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4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7
1
作者 招少枫 窦祖林 +7 位作者 怀 兰月 杨卫新 李莉 张涵君 刘传道 朱红军 王维 《中国康复》 2013年第6期439-442,共4页
目的:探讨康复期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4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和房颤病史、鼻胃管进食、构音障碍、肺炎、改良Barthel指数、脑卒中分类、... 目的:探讨康复期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4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和房颤病史、鼻胃管进食、构音障碍、肺炎、改良Barthel指数、脑卒中分类、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发生SAP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48例中发生SAP感染56例(37.8%),未发生SAP感染92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后发现,误吸、年龄≥75岁、男性、糖尿病、房颤是康复期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S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05),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高是其保护因素(P<0.05)。此外鼻胃管进食、构音障碍也是该类患者SAP发生的影响因素(P<0.01,0.05)。结论: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SAP的风险值得关注,通过对这一系列危险因素的筛查和监控,可提高医院和家庭对康复期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重视程度,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 吞咽障碍 误吸 老年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运动想象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7
2
作者 朱红军 怀 +1 位作者 刘传道 杨卫新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3-446,共4页
目的研究运动想象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临床确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和综合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电刺... 目的研究运动想象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临床确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和综合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电刺激组增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综合组增加运动想象疗法和肌电生物反馈疗法。4周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上肢运动动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测定偏瘫侧上肢相关肌肉的肌电积分(iEMG)。结果治疗8周后,所有患者上肢FMA评分、MBI评分及患侧上肢肌肉iEMG值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而且综合组各项指标的改善较另外两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运动想像疗法 肌电生物反馈 肌电积分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怀 杨卫新 +1 位作者 戴桂英 王年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93-494,共2页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指肩关节的关节囊及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范围较广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常引起关节软组织广泛粘连,限制了肩关节的活动[1],其临床特点以疼痛、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为主要表现.目前大多采用推拿、医疗体操及理疗等传...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指肩关节的关节囊及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范围较广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常引起关节软组织广泛粘连,限制了肩关节的活动[1],其临床特点以疼痛、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为主要表现.目前大多采用推拿、医疗体操及理疗等传统手段治疗,临床具有一定疗效.我们采用关节松动术(mobilization)治疗肩周炎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并同时与中频电疗法相比较.现将临床治疗过程及疗效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肩周炎 疗效分析 慢性无菌性炎症
原文传递
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4
作者 朱心玮 招少枫 +1 位作者 怀 张涵君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1期98-100,共3页
目的分析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价值。方法 53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9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予针刺疗法,对照组予巴氯芬口服治疗。两组均以7 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21%和对照组总有效率87.50%差别不大... 目的分析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价值。方法 53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9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予针刺疗法,对照组予巴氯芬口服治疗。两组均以7 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21%和对照组总有效率87.50%差别不大(P>0.05)。治疗组在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经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明显增高(P<0.05)。结论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与巴氯芬疗效相似,且不影响患者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呃逆 脑卒中 针刺疗法 吞咽障碍
下载PDF
