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束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被引量:83
1
作者 曹程 戴汝平 +4 位作者 荆宝莲 程显声 杨有优 建国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95-298,共4页
目的评价电子束CT(EB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28~78岁。应用ImatronC150EBCT机,连续容积扫描(C... 目的评价电子束CT(EB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28~78岁。应用ImatronC150EBCT机,连续容积扫描(CVS)或单层序列扫描(SSM),层厚3mm或6mm(以3mm为主),扫描时间0.1秒,造影剂流速约2.8~3.3ml/s,造影剂总量约45~90ml,扫描延迟时间10~20秒。结果对20例442支血管进行分析,255支发生肺动脉栓塞(57.7%)。47.5%肺叶以上动脉(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主干及双侧中间段动脉)、63.3%肺叶动脉及59.7%肺段动脉受累。肺动脉栓塞的CT形态:(1)直接征象:①腔内充盈缺损,包括部分充盈缺损(76.9%)、附壁充盈缺损(9.2%)、完全堵塞(9.6%)及轨道征(4.3%)。其中前三者为慢性肺动脉栓塞的征象,而轨道征则提示急性肺动脉栓塞,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动态显示还可见栓子在腔内活动。②肺动脉纤细,腔内灌注减低、不均匀(纵隔窗)。(2)间接征象:部分病例可见“马赛克”征(肺窗)及肺梗死灶。其他还包括肺纹理稀疏、右心室增大及右心功能下降等。结论EBCT是一种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CT 诊断 EBCT
原文传递
^3H—天麻甙元和^3H—天麻素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和代谢 被引量:66
2
作者 游金辉 谭天秩 +2 位作者 匡安仁 钟裕国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325-328,共4页
作者通过静脉给药探测 ̄3H-天麻甙元和 ̄3H-天麻素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并采用硅胶薄板层析法对注射 ̄3H-天麻素的小鼠组织提取液的放射性成份进行分析,研究了二者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和代谢过程。结果显示:天麻素(Gastro... 作者通过静脉给药探测 ̄3H-天麻甙元和 ̄3H-天麻素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并采用硅胶薄板层析法对注射 ̄3H-天麻素的小鼠组织提取液的放射性成份进行分析,研究了二者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和代谢过程。结果显示:天麻素(Gastrodin)可以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并在脑、血及肝中迅速分解为天麻甙元(Gastrodigenin),然后以天麻甙元的形式存留在脑组织内,发挥中枢镇静作用。天麻甙元和天麻素都主要经肾脏排泄,天麻素在小鼠体内可能存在肠肝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天麻甙元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电子束CT在肺静脉异常连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8
3
作者 杨有优 戴汝平 +3 位作者 孟悛非 荆宝莲 白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9-353,共5页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BCT)在肺静脉异常连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EBCT诊断肺静脉异常连接患者 2 1例 ,其中男 13例 ,女 8例。年龄 3~ 63岁 ,平均 15 .6岁。 17例行增强单层容积扫描 ,4例行增强连续容积扫描。全部病例均行表...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BCT)在肺静脉异常连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EBCT诊断肺静脉异常连接患者 2 1例 ,其中男 13例 ,女 8例。年龄 3~ 63岁 ,平均 15 .6岁。 17例行增强单层容积扫描 ,4例行增强连续容积扫描。全部病例均行表面阴影显示法三维重建。 17例有心血管造影或手术结果 ,其中 9例单纯行造影 ,4例单纯行手术 ,4例造影后手术。结果  2 0例术前资料 ,EBCT诊断为完全型肺静脉异常连接 12例 ,部分型肺静脉异常连接 8例。前者包括心上型 3例 ,心脏型 8例和混合型 1例。EBCT均清晰显示异常连接肺静脉的数目、分布和位置。 1例术后复查病例 ,EBCT示吻合口狭窄。 7例完全型肺静脉异常连接者 ,EBCT提示合并内脏心房异位综合征。 8例有手术对照者 ,EBCT对肺静脉异常连接的定性、定位诊断全部正确。结论 EBCT及其三维重建可准确显示异常连接肺静脉的位置、数目和术后狭窄 ,对明确胸腹并发畸形有明显优势 ,是一种重要的无创性诊断肺静脉异常连接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缺损 电子束CT 肺静脉异常连接 诊断
下载PDF
超高速CT在心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2
4
