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形成机制及空间展布:来自沉积地层学的新证据 被引量:187
1
作者 徐义刚 +2 位作者 肖龙 王康明 沙绍礼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4-202,共9页
对西南地区茅口灰岩生物地层对比和峨眉山玄武岩与茅口灰岩之间的界面特征的研究表明,上扬子西缘茅口灰岩在玄武岩喷发前存在差异剥蚀,自西到东可分为深度剥蚀带(内带)、部分剥蚀带(中带)、古风化壳或短暂沉积间断带(外带)和连续沉积带... 对西南地区茅口灰岩生物地层对比和峨眉山玄武岩与茅口灰岩之间的界面特征的研究表明,上扬子西缘茅口灰岩在玄武岩喷发前存在差异剥蚀,自西到东可分为深度剥蚀带(内带)、部分剥蚀带(中带)、古风化壳或短暂沉积间断带(外带)和连续沉积带;整个剥蚀区的范围同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基本一致。差异剥蚀是中二叠世晚期上扬子西缘一次快速地壳抬升和穹状隆起的结果,这说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形成与地幔柱活动有关。根据上升地幔柱地表抬升模型对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空间展布进行了讨论,并推算出该大火成岩省的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 火成岩 形成机制 地壳抬升 地幔柱 沉积地层学
下载PDF
华南陆块的形成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裂解——观察、解释与检验 被引量:182
2
作者 李献华 李武显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3-559,共17页
本文重点回顾了近十年来华南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主要研究进展,特别是新元古代早期扬子-华夏块体拼合形成华南陆块、新元古代中期华南的陆内裂谷岩浆作用和盆地演化及其与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裂解的关系,并对一些重要区域地质演化和深... 本文重点回顾了近十年来华南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主要研究进展,特别是新元古代早期扬子-华夏块体拼合形成华南陆块、新元古代中期华南的陆内裂谷岩浆作用和盆地演化及其与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裂解的关系,并对一些重要区域地质演化和深部动力学机制的学术争议进行评述,为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 扬子 华南 前寒武纪地质 RODINIA超大陆
下载PDF
广西英罗港不同红树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08
3
作者 温远光 +2 位作者 袁霞 梁宏温 刘世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26,共6页
本文对广西英罗港自然保护区不同红树植物群落土壤主要性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英罗港不同红树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均存在明显差异 ,土壤粘粒粉粒含量和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及盐分含量为 :木榄群落 ... 本文对广西英罗港自然保护区不同红树植物群落土壤主要性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英罗港不同红树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均存在明显差异 ,土壤粘粒粉粒含量和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及盐分含量为 :木榄群落 >红海榄群落 >秋茄群落 >桐花树群落 >白骨群落 ;土壤蔗糖酶、蛋白酶、脲酶、酸性磷酸酶 4种水解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大小顺序为红海榄群落 >木榄群落 >秋茄群落 >桐花树群落 >白骨壤群落 ,多酚氧化酶则与此相反 ;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水解酶以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均随剖面深度而降低 ,过氧化氢酶则呈相反趋势。英罗港红树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因素密切相关 ,各土壤酶活性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因此 ,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该土壤肥力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英罗港 红树植物群落 土壤理化性质 酶活性
下载PDF
可拓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04
4
作者 蔡文 杨春燕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第2期80-87,共8页
简要介绍近年可拓学研究在基础理论方面的新进展 ,包括可拓学的框架、基元理论。
关键词 可拓学 基元 可拓集合 可拓逻辑
下载PDF
我国大火成岩省和地幔柱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16
