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英不同思维模式对英汉句法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何幸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36-38,共3页
本文通过举例分析英汉连接,人称和语序三种语言表现形式的不同,对比中英两种思维模式是如何影响英语和汉语的句法结构的,旨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同类现象对比,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汉语的特性,在学习英语时,能够排除汉语的干扰,... 本文通过举例分析英汉连接,人称和语序三种语言表现形式的不同,对比中英两种思维模式是如何影响英语和汉语的句法结构的,旨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同类现象对比,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汉语的特性,在学习英语时,能够排除汉语的干扰,顺应这些思维模式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使其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最终达到准确,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表现形式 思维模式 句法结构
下载PDF
风烛残年几人生——解读莱辛对老年妇女爱情权利的呼吁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幸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12期112-113,共2页
《又来了,爱情》是多丽丝·莱辛晚年创作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多丽丝.莱辛以其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关注老年妇女的情感世界,为老年妇女追求爱情的权利进行呼吁。本文通过细读《又来了,爱情》中的主人公老年妇女萨拉.德拉姆对于... 《又来了,爱情》是多丽丝·莱辛晚年创作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多丽丝.莱辛以其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关注老年妇女的情感世界,为老年妇女追求爱情的权利进行呼吁。本文通过细读《又来了,爱情》中的主人公老年妇女萨拉.德拉姆对于爱情可望又不可及的情感世界,解读莱辛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为维护老年妇女的爱情权利发出的痛切的呼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萨拉·德拉姆 老年妇女 爱情权利
原文传递
中西思维模式差异与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幸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1期43-47,共5页
在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注意指出学生写作时出现的语法错误,以及分析英语句法、篇章结构上的特点,更应该引导学生注重考虑英语写作行为背后的跨文化交流背景,强调中西方在文化传统、思维模式上的差异比较,了解因此而产生... 在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注意指出学生写作时出现的语法错误,以及分析英语句法、篇章结构上的特点,更应该引导学生注重考虑英语写作行为背后的跨文化交流背景,强调中西方在文化传统、思维模式上的差异比较,了解因此而产生的迥然不同的语言特色,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从而在写作过程中,逐渐转换思维模式,限制中式思维在英语作文中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模式差异 英语写作 词汇表达 句子结构 篇章结构
下载PDF
遥远的魅影——王尔德与日本文化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幸 《宜宾学院学报》 2009年第8期101-103,共3页
王尔德是在日本文化风靡欧洲时受其影响的。这种影响不仅反映在他梦想般的追求或审美想象中,也反映在他美学观念的形成过程中,更体现在他文学作品的创作中。
关键词 王尔德 英国文学 东方印象 日本文化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5
作者 何幸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72-74,共3页
外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同时需要导入与目的语有关的文化内容,培养学生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我国传统外语教学由于忽视对学生跨文化差异意识的培养,导致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遍较低。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使许多老师开始认识... 外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同时需要导入与目的语有关的文化内容,培养学生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我国传统外语教学由于忽视对学生跨文化差异意识的培养,导致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遍较低。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使许多老师开始认识到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目的语的文化意识和提高学生跨文化能力的途径包括:加强课堂教学对非语言交际的引入,通过课外活动扩大学生的外语语言和文化知识,聘请外籍教师,利用现代媒体和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有意识地开展一些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某一方面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注意中西方文化习俗,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语言 跨文化交际 语用能力
下载PDF
高职高专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6
作者 何幸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3期66-69,共4页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大势所趋。本文说明了自主性学习的定义,并且从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探讨了如何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自主学习教学实践的前提条件和主要策略,旨在...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大势所趋。本文说明了自主性学习的定义,并且从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探讨了如何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自主学习教学实践的前提条件和主要策略,旨在提高高职高专院校英语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 自主性学习 教学前提 教学策略
