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万古霉素硫酸钙或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 被引量:49
1
作者 徐永 朱跃良 +7 位作者 范新宇 唐辉 王毅 李军 丁晶 李阳 苏踊跃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25-929,共5页
目的 探讨万古霉素硫酸钙或万古霉素骨水泥局部应用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418例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患者资料,男257例,女161例;年龄为19 ~ 55岁,平均35.6岁... 目的 探讨万古霉素硫酸钙或万古霉素骨水泥局部应用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418例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患者资料,男257例,女161例;年龄为19 ~ 55岁,平均35.6岁;骨折Gustilo分型:Ⅰ型163例,Ⅱ型132例,ⅢA型56例,ⅢB型67例.一期在外院行钢板固定334例,髓内钉固定21例,外固定支架固定63例.骨髓炎按Cierny-Mader分类:Ⅰ型21例,Ⅱ型26例,Ⅲ型366例,Ⅳ型5例.取出钢板或髓内钉,所有患者改行外固定支架固定.对于266例无骨外露患者,采用伤口放置万古霉素硫酸钙颗粒治疗201例,放置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65例;对于152例存在骨外露的患者,均采用伤口放置万古霉素硫酸钙颗粒联合皮瓣移植治疗.结果 418例患者术后获12 ~108个月(平均37.5个月)随访.单纯万古霉素硫酸钙治疗的201例患者中,骨髓炎愈合174例(86.6%),骨折愈合201例(100.0%).单纯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的65例患者中,骨髓炎愈合57例(87.7%),骨折愈合65例(100.0%).万古霉素硫酸钙结合皮瓣治疗的152例患者中,骨髓炎愈合131例(86.2%),骨折愈合147例(96.7%).362例患者骨髓炎愈合时间为2 ~ 14个月,平均3.0个月.413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3.5 ~20.0个月,平均14.0个月.23例患者发生针道感染.结论 对于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的骨髓炎,骨的固定首选外固定支架.无骨外露时,伤口内放置万古霉素硫酸钙或万古霉素骨水泥的治愈率均较高;存在骨外露时,采用万古霉素硫酸钙结合皮瓣治疗的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开放性 骨髓炎 万古霉素 硫酸钙 骨水泥
原文传递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四肢骨折 被引量:46
2
作者 徐永 吴一芃 +5 位作者 熊鹰 余斌 郭远发 范新宇 吕乾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5-469,共5页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5月至2017年8月解放军昆明总医院全军骨科创伤研究所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的56例58处不同部位的四肢骨折患者资料,男34例,女22例;年龄16—83...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5月至2017年8月解放军昆明总医院全军骨科创伤研究所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的56例58处不同部位的四肢骨折患者资料,男34例,女22例;年龄16—83岁,平均48岁;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48例,开放性骨折1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34d,平均8do术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根据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感染、术后功能恢复等评估疗效。结果52例患者术后获12~28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5个月);按照综合评定标准评定:优36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92.3%;随访过程中均未见术后感染、骨不愈合、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固定方式多变灵活,操作简单,且骨折复位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针对创伤导致的四肢骨折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在四肢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3
作者 朱跃良 +5 位作者 徐永 范新宇 王腾 董凯旋 冯凡哲 杨曦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回顾分析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在四肢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总结其作用与特点。方法2010年3月至2016年1月,应用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进行四肢创面或瘢痕修复重建87例;男56例,女31例;年龄13-68岁,平均34.4岁。修复小腿37... 目的回顾分析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在四肢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总结其作用与特点。