5
作者 徐义刚 +1 位作者 罗震宇 刘海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39,共15页
本文简要阐明大火成岩省和地幔柱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方法,然后对新世纪以来我国中晚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和早二叠纪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通过不同学科的地质观察与地幔柱理论预测的对比研究发现,峨眉... 本文简要阐明大火成岩省和地幔柱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方法,然后对新世纪以来我国中晚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和早二叠纪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通过不同学科的地质观察与地幔柱理论预测的对比研究发现,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前的地壳隆升,高温原始岩浆,极短的岩浆作用持续时间以及不同类型岩浆的空间分布特征等均支持地幔柱模型。为了解释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岩浆演化,提出了一个两阶段的动力学模型。最后对大火成岩省和地幔柱领域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大火成岩省 地幔柱 峨眉山 塔里木
下载PDF
灰色预测模型拓广方法研究 被引量:92
6
作者 蒙清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37-140,共4页
利用函数 a- x (a 1 )对灰色预测模型的原始离散数据列 {x( 0 ) (k) }进行变换 ,提高了离散数据列的光滑度 ,拓宽了灰色预测模型的应用范围 ,并从理论上证明了该方法比“对数函数”法及“幂函数”
关键词 灰色预测模型 拓广方法 原始数列 光滑度 灰色系统理论
原文传递
论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时限 被引量:108
7
作者 徐义刚 李洪颜 +1 位作者 庞崇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974-1989,共16页
华北克拉通破坏时限的确定是探讨克拉通破坏机制及其动力学控制因素的关键,长期以来存在较大的分歧.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提出标志着其内涵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岩石圈减薄,还包括岩石圈物质成分、热状态和流变学性质以及相关的岩浆作用等方面... 华北克拉通破坏时限的确定是探讨克拉通破坏机制及其动力学控制因素的关键,长期以来存在较大的分歧.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提出标志着其内涵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岩石圈减薄,还包括岩石圈物质成分、热状态和流变学性质以及相关的岩浆作用等方面的变化.由于后几种变化不一定只与岩石圈伸展关联,因此,克拉通破坏时限不能光靠伸展构造来确定.本文从岩浆生成和演化的基本原理出发,厘定了与克拉通破坏有关的岩浆活动标志,并结合该地区岩浆性质和盆地演化的特征,对华北岩石圈破坏的时限进行了约束,获得以下认识:(1)华北岩石圈减薄作用可能始于晚石炭纪-晚三叠纪,在晚侏罗纪-白垩纪达到高峰,并一直持续到白垩纪末期-新生代早期,因此华北岩石圈减薄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2)克拉通边缘和内部的岩石圈薄弱带在华北克拉通破坏中的作用显著,造成了克拉通破坏的时空不均匀性;(3)导致华北岩石圈破坏的构造控制因素可能是多元的.晚石炭纪古亚洲洋的南向俯冲以及后续的碰撞作用和晚三叠纪华南-华北板块的碰撞作用对华北克拉通破坏起到了"唤醒"的作用.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对华北岩石圈破坏的影响则是决定性的,是导致这一地区现今盆地和主要构造线的走向,岩浆作用性质的演变以及南北重力梯度带的形成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作用 盆地分析 克拉通破坏 时限 华北
原文传递
东吴运动性质的厘定及其时空演变规律 被引量:102
8
作者 徐义刚 +1 位作者 王雅玫 肖龙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9-96,共8页
东吴运动是华南地区二叠纪影响较大的一次地壳运动 ,然而对其涵义、起始时间、构造界面位置、影响范围和运动属性等方面一直存在争议 .通过对上扬子茅口组对比、不整合面特征和岩浆活动等方面的研究 ,结合对华南地区二叠纪的地层、沉积... 东吴运动是华南地区二叠纪影响较大的一次地壳运动 ,然而对其涵义、起始时间、构造界面位置、影响范围和运动属性等方面一直存在争议 .通过对上扬子茅口组对比、不整合面特征和岩浆活动等方面的研究 ,结合对华南地区二叠纪的地层、沉积及岩相古地理等综合分析 ,对东吴运动的性质、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探讨 .认为茅口末期峨眉山地幔柱上升引起的地壳抬升、峨眉山玄武岩的喷发和东吴运动这三者之间存在成因联系 ;上扬子中晚二叠世之间的东吴运动是峨眉山地幔柱上升所造成的地壳快速差异抬升 .东吴运动具有明显的时空演变规律 ,空间上西强东弱、南强北弱 ,时间上西早东晚、南早北晚 .下扬子及华南地块可能不存在东吴运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吴运动 扬子地台 二叠纪 峨眉山玄武岩 地幔柱 地壳抬升
