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Cu重建凹凸棒石原位固载CuO量子点及其宽光谱固氮特性
被引量:
2
1
作者
杨松
储悉尼
+4 位作者
李文俊
何
承
溧
业绪华
吴凤芹
李霞章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70-2077,共8页
通过水热法用Cu^(2+)置换酸活化凹凸棒石黏土(Pal)八面体阳离子实现晶格重建(Cu-Pal),过量的Cu^(2+)经过溶液pH值调变和煅烧后,在Cu-Pal表面原位生长出氧化铜量子点(CuO QDs),从而制备出CuO QDs/Cu-Pal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光催化...
通过水热法用Cu^(2+)置换酸活化凹凸棒石黏土(Pal)八面体阳离子实现晶格重建(Cu-Pal),过量的Cu^(2+)经过溶液pH值调变和煅烧后,在Cu-Pal表面原位生长出氧化铜量子点(CuO QDs),从而制备出CuO QDs/Cu-Pal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光催化固氮,考察了Cu^(2+)用量对凹凸棒石微观形貌、光学性质和能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u-Pal具有更窄的带隙,将光响应范围从紫外光拓展到可见光。当Cu^(2+)含量超过5%(质量分数)时,Cu-Pal表面的CuO QDs由于窄带隙(1.2 eV)增强了近红外光的吸收。20%含量下Cu-Pal纳米复合材料形成最匹配的Type-Ⅰ异质结构,有效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显著提高了光催化固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晶格重建
氧化铜
量子点
异质结
光催化固氮
原文传递
碳量子点修饰铁酸镨/凹凸棒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氧化脱硝性能
被引量:
2
2
作者
何
承
溧
李霞章
+3 位作者
周永生
左士祥
罗士平
姚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27-2633,共7页
以硝酸镨、硝酸铁、柠檬酸为主要原料,提纯后的凹凸棒石(ATP)作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法制备碳量子点(CQDs)修饰PrFeO3/ATP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谱(UV-Vis DRS)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以硝酸镨、硝酸铁、柠檬酸为主要原料,提纯后的凹凸棒石(ATP)作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法制备碳量子点(CQDs)修饰PrFeO3/ATP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谱(UV-Vis DRS)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不同CQDs负载量对复合材料光催化氧化脱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QDs的引入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脱硝性能,当CQDs负载量为4%(质量分数)时,CQDs/PrFeO3/ATP复合材料对NO的光氧化活性最高,转化率达到85%。提出可能的机理在于:PrFeO3受到可见光的照射激发产生的电子从价带跃迁至导带,光生电子迅速迁移到CQDs上并产生超氧自由基,空穴仍然留在PrFeO3的价带,二者具有强氧化性将NO氧化成NO3-。CQDs的引入促进了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同时扩展了复合材料的光谱吸收范围,凹凸棒石表面的微孔结构也有利于NO气体的吸附增加其与活性组分的接触,这种协同效应使得复合材料的光催化脱硝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钙钛矿
凹凸棒石
碳量子点
光氧化脱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u重建凹凸棒石原位固载CuO量子点及其宽光谱固氮特性
被引量:
2
1
作者
杨松
储悉尼
李文俊
何
承
溧
业绪华
吴凤芹
李霞章
机构
常州大学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出处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70-2077,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74043)
甘肃省应用黏土矿物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CMAR-2020-2)。
文摘
通过水热法用Cu^(2+)置换酸活化凹凸棒石黏土(Pal)八面体阳离子实现晶格重建(Cu-Pal),过量的Cu^(2+)经过溶液pH值调变和煅烧后,在Cu-Pal表面原位生长出氧化铜量子点(CuO QDs),从而制备出CuO QDs/Cu-Pal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光催化固氮,考察了Cu^(2+)用量对凹凸棒石微观形貌、光学性质和能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u-Pal具有更窄的带隙,将光响应范围从紫外光拓展到可见光。当Cu^(2+)含量超过5%(质量分数)时,Cu-Pal表面的CuO QDs由于窄带隙(1.2 eV)增强了近红外光的吸收。20%含量下Cu-Pal纳米复合材料形成最匹配的Type-Ⅰ异质结构,有效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显著提高了光催化固氮性能。
关键词
凹凸棒石
晶格重建
氧化铜
量子点
异质结
光催化固氮
Keywords
palygorskite
lattice reconstruction
copper oxide
quantum dots
heterostructure
photocatalytic nitrogen fixation
分类号
TB33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碳量子点修饰铁酸镨/凹凸棒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氧化脱硝性能
被引量:
2
2
作者
何
承
溧
李霞章
周永生
左士祥
罗士平
姚超
机构
常州大学江苏省先进催化与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27-263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74043,51702026)。
文摘
以硝酸镨、硝酸铁、柠檬酸为主要原料,提纯后的凹凸棒石(ATP)作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法制备碳量子点(CQDs)修饰PrFeO3/ATP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谱(UV-Vis DRS)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不同CQDs负载量对复合材料光催化氧化脱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QDs的引入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脱硝性能,当CQDs负载量为4%(质量分数)时,CQDs/PrFeO3/ATP复合材料对NO的光氧化活性最高,转化率达到85%。提出可能的机理在于:PrFeO3受到可见光的照射激发产生的电子从价带跃迁至导带,光生电子迅速迁移到CQDs上并产生超氧自由基,空穴仍然留在PrFeO3的价带,二者具有强氧化性将NO氧化成NO3-。CQDs的引入促进了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同时扩展了复合材料的光谱吸收范围,凹凸棒石表面的微孔结构也有利于NO气体的吸附增加其与活性组分的接触,这种协同效应使得复合材料的光催化脱硝性能得到提高。
关键词
稀土钙钛矿
凹凸棒石
碳量子点
光氧化脱硝
Keywords
rare earth perovskite
attapulgite
carbon quantum dots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denitration
分类号
TQ323.6 [化学工程—合成树脂塑料工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Cu重建凹凸棒石原位固载CuO量子点及其宽光谱固氮特性
杨松
储悉尼
李文俊
何
承
溧
业绪华
吴凤芹
李霞章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原文传递
2
碳量子点修饰铁酸镨/凹凸棒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氧化脱硝性能
何
承
溧
李霞章
周永生
左士祥
罗士平
姚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