方法2010年3月至2016年1月,应用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进行四肢创面或瘢痕修复重建87例;男56例,女31例;年龄13-68岁,平均34.4岁。修复小腿37例、足踝部21例、上臂1例、前臂19例和手9例。回顾性分析皮瓣修复的作用特点及效果。结果结果显示,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在进行皮瓣移植时,可同时发挥如下作用:①修复主干血管缺损,重建肢体远端血供(12例);②保留受区血管的完整性,防止远端血运损害(7例);③重建受区血管连续性(29例);④保护血管吻合口,同时保留肢体远端血供(12例);⑤避免受区血管深在、端侧吻合困难(8例);⑥平衡血流压力,皮瓣供血更符合生理特点(15例);⑦串联额外组织瓣,完成复杂重建(4例)。术后3例发生危象,探查后完全坏死1例,部分坏死1例。因深部感染并肾功能不全,截肢1例。伤口局部感染3例,伤口裂开2例。余皮瓣完全成活,质地色泽良好。供区局部感染1例,伤口裂开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血流桥接皮瓣 四肢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二处截骨骨搬运治疗胫骨干大段感染性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再认识 被引量:31
4
作者 徐永 朱跃良 +4 位作者 范新宇 林玮 李阳 王毅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50-853,共4页
目的探讨二处截骨骨搬运治疗胫骨干大段感染性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5例胫骨干大段感染性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23例,女2例;年龄2~52岁,平均31.2岁... 目的探讨二处截骨骨搬运治疗胫骨干大段感染性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5例胫骨干大段感染性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23例,女2例;年龄2~52岁,平均31.2岁。骨折分型均为GustiloⅢB型。胫前软组织缺损面积为8cm×4cm-24cm×12cm,胫骨干缺损长度为8.5—18.2cm,平均12.3cm。清创后采用半环槽外固定支架或Ilizarov外固定支架固定,胫骨远、近干骺端截骨向胫骨中部骨搬运,术后近端截骨端起始骨搬运速度为1mm/d,远端速度为0.6mm/d;根据情况逐步降低至0.5~0.6mm/d,直至骨端对合,患者搬移时间为40~150d,平均69.6d。结果25例患者术后获12~72个月(平均26.6个月)随访。软组织缺损创面全部愈合,骨缺损获重建。22例患者骨断端一期愈合,1例患者出现骨断端不愈合,1例患者出现骨延长区伤口感染及成骨不良,1例患者出现胫骨端骨质疏松克氏针切割拔出,分别行对症处理后骨获愈合。2例患者出现严重钉道感染,1例患者拆除外固定支架后出现再骨折,2例患者出现胫骨力线偏移,经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二处截骨可以有效缩短胫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骨搬运时间,疗效良好,但应注意手术细节和并发症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延长术 并发症 ILIZAROV技术
原文传递
穿支螺旋桨皮瓣专家共识 被引量:30
5
作者 徐永 柴益民 +16 位作者 张世民 汪华侨 侯春林 徐达传 顾立强 章一新 王欣 刘元波 高伟阳 唐举玉 魏在荣 朱庆棠 陆芸 穆籣 谢庆平 刘小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7-422,共6页
穿支螺旋桨皮瓣(perforator pedicled propeller flap,PPPF)作为穿支皮瓣的一种特殊形式,近年来因其供区损伤更小、组织浪费更少和修复效果更佳等优点,已在临床上日渐普及。其修复范围已涉及面部、躯干、会阴部及四肢等,逐渐成为创面修... 穿支螺旋桨皮瓣(perforator pedicled propeller flap,PPPF)作为穿支皮瓣的一种特殊形式,近年来因其供区损伤更小、组织浪费更少和修复效果更佳等优点,已在临床上日渐普及。其修复范围已涉及面部、躯干、会阴部及四肢等,逐渐成为创面修复的一种重要方法。然而,在应用过程中,有关PPPF的概念、命名、手术方法、围手术期处理及并发症等方面仍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部 PPP 修复效果 专家共识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8
6
作者 董凯旋 徐永 +5 位作者 范新宇 徐龙江 苏锡雄 龙海 许立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48-1052,共5页
目的探讨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4月,使用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修复并获随访的20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12例,女8例;年龄5-75岁,平均45岁;5例为轮辐伤致足... 目的探讨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4月,使用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修复并获随访的20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12例,女8例;年龄5-75岁,平均45岁;5例为轮辐伤致足跟部软组织及跟腱缺损,4例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致皮肤坏死,2例重物砸伤致足背皮肤缺损,9例车祸伤致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软组织缺损面积2cm×8cm-5cm×20cm;病程7-60d。其中15例采用腓动脉终末支穿支皮瓣、5例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皮瓣面积为5cmxllcm~7cmx28cm。所有穿支血管术前均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探查定位,穿支皮瓣的穿支口径0.8-1.0mm。结果超声定位术中穿支血管位置符合率为96.7%(29/30),术后供区直接缝合12例,游离植皮8例。术后24h内1例发生静脉危象,经拆除部分缝线及放血疗法治愈。术后皮瓣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8个月,所有皮瓣均存活良好,皮瓣蒂部平整,修复外形满意。结论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操作相对简单,无需吻合血管,安全有效,适用于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软组织损伤