康复期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招少枫 窦祖林 +7 位作者 兰月 怀 杨卫新 李莉 张涵君 刘传道 朱红军 王维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67-971,共5页
目的通过对康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8例,根据患者住院4周内是否发生SAP分为SAP组(34例)和非SAP组(13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 目的通过对康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8例,根据患者住院4周内是否发生SAP分为SAP组(34例)和非SAP组(13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糖尿病及房颤病史)、临床表现(意识水平、进食方式、构音障碍、肺炎)、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卒中分型及实验室检查(外周淋巴细胞计数)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SAP组平均年龄[(73.5±10.0)岁]大于非SAP组[(67.8±10.4)岁](P=0.006,P〈0.05)。其中,年龄≥75岁、鼻胃管进食、合并心房纤维性颤动或构音障碍、改良Barthel指数(MBI)〈40分、洼田饮水试验Ⅲ级和Ⅳ-ⅤV级、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低的患者SAP发生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SAP的联系最为密切,是SAP的保护因素[OR=0.161,95%CI(0.059~0.438),P=0.000],吞咽障碍[OR=5.471,95%CI(2.773~10.794),P=0.000]和房颤[OR=5.373,95%CI(1.470~19.639),P=0.011]是S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房颤病史、吞咽障碍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发生SAP的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重视与监控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肺炎 吞咽障碍
原文传递
静态平衡仪及平衡功能量表在偏瘫患者平衡功能评定中的应用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怀 戴桂英 刘传道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静态平衡仪及平衡功能量表在评定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时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共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将其纳入病例组,同期选取36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由专人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平衡量表(FM—B)... 目的探讨静态平衡仪及平衡功能量表在评定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时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共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将其纳入病例组,同期选取36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由专人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平衡量表(FM—B)及Tetrax静态平衡仪对每位受试者平衡功能进行评定。结果2组对象BBS、FM-B各项测试指标组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对象静态平衡仪检测数据分析后发现,病例组稳定性系数(S1)、体重分布系数(WDI)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量表评定结果与静态平衡仪检测结果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BBS的静态总分与SI、WDI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量表评定及静态平衡仪检测均可真实反映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其中静态平衡仪能量化反映患者站立位平衡功能,而量表法简单、易行,在临床使用时应注意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静态平衡仪 Fugl-Meyer平衡量表 BERG平衡量表
原文传递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咳嗽反射的比较 被引量:19
7
作者 招少枫 怀 +5 位作者 窦祖林 张涵君 欧阳睿智 昝云强 胡凤娟 徐红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7-571,共5页
目的评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及正常人上气道咳嗽防御反射功能的差异。方法脑卒中患者根据洼田饮水试验结合吞咽造影检查,分为卒中后无吞咽障碍组(SND,n=20)和卒中后吞咽障碍组(SD,n=20);另选择正常人20名为对照组(NC)。所有受试者完成... 目的评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及正常人上气道咳嗽防御反射功能的差异。方法脑卒中患者根据洼田饮水试验结合吞咽造影检查,分为卒中后无吞咽障碍组(SND,n=20)和卒中后吞咽障碍组(SD,n=20);另选择正常人20名为对照组(NC)。所有受试者完成4种不同浓度柠檬酸(0.2 mol/L、0.4 mol/L、0.6 mol/L、0.8 mol/L)吸入,计算不同浓度下咳嗽反射通过率。结果与NC组相比,SD组吸入0.2 mol/L、0.4 mol/L柠檬酸通过率下降(P<0.05);与SND组相比,SD组吸入0.4 mol/L柠檬酸通过率下降(P<0.05)。SNC组通过率与N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NC组90%通过0.4 mol/L柠檬酸试验;SD组0.2 mol/L、0.4 mol/L通过率无显著差异(P>0.05),均低于0.6 mol/L、0.8 mol/L通过率(P<0.05);SND组0.4 mol/L通过率为85%,高于0.2 mol/L通过率(P<0.05)。柠檬酸咳嗽反射试验的评价者间信度κ=0.97。同一浓度两次测试,一致率96.8%。受试者无哮喘、窒息等症状发生。结论中低浓度柠檬酸咳嗽反射试验可以评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上气道的咳嗽保护能力,可以作为吞咽障碍呼吸道功能筛查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咳嗽反射 柠檬酸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被引量:15
8