下载PDF
峨眉山地幔柱上升的沉积响应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3
9
作者 徐义刚 +3 位作者 肖龙 王雅玫 王康明 沙绍礼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0-37,共8页
研究表明西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下伏茅口组的部分缺失是峨眉山地幔柱的快速上升及其所形成的地壳穹状隆起造成的。对该地区中、晚二叠世沉积记录的研究也支持上述结论。通过野外实地地质考察和室内综合研究发现,西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之... 研究表明西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下伏茅口组的部分缺失是峨眉山地幔柱的快速上升及其所形成的地壳穹状隆起造成的。对该地区中、晚二叠世沉积记录的研究也支持上述结论。通过野外实地地质考察和室内综合研究发现,西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之下零星发育一套碎屑岩系,其主要分布在穹状隆起的边缘。在隆起西缘盐源平川一带,为一岩性以砾岩、砂岩为主的低位水下扇;在隆起的东北缘普格、巧家、武定一带,峨眉山玄武岩之下发育一层砾石,主要为茅口组灰岩的灰岩质砾岩;昆明西山地区的灰岩质砾岩中灰岩砾石的磨圆较好,可能代表古河谷沉积。在茅口组顶部古剥蚀面上还零星可见一层厚几米至十几米残积相碎屑岩或底砾岩。上述碎屑岩系的厘定及对其空间分布和沉积环境的研究表明,上扬子西缘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前地壳发生快速穹状抬升,碎屑岩是峨眉山地幔柱上升造成的沉积响应;地幔柱的上升还造成上扬子中、晚二叠世区域岩相古地理的突变和隆起区古喀斯特的形成。这些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幔柱形成机制提供了进一步佐证,同时深化了对晚古生代上扬子西缘构造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玄武岩 沉积响应 地壳抬升和穹状隆起 地幔柱
下载PDF
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及其应用 被引量:44
10
作者 孙笑飞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67,共2页
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培训需求分析的重大进展在于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的提出和应用,即考虑组织战略和环境等变量对培训需求分析的影响。文章介绍了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的特点和一般程... 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培训需求分析的重大进展在于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的提出和应用,即考虑组织战略和环境等变量对培训需求分析的影响。文章介绍了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的特点和一般程序,并初步探讨了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应用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任力 技能培训 人力资源管理 员工培训 知识结构 培训计划
下载PDF
新疆和田县白龙山超大型伟晶岩型锂铷多金属矿床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98
11
作者 王核 李沛 +12 位作者 马华东 朱炳玉 邱林 张晓宇 董瑞 周楷麟 王敏 王茜 闫庆贺 魏小鹏 卢鸿 高昊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53-1062,共10页
西昆仑-喀喇昆仑位于特提斯构造域北缘,该地区通过多年的基础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查,已在铁矿、铅锌矿、锰矿等找矿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项目组最近三年通过多次野外勘查、系统取样与室内化验分析,确认在新疆和田县喀喇昆仑腹地白龙山新发... 西昆仑-喀喇昆仑位于特提斯构造域北缘,该地区通过多年的基础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查,已在铁矿、铅锌矿、锰矿等找矿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项目组最近三年通过多次野外勘查、系统取样与室内化验分析,确认在新疆和田县喀喇昆仑腹地白龙山新发现了一处超大型锂铷多金属矿床。该矿床为花岗伟晶岩型,目前已确定含矿伟晶岩墙规模为长度>3750 m,宽度46~165 m,其中I号矿带由3个巨大矿体组成,长990~1230 m,厚61.86~115.85 m,走向110°~120°,倾角65°~80°。3个主矿体Li_2O平均品位1.26%~1.60%,Rb_2O平均品位0.10%~0.12%,估算334资源量Li_2O为345.7647万吨,Rb_2O为17.682万吨,达到超大型规模,有望成为一个世界级规模的巨型锂矿床。白龙山超大型锂铷多金属矿床的发现,为整个西昆仑-喀喇昆仑地区稀有金属矿产找矿实现了重大突破,对喀喇昆仑锂稀有金属成矿带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该地区有望成为我国一个新的重要的锂资源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山锂铷多金属矿床 伟晶岩 找矿意义 西昆仑-喀喇昆仑