原文传递
二处截骨骨搬移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6
7
作者 徐永 朱跃良 +5 位作者 范新宇 丁晶 王毅 赵万秋 简红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31-834,共4页
目的探讨:二处戡骨骨搬移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其加速骨和软组织愈合的If能性。方法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6例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51岁,平均34.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5... 目的探讨:二处戡骨骨搬移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其加速骨和软组织愈合的If能性。方法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6例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51岁,平均34.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5例,机器压砸伤1例。均为GustiloⅢB型歼放性骨折.小腿胫前软组织缺损面积为8cm×4em~24cm×11cm,胫骨缺损长度为8~18cm。清创后采刷半环槽外固定支架固定,胫骨上、下干骺端截骨骨搬移治疗骨缺损和软组织缺损。术后每侧截骨端骨搬移速度为1mm/d,直至搬移骨折端对合,本组患者搬移所需时间为40~100d,平均66.6d结果6例患者术后获10~36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小腿软组织缺损愈合,骨缺损均获重建,4例患者双下肢等长,2例患肢肢体长度较健侧短缩1.5cm。软组织愈合时间为60—180d,平均103d;骨愈合时间为12—31个月,平均19.3个月。所有患者牵拉结束后,未发现骨不连和骨痂愈合过快而无法继续牵拉成骨的现象,均不需要植骨。结论二处截骨骨搬移不但可有效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而且可加快骨搬移和软组织愈合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软组织损伤 骨延长术 骨移植
原文传递
人乳头瘤病毒E6/E7mR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8
作者 刘集鸿 +4 位作者 张丽科 蒋楠楠 周潇 张育超 谢小妤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32-536,共5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6/E7mRNA在筛检宫颈癌前病变-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级及以上CIN2+(CINⅡ和CIN11I)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横断面调查设计,标本来源于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惠州市第三...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6/E7mRNA在筛检宫颈癌前病变-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级及以上CIN2+(CINⅡ和CIN11I)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横断面调查设计,标本来源于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和住院部宫颈疾病疑似患者,采集345例妇女宫颈脱落细胞用支链DNA(b-DNA)技术检测高危HPVE6/E7mRNA,以液基细胞学(thin—prepcytologictest,TCT)和组织病理学结果为参照,对HPVE6/E7mRNA的临床CIN诊断价值进行效能分析。结果(1)与TCT比较:325例HPVE6/E7mRNA阳性率分别为: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NILM)21.1%(40/190)、非典型鳞状细胞(ASC)38.5%(15/39)、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76.9%(30/39)、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排除高级别上皮内病变(ASC—H)8/10、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72.3%(34/47),TCT分级与HPVE6/E7mRNA阳性率呈线性关联(x。=67.654,P〈0.01;r=0.497,P〈0.01);与HPVE6/E7mRNA拷贝数也具有相关性(r=0.511,P〈0.01)。(2)与病理结果比较:164例HPVE6/E7mRNA阳性率分别为NILM27.8%(10/36)、CINI65.9%(29/44)、CIN1180.6%(54/67)、CINⅢ82.4%(14/17),病理分级与HPVE6/E7mRNA阳性率呈线性关联(x。=26.426,P〈0.01;r=0.438,P〈0.01);与HPVE6/E7mRNA拷贝数具有相关性(r=0.543,尸〈0.01)。(3)筛检效能分析:HPVE6/E7mRNA敏感度为84.6%、TCT敏感度为47.7%,联合序贯检测时敏感度为40.0%,特异度为91.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的CIN2+(CINn和CINHI)最佳诊断临界点为890.26个拷贝/ml,敏感度为58.5%,特异度为93.7%。结论HPVE6/E7mRNA检测对宫颈病变检出率优于TCT,联合序贯检测时特异度明显提高;采用最佳诊断临界点进行分析时,检出CIN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乳头状瘤病毒科 癌基因蛋白质类 病毒性 乳头瘤病毒E7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股前外侧皮瓣顺行切取方法介绍 被引量:25
