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1个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 G7444A突变的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分析评估 被引量:9
1
作者 唐霄雯 阳娅玲 +7 位作者 高应龙 肖红利 郑静 郑斌娇 吕建新 金龙金 管敏鑫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401-406,410,共7页
目的:通过对11个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G7444A突变的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进行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等分析评估,探讨线粒体tRNASer(UCN)G7444A突变在母系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PCR扩增2 650例中国汉族非综... 目的:通过对11个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G7444A突变的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进行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等分析评估,探讨线粒体tRNASer(UCN)G7444A突变在母系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PCR扩增2 650例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样本的线粒体12S rRNA、线粒体tRNASer(UCN)基因以及GJB2基因。对11个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G7444A突变的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进行听力学检测、耳聋相关热点基因突变检测以及家系资料等综合分析。结果:在2 650例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14例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G7444A突变,突变率为0.53%。在这11个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G7444A突变的家系中,同时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G7444A突变和线粒体12S rRNA A1555G、12S rRNA C1494T或GJB2c.235delC的家系分别为3、1和2个。临床资料分析表明,这11个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母系成员在听力损失严重程度、发病年龄以及耳聋外显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G7444A突变和线粒体12S rRNA A1555G、C1494T或GJB2 c.235delC突变家系的耳聋平均外显率分别为29.4%、42.9%和19.0%。前两者的外显率明显高于只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G7444A突变家系的耳聋平均外显率(为14.0%)。结论:线粒体tRNASer(UCN)G7444A突变可能与线粒体12S rRNA A1555G和C1494T原发突变存在协同作用,共同影响非综合征型耳聋的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耳聋 线粒体tRNASer(UCN) 线粒体12S RRNA 基因突变
下载PDF
线粒体tRNA Thr T15943C突变可能是影响耳聋相关12s rRNA A1555G突变表型表达的新突变位点 被引量:7
2
作者 肖红利 +6 位作者 高应龙 阳娅玲 郑静 蔡朝阳 郑斌娇 唐霄雯 管敏鑫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3-168,共6页
目的通过对一个中国汉族耳聋塞系进行分析研究,探索与耳聋相关的新的继发突变位点。方法对一个中国汉族耳聋家系进行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然后建立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从细胞倍增时间和活性氧等部分功能实验方面进行验证。结果... 目的通过对一个中国汉族耳聋塞系进行分析研究,探索与耳聋相关的新的继发突变位点。方法对一个中国汉族耳聋家系进行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然后建立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从细胞倍增时间和活性氧等部分功能实验方面进行验证。结果家系内听力下降的母系成员在听力损失程度和听力曲线方面存在差异。该家系耳聋外显率较高,包括药物致聋的耳聋外显率为66.7%,而非药物致聋的外显率为44.4%。对先证者及母系成员进行线粒体DNA全序列分析,发现除了12s rRNA A1555G和tRNA Thr T15943C突变位点外,其余33个均为已报道的多态性位点。进一步的单体型进化树分析发现,该家系属于东亚线粒体单体型F。15943位点位于tRNA Thr茎结构上,该位点发生T-C碱基变化时会破坏tRNAn Thr 二级结构上十分保守的T-A碱基对。细胞功能实验表明,与相同F单体型的正常对照组和仅携带12s rRNA A1555G单突变家系相比,该双突变耳聋家系永生细胞系的细胞倍增时间均较其他两个对照组延长,活性氧水平则增高。结论线粒体tRNA Thr T15943C突变可能作为潜在的修饰因子与12s rRNA A1555G突变相互作用,从而增强耳聋外显率和表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线粒体DNA 突变 tRNA 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
原文传递
红景天苷调节肠道菌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效应机制
3
作者 张俊 +2 位作者 周晶 夏占杨 李红山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76-885,共10页
目的运用粪菌移植实验,围绕肠道菌群探讨红景天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高脂饮食12周诱导的NAFLD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HFD组)、红景天苷组(Sal组)... 目的运用粪菌移植实验,围绕肠道菌群探讨红景天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高脂饮食12周诱导的NAFLD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HFD组)、红景天苷组(Sal组)、模型粪菌移植组(HFD-FMT组)和红景天苷粪菌移植组(Sal-FMT组),每组8只。第7周起,Sal组小鼠以50 mg/(kg·d)的剂量灌胃给药,HFD-FMT组、SalFMT组给予10 mL/(kg·d)剂量的粪菌移植液灌胃,Control组和HFD组小鼠分别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持续6周。