下载PDF
汶川地震卫星热红外亮温变化 被引量:94
12
作者 张元生 郭晓 +3 位作者 钟美娇 沈文荣 李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04-910,共7页
应用不同于以前的卫星红外遥感资料处理方法,并选用静止卫星红外遥感亮温资料,对2008年汶川8.0级特大地震进行了再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地震发生之前亮温变化存在明显的特征周期和振幅以及热异常分布区域.这些红外异常特征易于识别和应用... 应用不同于以前的卫星红外遥感资料处理方法,并选用静止卫星红外遥感亮温资料,对2008年汶川8.0级特大地震进行了再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地震发生之前亮温变化存在明显的特征周期和振幅以及热异常分布区域.这些红外异常特征易于识别和应用,可作为一种识别地震热异常信息的判据.同时对该热异常成因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8.0级地震 静止卫星热红外遥感 亮温变化
原文传递
地幔柱大辩论及如何验证地幔柱假说 被引量:79
13
作者 徐义刚 +4 位作者 黄小龙 罗震宇 朱丹 马金龙 邵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共9页
目前关于地幔柱存在与否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地幔柱学说的三个假设上:(1)起源于地球核幔边界缓慢上升的细长柱状热物质流;(2)热点下具有异常高温地幔;(3)地幔柱是相对静止的。这三个方面的验证需要今后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岩石学和古地磁等... 目前关于地幔柱存在与否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地幔柱学说的三个假设上:(1)起源于地球核幔边界缓慢上升的细长柱状热物质流;(2)热点下具有异常高温地幔;(3)地幔柱是相对静止的。这三个方面的验证需要今后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岩石学和古地磁等学科的综合运用和进一步的工作。文中认为,地幔柱学说依然能合理地解释地球上一级地质现象,反对地幔柱的学者过分强调了一些小尺度的与地幔柱理论不符的细节,而小尺度地壳特征显然还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鉴别老地幔柱:(1)大规模火山作用前的地壳抬升;(2)放射状岩墙群;(3)火山作用的物理特征;(4)火山链的年代学变化;(5)地幔柱产出岩浆的化学组成。研究表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满足其中的3到4个指标,因此地幔柱是形成峨眉山玄武岩的主要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柱 大火成岩省 验证 鉴别古老地幔柱 峨眉山玄武岩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山南缘玛因鄂博高温型强过铝花岗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7
14
作者 周刚 张招崇 +6 位作者 罗世宾 王祥 应立娟 赵华 李爱红 贺永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909-1920,共12页
玛因鄂博岩体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山南缘玛因鄂博深大断裂北东侧。主体岩石类型包括片麻状英云闪长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岩石中含有较高的黑云母,并可见夕线石、堇青石、电气石等富铝特征矿物。锆石的 SHRIMP U—Pb 定年表... 玛因鄂博岩体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山南缘玛因鄂博深大断裂北东侧。主体岩石类型包括片麻状英云闪长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岩石中含有较高的黑云母,并可见夕线石、堇青石、电气石等富铝特征矿物。锆石的 SHRIMP U—Pb 定年表明该岩体结晶年龄为283Ma。岩石具有低的 SiO_2、CaO、Ba、Sr、Nb、P_2O_5、Al_2O_3/TiO_2比值及高 MgO、FeO^T、Cr、Ni、TiO_2、REE(∑REE=126.8×10^(-6)~218.11×10^(-6))、A/CNK(>1.1)等特征,富集轻稀土((La/Yb)_N=5~11),具有中等的 Eu负异常(δEu=0.52~0.74)。上述特征表明该岩体与典型的高温型强过铝花岗岩相似。岩石的 Nd 同位素分析表明,其 Nd 初始值变化大(-0.3~-3.5),而其中辉长岩体的 Nd 初始值为5.5。基于上述,我们认为花岗岩原始岩浆来源于底侵的玄武岩浆引起的低成熟度碎屑岩部分熔融,并有部分玄武岩浆的加入。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推测它形成于后碰撞阶段,属于后碰撞强过铝花岗岩。在阿勒泰地区早二叠纪强过铝花岗岩的界定为阿尔泰乃至中亚造山带的后碰撞花岗岩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岩石成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 二叠纪强过铝花岗岩 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意义
下载PDF