9
作者 徐永 朱跃良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1-623,共3页
股前外侧皮瓣在创伤、烧伤、整形等众多领应用广泛。但该皮瓣既有皮瓣血管来源的变异,又有穿支数量和走形的变异,这给皮瓣切取带来不确定性,也时常困扰了青年医生。近年来,旋股外动脉降支远端血管在股前外侧皮瓣手术中的作用得到重... 股前外侧皮瓣在创伤、烧伤、整形等众多领应用广泛。但该皮瓣既有皮瓣血管来源的变异,又有穿支数量和走形的变异,这给皮瓣切取带来不确定性,也时常困扰了青年医生。近年来,旋股外动脉降支远端血管在股前外侧皮瓣手术中的作用得到重新认识。本文将介绍通过标准化的手术步骤完成股前外侧皮瓣的顺行切取,以及在股前外侧皮瓣顺行切取中旋股外动脉降支远端血管的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降支 旋股外侧动脉 血管变异
原文传递
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解剖学及术前皮瓣设计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0
作者 段家章 徐永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09-914,共6页
目的总结目前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解剖学及术前设计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关于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解剖学及术前设计技术的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结果穿支分布、起源、类型、数量的变异是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解剖的... 目的总结目前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解剖学及术前设计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关于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解剖学及术前设计技术的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结果穿支分布、起源、类型、数量的变异是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解剖的研究重点,同时,降支、斜支和旋股外侧动脉的变异也被广泛报道。股前外侧皮瓣术前设计技术包括手持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数字化技术等,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手持多普勒超声,最理想的是CTA,但每种技术均存在不同的优缺点。结论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解剖存在很大变异,多种术前设计技术为股前外侧皮瓣手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更简单、快捷、准确、无损伤的技术是进一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血管解剖学 术前设计技术
原文传递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专家共识 被引量:24
11
作者 谢庆平 穆籣 +19 位作者 刘元波 徐永 顾立强 徐达传 汪华侨 张世民 高伟阳 唐举玉 章一新 柴益民 喻爱喜 王欣 章伟文 陆芸 韩岩 董佳生 姚建民 侯春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7-423,共7页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具有血管恒定、管径粗、可切取的组织量大、供区隐蔽、损伤小和可直接闭合等优点,已成为乳房重建或整形的首选皮瓣,广泛应用于乳房再造。经改良与发展,也较多应用于头颈部、躯干和四肢等部位创面的修复和器官再...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具有血管恒定、管径粗、可切取的组织量大、供区隐蔽、损伤小和可直接闭合等优点,已成为乳房重建或整形的首选皮瓣,广泛应用于乳房再造。经改良与发展,也较多应用于头颈部、躯干和四肢等部位创面的修复和器官再造,是几个最常用的穿支皮瓣之一。然而,有关DIEP的应用方面有些观点不一,亟待一份专家指导意见。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和《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部组织专家讨论DIEP的应用解剖、适应证、应用设计类型、手术方法、优点和缺点、术后主要并发症、预防措施,以及术后护理与康复,形成DIEP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创新网络演化视角下的区域创新机制研究——以高技术产业和中低技术产业为例 被引量:22
12
作者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31,共10页
