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及形态特征的喜树丛枝植原体主要媒介昆虫种类鉴定 被引量:2
1
作者 蔡银枫 +7 位作者 吴道慧 苏帆 万琼莲 王柱华 陈相聪 吴艳芬 乔开 蔡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2-270,共9页
植原体病害是喜树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传播喜树植原体病害的主要媒介昆虫是喜树上的一种小绿叶蝉,为进一步分析媒介昆虫传播植原体机制以及植原体在昆虫体内的侵染循环过程,为植原体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媒介昆虫的种类及分类地... 植原体病害是喜树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传播喜树植原体病害的主要媒介昆虫是喜树上的一种小绿叶蝉,为进一步分析媒介昆虫传播植原体机制以及植原体在昆虫体内的侵染循环过程,为植原体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媒介昆虫的种类及分类地位必须先行明确。通过网捕法采集云南文山喜树上的小绿叶蝉标本,在体视显微镜下根据各龄期外部形态以及雄性外生殖器特征进行种类鉴定,结合PCR扩增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片段进行测序和比对,利用Kimura 2-parameter模型计算出平均遗传距离并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进一步明确其分类地位,再根据前人制作的属及亚属分类检索表明确其分类地位。共检视并解剖小绿叶蝉雄虫标本100余头,提取20余头DNA进行测序,得到16条709 bp大小的COⅠ基因序列片段,结合NCBI上相关的叶蝉COⅠ序列,建立基因进化树。综合分析其外部形态、雄性外生殖器特征以及COⅠ序列比对,明确了喜树丛枝植原体主要媒介昆虫是拟帕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paraparvipenis Zhanget Liu-CA,分类地位为小绿叶蝉属Empoasca Walsh,1862,松村叶蝉亚属Empoasca(Matsumurasca)Anufri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Ⅰ基因 植原体媒介昆虫 分子鉴定 形态鉴定 拟帕小绿叶蝉
下载PDF
南方小花蝽对三种蚜虫的捕食能力和喜好性 被引量:4
2
作者 段盼 吴道慧 +7 位作者 胡昌雄 沈子娴 陈国华 殷红慧 徐天养 杨进波 张晓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9-158,共10页
南方小花蝽Oriussimilis是我国南方农田生态系统中一种对小型害虫极具控害潜力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为了明确天敌南方小花蝽对云南小春作物上常见蚜虫的捕食能力和喜好性,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雌雄成虫对不同... 南方小花蝽Oriussimilis是我国南方农田生态系统中一种对小型害虫极具控害潜力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为了明确天敌南方小花蝽对云南小春作物上常见蚜虫的捕食能力和喜好性,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雌雄成虫对不同组猎物的捕食喜好性。选取云南小春作物上3种主要蚜虫种类:烟蚜Myzus persicae、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组成的混合猎物(A组);烟蚜低日龄寄生蚜,烟蚜僵蚜和烟蚜健蚜(B组);不同发育阶段烟蚜混合共存(C组),测定南方小花蝽的捕食选择性。结果表明:南方小花蝽对烟蚜和甘蓝蚜(A组)、烟蚜僵蚜和健蚜(B组)、烟蚜低龄若蚜和高龄若蚜(C组)的捕食量高于同组其他蚜虫,表现出正喜好性(Ci>0);而对豌豆蚜(A组)、低日龄寄生烟蚜(B组)、烟蚜成蚜(C组)表现出负喜好性(Ci<0)。3种混合猎物环境下南方小花蝽的日总捕食量为6.71~15.08头/d,对各组混合猎物的日总捕食量从大到小依次为A组,C组,B组。南方小花蝽对蚜虫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能利用其控制小春作物上的蚜虫。但南方小花蝽对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寄生烟蚜后形成的僵蚜存在较大误食风险,在利用南方小花蝽控制蚜虫时应在僵蚜形成和子代蚜茧蜂羽化高峰期过后释放。此外,混合猎物条件下,南方小花蝽日捕食总量受混合猎物蚜虫种类和类型的复杂程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小花蝽 烟蚜茧蜂 烟蚜 豌豆蚜 甘蓝蚜 混合猎物
下载PDF
云南芝麻丛枝和花变叶植原体16S rRNA和rp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苏帆 杨子祥 +4 位作者 王柱华 万琼莲 毛清源 蔡红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88-897,共10页