作者 戴汝平 白桦 +5 位作者 吕滨 张少雄 荆宝莲 曹程 任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评价超高速CT(UFCT)在心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69例心血管病患者进行超高速CT检查。其中平扫1862次,单层增强279次,电影序列1101次,血流序列295次,连续容积扫描82次。结果:疑... 目的:评价超高速CT(UFCT)在心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69例心血管病患者进行超高速CT检查。其中平扫1862次,单层增强279次,电影序列1101次,血流序列295次,连续容积扫描82次。结果:疑诊冠心病1792例,其中平扫发现冠状动脉钙化707例(39%),其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7%,特异性为80%。其他包括瓣膜病79例,心肌病30例,心包疾患25例,心脏肿瘤11例,大血管疾患97例,先天性心脏病25例,肺动脉血栓栓塞10例。结论:UFCT扫描可得到高分辨率的心脏大血管解剖影像,并可以评价心脏功能、器官灌注和血液动力学资料,在心血管病理上可以得到更详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CT 超高速 诊断
原文传递
虚拟企业运作中的信任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高映红 苏燕平 《价值工程》 2002年第5期9-11,共3页
信任机制是虚拟企业运作的重要支撑。它可以有效降低虚拟企业运作的交易成本 ,减少经营风险 ,提高合作效益。在企业合作中 ,信任受到合作者的竞争实力及信誉、相互信息交流的程度、利益依赖性和规制设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合理地选... 信任机制是虚拟企业运作的重要支撑。它可以有效降低虚拟企业运作的交易成本 ,减少经营风险 ,提高合作效益。在企业合作中 ,信任受到合作者的竞争实力及信誉、相互信息交流的程度、利益依赖性和规制设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合理地选择合作伙伴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强交流和设立有效的机会主义防范机制等 ,能培养虚拟企业成员的彼此信任 ,保证合作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作 信任机制 研究 虚拟企业
下载PDF
电子束CT对冠状动脉钙化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42
6
作者 张少雄 戴汝平 +7 位作者 高润霖 吕滨 荆宝莲 白桦 姚康宝 陈纪林 杨跃进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与造影所示冠状动脉狭窄间的关系。方法对218例因临床怀疑或确诊为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用电子束CT(EBCT)检查其冠状动脉钙化。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组的钙化总积分明显高于非狭窄组(P<0.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与造影所示冠状动脉狭窄间的关系。方法对218例因临床怀疑或确诊为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用电子束CT(EBCT)检查其冠状动脉钙化。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组的钙化总积分明显高于非狭窄组(P<0.001),二者积分分别为229±363,42±125。冠状动脉狭窄支数与钙化积分呈正相关。全组冠状动脉钙化预测冠心病的总体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2%、75%及79%,与老年组相比,年轻组的特异性较高而敏感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CT 冠状动脉钙化 定量研究
原文传递
主动脉不典型夹层的电子束CT诊断 被引量:46
7
作者 金敬琳 戴汝平 +2 位作者 荆宝莲 白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40-742,共3页
目的 评价电子束CT(EBCT)在主动脉不典型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1994年5月至 2 0 0 0年 4月 15 0 0 0例EBCT检查中诊断主动脉夹层 2 63例 ,其中 2 5例为不典型夹层。男 2 1例 ,女 4例。全部患者均以主诉急性胸痛入院检查。采用I... 目的 评价电子束CT(EBCT)在主动脉不典型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1994年5月至 2 0 0 0年 4月 15 0 0 0例EBCT检查中诊断主动脉夹层 2 63例 ,其中 2 5例为不典型夹层。男 2 1例 ,女 4例。全部患者均以主诉急性胸痛入院检查。采用Imatron 15 0 XP型EBCT扫描机 ,连续容积增强扫描 ,层厚 3mm ,扫描时间为 0 1s。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水平至左右髂动脉分叉处 ,共 14 0层。结果不典型夹层EBCT血管造影 (EBCTA) :直接征象为 :( 1) 2 5例主动脉壁均呈半月状或环状增厚 ,达 5~2 3mm ,平均 15 3mm ,无内膜破裂形成的双腔主动脉征象 ,CT值 5 0~ 87HU ,累及长度为 2 5~4 9 0cm ,平均 16 3cm ;( 2 )内膜钙化移位 5例 ;( 3 ) 6例治疗后EBCT随访 ,管壁厚度呈动态变化。间接征象为 :( 1)主动脉壁增厚溃疡形成 7例 ;( 2 )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 12例。上述征象结合临床急性胸痛病史 ,诊断可以成立。病变累及升主动脉 (StanfordA型 ) 6例 ;仅累及降主动脉 (StanfordB型 ) 19例。全部病例临床均采取保守治疗 ,其中 6例EBCT复查 ,3个月至 1年血肿吸收。结论 急诊胸痛鉴别诊断中EBCT对主动脉不典型夹层诊断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电子束CT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电子束CT在肺动脉栓塞治疗中的应用评价(附五例报告) 被引量:32