观察以下指标:(1)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并计算NAFLD活动度评分(NAS);(2)生化试剂盒法检测小鼠肝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血清转氨酶(ALT、AST)活性和血脂(TG、TC、LDL-C、HDL-C)含量;(3)16S rRNA方法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HFD组小鼠HE染色见大量脂滴空泡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现象,体重、肝重、肝组织TG含量、肝组织NAS评分、血清ALT、AST活性和血清TG、TC、LDL-C含量均显著升高(t=5.811,P<0.001;t=2.278,P=0.020;t=6.505,P<0.001;t=10.360,P<0.001;t=3.559,P=0.002;t=3.836,P<0.001;t=5.767,P<0.001;t=3.314,P=0.003;t=3.972,P<0.001);与HFD组相比,Sal组小鼠肝组织病变减轻,肝组织TG含量、肝组织NAS评分和血清ALT活性均显著降低(t=6.375,P<0.001;t=7.095,P<0.001;t=1.919,P=0.038);与HFD-FMT组相比,Sal-FMT组小鼠肝组织病变减轻,肝组织TG含量、肝组织NAS评分和血清ALT、AST活性均显著降低(t=5.071,P<0.001;t=8.775,P<0.001;t=1.935,P=0.038;t=4.725,P<0.001);与HFD组相比,HFDFMT组小鼠肝组织病变相似,体重、肝重、肝组织TG含量、肝组织NAS评分、血清ALT、AST活性和血清TG、TC、LDL-C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37,P=0.741;t=0.408,P=0.690;t=0.428,P=0.675;t=0.798,P=0.438;t=0.323,P=0.752;t=1.671,P=0.117;t=0.606,P=0.555;t=0.496,P=0.627;t=0.174,P=0.864);与Sal组相比,Sal-FMT组小鼠肝组织病变相似,体重、肝重、肝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道菌群 粪菌移植
原文传递
桑葚改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氧化应激损伤 被引量:1
4
作者 汪东辉 蒋素文 +6 位作者 胡爱荣 朱波 张露侃 王家岚 范莹 林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09-616,共8页
目的:探讨桑葚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氧化应激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10只SD雄性大鼠为正常组,50只NAFLD造模SD大鼠(高脂饮食持续造模8周)于第9周起随机分为模型组、桑葚低、中、高剂量组(2.5 g/kg、5.0 g/kg、10.0 g/kg)、异... 目的:探讨桑葚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氧化应激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10只SD雄性大鼠为正常组,50只NAFLD造模SD大鼠(高脂饮食持续造模8周)于第9周起随机分为模型组、桑葚低、中、高剂量组(2.5 g/kg、5.0 g/kg、10.0 g/kg)、异甘草酸镁阳性对照组(原液稀释至1.0 g/L,15 mL·kg^(-1)·d^(-1)),每组10只,连续灌胃6周。测定大鼠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腺苷三磷酸(ATP)水平,HE染色及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及脂肪沉积状况,Real-time qPCR检测肝组织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相关基因[Nrf2、I型血红素抗氧化酶(HO-1)、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MDA水平显著升高,肝组织ATP水平及γ-GCS、GSTP-1、HO-1、Nrf2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下降(P<0.01);肝脏脂肪沉积明显,肝脂肪变显著。与模型组相比:桑葚各剂量组大鼠肝组织MD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呈剂量依赖性;桑葚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ATP水平、γ-GCS及Nrf2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桑葚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GSTP-1及HO-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肝脂肪沉积改善显著,肝脂肪变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桑葚对高脂饮食诱导NAFLD大鼠肝脂肪变有较好的预防保护功效,并可能通过影响Nrf2-ARE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抗氧化应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大鼠 氧化应激 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 抗氧化反应元件
下载PDF
祛痰活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红山 应豪 +1 位作者 贺晓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54-1556,共3页
目的:观察祛痰活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NASH患者随机分为祛痰活血方组(治疗组)和水飞蓟宾胶囊组(对照组)各70例,疗程均为24周,以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血清AL... 目的:观察祛痰活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NASH患者随机分为祛痰活血方组(治疗组)和水飞蓟宾胶囊组(对照组)各70例,疗程均为24周,以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血清ALT、AST、GGT活性及TG、TC含量、肝/脾CT值、肝脏FibroScan受控衰减参数(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CAP)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4.13%,对照组为56.4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ALT、AST、GGT、TG、TC水平、症状积分、肝脏CAP值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肝/脾CT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结论:祛痰活血方对NASH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痰活血方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临床观察 水飞蓟宾胶囊
下载PDF
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显著肝组织损伤的新型诊断模型建立 被引量:3
6
作者 汪东辉 蒋素文 +5 位作者 胡爱荣 石小军 朱德东 朱陈倩 张露侃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275-280,共6页