本文通过构建创新网络评价指标,着重考察高技术产业和中低技术产业两个网络节点,结合分区域回归和门槛回归,实证分析创新网络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创新网络对区域创新具有直接促进作用,这种作用随着区域创新网络的提升而... 本文通过构建创新网络评价指标,着重考察高技术产业和中低技术产业两个网络节点,结合分区域回归和门槛回归,实证分析创新网络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创新网络对区域创新具有直接促进作用,这种作用随着区域创新网络的提升而减弱;在不同的创新网络水平地区,创新网络对区域创新影响的途径不同.在创新网络欠发达地区,创新网络对区域创新主要表现为直接促进作用,节点间的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影响不大;在创新网络发达地区,创新网络有助于将节点间知识溢出扩散至区域层面,从而间接促进区域创新.根据以上结论,本文从提高网络联系强度、建立孵化园以及加强地区主导产业作为"创新增长极"作用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网络 区域创新 直接促进 间接促进
下载PDF
超级显微外科介绍 被引量:21
13
作者 徐永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超级显微外科是显微外科的新发展,其将手术带入更为微观的世界。由此出现了很多新的手术方式和技术,也衍生出一些新理念,是显微外科发展的新趋势。本文从超级显微外科的概念、近年来的进展、优缺点三个方面着重介绍该项技术,以期读者能... 超级显微外科是显微外科的新发展,其将手术带入更为微观的世界。由此出现了很多新的手术方式和技术,也衍生出一些新理念,是显微外科发展的新趋势。本文从超级显微外科的概念、近年来的进展、优缺点三个方面着重介绍该项技术,以期读者能对超级显微外科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血管 皮瓣 移植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足创面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4
作者 段家章 +5 位作者 徐永 范新宇 罗浩天 王腾 董凯旋 余开富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07-811,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足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9月,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足创面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0~52岁,平均3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机器压轧伤6例,烫伤1例,动物咬伤后皮肤软组...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足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9月,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足创面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0~52岁,平均3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机器压轧伤6例,烫伤1例,动物咬伤后皮肤软组织坏死1例。缺损部位:足背5例,踝周4例,足底1例,前臂及手部6例。伤后至入院时间2 h^45 d,平均14.3 d。创面均伴骨及肌腱外露,缺损范围9.0 cm×4.0 cm^29.0 cm×8.5 cm。术前行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初步挑选合适的穿支及供区;将CTA数据导入Mimics15.0软件进行主要穿支点定位及股前外侧皮瓣设计,并模拟手术切取。手术按照术前设计切取皮瓣,皮瓣切取范围11 cm×5 cm^31 cm×10 cm。供区直接缝合14例,植皮2例。结果术前经Mimics15.0软件重建后明确的旋股外侧动脉及其降支的起始位置、起始部血管管径、血管走行、血管蒂最大可切取长度,与术中实际观察均一致;均顺利完成皮瓣切取及修复。术后1例皮瓣发生血管危象;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及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均成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7个月,平均9个月。15例皮瓣外形良好,1例因皮瓣臃肿行二期修薄术。末次随访时,6例手部功能按关节总活动度(TAM)评分,获优3例,良2例,可1例;10例足部功能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获优5例,良3例,可2例;总优良率为81.25%。结论 CTA结合Mimics15.0软件能实现术前股前外侧皮瓣个体化设计,降低了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数字化技术 CT血管造影 手足创面
原文传递
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在手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15
作者 徐永 +6 位作者 段家章 朱跃良 梅良斌 王毅 王腾 范新宇 李川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计划应用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1~51岁,平均38-2岁。手部皮肤缺损面积1.5em×3.5em~5.0cm... 目的探讨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计划应用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1~51岁,平均38-2岁。手部皮肤缺损面积1.5em×3.5em~5.0cm×6.5em。实际应用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顺利12例,术中修改成腓肠内侧浅动脉穿支皮瓣3例。皮瓣太小:1.8cm×3.8em一5.5em×6.5em,所有病例均为二期修复。结果本组皮瓣成活良好,所有皮瓣供区均能直接缝合。平均9个月随访显示,皮瓣质地柔软,厚度薄,无需二期修薄;皮瓣供区形态良好,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手部中小创面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腓肠浅动脉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股前外侧皮瓣在儿童四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6