8
作者 张少雄 戴汝平 +8 位作者 程显声 吴清玉 杨有优 建国 荆宝莲 白桦 吕建华 曹程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06-308,共3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PE)溶栓或手术治疗前后电子束CT(EB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3例急性PE行静脉溶栓治疗,2例慢性PE行肺动脉血栓及内膜清除术,所有病例均在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2周内行EBCT增强连续容积扫描,...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PE)溶栓或手术治疗前后电子束CT(EB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3例急性PE行静脉溶栓治疗,2例慢性PE行肺动脉血栓及内膜清除术,所有病例均在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2周内行EBCT增强连续容积扫描,慢性PE尚作EBCT心脏电影。结果3例急性PE中2例在溶栓后EBCT复查示病灶基本消失,另1例首次溶栓后EBCT示病变无显著变化,遂更改治疗方案而奏效,血栓消失;2例慢性PE经手术治疗,EBCT证实病灶基本清除,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EBCT对PE溶栓及手术治疗有重要的诊断和指导治疗价值,也是治疗后随访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电子束CT CT 诊断 血栓切除术
原文传递
超高速CT评价心室容积准确性的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崔炜 戴汝平 +5 位作者 郭玉印 吕滨 荆宝莲 白桦 任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1)评价超高速CT(UFCT)计算心室容积的准确性;(2)比较长轴和短轴观在计算心室容积的差异。材料与方法:采用ImatronC-150超高速CT扫描系统对14个人的心脏左室铸型和15个人的心脏右室铸型进行扫... 目的:(1)评价超高速CT(UFCT)计算心室容积的准确性;(2)比较长轴和短轴观在计算心室容积的差异。材料与方法:采用ImatronC-150超高速CT扫描系统对14个人的心脏左室铸型和15个人的心脏右室铸型进行扫描。以修正的面积-长径(Simpson)法计算左右心室铸型的容积。心室铸型的实际容积通过铸型排除水的容量来计算。结果:左、右心室的实际容积分别为55.57±28.91ml和64.23±24.51ml;UFCT长轴观计算的左、右心室的容积分别为66.50±33.04ml和76.47±28.70ml,UFCT短轴观计算的左、右心室的容积分别为60.36±29.90ml和75.36±28.73ml。UFCT的计算值均明显大于心室容积的实际值(P<0.001),长轴观和短轴观计算的左心室容积值之间亦有显著差异(P<0.001),但长轴观和短轴观计算的右室容积值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324)。UFCT计算的心室容积与心室的实际容积间有高度相关性(r均>0.990),长轴观与短轴观计算的左、右心室容积之间亦有高度相关性(r均为0.999)。结论:UFCT能够准确计算心室容积,并且长轴观和短轴观在计算心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心室容积
原文传递
基于AHP-最小判别的逐级判别模型的石油企业安全应急能力评价 被引量:28
10
作者 吉安民 +1 位作者 姬荣斌 杨喆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47,共7页
为评价石油企业安全事故应急能力现状,改善其应急管理能力,从监控预警能力、应急处理能力、恢复总结能力3个方面构建了石油企业应急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AHP-最小判别的逐级判别方法构建了石油企业安全事故应急能力评价模型,并... 为评价石油企业安全事故应急能力现状,改善其应急管理能力,从监控预警能力、应急处理能力、恢复总结能力3个方面构建了石油企业应急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AHP-最小判别的逐级判别方法构建了石油企业安全事故应急能力评价模型,并将其用于某石油企业安全事故应急能力的评价过程中,最后以"最差"的关键指标为标准,确定了该石油企业安全事故应急能力的等级。结果表明:该石油企业安全事故应急能力处于一般水平,其中应急建设工作、应急指挥协调能力、监测预警能力和恢复处理能力是影响该石油企业应急能力的最关键因素。该方法为提高该石油企业应急管理能力提供了量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最小判别的逐级判别模型(MDGDM) 石油企业 安全事故 应急能力 评价
下载PDF
电子束CT三维重建方法 被引量:9
11
作者 白桦 戴汝平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1998年第4期5-12,共8页
医学断层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创方法直观考察人体内的立体结构,当用于电子束CT(EBCT),更能充分显示它的价值。本文阐述了用电子束CT采集体层数据(包括步进容积扫描、连续容积扫描、电影扫描)后,用多层面重组... 医学断层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创方法直观考察人体内的立体结构,当用于电子束CT(EBCT),更能充分显示它的价值。本文阐述了用电子束CT采集体层数据(包括步进容积扫描、连续容积扫描、电影扫描)后,用多层面重组(包括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阴影显示等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的处理过程。我们比较了各种重建方法的优、缺点,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应当结合多种方法,给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信息。电子束CT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运动伪影,不但提高了这些方法的三维图像质量,而且其电影扫描派生出了四维重建──三维时间序列;根据三维重建的要求提出了优化扫描参数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电子束CT CT 医用
