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君子的自居与处世——从王弼《周易注》出发
1
作者 何波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
王弼在《周易注》中探讨了君子的自居与处世之道,其笔下的君子形象既带有儒家以德配位的理想人格色彩,又蕴含着鲜明的时代印记与现实向度,指涉魏晋时代品行高洁却又不得不于乱世中待人接物以求生存的士人群体。王弼认为,真正的君子应保... 王弼在《周易注》中探讨了君子的自居与处世之道,其笔下的君子形象既带有儒家以德配位的理想人格色彩,又蕴含着鲜明的时代印记与现实向度,指涉魏晋时代品行高洁却又不得不于乱世中待人接物以求生存的士人群体。王弼认为,真正的君子应保守德行,顺时而为却不随波逐流,在积极的有为与谦和的虚待中寻求平衡点,如此方能一方面于时势变化中识其分位、保全自身,另一方面始终贯彻自身主体性,在权衡变通中行道于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周易注》 君子 魏晋玄学
下载PDF
主体与精神之外:孟子论心的三重层次
2
作者 何波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9-55,共7页
十九世纪以来,中国本土的部分学者受到西方哲学,尤其是康德道德形上学影响,倾向将《孟子》文本中的“心”解读为能动的思维主体或自律自为的道德精神。这些解读在捕捉《孟子》文本中“心”的表面特征并试图将之概念化时,却忽略了孟子对... 十九世纪以来,中国本土的部分学者受到西方哲学,尤其是康德道德形上学影响,倾向将《孟子》文本中的“心”解读为能动的思维主体或自律自为的道德精神。这些解读在捕捉《孟子》文本中“心”的表面特征并试图将之概念化时,却忽略了孟子对思想形式化倾向的警惕与拒斥。换言之,孟子并非不知思想通过自我隔离而抽象为“精神”的可能性,然而他却自觉回避了这条认识之路,而诉诸对人生而有之的内在本性具体而普遍的“揭示”。通过这一揭示,孟子引导人走出对思想形式的固执,在“行”的层面将代表不言自明的本性的“心”加以发明、扩充。最终,对心的践行扩充所带来的并非是超越现实经验的“世界精神”,而是在抹除限制性的“自我”之后对天地万有的周全、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主体 心学 尽心知性
下载PDF
《老子》经典化过程中的哲学转向——以王弼《老子注》为例
3
作者 何波 《宜宾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经典的形成多非圣人立言、一蹴而就,而是有赖后代思想家对同一文本不断加以解释,拓展其意涵、深化其论述,令该文本在解释史中延续生命并不断崭露新的思考维度,最终成为经典。《老子》作为中国哲学里一部思想深邃、... 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经典的形成多非圣人立言、一蹴而就,而是有赖后代思想家对同一文本不断加以解释,拓展其意涵、深化其论述,令该文本在解释史中延续生命并不断崭露新的思考维度,最终成为经典。《老子》作为中国哲学里一部思想深邃、版本宏富、被大量思想家注解阐发的哲学经典,是思想史上经典化的代表。众多老子注本中,王弼注展现出超然的思想深度与理性精神,一扫前代老学的虚无主义与超验倾向,崭露出《老子》文本广阔的思想视野与强大的解释力,为其经典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与前代老学文本相对照,王弼的《老子注》更加清晰地呈现了《老子》文本在解释史中的义理化、哲学化转向,并折射出哲学文本经典化的群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王弼 哲学化 经典化 《老子注》
下载PDF
从“风景”到“气韵”——跨文化语境下电影叙事的一种发生
4
作者 周厚翼 何波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5,共12页
“风景”被谢尔盖·爱森斯坦和吉尔·德勒兹视为电影叙事的某种“基本范畴”。爱森斯坦从“敖德萨港之雾”中看到了山水卷轴中“辩证运动”的“时间流”何以形成“后绘画”与“前音乐”之“韵”,以此见出“电影的雏形”。德勒... “风景”被谢尔盖·爱森斯坦和吉尔·德勒兹视为电影叙事的某种“基本范畴”。爱森斯坦从“敖德萨港之雾”中看到了山水卷轴中“辩证运动”的“时间流”何以形成“后绘画”与“前音乐”之“韵”,以此见出“电影的雏形”。德勒兹承续爱森斯坦的“风景”观念,认为“气韵”与“骨构”的辩证性“编织”生成了一种异于传统类型电影的“横纵轴”叙事结构。事实上,中国山水画的“气韵”命题不仅在音乐、绘画、电影中都存在着一种“同构性”,其内在的某种“辩证运动”也促成了西方电影理论、苏俄电影理论与中国早期电影理论之间种种跨文化对话的可能。以方闻对中国山水画家征服“幻像”的三个阶段之论述为线索,回返中国绘画美学中的“气韵”传统,或可从费穆的“空气说”和林年同的“镜游”理论中更为详尽地理解中国早期电影叙事中的“气韵”之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 气韵 爱森斯坦 德勒兹 林年同
原文传递
尼采悲剧观中的道家精神——《悲剧的诞生》的一种解读可能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波 《宜宾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01-109,共9页