作者 徐永 +5 位作者 朱跃良 张旭林 杨曦 王腾 崔轶 徐月仙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75-880,共6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在儿童四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其特点。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8年1月-2016年12月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收治的69例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7例,女12例;年龄2-15岁,平均6.7岁。下...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在儿童四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其特点。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8年1月-2016年12月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收治的69例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7例,女12例;年龄2-15岁,平均6.7岁。下肢创面56例,上肢创面13例。创面面积3 cm×4 cm-14 cm×15 cm,平均52.4 cm^2。均采用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记录皮瓣类型、穿支数量、穿支类型、供区伤口关闭情况、皮瓣术后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再手术次数等。 结果69例患者共切取70块股前外侧皮瓣,其中肌皮瓣42块,穿支皮瓣28块。术中见76个穿支,其中肌间隔穿支14支,肌皮穿支62支。供区直接缝合52例,植皮18例。术后皮瓣危象4例,探查后部分坏死3例,完全成活1例。因感染皮瓣完全坏死1例,余皮瓣均成活。术后皮瓣边缘坏死6例,局部感染6例,伤口裂开3例。患者均获随访6—33个月,平均14.9个月。供区瘢瘢痕增生27例,术后再手术46次,其中行皮瓣修薄术23次,植皮7次,清创4次,其他12次。结论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儿童四肢创面安全可靠的方法,肌皮瓣是其主要应用形式。但儿童股前外侧皮瓣术后供区瘢瘢痕增生较多,且再手术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软组织损伤 皮肤移植 儿童
原文传递
胫骨截骨骨搬移治疗胫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0
17
作者 徐永 朱跃良 +6 位作者 林玮 范新宇 郭远发 李阳 王毅 李川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66-670,共5页
目的 探讨胫骨一处或两处截骨骨搬移治疗胫骨干大段感染性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6年5月解放军昆明总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收治的41例胫骨干大段感染性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37例,女4例;年龄... 目的 探讨胫骨一处或两处截骨骨搬移治疗胫骨干大段感染性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6年5月解放军昆明总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收治的41例胫骨干大段感染性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37例,女4例;年龄2~58岁,平均33.4岁;病变位置:胫骨中上1/3段11例,胫骨中段25例,胫骨中下段5例;胫前软组织缺损面积8cm×7cm~24cm×12cm,胫骨缺损长度6.5~18.2 cm,平均11.4 cm.胫骨干骺端一处截骨11例,二处截骨30例.随访观察骨及软组织愈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8年,平均32个月.感染均愈合,无骨髓炎复发,骨缺损及软组织缺损创面全部愈合.4例患者出现骨断端延迟愈合,经植骨后愈合,3例患者出现骨延长区伤口感染及成骨不良,经放置万古霉素骨水泥棒2个月及“手风琴”技术处理后愈合.4例患者出现胫骨力线偏移,经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 对于胫骨缺损6~8 cm同时复合软组织缺损,采用一处截骨骨搬移可以愈合较好;对于胫骨缺损8~20 cm同时将复合软组织缺损,采用二处截骨骨搬移可以缩短骨和软组织愈合时间,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截骨术 感染 缺损
原文传递
皮瓣外科的新进展 被引量:18
18
作者 徐永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81-785,共5页