下载PDF
颅颌面外科与三维重建技术 被引量:19
12
作者 归来 罗茂萍 +4 位作者 戴汝平 滕利 张智勇 黄绿萍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00年第3期31-34,共4页
探讨电子束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颅颌面外科的适应症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Imatron公司的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T,以下简称EBCT) C-150,对76例严重颅颌面病人实行薄层CT容积扫描。将所... 探讨电子束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颅颌面外科的适应症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Imatron公司的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T,以下简称EBCT) C-150,对76例严重颅颌面病人实行薄层CT容积扫描。将所获CT图象经数字接口传至加拿大ISG公司生产的Allegro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结果EBCT成像技术能立体的、详尽和精确的显示机体组织三维解剖结构极其相互关系。其再现畸形或病体模型的程度可以达到近乎解剖学的精度,为准确了解和掌握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计划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结论EBCT三维重建技术是现代颅颌面外科最主要的诊断方法之一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CT 三维重建 颅颌面外科
下载PDF
电子束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在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1
13
作者 吕滨 戴汝平 +5 位作者 张少雄 白桦 荆宝莲 曹程 任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建立电子束CT血管造影(EBCT-Angiography)常规扫描及三维重建方法,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了自1995年7月至1996年12月经EBCT诊断的各种主动脉病变共189例,男152例,女... 目的建立电子束CT血管造影(EBCT-Angiography)常规扫描及三维重建方法,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了自1995年7月至1996年12月经EBCT诊断的各种主动脉病变共189例,男152例,女37例,其中68例与手术结果作了对照。胸主动脉扫描采用单层增强扫描方法(SSM),心电门控采像;腹主动脉扫描采用连续容积扫描方法(CVS),无心电门控。三维重建方法采用表面阴影显示法(SSD)、多层面或曲面重建法(MPR/CPR)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结果189例主动脉病变包括各型夹层动脉瘤97例,真性动脉瘤26例,假性动脉瘤8例,马凡综合征39例,大动脉炎5例,各种先天性主动脉发育异常14例。68例与手术对照,EBCT诊断符合率为97%。结论EBCT血管造影图像时间分辨率高,消除了呼吸及运动伪影,可以明确诊断各种主动脉病变;三维重建图像利于整体直观地显示病变,帮助明确诊断并指导手术;在主动脉病变的诊断方面,可望取代有创的常规血管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病变 血管造影术 CT 电子束CT 诊断
原文传递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原因与防治 被引量:24
14
作者 莫春连 卢永刚 《实用癌症杂志》 2012年第4期382-383,388,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8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经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注意手术技巧及合理的引流、护理,以预防皮下积液发生。结果 80例乳腺癌患者中13例发生皮下积液(16.3%),9例经反复穿刺抽...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8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经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注意手术技巧及合理的引流、护理,以预防皮下积液发生。结果 80例乳腺癌患者中13例发生皮下积液(16.3%),9例经反复穿刺抽液,2例经调整引流管位置,2例经重新置管、负压引流,加压包扎等治疗,2周内治愈。结论采取综合预防和治疗措施明显降低了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皮下积液 原因 防治
下载PDF
电子束CT在健康国人心血管正常径线测量及功能值分析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被引量:16