目的建立和评估一种新的判断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者显著肝组织损伤的诊断模型。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275例接受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术的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感染... 目的建立和评估一种新的判断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者显著肝组织损伤的诊断模型。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275例接受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术的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分为<G2组和≥G2组、<S2组和≥S2组、无显著病理损伤组(GS0组,即<G2+<S2)和显著病理损伤组[GS1组,即≥G2和(或)≥S2]。分析其肝脏病理学改变和临床特征,构建显著肝组织损伤的诊断模型,并比较其判断价值。统计学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等评估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275例患者中,肝组织损伤≥G2、≥S2和GS1者分别为43例(15.64%)、30例(10.91%)和55例(20.00%)。与肝组织损伤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年龄、乙型肝炎e抗原、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计数、碱性磷酸酶和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均P<0.050),建立诊断模型YG/S。YG/S在≥G2组、GS1组的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783、0.811)。YG/S的诊断临界值为0.18,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82、0.736,阴性预测值为93.10%。当YG/S<0.05时,其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982、97.96%、0.08;当YG/S≥0.25时,其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分别为0.905、5.14;当YG/S≥0.30时,其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分别为0.959、9.33。结论约20.00%的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感染者存在显著肝组织损伤,诊断模型YG/S(<0.05或≥0.30)对该类人群的显著肝组织损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病理学 活组织检查 针吸 免疫耐受期 诊断试验评价
原文传递
可诱导肿瘤靶向性IFN-α2a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祥 璩津生 +3 位作者 康帅 杨纪峰 高基民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5-271,共7页
腺病毒载体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靶向性基因治疗的研究,但这些肿瘤靶向载体缺乏可控性,其疗效和安全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开发新型可诱导的生物肿瘤靶向载体是当今抗肿瘤靶向药物研究的当务之急。该研究构建了可诱导肿瘤靶向性IFN-α2... 腺病毒载体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靶向性基因治疗的研究,但这些肿瘤靶向载体缺乏可控性,其疗效和安全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开发新型可诱导的生物肿瘤靶向载体是当今抗肿瘤靶向药物研究的当务之急。该研究构建了可诱导肿瘤靶向性IFN-α2a重组腺病毒。重组腺病毒能够有效感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等多种肿瘤细胞株,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肿瘤细胞能高效表达IFN-α2a,而其非肿瘤细胞株L02几乎没有表达。诱导试验表明重组腺病毒Ad MT-Ⅱ-hTERT/IFN-α2a能被ZnSO4诱导表达。可诱导肿瘤靶向性重组腺病毒Ad MT-Ⅱ-hTERT/IFN-α2a成功构建为下一步体内外抑癌实验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靶向性 腺病毒 HTERT启动子 MT-Ⅱ启动子
原文传递
桑葚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蒋焱 蒋素文 +3 位作者 胡爱荣 孟依娜 陆佳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5期407-412,共6页
目的观察桑葚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6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正常饲料)和造模组50只(高脂饲料),饲养8周。于第9周起,再将造模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 目的观察桑葚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6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正常饲料)和造模组50只(高脂饲料),饲养8周。于第9周起,再将造模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桑葚低(2.5g/kg)、中(5g/kg)、高(10g/kg)剂量组、异甘草酸镁对照组(0.015g/kg),每组10只。干预组灌胃给予对应药物,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持续6周。赖氏法测定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酶法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观察大鼠肝脏大体观,计算肝脏指数,油红O染色及HE染色观察肝组织脂滴分布状况及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大体色泽较为苍白,肝脏指数下降[(2.86±0.10)比(3.79±0.55),P<0.01],肝脏油红O染色强阳性,脂肪沉积明显,肝脂肪变显著,血清ALT、AST、TG、TC及LDL-C升高,HDL-C下降[(72.50±6.20)U/L比(38.70±7.87)U/L、(267.00±40.70)U/L比(93.60±16.61)U/L、(1.52±0.24)mmol/L比(0.99±0.09)mmol/L、(1.52±0.14)mmol/L比(1.11±0.07)mmol/L、(0.57±0.04)mmol/L比(0.41±0.07)mmol/L、(0.38±0.05)mmol/L比(0.43±0.03)mmol/L,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干预组大鼠肝脏大体色泽的红润度均有一定改善,以桑葚高剂量组的改善最为明显;肝脏指数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桑葚中、高剂量组及异甘草酸镁对照组的改善显著[(3.12±0.14)、(3.22±0.10)及(3.16±0.22)比(2.86±0.10),P均<0.01]。肝组织油红O染色强度随桑葚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减轻,桑葚高剂量组及异甘草酸镁对照组的肝脏脂肪沉积改善显著;肝脂肪变均不同程度改善。桑葚各剂量组血清ALT、AST均下降,呈剂量依赖性[(54.80±5.16)U/L、(53.00±8.65)U/L、(43.30±2.36)U/L比(72.50±6.20)U/L,(135.40±26.68)U/L、(124.60±35.29)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桑葚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质代谢