本研究通过对表现出丛枝和花变叶症状的芝麻感病植株总DNA进行植原体16S rRNA和rp基因的PCR扩增、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明确了两种病株的病原均为植原体,并将其命名为云南元谋芝麻丛枝植原体(SEWB-YNym)和云南元谋芝麻花变叶植原体(SEP... 本研究通过对表现出丛枝和花变叶症状的芝麻感病植株总DNA进行植原体16S rRNA和rp基因的PCR扩增、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明确了两种病株的病原均为植原体,并将其命名为云南元谋芝麻丛枝植原体(SEWB-YNym)和云南元谋芝麻花变叶植原体(SEP-YNym)。两个株系的16S rRNA基因片段长度均为1248 bp,并且碱基序列完全一致。通过与其他地区报道的芝麻植原体株系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后发现这两个株系与来自缅甸的株系不存在位点差异,而与泰国、中国台湾、印度的株系分别存在3~6个位点差异。同时,还从两个株系中获得了长度均为1171 bp并且碱基序列也完全一致的SEWB-YNym和SEP-YNym的rp基因序列。此rp基因序列包括全部rpl22基因(nt90-476)和部分rps3基因(nt550-1170),分别编码128和206个氨基酸。通过对16S rRNA和rp基因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等分析,表明两个株系与候选种‘Candidatus Phytoplasma aurantifolia’相关,为16SrII-A亚组成员,并归属于植原体rp-iii亚进化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丛枝 花变叶 植原体 16S rRNA基因 rp基因
原文传递
羽脉山黄麻丛枝病感病植株内源激素含量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万琼莲 王连春 +4 位作者 巢凯翔 赵静 苏帆 蔡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7期121-127,共7页
【目的】明确植原体诱发的羽脉山黄麻丛枝病发病和无症状枝叶间六大类植物内源激素含量水平的差异,为羽脉山黄麻丛枝病发病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野外采集位于云南省新平县同一植株上表现为典型丛枝... 【目的】明确植原体诱发的羽脉山黄麻丛枝病发病和无症状枝叶间六大类植物内源激素含量水平的差异,为羽脉山黄麻丛枝病发病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野外采集位于云南省新平县同一植株上表现为典型丛枝症状的感病样品和形态正常的健康样品,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定性定量检测样品中六大类(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茉莉酸、水杨酸、赤霉素)共25种植物激素的含量水平。【结果】共检测到24种激素,H2JA在健康和感病样品中均未检测到,cZ在感病样品中未检测到,GA19只在感病样品中检测到,GA20、GA24、GA53只在健康样品中检测到。其中MESA含量最高,IAA、IBA、ICA、MEJA、JA、JA-ILE、MESA、SA、ABA等9种激素含量在感病样品和健康样品间存在极显著差异,IP和tZ存在显著差异。赤霉素中GA3、GA19、GA20、GA7、GA9、GA15含量水平变化较大。感病样品六大类植物激素含量水平总体下降明显,C/A比值升高。【结论】研究表明感染植原体的羽脉山黄麻丛枝体内植物内源激素含量水平发生了明显变化。该植原体病害的主要症状为丛枝小叶,是各种致病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哪些激素水平的失衡为主要致病因子,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脉山黄麻 植原体 激素失衡 定性定量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
下载PDF
云南蔓草虫豆丛枝植原体rp基因序列分析及结构预测
5
作者 王柱华 杨子祥 +5 位作者 苏帆 毛清源 万琼莲 王连春 蔡红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7440-7447,共8页
为了从亚组水平上明确云南元谋县的蔓草虫豆丛枝植原体的分类地位,本研究以rp(II)F1/rp(II)R1为引物,利用PCR对感病蔓草虫豆总DNA进行rp基因扩增。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和编码蛋白特性预测,并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rp基因编码的rpl22、r... 为了从亚组水平上明确云南元谋县的蔓草虫豆丛枝植原体的分类地位,本研究以rp(II)F1/rp(II)R1为引物,利用PCR对感病蔓草虫豆总DNA进行rp基因扩增。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和编码蛋白特性预测,并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rp基因编码的rpl22、rps3蛋白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CR扩增测序得到1171 bp的特异性片段,该片段包括全部rpl22基因和大部分rps3基因,两基因相互重叠,分别编码128和237个氨基酸。通过同源性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从亚组水平明确了蔓草虫豆丛枝植原体是16SrII-A亚组成员,且归属于rp-iii亚进化支。预测rp基因所编码的rpl22和rps3蛋白均为脂溶性蛋白,且二级结构包括螺旋、卷曲和折叠。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蔓草虫豆丛枝植原体蛋白跨膜运输的分子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草虫豆丛枝植原体 rp基因 序列分析 结构预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