15
作者 吕滨 戴汝平 +5 位作者 张少雄 白桦 荆宝莲 曹程 任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13-316,共4页
目的用电子束CT(EBCT)测量国人心血管正常解剖径线及心功能值。方法50例健康人(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7.7岁),利用EBCT横断和心脏短轴电影扫描,分别测量主动脉、肺动脉、左心房和左心室径线,以及左心室... 目的用电子束CT(EBCT)测量国人心血管正常解剖径线及心功能值。方法50例健康人(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7.7岁),利用EBCT横断和心脏短轴电影扫描,分别测量主动脉、肺动脉、左心房和左心室径线,以及左心室心肌厚度、心肌增厚率等;利用心功能分析软件(walstudy),计算左、右心室各功能指标。结果得到EBCT心脏电影扫描各主要参数;正常国人主、肺动脉、左心房室及心肌径线测量值男性大于女性,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右心室收缩末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心排出量(CO)和心指数(CI),男性大于女性,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和肌块重量(MyM),男性大于女性,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EBCT是心血管解剖和心功能值计算的准确定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电子束CT 心血管系统 测量 心室功能
原文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心肺动脉发育情况的电子束CT与心血管造影对照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金泽宁 谢若兰 +4 位作者 戴汝平 蒋世良 凌坚 白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515-518,共4页
目的评价电子束CT(EBCT)诊断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发育情况的价值。方法对30例经临床、心电图、X线平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后拟诊为肺动脉闭锁及其他复杂畸形的病人,行心血管造影(CAG)检查时中心肺动脉观察不满意,而行E... 目的评价电子束CT(EBCT)诊断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发育情况的价值。方法对30例经临床、心电图、X线平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后拟诊为肺动脉闭锁及其他复杂畸形的病人,行心血管造影(CAG)检查时中心肺动脉观察不满意,而行EBCT检查。心血管造影主要包括右心室、主动脉及选择性体肺侧支造影。EBCT采用心电门控的单层序列增强扫描,扫描层厚分别为1.5、3.0、6.0mm。以双盲法分别由2组、2位以上有经验的医师对每例的两种检查方法从6个解剖要点进行确认后,将结果进行分析、对照。结果(1)对于中心肺动脉的定性诊断:①30例患者,主肺、左肺、右肺共90条血管,CAG发现47条(52%),EBCT发现79条(88%);②对于融合部的定性诊断:CAG诊断8例(22%),EBCT诊断20例(67%);③对于肺动脉狭窄的定性诊断:左肺动脉狭窄,CAG发现5例,EBCT发现8例;右肺动脉狭窄,CAG发现2例,EBCT发现2例。(2)对于中心肺动脉的定量测量结果显示:EBCT测量值较CAG偏小,但这两种影像方法之间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右肺动脉r=0.85,左肺动脉r=0.86,降主动脉r=0.82)。(3)对于体肺侧支的诊断:CAG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心肺动脉 发育 CT 心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电子束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17
作者 戴汝平 吕滨 +4 位作者 张少雄 曹程 白桦 荆宝莲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BCT)扫描及其三维重建方法对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血管显示情况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80例CABG术后患者,平均术后17个月(7天~120个月)接受了EBCT检查;80例中,男72例...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BCT)扫描及其三维重建方法对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血管显示情况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80例CABG术后患者,平均术后17个月(7天~120个月)接受了EBCT检查;80例中,男72例,女8例,年龄32~76岁,平均56±8岁。搭桥血管共204支,其中乳内动脉桥(IMA)46支,大隐静脉桥(SVG)158支。扫描方法均采用单层增强扫描(SSM)和血流扫描;三维重建采用表面阴影显示法(SSD),三维图像均与手术结果做了对照,其中6例有术后造影检查结果。结果80例EBCT扫描及三维重建均获得成功;根据搭桥血管三维图像及其血流曲线,204支搭桥血管中有163支显示通畅,通畅率为79.9%;其中,46支乳内动脉桥中42支通畅(占91.3%),158支大隐静脉桥中121支通畅(占76.6%)。6例有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1支桥有5支发生了阻塞,与其EBCT结果一致。结论(1)EB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可以显示冠状动脉搭桥血管解剖结构,是评价搭桥血管通畅的有效的无创方法;(2)EBCT血流扫描,可以提供搭桥血管血流的定量数据,是评价血管三维重建定量诊断的补充;(3)作为评价冠状动脉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诊断 CT 电子束CT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钙化超高速CT检查及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少雄 戴汝平 +5 位作者 吕滨 白桦 荆宝莲 任力 曹程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88-391,共4页
