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4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永福 +1 位作者 许宇霞 王强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第11期74-75,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微创技术在脊柱创伤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脊柱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放式手术,观察组患者则进行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 目的:分析研究微创技术在脊柱创伤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脊柱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放式手术,观察组患者则进行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疼痛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以及镇痛药使用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治疗脊柱损伤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其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减少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创伤 微创手术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0
2
作者 罗为民 +3 位作者 王永福 汪学辉 王上元 王强 《中外医疗》 2015年第10期26-28,共3页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在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和后正中入路)两种不同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统计该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62例,均采用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将所有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Ⅰ组:...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在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和后正中入路)两种不同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统计该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62例,均采用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将所有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Ⅰ组:椎旁肌间隙入路组;Ⅱ组:后正中入路组。对比两组的手术用时、Cobb角纠正率、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疼痛的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术后Cobb角纠正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优于Ⅱ组。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周时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优于Ⅱ组;第2周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对比传统的后正中入路,椎旁肌间隙入路在保证压缩椎体高度复位满意的同时,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者疼痛缓解早,术后早期康复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 肌间隙 脊柱 骨折 手术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下侧前方腰椎融合术与改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被引量:10
3
作者 许宇霞 史强 +2 位作者 李远红 罗为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429-2433,2439,共6页
目的探讨通道辅助显微镜下侧前方腰椎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与改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 目的探讨通道辅助显微镜下侧前方腰椎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与改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OLIF组和Mis-TLIF组各6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功能恢复、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采用改良MacNab标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Mis-TLIF组比较,OLIF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均明显更短或更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ODI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6个月后两组间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Mis-TLIF而言,OLIF手术具有安全可行、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能有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侧前方入路腰椎间融合 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 显微镜
下载PDF
辩证思维在骨科疾病诊治中的运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彭耀庆 《医学与哲学(B)》 2007年第8期71-71,75,共2页
关键词 骨科医生 辩证思维 疾病诊治 医学辩证法 哲学理论体系 哲学问题 医学哲学 临床工作
下载PDF
关节造影在儿童肘内翻畸形截骨矫正术中的应用体会
5
作者 杨力 许宇霞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 评估关节造影在儿童肘内翻畸形截骨矫正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2—2019-02长沙市中心医院骨科诊治的28例单侧儿童肘内翻畸形,其中14例采用关节造影联合肱骨远端闭合楔形截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 目的 评估关节造影在儿童肘内翻畸形截骨矫正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2—2019-02长沙市中心医院骨科诊治的28例单侧儿童肘内翻畸形,其中14例采用关节造影联合肱骨远端闭合楔形截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14例采用单纯肱骨远端闭合楔形截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提携角改变度数、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结果 2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8~69个月,平均39个月。所有患儿术后3个月获得骨性愈合,无骨骺早闭、骨不愈合、肘内翻畸形复发等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术中未出现造影剂导致的不良反应,术后未出现钉道感染。对照组术后出现1例钉道感染,用抗生素对症治疗后痊愈。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末次随访时提携角改变角度大于对照组,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肘内翻畸形截骨矫正术中进行关节造影可以清晰显示肘关节远端关节线并指导确定截骨角度和克氏针的位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内翻畸形 截骨矫正术 关节造影 克氏针