下载PDF
血胆固醇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突发性聋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余啸 +2 位作者 康骋 应海岳 汪际云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年第6期318-322,327,共6页
目的探讨血胆固醇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对突发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发生率和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5月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SSNHL患者和84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纤维蛋白原... 目的探讨血胆固醇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对突发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发生率和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5月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SSNHL患者和84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的血浆浓度对SSNHL发生率和疗效的影响.结果右侧单侧SSNHL占50%,左侧单侧SSNHL占42.2%,双侧同时发病占7.8%,白细胞计数升高占34.4%,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升高占20.3%.在SSNHL发生率的比较中,诊疗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的血浆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357±68)mg/dl vs(239±109)mg/dl,P=0.001],诊疗组患者平均HDL血浆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所降低[(1.47±0.41)mmol/L vs(1.80±0.43)mmol/L,P=0.01].在SSNHL疗效的比较中,显效组患者纤维蛋白原的血浆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9).结论低HDL胆固醇血浆浓度可能是SSNHL的危险因素之一.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和炎症指标的升高可能表明SSNHL的危险性增加.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与SSNHL预后不良有关,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可以作为使用降低血清纤维蛋白原和血液黏度疗法的有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丧失 感音神经性 听觉丧失 突发性 胆固醇 脂蛋白类 HDL 脂蛋白类 LDL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类型抗病毒治疗适应证临床病理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素文 胡爱荣 +4 位作者 石小军 朱德东 朱陈倩 张露侃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50-1055,共6页
目的比较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不同类型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意义。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861例接受肝活检术、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30 IU/ml)且符合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其... 目的比较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不同类型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意义。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861例接受肝活检术、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30 IU/ml)且符合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其肝脏病理学改变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据资料不同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χ^(2)检验、Ridit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部分(72.24%)患者存在明显的病理损伤,肝功能正常组的肝纤维化程度高于异常组(P<0.001)。17.54%患者存在肝脂肪变。绝大部分(97.33%)患者肝组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染色阳性,而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染色阳性仅为50.87%。影响肝脏病理严重程度的正相关因素为碱性磷酸酶水平,负相关因素为肝组织HBcAg染色阳性、白蛋白及血小板水平;HBcAg不同染色程度间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4.142、102.386,P<0.001),以阴性组最严重。结论CHB患者不同类型抗病毒治疗适应证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差异,肝功能水平与肝脏病理严重程度并不一致,肝组织HBcAg染色阳性及强度、白蛋白及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适应证 病理学 活组织检查 针吸
原文传递
中药组分HJJB方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防治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红山 奚瑛斐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014-6018,共5页