目的:研究超高速CT(UFCT)所见冠状动脉钙化与冠状动脉狭窄(>50%)之间的关系,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评价其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材料与方法:9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年龄在27~72岁之间(平均年龄... 目的:研究超高速CT(UFCT)所见冠状动脉钙化与冠状动脉狭窄(>50%)之间的关系,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评价其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材料与方法:9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年龄在27~72岁之间(平均年龄58.5岁),其中男81例,女9例。所有患者均行UFCT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两种检查时间间隔不逾1个月。UFCT扫描采用单层心电门控触发成像,扫描时间为100毫秒,层厚为3mm。钙化灶定义为CT值>130HU且面积>1mm2者,冠状动脉造影采用常规方法。将UFCT所见钙化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并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结果:160支发现钙化的血管中,74%有冠状动脉狭窄(>50%),154支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50%)的血管中,77%发现冠状动脉钙化。年轻组与老年组相比,冠状动脉钙化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较低而特异性较高。钙化在前降支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左主干。结论:超高速CT检出冠状动脉钙化简便易行,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可广泛用于临床预测及早期诊断冠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钙质沉着症 CT 冠状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电子束CT在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杨有优 戴汝平 +5 位作者 荆宝莲 曹程 张少雄 白桦 陈瑶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BCT)在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EBCT诊断为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 ,并有心血管造影和 (或 )手术结果的 2 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 16例行心血管造影。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5个月至 70岁 ...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BCT)在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EBCT诊断为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 ,并有心血管造影和 (或 )手术结果的 2 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 16例行心血管造影。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5个月至 70岁 ,平均 15 5岁。除 1例行连续容积扫描外 ,19例采用单层增强扫描 ,其中 1例同时行单层平扫和电影序列 ,1例加行电影序列。结果  2 0例中 ,EBCT提示 19例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征象并做出正确诊断 ,包括 5例起源分布异常、6例单支冠状动脉畸形和 8例冠状动脉瘘 ;造影 16例确诊 15例。两种诊断方法诊断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经 χ2 检验 ,χ2 =0 32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畸形 电子束CT 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 诊断
原文传递
电子束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颅颌面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归来 罗茂萍 +4 位作者 戴汝平 滕利 张智勇 黄绿萍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3-314,共2页
关键词 CT 颅颌面外科 三维重建术 颅颌面畸形 整形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