原文传递
腋下经胸入路与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上胸椎结核的疗效
6
作者 罗琦山 罗为民 +3 位作者 史强 李远红 许宇霞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157-1162,共6页
目的对比腋下经胸入路与后入路病椎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上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55例上胸椎结核患者,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腋下经胸组和后路组,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 目的对比腋下经胸入路与后入路病椎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上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55例上胸椎结核患者,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腋下经胸组和后路组,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前和术后1周、术后3个月血清炎症指标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并发症情况。结果腋下经胸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3个月和12个月时的VAS、ODI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且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腋下经胸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后路组(均P<0.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的ODI评分明显低于后路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血沉、CRP较术前明显升高(均P<0.05),但术后3个月时血沉及CRP水平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两组患者术后1周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低于术前水平,但随着治疗的延续,术后3个月时CD4^(+)/CD8^(+)比值明显上升。结论腋下经胸入路和后路均可用于上胸椎结核的手术治疗,但腋下经胸入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胸椎 植骨融合术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25例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永福 罗为民 +3 位作者 王上元 许宇霞 王强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伤椎置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胸腰段单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手术,比较所有病例术前、术后各时间点的伤椎楔变角、胸腰段... 目的探讨后路伤椎置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胸腰段单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手术,比较所有病例术前、术后各时间点的伤椎楔变角、胸腰段后凸Cobb角、矢状面指数(SI)、腰背疼痛VAS评分改善等指标。结果本组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神经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20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650mL。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0个月(16~28个月),术后各时间点伤椎楔变角、胸腰段后凸Cobb角、SI及腰背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能充分恢复伤椎高度,矫正后凸,恢复脊柱前、中柱力线结构,减少后凸矫正角度丢失,减少长期腰背疼痛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伤椎 椎弓根钉 经椎弓根 植骨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体支撑体在儿童脊柱结核前柱重建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强 罗为民 +2 位作者 许宇霞 王永福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 polyamide 66,n-HA/PA66)椎体支撑体在儿童脊柱结核前柱重建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15年12月应用n-HA/PA66椎体支撑体行儿童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前柱重建手术23例,其中...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 polyamide 66,n-HA/PA66)椎体支撑体在儿童脊柱结核前柱重建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15年12月应用n-HA/PA66椎体支撑体行儿童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前柱重建手术23例,其中胸椎结核9例,胸腰段脊柱结核9例,腰椎结核5例。术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D级14例,E级9例。采用VAS评分、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评估手术疗效,通过X线片及三维CT评价术后脊柱序列恢复、支撑体融合及移位下沉情况。结果 23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6(9~36)个月。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2±1.3)分下降至末次随访时(1.8±1.1)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结核症状消失,病灶完全治愈,无复发。术前14例合并神经功能障碍的D级患者均恢复到E级。病椎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45.2°±2.5°矫正至28.3°±2.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支撑体脱出、破裂、塌陷等情况出现。术后9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复查X线及三维CT示4例椎体支撑体出现轻微下沉,但n HA/PA66椎体支撑体与相邻椎体终板间均达到骨性融合,内固定位置良好。结论 n-HA/PA66椎体支撑体能有效恢复及维持融合节段的生理高度及弧度,促进植骨融合,是一种儿童脊柱结核病灶清除脊柱前柱重建手术的理想支撑及植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聚酰胺 人工椎体 纳米材料 脊柱结核 儿童
下载PDF
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67例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彭耀庆 +2 位作者 丁亮 戴楠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20期3030-3031,共2页