目的:探讨HJJB方治疗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3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HJJB方组和奥贝胆酸组,每组9只,采用高脂饮食诱导的NASH小鼠模型,第11周开始各药物组小鼠灌胃给予相应药物... 目的:探讨HJJB方治疗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3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HJJB方组和奥贝胆酸组,每组9只,采用高脂饮食诱导的NASH小鼠模型,第11周开始各药物组小鼠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持续4周,观察指标如下:(1)肝组织HE染色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活动评分(NAS);(2)肝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3)血清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4)血清空腹血糖(FINS)、空腹胰岛素(FBG)含量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指数(HOMA-IR);(5)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16S rRNA测序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肝组织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和散在的炎细胞浸润,肝组织TG含量和NAS评分,血清ALT和AST活性,TG、TC、LDL-C、FINS、FBG水平及HOMA-IR显著升高(P<0.01),肠道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丰度显著降低(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丰度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HJJB方组和奥贝胆酸组上述肝组织病理变化显著减轻,肝组织TG含量和血清ALT、AST、TC、LDL-C、FINS、FBG水平及HOMA-IR显著降低(P<0.05,P<0.01),且HJJB方能纠正上述高脂饮食诱导的肠道菌群紊乱。结论:HJJB方具有良好的治疗NASH小鼠的作用,并能有效纠正肠道菌群紊乱、维持肠道菌群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肠道菌群 HJJB方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中药组分复方
原文传递
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线粒体12SrRNAA839G基因突变的功能研究
12
作者 余啸 +7 位作者 项海杰 郑静 南奔宇 郑斌娇 高金建 黄赛瑜 管敏鑫 陈波蓓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08-915,共8页
目的探讨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患者线粒体12srRNA上A839G基因突变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临床表现、线粒体DNA全序列测序结果,寻找并确定含有线粒体12sr RNAA839G基因突变的先证者,并对其家系成员进行拓展筛查。采集确诊家系的外周... 目的探讨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患者线粒体12srRNA上A839G基因突变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临床表现、线粒体DNA全序列测序结果,寻找并确定含有线粒体12sr RNAA839G基因突变的先证者,并对其家系成员进行拓展筛查。采集确诊家系的外周静脉血标本,并将血液中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永生化类淋巴母细胞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进行细胞倍增实验、药敏实验、细胞氧消耗率实验、线粒体膜电位测试和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检测等一系列反映细胞功能的相关实验。结果线粒体DNA全序列扩增检测确定含有线粒体12srRNAA839G基因突变的先证者和其家庭成员,进一步的种系发生学分析发现839位点的保守性指数高达78.6%。在RPMI.半乳糖培养基中,含有A839G基因突变的细胞株倍增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含有A839G基因突变细胞株的影响并不明显;含有A839G基因突变的细胞株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氧消耗率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与对照组相比,含有A839G基因突变的细胞株其ROS水平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839G基因突变细胞株中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群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线粒体12s rRNA A839G基因突变会对细胞内线粒体呼吸链的功能产生影响,突变细胞株的生长速率明显降低。A839G基因突变可能与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相关,是一种新的致病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障碍 线粒体 RNA 核糖体 突变
原文传递
毛细胞退化相关耳聋基因及其病理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啸 +2 位作者 康骋 黄立真 汪际云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50-55,共6页
遗传性聋的遗传异质性是由几百个蛋白编码基因决定的.无论耳聋程度的轻还是重,不同遗传背景的耳聋患者中均发现相关基因突变.在许多文献报道中,利用细胞培养技术以及小鼠等动物模型可部分解释基因突变致聋的分子机制.这些基因的发现不... 遗传性聋的遗传异质性是由几百个蛋白编码基因决定的.无论耳聋程度的轻还是重,不同遗传背景的耳聋患者中均发现相关基因突变.在许多文献报道中,利用细胞培养技术以及小鼠等动物模型可部分解释基因突变致聋的分子机制.这些基因的发现不仅为一些可能伴有临床症状的耳聋病例提供诊断依据,也为耳聋家庭提供生育指导.其中,与毛细胞的退化(尤其是外毛细胞)相关的基因突变可直接导致耳聋的发生.本文选取DFNB28、DFNA51、DFNA50等与毛细胞退化相关的耳聋基因来阐述其病理机制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 毛细胞 听觉 基因测定
原文传递
丙氨酸转氨酶不同正常值上限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改变分析
14
作者 宣王益 蒋素文 +4 位作者 胡爱荣 石小军 朱德东 张露侃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193-199,共7页