航天光学遥感器像移速度矢计算数学模型 被引量:75
15
作者 王家骐 于平 +2 位作者 颜昌翔 任建岳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585-1589,共5页
随着地面影像分辨力愈来愈高的要求,航天光学遥感器实时精确补偿摄影时地物产生的像移,已成为必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论述了航天光学遥感器在对星下点摄影时,通过建立从地面景物到像面的七个坐标系,进行14次线性变换,获得了具有15个... 随着地面影像分辨力愈来愈高的要求,航天光学遥感器实时精确补偿摄影时地物产生的像移,已成为必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论述了航天光学遥感器在对星下点摄影时,通过建立从地面景物到像面的七个坐标系,进行14次线性变换,获得了具有15个参量的像面位置方程、像面速度方程,推导出像面上像移速度矢的计算公式,对影响像移速度矢的11个参量进行误差分配,以及应用蒙特卡罗法(统计试验法)进行误差综合。该理论方法已得到了实际应用,从获得的遥感图像达到的分辨力、奈奎斯特(Nyquist)频率处的传递函数、信噪比和平均灰度层次均充分证明了该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光学 遥感 空间光学遥感器 像移速度矢计算 误差分配 蒙特卡罗法
原文传递
稻田不同生态种养模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5
16
作者 陈灿 黄璜 +1 位作者 郑华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19,共3页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稻田不同生态共作方式,包括稻蛙种养、稻鳅种养、稻鳖种养、稻蟹种养、稻鸭种养等对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态种养模式均能显著降低稻米垩白粒率、垩白度,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同时提高碱消值,...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稻田不同生态共作方式,包括稻蛙种养、稻鳅种养、稻鳖种养、稻蟹种养、稻鸭种养等对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态种养模式均能显著降低稻米垩白粒率、垩白度,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同时提高碱消值,但处理间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生态种养模式能改善了稻米品质,为水稻的优质生产提供了一条较好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态种养模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全球变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76
17
作者 徐冠华 葛全胜 +5 位作者 宫鹏 方修琦 程邦波 罗勇 徐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100-2106,共7页
过去20多年来,国际科学界对全球变化研究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了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是全球变暖的重要驱动力、全球变化影响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共识.为应对全球变化挑战,"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实行强制... 过去20多年来,国际科学界对全球变化研究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了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是全球变暖的重要驱动力、全球变化影响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共识.为应对全球变化挑战,"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目标是在21世纪末将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表增温控制到不超过工业化前2℃.但是,处理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必须坚持哪些原则,重点开展何种研究,采取什么政策保障还没有明晰的思路.本文提出立足国际和区域平衡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制定全球变化应对对策;必须在人与自然和谐,同时人类社会自身和谐前提下妥善处理应对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坚持减排与增汇并举,减缓与适应并重等原则;加强科学研究,减少全球变化认识的不确定性.应对全球变化挑战实质上为人类发展创造了新机遇,为促进人类能源结构转变、改善和恢复地球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变、国际与区域间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不确定性 减缓与适应原则 对策 发展机遇
原文传递
用沉积记录来估计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前的地壳抬升幅度 被引量:74