目的:观察AF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AF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其中29例合并神经系统症状者加相应的减压治疗,术中植骨67例。结果:所有伤椎椎体高度恢复良好,生理曲度得到明显恢复,Coob’s角显著减小... 目的:观察AF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AF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其中29例合并神经系统症状者加相应的减压治疗,术中植骨67例。结果:所有伤椎椎体高度恢复良好,生理曲度得到明显恢复,Coob’s角显著减小。随访8~19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29例合并神经症状者,25例得到改善,4例改善不明显。结论: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内固定 治疗 胸腰椎 骨折
下载PDF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永福 +1 位作者 王上元 许宇霞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失败原因。方法 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采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患者421例,其中男279例,女142例;年龄21~59岁,平均39.7岁。腰椎间盘突出节段位于L3~413例,L4~5319例,L5S189例。记录手... 目的分析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失败原因。方法 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采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患者421例,其中男279例,女142例;年龄21~59岁,平均39.7岁。腰椎间盘突出节段位于L3~413例,L4~5319例,L5S189例。记录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改良Macnab标准)、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失败率及复发率。结果随访时间12~56个月,平均31.6个月。手术时间30~100min,平均58.4min;住院时间2~5d,平均3.4d;临床疗效优良率90.3%;PELD失败率4.3%(18/421);复发率0.7%(3/421)。18例失败病例中,椎间盘摘除不完全者12例(66.7%),复发者3例(16.7%),术后顽固性疼痛者2例(11.1%),神经根损伤者1例(5.6%)。12例椎间盘摘除不完全者中,工作通道位置不适宜者4例(33.3%),游离型者3例(25.0%),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者3例(25.0%),腋下型者3例(25.0%),肩型者1例(8.3%)。其中游离型者中有2例工作通道位置不适宜,腋下型和肩型者各有1例工作通道位置不适宜。2例顽固性疼痛者,经MRI及CT检查示椎间盘摘除完全,但是有侧隐窝狭窄。结论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要想成功的实施PELD术,仍需要根据椎间盘突出类型进行个体化对待、精确的工作通道置入和手术经验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窥镜椎间盘摘除 疗效
下载PDF
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加椎旁置管注药治疗脊柱结核90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学徽 罗为民 +2 位作者 缪时金 罗琦山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1期5196-5197,共2页
目的:对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加椎旁置管注射抗痨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2005-03/2008-04我科对90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前路病灶清除,取髂骨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椎旁置硬膜外导管于体外,局部注射INH 0.2+SM... 目的:对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加椎旁置管注射抗痨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2005-03/2008-04我科对90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前路病灶清除,取髂骨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椎旁置硬膜外导管于体外,局部注射INH 0.2+SM 0.5,隔日1次,持续1个月。结果:90例患者经过6~36个月随访,疗效满意,结核无复发。所有患者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植骨后6个月左右骨性融合。结论: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加椎旁置管注药,是一种可行的,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外科学/药物疗法 髂骨/移植 治疗结果 人类
原文传递
颈椎前路融合术对相邻节段终板影响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丁亮 彭耀庆 +3 位作者 黄永辉 孙太存 左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4-137,I0003,共5页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软骨终板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探讨颈椎前路融合术对相邻节段软骨终板的影响。方法:6只健康3~4岁雌性山羊,随机分为Ⅰ、Ⅱ组,每组3只。Ⅰ组为假手术组,仅切开显露颈椎椎体及椎间盘;Ⅱ组为实验组,行颈前...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软骨终板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探讨颈椎前路融合术对相邻节段软骨终板的影响。方法:6只健康3~4岁雌性山羊,随机分为Ⅰ、Ⅱ组,每组3只。Ⅰ组为假手术组,仅切开显露颈椎椎体及椎间盘;Ⅱ组为实验组,行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手术节段均为C3/4。手术6个月后于腹腔注射麻醉下切取Ⅰ组及经X线证实手术节段已骨性融合的Ⅱ组山羊C2/3、C4/5上、下终板右侧组织块制备电镜标本,观察软骨终板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超微结构;空气栓塞法处死山羊,完整取下包含上、下终板及部分终板下骨质的C2/3和C4/5椎间盘,于正中矢状面上切取组织块制备光镜标本,行HE染色,测量软骨终板缺损的宽度并参考Ariga评价标准判定其退变情况,测量软骨终板钙化层厚度。结果:Ⅰ组软骨终板组织学表现正常,Ⅱ组83.3%出现轻度退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均未观察到中、重度退变情况。Ⅰ、Ⅱ组软骨终板钙化层厚度分别为71.9±2.3μm与92.6±14.2μ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观察显示,与Ⅰ组比较,Ⅱ组软骨终板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发生退变。结论:颈椎前路融合术可导致相邻节段软骨终板退变,而这种改变可能是引起相邻节段椎间盘营养障碍和退变的始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路手术 相邻节段 软骨终板 退变 组织学 超微结构 山羊
下载PDF