近年来,皮瓣外科平稳发展,各种理念、技术不断更新,出现了很多可喜成果。该文在回顾皮瓣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重点从皮瓣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两方面总结近年来皮瓣外科领域的新进展,以期为学科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同时,简要展示国内众多学者... 近年来,皮瓣外科平稳发展,各种理念、技术不断更新,出现了很多可喜成果。该文在回顾皮瓣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重点从皮瓣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两方面总结近年来皮瓣外科领域的新进展,以期为学科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同时,简要展示国内众多学者在皮瓣外科标准化方面的努力和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外科 研究进展 修复重建
原文传递
腰背痛流行病学进展 被引量:18
19
作者 徐永 朱跃良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15-116,122,共3页
腰背痛患病率高,易复发,大多无明显病因,缺乏特异性表现,具有自愈倾向,仅少数腰背痛患者转为慢性。腰背痛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心理、遗传、性别、职业、妊娠、体重、腰背痛病史、不良生活方式等。腰背痛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到一定... 腰背痛患病率高,易复发,大多无明显病因,缺乏特异性表现,具有自愈倾向,仅少数腰背痛患者转为慢性。腰背痛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心理、遗传、性别、职业、妊娠、体重、腰背痛病史、不良生活方式等。腰背痛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到一定年龄阶段保持不变;社会心理因素对腰背痛的影响渐受重视;性别与腰背痛关系的报道不一;遗传可能是腰背痛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某些职业因素如负重、弯腰、旋转、振动等是腰背痛重要的危险因素;近年来与妊娠妇女相关的腰背痛受到重视;生活方式改变可使腰背痛患病率增加。X线和MRI等检查对腰背痛的诊断无特异性,仅适于排除腰背部特异性疾病。腰背痛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缺乏有效方法,建议对不同病程采取相应治疗方法。目前腰背痛的预防未能降低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背痛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手和足部创面修复时四种吻合血管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皮瓣的选择 被引量:19
20
作者 徐永 +8 位作者 陈雪松 范新宇 梅良斌 董凯旋 崔轶 朱跃良 李军 蔡兴博 李霞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1-337,共7页
目的比较4种吻合血管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手、足创面患者共112例,其中手指78例,虎口11例,手掌5例,手背6例,足部1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1.5 cm^21.0 cm×12... 目的比较4种吻合血管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手、足创面患者共112例,其中手指78例,虎口11例,手掌5例,手背6例,足部1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1.5 cm^21.0 cm×12.0 cm;均采用吻合血管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皮瓣修复。应用皮瓣种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带前臂后侧皮神经)30例,皮瓣面积5.0 cm×2.0 cm^13.0 cm×6.0 cm;吻合血管的腓浅动脉穿支皮瓣(未带腓浅神经)15例,皮瓣面积2.5 cm×2.0 cm^9.0 cm×6.0 cm,修复手背、虎口、手掌及手指创面;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带腓肠外侧皮神经上段)26例,皮瓣面积2.5 cm×1.8 cm^7.0 cm×5.0 cm,修复手背、虎口、手掌及手指创面;腓动脉穿支皮瓣(带腓肠神经中下段)41例,皮瓣面积2.5 cm×1.8 cm^23.0 cm×14.0 cm,修复足部、手背、虎口、手掌及手指创面。其中40例做CTA的观察,分别测量桡侧副动脉、腓浅动脉、腓肠外侧浅动脉、腓动脉的出现率和起始处血管口径。缝接皮神经97例,未缝接皮神经15例(均为腓浅动脉穿支皮瓣)。术后定期随访。结果切取腓动脉穿支皮瓣(41例)、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30例),两种皮瓣穿支出现率是100%;腓肠外侧浅动脉出现率为80.0%,穿支利用率为80.8%(21/26),有19.2%(5/26)因血管太细改为腓肠内侧浅动脉;腓浅动脉穿支出现率为90.0%,可利用率为60.0%(9/15),其中40.0%(6/15)改为腓动脉穿支皮瓣。除1例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有101例获得随访,其中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90例,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11例,随访时间12~120个月,平均36.6个月。修复手部者功能优40例,良45例,可5例。缝接手部皮瓣皮神经者78例,感觉功能均达到S3级以上;未缝接手部皮瓣皮神经者12例,感觉功能达到S3级3例、S2级9例;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11例均缝接了皮神经,感觉功能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皮瓣 腓浅动脉穿支 桡侧副动脉穿支 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 腓动脉穿支 血管吻合 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