下载PDF
差异的面纱:王尔德对庄子的接受
7
作者 何幸 《作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60-162,共3页
王尔德对庄子思想的评论与解读,很容易被想当然地解释为是一位精通东方哲学的思想家所为。实际上,王尔德所有著作中对于庄子的评语是非常有限的。为了理清其中关系,本文试图回归文本语境,呈现王尔德当时所阅读的真实文本,揭示翟理斯的... 王尔德对庄子思想的评论与解读,很容易被想当然地解释为是一位精通东方哲学的思想家所为。实际上,王尔德所有著作中对于庄子的评语是非常有限的。为了理清其中关系,本文试图回归文本语境,呈现王尔德当时所阅读的真实文本,揭示翟理斯的译作与莫尔的哲学评论对他的具体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尔德 庄子 译介 接受
原文传递
华裔作家雷祖威小说中的族裔性
8
作者 何幸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4期112-115,共4页
一直以来,华裔作家雷祖威小说中的族裔性问题总是能引起评论家的关注。雷祖威开始发表作品时,没有刻意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少数族裔的成分。其对族裔性的弱化处理使华裔美国文学在题材范围的选择上更加多元化。而雷祖威先后发表的作品中... 一直以来,华裔作家雷祖威小说中的族裔性问题总是能引起评论家的关注。雷祖威开始发表作品时,没有刻意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少数族裔的成分。其对族裔性的弱化处理使华裔美国文学在题材范围的选择上更加多元化。而雷祖威先后发表的作品中,其族裔性主题有一个从弱到强的明显转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祖威 《爱的痛苦》 《野蛮人来了》 族裔性
下载PDF
论罗马诗歌对希腊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9
作者 何幸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5期82-85,共4页
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之间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从而使人们存在着罗马文化只是对希腊文化的简单模仿的误解。因此,本文试从诗歌这一方面作为切入点,来论述罗马诗歌不仅对希腊诗歌有所继承,而且罗马诗人们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诗歌,对后世文... 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之间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从而使人们存在着罗马文化只是对希腊文化的简单模仿的误解。因此,本文试从诗歌这一方面作为切入点,来论述罗马诗歌不仅对希腊诗歌有所继承,而且罗马诗人们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诗歌,对后世文学创作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诗歌 希腊诗歌 影响原因 形成渠道 继承 发展
下载PDF
《野蛮人来了》两性关系中的族裔印记
10
作者 何幸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第8期129-132,共4页
雷祖威在长篇小说《野蛮人来了》中描述了两位华裔男性——斯特林与白人妻子布利斯、斯特林与华人女子玉、斯特林父亲吉尼斯与中国妻子莎莎之间的情感纠葛。小说中两性互动关系的分析和阐述,呈现出在美国主流社会文化霸权背景下潜藏着... 雷祖威在长篇小说《野蛮人来了》中描述了两位华裔男性——斯特林与白人妻子布利斯、斯特林与华人女子玉、斯特林父亲吉尼斯与中国妻子莎莎之间的情感纠葛。小说中两性互动关系的分析和阐述,呈现出在美国主流社会文化霸权背景下潜藏着的对华人的族裔歧视和刻板印象,反映着华裔在美国社会的身份困境和华人族裔意识的逐步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蛮人来了》 两性关系 族裔偏见
下载PDF
英美文学作品中个人英雄主义精神显现
11
作者 何幸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63-66,共4页
个人英雄主义是一种价值追求,亦是一种精神信仰。许多经典英美文学著作塑造着或悲情、或坚韧、或无畏的个人英雄形象,展现着多样化英雄人物精神品格及艺术魅力。本文以个人英雄主义精神为探讨核心,分析个人英雄主义与英美文学创作之间... 个人英雄主义是一种价值追求,亦是一种精神信仰。许多经典英美文学著作塑造着或悲情、或坚韧、或无畏的个人英雄形象,展现着多样化英雄人物精神品格及艺术魅力。本文以个人英雄主义精神为探讨核心,分析个人英雄主义与英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联,了解英美文学作品中个人英雄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探讨不同英美文学作品塑造的个人英雄主义类型及其共性与个性,并从形象构建、叙事策略双维度解读英美文学作品中个人英雄主义精神显现策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中个人英雄主义精神的现实意义及其深远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 个人英雄主义类型 个人英雄主义内涵 个人英雄主义精神
下载PDF
从隔阂到弥合:《野蛮人来了》中的饮食身份
12
作者 何幸 《莆田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89-93,共5页
以雷祖威长篇小说《野蛮人来了》中的饮食叙事为基础,结合后殖民语境,从主人公斯特林的厨师职业选择、饮食态度和烹饪方式三方面,分析新老华裔借由中国饮食从隔阂到弥合的关系修复过程,反映隐藏在饮食背后的华裔文化身份困境,以及书中... 以雷祖威长篇小说《野蛮人来了》中的饮食叙事为基础,结合后殖民语境,从主人公斯特林的厨师职业选择、饮食态度和烹饪方式三方面,分析新老华裔借由中国饮食从隔阂到弥合的关系修复过程,反映隐藏在饮食背后的华裔文化身份困境,以及书中人物在对待中国食物态度的变化过程中如何完成对自我身份的重新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蛮人来了》 学厨 中国烹饪方式 中国食物 身份
下载PDF
《在中国屏风上》中在华西方神职人员形象解读
13
作者 何幸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56-58,61,共4页
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本文以《在中国屏风上》一书中在华西方神职人员形象为切入点,探讨毛姆描述的在华西方神职人员形象的性格特点,揭示在中西方文化碰撞冲突下,在华西方神职人员意识形态当中,既有对"他者"开放的人文关怀,更... 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本文以《在中国屏风上》一书中在华西方神职人员形象为切入点,探讨毛姆描述的在华西方神职人员形象的性格特点,揭示在中西方文化碰撞冲突下,在华西方神职人员意识形态当中,既有对"他者"开放的人文关怀,更有"自我"狭隘的优越感和在"他者"异域环境下的恐惧、孤独、焦虑等复杂情感,是西方自我的另一种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中国屏风上》 神职人员 异域 他者 自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