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桡骨头骨折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强 罗为民 +2 位作者 汪学徽 谢杰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微型钛板治疗复杂桡骨头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1例复杂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其中MasonⅡ型14例,Ⅲ型7例。均采用肘关节后外侧切口,骨折复位后克氏针辅助固定,再行指骨钛板螺钉... 目的探讨运用微型钛板治疗复杂桡骨头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1例复杂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其中MasonⅡ型14例,Ⅲ型7例。均采用肘关节后外侧切口,骨折复位后克氏针辅助固定,再行指骨钛板螺钉固定,确认关节面平整,关节旋转及伸屈运动无阻碍。术后予石膏外固定2~4周,石膏拆除后开始渐进的功能锻炼。结果本组手术时间50~80 min,平均(65±15)min。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5(5~24)个月,术后3~5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肘关节屈平均115°(110°~125°),伸平均5°(0°~10°),旋前平均55°(50°~60°),旋后平均50°(40°~60°)。1例遗留轻度肘关节疼痛;无肘关节外翻不稳定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根据Broberg和Morrey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优8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85.7%。结论运用微型钛板固定桡骨头骨折安全可行,能更好地恢复桡骨头关节面的解剖结构,并有效固定,为早期肘关节功能锻炼提供了稳定性,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下载PDF
汉族人群XRCC1基因多态性与神经胶质瘤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永福 谭黎明 +4 位作者 屈健 罗为民 王上元 罗琦山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714-717,共4页
目的探讨X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CC1)基因多态性与神经胶质瘤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对368名汉族脑胶质瘤患者和346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基因分型,XRCC1 Arg194Trp(rs1799782)、Arg280His(rs25489)、Arg399Gln(rs25487)三种多态性... 目的探讨X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CC1)基因多态性与神经胶质瘤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对368名汉族脑胶质瘤患者和346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基因分型,XRCC1 Arg194Trp(rs1799782)、Arg280His(rs25489)、Arg399Gln(rs25487)三种多态性进行直接测序。结果胶质瘤组Arg280His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中频率(9.65%vs 16.04%,OR=0.60(0.46—0.80),P〈0.001);GA与AA基因型频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58%vs22.83%;1.36%vs4.63%)。Arg399GlnA等位基因频率胶质瘤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8.72%vs30.06%,OR=1.29(1.11~1.49),P=0.001);GA或AA基因型的频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38%vs38.15%;16.03%vs10.98%)。rs1799782(Arg194Trp)等位基因或基因型频率未发现不同。结论中国汉族人群XRCC1基因Arg280His(rs25489)和Arg399Gln(rs25487)多态性可能会影响胶质瘤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CC1 胶质瘤 多态性 易感性
原文传递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学徽 罗为民 +2 位作者 缪时金 罗琦山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6期3801-3802,共2页
目的:比较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4例,单纯行PLDD治疗;试验组26例,PLDD联合臭氧注射,临床疗效采用M acN ab评分及VA S评分,分别评价术后1d、7 d,电话随访3个月疗效。结果:... 目的:比较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4例,单纯行PLDD治疗;试验组26例,PLDD联合臭氧注射,临床疗效采用M acN ab评分及VA S评分,分别评价术后1d、7 d,电话随访3个月疗效。结果:术后的优良率分别为试验组90%,对照组6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LDD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可以加速腰腿疼痛症状的改善,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外科学 椎间盘移位/外科学 激光手术 减压术 外科 臭氧/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耀庆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269-3272,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新方法。方法CT荧屏上确定胸腰椎骨折的成形平面并设计进针点和进针方向,CT光标下定位,局麻下按预设计进针点和进针方向经皮穿入手钻,CT证实手钻位置满意后沿手钻置入导针,拔出手钻后... 目的介绍一种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新方法。方法CT荧屏上确定胸腰椎骨折的成形平面并设计进针点和进针方向,CT光标下定位,局麻下按预设计进针点和进针方向经皮穿入手钻,CT证实手钻位置满意后沿手钻置入导针,拔出手钻后沿导针置入工作通道至椎体后壁前方3mm左右,拔出导针,用钻头通过工作通道于骨折椎体内开一隧道至距椎体前壁3~5mm,通过工作通道于隧道内置入KyphX可膨胀球囊,CT证实球囊位置满意后,向球囊内缓慢注入碘造影剂至骨折椎体高度恢复满意而皮质骨壁保持完整或球囊内压力达400Pa,抽出造影剂,拔出球囊,用配套器械通过工作通道于复位后的骨折椎体空腔内缓慢注入骨水泥3~5mL,等骨水泥固化后拔出工作通道,皮肤穿刺口用创可贴封闭。共治疗胸腰椎骨折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45~71岁,平均64岁,单纯椎体压缩性骨折9例,椎体轻度爆裂性骨折3例。结果所有患者均为1侧穿刺成形,平均手术时间55min,术中出血10~20mL,无1例损伤脊髓、脊神经、血管或胸腹腔脏器,无骨水泥渗漏与栓塞;术后1~3d戴腰围下地行走,除3例有腰背部酸胀外无其它不适。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可靠、操作简便、定位精确、损伤小、恢复快,适应证较广,放射暴露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微创治疗 PKP CT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器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交感型颈椎病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强 罗为民 +2 位作者 汪学徽 罗琦山 《临床外科杂志》 2011年第10期698-699,共2页