18
作者 徐义刚 +2 位作者 王雅玫 罗震宇 王康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玄武岩喷发前公里规模的地壳抬升是大火成岩省地幔柱成因的一个重要标志,此类地质证据的缺乏反过来被一些学者用来否定地幔柱学说。本文在厘定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冲积扇沉积记录的基础上,根据茅口组顶部的剥蚀特征,估算峨眉山地幔柱上... 玄武岩喷发前公里规模的地壳抬升是大火成岩省地幔柱成因的一个重要标志,此类地质证据的缺乏反过来被一些学者用来否定地幔柱学说。本文在厘定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冲积扇沉积记录的基础上,根据茅口组顶部的剥蚀特征,估算峨眉山地幔柱上升造成的地壳抬升幅度大于1000m,这与CampbellandGriffiths的地幔柱理论模型基本吻合,从而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地幔柱形成机制,乃至激烈争议中的地幔柱学说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地幔柱 地壳抬升 沉积记录
下载PDF
不同年龄阶段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人工林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 被引量:69
19
作者 秦武明 +3 位作者 余浩光 刘运华 覃林 覃永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158-5167,共10页
对马占相思人工林6种营养元素(N、P、K、Ca、Mg、S)的含量、积累、分布和生物循环特点以及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林木不同组分营养元素含量的大小次序为树叶>干皮>活枝>枯枝或树根>干材;各组分和凋... 对马占相思人工林6种营养元素(N、P、K、Ca、Mg、S)的含量、积累、分布和生物循环特点以及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林木不同组分营养元素含量的大小次序为树叶>干皮>活枝>枯枝或树根>干材;各组分和凋落物中营养元素含量以N最高,其次是Ca或K,然后是S和Mg,P最低;林地土壤中,以K的含量最高,其次是Ca、Mg、N和P,S最低;随林龄的增加,0~40cm土壤N、P和S含量呈增加趋势;(2)4年、7年生和11年生林分营养元素总积累量分别为1022.08、1997.08和2633.45kg.hm-2,其中乔木层营养元素贮存量依次占73.64%、82.39%和83.65%,林下植被层依次占13.74%、8.74%和6.20%,地表现存凋落物层依次占12.62%、8.87%和10.16%;乔木层以N积累量最大,占总贮存量的53.90%~60.07%,P最小,仅占0.90%~1.23%;(3)马占相思林中不同组分营养元素积累量的分配随林龄的增长发生变化,由4年生以树叶和树枝占主导,逐渐转移到7年生和11年生以干材和树皮为主导;(4)林分营养元素年积累量依次为7年生(235.06kg.hm-.2a-1)>11年生(200.26kg.hm-.2a-1)>4年生(188.16kg.hm-.2a-1);林木各组分营养元素年积累量总的变化趋势为:树干>树叶>树枝>根系>树皮,同一组分各营养元素年积累量与各组分营养元素积累量变化顺序一致,即为N>Ca>K>S>M>P;(5)林分营养元素年吸收量分别为382.35、432.04kg.hm-.2a-1和403.15kg.hm-2.a-1,年归还量分别为194.19、196.98kg.hm-.2a-1和202.89kg.hm-.2a-1,营养元素的循环系数分别为0.51、0.46和0.50,利用系数为0.51、0.26和0.18,周转期为3.88、8.35和10.86。可见,马占相思人工林早期营养元素利用率低,归还速率较快,林分生长到近熟期(11a)时营养元素的周转期较长,但其归还速率仍然较快,有利于林地地力的恢复、维持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占相思人工林 年龄阶段 营养元素 生物循环
下载PDF
农业干旱风险研究进展 被引量:69
20
作者 武建军 吕爱锋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7-564,共8页
农业干旱风险分析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这一研究不仅是农业旱灾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农业干旱风险区划和灾前损失预评估的理论基础。本文系统阐述了农业旱灾风险的内涵及构成要素、风险分析体系及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指... 农业干旱风险分析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这一研究不仅是农业旱灾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农业干旱风险区划和灾前损失预评估的理论基础。本文系统阐述了农业旱灾风险的内涵及构成要素、风险分析体系及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依据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基本原理,从农业旱灾危害性以及承灾体脆弱性角度系统地建立农业旱灾综合风险分析程序框架和指标体系,尤其是开发针对每一风险要素的、动态的数学模型和指标体系是当前干旱灾害风险时空格局研究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干旱 风险 危险性 脆弱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