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我作为诗歌的对象——论戈特弗里德·本恩的抒情自我概念
1
作者 何晶 《德语人文研究》 2024年第1期60-68,共9页
戈特弗里德·本恩(Gottfried Benn,1886–1956)是20世纪德国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并且是表现主义一代的先锋人物,对战后一代的诗人和文学研究者都影响颇深,其诗学思想中对自我概念的关注至今仍发人深思。诗歌中的言说主体被称为抒情... 戈特弗里德·本恩(Gottfried Benn,1886–1956)是20世纪德国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并且是表现主义一代的先锋人物,对战后一代的诗人和文学研究者都影响颇深,其诗学思想中对自我概念的关注至今仍发人深思。诗歌中的言说主体被称为抒情自我,自我的在场和取消构成了现代诗的一大特征。本文的研究重点即本恩诗歌中的抒情自我概念,通过分析其不同阶段的代表作及重要诗学理念,论文试图探究这一概念的多重诗学含义:独白性、绝对性和艺术性,以展现抒情与自我、创作与反思如何在这个概念里被统一起来。从与内在自我对话,到超越经验主体,最后走向对存在本身的关注,抒情自我承担着本恩对个人自我的反思,对现代主体性的反思,也彰显着他对存在本身的追问和形而上的美学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特弗里德·本恩 德国现代诗歌 抒情自我 诗歌理论
原文传递
哲学诠释学观照下的歌德《西东合集》复译研究及翻译策略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晶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91-101,共11页
《西东合集》(West-östlicher Divan)为歌德晚年成熟诗艺的结晶,横跨东西方文化,充满东方精神的自然—神性,是歌德给当时战乱不断、精神倒退的欧洲大陆开出的一剂药方。这样一部杰作在译介歌德已有百年的中国却颇受冷遇,在唯一的... 《西东合集》(West-östlicher Divan)为歌德晚年成熟诗艺的结晶,横跨东西方文化,充满东方精神的自然—神性,是歌德给当时战乱不断、精神倒退的欧洲大陆开出的一剂药方。这样一部杰作在译介歌德已有百年的中国却颇受冷遇,在唯一的全译本(钱春绮译本)中,“形式对等”优先于“内容对等”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以致译文没有把握住歌德诗学的原意及精神。本文将在哲学诠释学的框架内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借助伽达默尔的对话理论来探究翻译中的文本意义方向,以期促进对这部作品的翻译研究。分析表明,不能用方法论去任意切割文本,更不能一概而论地划定形式对等和内容对等的优先性,译者应当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理解文本及其内在精神,让原文本的精神在新的语言世界里以新的方式继续存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德 《西东合集》 诗歌翻译 哲学诠释学 德国文学经典 复译
下载PDF
歌德与伊斯兰思想——论《西东合集》精神空间中的伊斯兰元素
3
作者 何晶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6-123,共8页
歌德与伊斯兰的亲密关系实属诗人生平最令人惊诧的现象之一,他对伊斯兰教的理解和景仰在《西东合集》中呈现为结晶般的诗学图像,这组诗学图像浮现自歌德理念与伊斯兰思想的视域融合,并在《古兰经》互文、伊斯兰箴言和寓言的诗学书写间... 歌德与伊斯兰的亲密关系实属诗人生平最令人惊诧的现象之一,他对伊斯兰教的理解和景仰在《西东合集》中呈现为结晶般的诗学图像,这组诗学图像浮现自歌德理念与伊斯兰思想的视域融合,并在《古兰经》互文、伊斯兰箴言和寓言的诗学书写间逐渐整全,最终在死与变(Stirb und werde)的诗学辩证中达成了对伊斯兰思想的升华。借助伊斯兰思想中的归顺元素,歌德在诗集中构建出一个永恒的精神空间,以超越人类灵魂的永不安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德 伊斯兰 《西东合集》
原文传递
篇章语言学视角下歌德《西东合集》互文研究——以《天福的渴望》一诗为例
4
作者 何晶 《德语人文研究》 2018年第1期65-71,共7页
《西东合集》(West-stlicher Divan)为歌德晚年成熟诗艺的结晶,作为其世界文学构想下东西方文学的交融之作,这部诗集里交织着大量的互文现象,《天福的渴望》一诗就是其典范代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文本理论和文学批评界的互文理论... 《西东合集》(West-stlicher Divan)为歌德晚年成熟诗艺的结晶,作为其世界文学构想下东西方文学的交融之作,这部诗集里交织着大量的互文现象,《天福的渴望》一诗就是其典范代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文本理论和文学批评界的互文理论蓬勃发展,但就具体描述互文现象而言,却鲜有操作性强的理论被提出和认可。德国语言学家Nina Janich于2008年提出的互文形式分类真正有机地将互文理论与语言学结合起来,为在篇章语言学视角下描述互文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撑,借助此视角,《西东合集》中丰富的互文现象可得到更全面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西东合集》 互文理论 篇章语言学
原文传递
“声东击西”的诗学之旅--论歌德“希吉勒”中的三重逃离
5
作者 何晶 《外国语言文学》 2018年第4期428-439,共12页
1814年,歌德开始创作其诗学杰作《西东合集》(West-?stlicher Divan),以在精神上逃离欧洲大陆封建复辟之中的重重黑暗。"希吉勒"(Hegire)被编排为开卷第一首,其标题涵义为"迁徙",指的是先知穆罕默德为躲避迫害而由... 1814年,歌德开始创作其诗学杰作《西东合集》(West-?stlicher Divan),以在精神上逃离欧洲大陆封建复辟之中的重重黑暗。"希吉勒"(Hegire)被编排为开卷第一首,其标题涵义为"迁徙",指的是先知穆罕默德为躲避迫害而由麦加迁至麦地那的历史事件。本文认为,《西东合集》里的东方世界实乃歌德诗学中的一个象征,意在"声东"以"击西",借东方之原初精神疗愈欧洲现代文化之问题。"希吉勒"这首诗呈现了贯穿《西东合集》的逃离与向往之间的张力,乃把握《西东合集》理念世界的重要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西东合集》 诗学 宗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