目的观察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器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器植骨内固定术,其中1个间隙融合5例,2个间隙融合12例,3个间隙融合4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根据JO... 目的观察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器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器植骨内固定术,其中1个间隙融合5例,2个间隙融合12例,3个间隙融合4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根据JOA评分、交感神经症状改善情况及X片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34.5±24.7)min,术中出血量(92.6±65.7)ml。术后随访12~47个月,平均26个月,交感神经症状改善情况:优6例,良1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0.4%;JOA评分由术前的(10.3±1.4)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13.9±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植骨均融合,椎间融合器及内固定位置良好。椎间融合器无沉降,颈椎前凸曲度保持良好。结论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器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交感型颈椎病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型颈椎病 椎间盘切除术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ROI-C自锁式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
18
作者 王强 罗为民 +2 位作者 许宇霞 王永福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5年第6期436-43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ROI-C自锁式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8月应用前路减压、ROI-C自锁式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28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节段:C3/4 4例,C4/5 8例,C5/6... 目的探讨应用ROI-C自锁式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8月应用前路减压、ROI-C自锁式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28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节段:C3/4 4例,C4/5 8例,C5/6 11例,C6/7 5例。结果 2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平均53.7(30~130)ml;手术时间平均75(55~100)min。无神经血管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28例患者平均随访13(8~21)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7.2±2.1提高至14.3±1.9(P〈0.05),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7.2±1.4)mm VS(5.3±1.8)mm,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X线片提示内固定无松动,椎间高度无丢失。结论 ROI-C自锁式融合器有较优异的材料及力学性能,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具有简化手术操作步骤、对椎前软组织无干扰的优点,早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间融合器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椎弓根钉棒系统在寰椎骨折中的应用体会
19
作者 许宇霞 罗为民 +5 位作者 罗琦山 汪学徽 王强 王上元 王永福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29期172-173,共2页
目的:评价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在寰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即予颈托制动,骨折移位明显者常规行颅骨牵引。全身麻醉后,患者取俯卧位,Mayfeild头架固定,透视寰枢椎位置满意后行后路开放复位、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 目的:评价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在寰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即予颈托制动,骨折移位明显者常规行颅骨牵引。全身麻醉后,患者取俯卧位,Mayfeild头架固定,透视寰枢椎位置满意后行后路开放复位、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对合并横韧带损伤或关节面明显受累者一期行后路植骨融合,术后颈托制动1个月,定期复查;对未行植骨融合的患者,术后6个月行寰枢椎内固定取出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6~24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所有病例寰枢椎关系满意,未发现脊髓神经损伤加重征象,内固定无松动、脱出及断裂,骨折愈合,已行植骨融合者植骨块骨性融合,未行植骨融合的患者取出内固定装置后颈部旋转功能明显恢复。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可使寰椎骨折获得良好的复位及坚强的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骨折 后路治疗 椎弓根钉棒系统
下载PDF
颈前路梯形盖式截骨减压原盖回植术的初步实验研究
20
作者 王军 彭耀庆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9期1809-1812,共4页
【目的】寻找颈椎前路梯形盖式截骨减压原盖回植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实验依据。【方法】对比分析颈椎前路梯形盖式截骨减压原盖回植术与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在放射影像学和骨融合学上的差异。【结果】颈椎前路梯形盖... 【目的】寻找颈椎前路梯形盖式截骨减压原盖回植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实验依据。【方法】对比分析颈椎前路梯形盖式截骨减压原盖回植术与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在放射影像学和骨融合学上的差异。【结果】颈椎前路梯形盖式截骨减压原盖回植术与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的植骨融合率在放射学与组织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颈椎前路梯形盖式截骨减压原盖回植术所需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结论】颈椎前路梯形盖式截骨减压原盖回植术与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的植骨融合率在放射学与组织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但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后者,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术 外科 截骨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