目的分析丙氨酸转氨酶(ALT)不同正常值上限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宁波市镇海区中医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收治的667例住院接受肝穿刺活检的慢性HBV感染者(ALT<40 U/L且... 目的分析丙氨酸转氨酶(ALT)不同正常值上限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宁波市镇海区中医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收治的667例住院接受肝穿刺活检的慢性HBV感染者(ALT<40 U/L且HBV DNA>30 IU/mL)的临床资料,将ALT分为Ⅰ组(男性<30 U/L,女性<19 U/L)、Ⅱ组(男性30~<35 U/L,女性19~<25 U/L)和Ⅲ组(男性35~<40 U/L,女性25~<40 U/L),同时根据肝脏炎症程度(G)和纤维化分期(S)将患者分为肝组织无明显损伤组(G且S<2组)和肝组织明显损伤组(G和/或S≥2组)。采用Ridit分析比较3组ALT的G/S构成比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组织发生明显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寻找ALT的最佳诊断临界值。结果ALT三组间G和S的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926和14.702,P<0.001)。G和/或S≥2组的构成比分别为26.05%(99/380)、32.03%(41/128)、46.54%(74/159),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21.596,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肝组织损伤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为高白/球蛋白比值和PLT计数(OR=0.246和0.986,P<0.001),危险因素为肝组织HBcAg阴性、ALT和GGT水平升高(OR=3.797、1.053和1.013,P<0.001或<0.05)。ROC曲线显示男性患者肝组织明显损伤的ALT阈值为25.6 U/L;女性患者为25.5 U/L。结论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随着ALT水平升高,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加重,临床上有必要降低判断明显肝组织病理损伤的ALT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丙氨酸转氨酶 正常值上限 肝组织病理
原文传递
中药组分HJJB方对油酸钠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沉积的干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红山 奚瑛斐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642-5645,共4页
目的:观察HJJB方[由红景天苷(H)、绞股蓝总苷(J)、姜黄素(J)、白术多糖(B)特定配比组成]对油酸钠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沉积的干预作用,并探讨HJJB方抑制细胞脂质沉积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油酸钠诱导的HepG2细胞脂肪变性模型,在确定药物... 目的:观察HJJB方[由红景天苷(H)、绞股蓝总苷(J)、姜黄素(J)、白术多糖(B)特定配比组成]对油酸钠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沉积的干预作用,并探讨HJJB方抑制细胞脂质沉积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油酸钠诱导的HepG2细胞脂肪变性模型,在确定药物无毒性剂量范围的前提下,设正常组、模型组、HJJB方组和罗格列酮组,观察细胞上清液中胰岛素、葡萄糖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及油红O染色;细胞内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丙二酰辅酶A(Malonyl-Co A)蛋白含量。结果:模型组细胞内TG、FAS、ACCase、Malonyl-CoA含量和细胞上清液中胰岛素、葡萄糖、TNF-α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HJJB方组和罗格列酮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HJJB方组的细胞内TG、FAS、ACCase、Malonyl-Co A含量和细胞上清液中胰岛素、TNF-α水平显著低于罗格列酮组(P<0.01)。结论:HJJB方对油酸钠诱导的Hep G2细胞脂质沉积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脂质合成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JJB方 油酸钠 HEPG2细胞 脂质沉积 脂肪合成 胰岛素 干预机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原文传递
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爱荣 蒋素文 +6 位作者 石小军 朱德东 陈凯 朱陈倩 张露侃 胡耀仁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91-897,共7页
目的分析免疫耐受期(IT)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就诊的273例接受肝脏穿刺活检术的IT期慢性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肝脏病理学改变... 目的分析免疫耐受期(IT)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就诊的273例接受肝脏穿刺活检术的IT期慢性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肝脏病理学改变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肝组织学≥炎症分级2级(G2)、≥纤维化分期2期(S2)及肝组织学明显异常(≥G2和/或≥S2)者分别为43例(15.75%)、30例(10.99%)及55例(20.15%)。17.95%患者存在肝脂肪变,98.17%肝组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染色阳性,而肝组织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染色阳性仅为79.49%。不同性别组肝组织病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组织HBsAg不同染色程度间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的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肝组织HBcAg不同染色程度间G和S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肝组织病理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肝组织HBcAg染色强度(负相关)、HBeAg水平(负相关)、年龄(正相关)等;但≤30岁组与>30岁组、≤40岁组与>40岁组的肝组织G和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虽然诊断模型肝脏炎症和纤维化5项指数(LIF-5)的判断价值优于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小板计数比率指数(APRI)及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但三者判断肝组病理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均不高(<0.8),只有LIF-5判断≥G2、≥G2和/或≥S2的特异度在80%以上。结论约20%的IT期慢性HBV感染者存在明显肝组织炎症活动或纤维化进展,肝组织HBcAg染色强度和HBeAg水平与其严重程度负相关,诊断模型或多数临床指标对该类人群的评估价值均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免疫耐受 病理学 活组织检查 针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