尼采通过否定二元对立的抽象理性,揭去充盈着力与美的生命世界上覆盖的面纱,并以此为理论出发点理解悲剧。在《悲剧的诞生》中,他试图通过重释古希腊传统悲剧摧毁苏格拉底以来“使生存显得可以理解”的理性世界观,达到酒神精神的生命狂... 尼采通过否定二元对立的抽象理性,揭去充盈着力与美的生命世界上覆盖的面纱,并以此为理论出发点理解悲剧。在《悲剧的诞生》中,他试图通过重释古希腊传统悲剧摧毁苏格拉底以来“使生存显得可以理解”的理性世界观,达到酒神精神的生命狂欢与日神精神梦幻形象的统一。这种冲破单一的理性视角而触及生命存在本身的哲学与一向推崇体验阐发、从天人同理的视角解读存在与生命的道家哲学极具共域性。然而,在《老子》等道家文本的鉴照下,尼采虽感受到虚伪的理性世界背后道的生发流通,却难以对其如实描述、建立妥当的思维径路,因而其酒神精神又在外显表征与进入方式上与先秦道家哲学、乃至中国哲学的世界观、生命观大异其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悲剧的诞生 老子 道家哲学
下载PDF
心体的虚通与实在——简论王阳明《传习录》对心体性质的辨析
6
作者 何波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14,共6页
以人之心体作为儒家修齐治平的着眼点与发用处,并消解正心诚意与格物致知产生的内外区隔,是阳明心学的重要特征。而以本心之发明、施用论证儒家人伦道德于人内在根本倾向、终极生存可能上的本然与必然,势必关涉心体性质的辨析与揭示。... 以人之心体作为儒家修齐治平的着眼点与发用处,并消解正心诚意与格物致知产生的内外区隔,是阳明心学的重要特征。而以本心之发明、施用论证儒家人伦道德于人内在根本倾向、终极生存可能上的本然与必然,势必关涉心体性质的辨析与揭示。一方面,心超越一切固化立场,具有“无善无恶”的自然本性;另一方面,心因能主动生发现实伦理行为,并于本体层面赋予此世生命以实在性,而能回转佛道二教的虚无主义倾向,实现儒家“必有事焉”的生存指向。王阳明在《传习录》中的论述表明,虚与实是对心体无纤毫私欲遮蔽、廓然大公的本然状态的不同阐发。而只有同时认清心体的虚与实并超越固化的是非判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伦理自觉并体察生命本具的精神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习录》 虚实 心体 王阳明
下载PDF
《春宴》中的意志幻觉与记忆绵延
7
作者 何波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95-101,共7页
在当代作家安妮宝贝的长篇小说《春宴》中,作者通过描述书中三组人物的生存与实践,探讨了理性背后代表意志冲动的生命情感在何种程度上能令人从娱乐至死的时代发现自我、获得解放,意志所开启的非理性世界又究竟是如尼采所言能令人获得... 在当代作家安妮宝贝的长篇小说《春宴》中,作者通过描述书中三组人物的生存与实践,探讨了理性背后代表意志冲动的生命情感在何种程度上能令人从娱乐至死的时代发现自我、获得解放,意志所开启的非理性世界又究竟是如尼采所言能令人获得绝对的真实,抑或只是以情感探寻生命质地的主体必须穿越的幽暗隧道与海市蜃楼。若意志冲动造成的情感关系不过是现代个体必须穿透的一场幻觉,在这幻觉背后,柏格森所言的“记忆”或能将失陷的物理时间化作内在生命,以审美的方式取代伦理,令沉沦的时代与人重获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宴》 安妮宝贝 意志冲动 记忆 绵延
下载PDF
魏晋哲学对“言不尽意”的两种回应——以王弼和僧肇为例
8
作者 何波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1期23-31,94,共10页
汉末名教之治的崩塌令名与实的对应关系在魏晋哲学中遭受猛烈批判,其中主流观点认为语言作为一种传情达意的有限手段无法完整呈现具体而丰富的思想意涵,更无从接近超越一切具象形式的实在或真理。王弼与僧肇二人作为魏晋时代玄佛二家的... 汉末名教之治的崩塌令名与实的对应关系在魏晋哲学中遭受猛烈批判,其中主流观点认为语言作为一种传情达意的有限手段无法完整呈现具体而丰富的思想意涵,更无从接近超越一切具象形式的实在或真理。王弼与僧肇二人作为魏晋时代玄佛二家的代表,均承认封闭而排他的名言将阻碍人认知世界的真实状貌,且在语词构筑的有限视域内通达无碍的道或实相无法被确定或说明。然而二人均以为“言不尽意”这一论题本身即源自人对语言与现实的错误理解,破除言意之隔的关键在于扭转追寻确定性的认知模式。在此共识下,王弼认为有形的语言是道对自身的呈现与说明,僧肇则在破除名相的真实性后,指出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重新运用语言,“不动真际为诸法立处”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意之辩 王弼 僧肇 魏晋玄学 言不尽意
下载PDF
走出花丛的心事
9
作者 何波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7年第6期10-10,共1页
夜凉如水,地面深浅纵横的枝影宛若湖水中飘散的藻荇.虫鸣声声,一钩纤月如玉一般莹白透亮,月光静静地落在我身上,宛若为我披上了一件银纱.
关键词 课堂内外 创新作文 高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