魂
身体观念
雕刻艺术
分类号
B516.3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子學”的中國文化重構與中國藝術史研究的互鑒
6
作者
何
浙
丹
机构
上海戲劇學院藝術研究所
出处
《诸子学刊》
2023年第2期405-413,共9页
基金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一般課題“身體視域下西方藝術觀念演變研究”(2020BWY029)
上海市地方高水平大學戰略創新團隊建設項目
上海戲劇學院藝術學理論建設項目階段性成果
文摘
“新子學”旨在對中國學術文化進行重構,其核心路徑是子學精神。子學精神的内核是人文、創造、多元,這與中國藝術史的發展及其所表現出來的藝術精神相契合。從中國早期藝術史發展歷程看,子學精神與藝術史中的人文共鳴傳承,使得人文創造成爲那個時代的一種審美情懷,出現了藝術上人的主題的湧現,和造型設計上對人需求的回應,也奠定了早期中國藝術中審美的人本主義。同時“新子學”主張的多元創造也是中國藝術史發展的基石與源動力。雖然在幾千年文明傳承中子學精神因受經學思維遮蔽時隱時現,但在藝術史發展脉絡中它一直作爲一股很有生命力的力量傳承推動着整個藝術史的發展走向。“新子學”目前也呈現出多層次、多向度發展的趨勢,其中哲學化、政治探索、數字人文爲近年來的熱議點,相關動向值得注意與反思。
关键词
新子學
子學精神
中國藝術史
文化重構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現代學術視野下“新子學”的困境與出路
被引量:
1
7
作者
何
浙
丹
机构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
出处
《诸子学刊》
2016年第1期239-246,共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先秦老學研究》(15YJCZH008)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青年課題《先秦老學研究》(2015EWY001)
上海財經大學校立社科項目《先秦老學研究》(2014110882)、上海財經大學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之青年教師預研究項目《諸子學現代轉型研究》(201511012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新子學'作為一個新興的概念,目前正處於困境與出路並存的狀態。從現有的情況來看,它應當明確自身的基本内涵與構成,進一步開拓研究方法論層面的創新,並及時調整部分理念以便更好地應對當前時代的諸多社會課題。
关键词
新子學
傳統文化
現代學術
學術轉型
方法創新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终身做戏剧的仆人——余上沅的戏剧道路及其对中国现代戏剧的贡献
被引量:
1
8
作者
罗昌智
何
浙
丹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96-100,共5页
文摘
余上沅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戏剧,为中国现代戏剧的产生、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针对"五四""问题剧"只见问题不见戏剧的缺憾,余上沅极力强调戏剧的审美本质是艺术,戏剧应该艺术化地表现人生。在20世纪初期戏剧界对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片否定声中,余上沅通过中西戏剧的比较研究,辨析出传统戏曲"写意化"、"程式化"的审美特征,充分肯定"旧剧"的审美价值。余上沅首倡并积极推动"国剧运动",为建设中西戏剧艺术交融的现代民族剧做出了巨大努力。以国立剧专为舞台,余上沅倾心于戏剧教育事业,为现代戏剧的发展聚集、培养了大批人才。
关键词
余上沅
现代戏剧
贡献
Keywords
Yu Shangyuan
modem drama
contribution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身体视域下亚里士多德悲剧观再解读
被引量:
1
9
作者
何
浙
丹
机构
上海戏剧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出处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54,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20世纪前西方身体观念演变研究"(17YJCZH05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西方哲学视域下的艺术观念演变研究"(2017M611605)
上海市高原学科"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学理论"建设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亚里士多德在希腊戏剧渐近没落的背景之下为悲剧辩护,从身体性人的存在事件出发来重新审视悲剧,建构了一种新的悲剧性。他重新发现了身体,内在地饱含着灵魂,并将人的本质内在于自身,通过行动得以显现。悲剧艺术通过对行动的摹仿,是对人的本质的揭示。同时悲剧中的摹仿,是身体本身一种有意识的回响,也是另一种肉的延续,从而使得悲剧的产生获得一种内源性的依据。在悲剧所有成分中他最重视情节,将其作为悲剧的形式,内在统一着其他所有要素。情节整一性以行动落定为完满,将行动的最后落定同时意味着对自我的否定这一内在的悲剧性以艺术的形式揭示出来,最后达到对存在的恐惧与怜悯。悲剧也由此获得一种生命性的高度。
关键词
身体
悲剧
行动
情节
恐惧和怜悯
Keywords
body
tragedy
action
plot
fear and pity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想象慕课和真实慕课的“教”与“学”
陈成吒
何
浙
丹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梅洛-庞蒂身体哲学视域中的画家视看问题
何
浙
丹
《江淮论坛》
CSSCI
201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回到物本身——论梅洛-庞蒂对塞尚绘画的美学解析
何
浙
丹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新的生长点与可能性——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二届青年论坛述评
何
浙
丹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黑格尔的身体观及其对雕刻艺术的再理解
何
浙
丹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新子學”的中國文化重構與中國藝術史研究的互鑒
何
浙
丹
《诸子学刊》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現代學術視野下“新子學”的困境與出路
何
浙
丹
《诸子学刊》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终身做戏剧的仆人——余上沅的戏剧道路及其对中国现代戏剧的贡献
罗昌智
何
浙
丹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身体视域下亚里士多德悲剧观再解读
何
浙
丹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