作者 怀 袁家齐 +1 位作者 矫勇轶 俞光第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 探讨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镇痛效应及其镇痛的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成照射组、模拟照射组和纳洛酮预处理组。采用半导体激光照射大鼠“足三里”穴位 ,用电刺激鼠尾 -嘶叫法测定激光照射前后的痛阈。结果 照射后大鼠的痛阈明显提... 目的 探讨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镇痛效应及其镇痛的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成照射组、模拟照射组和纳洛酮预处理组。采用半导体激光照射大鼠“足三里”穴位 ,用电刺激鼠尾 -嘶叫法测定激光照射前后的痛阈。结果 照射后大鼠的痛阈明显提高 ,这种镇痛作用可被纳洛酮预处理所翻转。结论 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产生镇痛效应机制可能与激光照射促进内源性阿片物质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大鼠 穴位照射 镇痛
下载PDF
梯度柠檬酸咳嗽反射试验在脑卒中误吸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7
9
作者 招少枫 怀 +5 位作者 窦祖林 陈莉莉 张文 张涵君 倪波业 方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9-354,共6页
目的: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柠檬酸进行咳嗽反射试验(CRT),评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误吸风险,并与金标准对比探讨其诊断价值,为探索新的误吸筛查方法提供循证依据。方法:62例康复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别接受4种不同浓度梯度柠檬酸(0... 目的: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柠檬酸进行咳嗽反射试验(CRT),评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误吸风险,并与金标准对比探讨其诊断价值,为探索新的误吸筛查方法提供循证依据。方法:62例康复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别接受4种不同浓度梯度柠檬酸(0.2mol/L,0.4mol/L,0.6mol/L,0.8mol/L)以及电视透视检查吞咽评估(VFSS)或纤维光学内窥镜吞咽评估(FEES)。以VFSS/FEES为金标准,计算不同浓度梯度柠檬酸咳嗽反射试验对于误吸和隐匿性误吸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和约登指数等。结果:随着柠檬酸浓度的升高,误吸筛查的敏感性降低而特异性升高。0.4mol/L柠檬酸CRT对于卒中后误吸筛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76.9%和特异性69.4%,约登指数0.46。同样浓度对于隐匿性误吸的敏感性达80%,特异性55.8%,约登指数为0.36;而0.6mol/L柠檬酸CRT对SA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71.2%,约登指数0.38。结论:柠檬酸CRT是脑卒中误吸评估中有价值的筛查工具,其中较低浓度柠檬酸CRT对误吸和隐匿性误吸诊断价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误吸 咳嗽反射 柠檬酸 筛查
下载PDF
关节突关节形态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卫新 章稼 +2 位作者 昝云强 怀 朱大梅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80-583,共4页
目的 探讨关节突关节形态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关系。方法 首先对 41例 60岁以下 (平均年龄 5 5岁 )有L4~ 5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患者和 3 2例 (平均年龄 5 3岁 )正常人进行对照检查。用CT轴向扫描关节突关节 ,测量L3~ 4、L4~ 5、L5~S1... 目的 探讨关节突关节形态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关系。方法 首先对 41例 60岁以下 (平均年龄 5 5岁 )有L4~ 5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患者和 3 2例 (平均年龄 5 3岁 )正常人进行对照检查。用CT轴向扫描关节突关节 ,测量L3~ 4、L4~ 5、L5~S1关节突关节的角度、关节横径、关节面的深度和观察关节面形态。第二部分研究分别测量 40例 40岁以下和 40例 60岁以上腰痛患者的关节突关节角度 ,观察其关节形态。结果 退变性滑脱患者与对照组相比 ,L4~ 5节段关节角度方向明显偏向矢状面 ,关节角度不对称和关节面深度比也有显著差异。第二部分 2组下腰痛患者的关节突关节角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60岁以下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存在着关节突关节形态异常 ,L4~ 5节段关节成矢状排列和 /或同时伴有关节角不对称是腰椎早期滑脱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突关节 关节突关节角度不对称 退变性腰椎滑脱
原文传递
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促苏醒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徐平 王中 +3 位作者 吴翼伟 章斌 崔岗 怀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促苏醒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严重脑损伤昏迷患者 3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n =15 )和对照组 (n =15 )。对照组按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 7d ,每... 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促苏醒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严重脑损伤昏迷患者 3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n =15 )和对照组 (n =15 )。对照组按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 7d ,每天刺激一次 ,每次 30min。并于第一次刺激前行首次SPECT显像 ,显像结束后立刻给予正中神经电刺激 30min。刺激结束后在同一体位、同一条件下行第二次显像 ,用视觉分析和利用BFCR数学模型的半定量分析方法对刺激前、后病灶部位的rCBF进行分析和比较。刺激 1周后通过GCS评分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刺激后病灶局部脑血流量明显增多 ,持续刺激 1周后 ,治疗组GCS评分平均提高 4 .8分 ,对照组平均提高 2 .0分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对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有促苏醒作用 ;刺激后病灶局部脑血流量增高可能是正中神经电刺激促苏醒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迷患者 促苏醒作用 正中神经 电刺激 局部脑血流
下载PDF
正中神经刺激治疗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7例报告 被引量:11
12
作者 韩震 周岱 +4 位作者 怀 李莉 王中 王之敏 崔岗 《中华理疗杂志》 1999年第5期272-274,共3页
目的 对于持续性植物状态(PVS) 的治疗,目前尚无满意的方法,我们应用正中神经刺激(MNS)对7 例颅脑损伤后PVS促醒治疗,旨在探索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7 例PVS患者应用国产低频诊疗仪行低频脉冲电刺激,刺激电极置... 目的 对于持续性植物状态(PVS) 的治疗,目前尚无满意的方法,我们应用正中神经刺激(MNS)对7 例颅脑损伤后PVS促醒治疗,旨在探索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7 例PVS患者应用国产低频诊疗仪行低频脉冲电刺激,刺激电极置于双侧腕关节掌面正中神经点,刺激前后检测脑电图(EEG)、脑干诱发电位(BAEP) 。结果 3 例意识恢复,4 例无变化,患者EEG、BAEP 均缺乏特异性,但BAEP的改善与临床的好转是一致的。结论 本组病例尚少,但可看出MNS对PVS的促醒具有一定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持续性植物状态 正中神经 电刺激 治疗
下载PDF
运动想象与肌电触发电刺激联合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红军 怀 +1 位作者 刘传道 杨卫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72-974,共3页
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运动想象疗法和肌电触发电刺激疗法是国内近年来开展的康复治疗方法,鲜有此两种疗法联合治疗偏瘫患者的报道。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患者 肌电触发电刺激 下肢功能障碍 运动想象 电刺激疗法 日常生活活动 中老年人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康复医学选修课教学中PBL和CBL融合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11
14
作者 招少枫 怀 +1 位作者 昝云强 李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和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BL)融合模式在临床专业本科生康复医学选修课教学实施中的效果。方法 2012级205名临床医学本科生,其中对照班112人,采用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LBL)模式。教改班93人在LBL基础上采用...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和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BL)融合模式在临床专业本科生康复医学选修课教学实施中的效果。方法 2012级205名临床医学本科生,其中对照班112人,采用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LBL)模式。教改班93人在LBL基础上采用PBL和CBL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采用当堂考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其中教改班还开展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教改班的总成绩优于对照班,尤其在主观题的案例分析部分(P<0.05)。教改班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认为这种方式能提高学习兴趣,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结论 PBL和CBL融合模式有利于弥补传统教学中的局限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医学 PBL教学 CBL教学 LBL教学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同步吞咽任务对健康人吞咽皮质运动中枢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招少枫 怀 +3 位作者 卫小梅 戴萌 王玉珏 窦祖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99-903,共5页
目的探索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同步吞咽任务对吞咽运动中枢的神经电生理学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双盲设计。选取健康受试者20例,先后给予阳极tDCS(a—tDCS)、阴极tDCS(c—tDCS)和虚假tDCS(s—tDCS)三种刺激模式,以吞咽强... 目的探索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同步吞咽任务对吞咽运动中枢的神经电生理学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双盲设计。选取健康受试者20例,先后给予阳极tDCS(a—tDCS)、阴极tDCS(c—tDCS)和虚假tDCS(s—tDCS)三种刺激模式,以吞咽强投射区为靶半球进行干预,并同步完成用力吞咽任务。单脉冲经颅磁刺激分别刺激双侧吞咽皮质代表区,记录tDCS干预前以及干预后5、30、60和90min舌骨上肌群的运动诱发电位(MEP);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tDCS干预因素可影响双侧吞咽运动皮质的兴奋性[同侧,F(2,28)=241.2,P〈0.01;对侧,F(1,20)=29.5,P〈0.01]。时间因素和tDCS干预因素有交互作用[同侧,F(3,46)=25.4,P〈0.01;对侧,F(4,53)=6.6,P〈0.01]。其中s—tDCS对双侧兴奋性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侧,P=0.894;对侧,P=0.354]。与s·tDCS相比,a—tDCS提高了刺激同侧的兴奋性,而不是对侧[同侧,MEP均值差值为21%±2%,95%可信区间为15%~27%,P〈0.01;对侧,MEP均值差值为1%±2%,95%可信区间为-3.4%-6.5%,P〉0.05]。与s-tDCS相比,c—tDCS抑制同侧而增强对侧的皮质兴奋性[同侧,MEP均值差值为-21%4-2%,95%可信区间为-18%~-42%,P〈0.01;对侧,MEP均值差值为20%±3%,95%可信区间为12%~29%,P〈0.01]。结论tDCS同时结合吞咽任务对吞咽运动中枢的影响具有极性依赖性和刺激半球依赖性特征;a—tDCS可以提高同侧吞咽皮质运动区的兴奋性,而c—tDCS则在抑制同侧吞咽运动皮质同时兴奋对侧吞咽皮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疗法 经颅直流电刺激 吞咽 经颅磁刺激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系统康复的疗效 被引量:9
16
作者 胡凤娟 杨卫新 +1 位作者 李莉 怀 《中国康复》 2009年第6期388-389,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对因膝骨关节病行TKR常规治疗后接受渐进抗阻训练、终末伸膝训练、扶助行器负重行走、身体平衡及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同时配合物理疗法等系统康复训练的30例患者(A...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对因膝骨关节病行TKR常规治疗后接受渐进抗阻训练、终末伸膝训练、扶助行器负重行走、身体平衡及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同时配合物理疗法等系统康复训练的30例患者(A组),与TKR后自行功能锻炼的28例患者(B组)均进行术后6个月回访,并应用美国纽约特种医院膝关节评估系统(HSS)评定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6个月,A组膝关节HSS总分及疼痛、肢体功能及关节活动度单因子评分均高于B组(P<0.05)。结论:TKR后系统康复训练的介入能更好缓减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疗效 康复 功能 HSS
下载PDF
外伤性脊髓损伤综合康复治疗27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戴桂英 怀 刘跃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9-650,661,共3页
目的分析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7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后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分级、改良Bathel指数(MB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ASIA运动... 目的分析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7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后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分级、改良Bathel指数(MB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ASIA运动分和MBI分值在训练后有显著升高,与训练前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MBI分值与ASIA运动分成显著正相关(P<0.01);护理人数与患者治疗前的MBI分值成显著负相关(P<0.01);抑郁与治疗前后MBI分值及MBI改变值之间成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家属陪护人数。抑郁可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康复治疗 ASIA损伤分级 改良Bathel指数 抑郁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心理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怀 戴桂英 +1 位作者 刘跃 王海波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62-765,共4页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心理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选取SCI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照组则辅以中频...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心理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选取SCI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照组则辅以中频电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RSES)、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运动评分对2组患者自信心及瘫痪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并对2组患者股四头肌、胭绳肌及胫骨前肌最大收缩时肌电信号值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RSES、ASIA运动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ASIA运动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另外治疗组RSES评分在治疗后亦有明显改善(P〈0.05),并且该组患者RSES评分与ASIA运动评分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而对照组RSES运动评分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通过肌电检测发现,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股四头肌、胭绳肌及胫骨前肌最大收缩时肌电信号值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能提高SCI患者自信心,有助于患者瘫痪肢体运动功能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 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 中频电疗
原文传递
腰椎节段不稳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卫新 章稼 +1 位作者 怀 昝云强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23-726,共4页
目的 探讨腰椎节段不稳定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 5 7例L4~ 5节段不稳患者作为疾病组 ,2 2例L4~ 5节段手术患者作为术后对照组 ,19例健康检查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拍摄正、侧位和过屈、过伸位X线片 ,CT扫描测量关节突形态 ,... 目的 探讨腰椎节段不稳定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 5 7例L4~ 5节段不稳患者作为疾病组 ,2 2例L4~ 5节段手术患者作为术后对照组 ,19例健康检查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拍摄正、侧位和过屈、过伸位X线片 ,CT扫描测量关节突形态 ,3 6例腰椎节段不稳患者行MRI检查 ,评价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 前屈移位不稳患者关节突关节角方向偏向矢状 ,旋转不稳患者的椎间盘退变程度较轻 ,关节突全切患者存在前移不稳。结论 关节突矢状方向排列和椎间盘退变与前移不稳有关 ,可能是腰椎滑脱的原因 ,而韧带损害与旋转不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节段不稳 关节突关节 椎间盘退变 腰椎滑脱
原文传递
系统康复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胡凤娟 杨卫新 +1 位作者 李莉 怀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08-910,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系统康复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问卷,对因膝关节骨关节病在该院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常规治疗后,接受系统康复训练的患者(治疗组,32例)与未接受系统康复训练的患者(... 目的对比分析系统康复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问卷,对因膝关节骨关节病在该院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常规治疗后,接受系统康复训练的患者(治疗组,32例)与未接受系统康复训练的患者(对照组,32例)进行回访,评定其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SF-36量表的8个维度评定中,治疗组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及精神健康等5个维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及情感职能等3个维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系统康复干预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 生活质量 SF-36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