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夏季气温及降水变化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93
1
作者 刘德 李永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3-178,共6页
利用重庆市长年代气温及降水观测资料,用MHF(墨西哥帽函数)小波方法分析重庆市夏季气温及降水的时间—频率的多层次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夏季气温及降水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且降水变化较气温更复杂;重庆市夏季平均气温... 利用重庆市长年代气温及降水观测资料,用MHF(墨西哥帽函数)小波方法分析重庆市夏季气温及降水的时间—频率的多层次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夏季气温及降水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且降水变化较气温更复杂;重庆市夏季平均气温变化以3年周期振动最强,而降水变化则以10年周期振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夏季 气温变化 降水变化 小波分析
下载PDF
全球变暖对区域极端气温出现概率的影响 被引量:72
2
作者 程炳岩 丁裕国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9-435,共7页
在适当的概率分布模式基础上,考察冬夏极端气温出现概率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敏感率,以上海、南京、东台、徐州站为试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冬季逐日最低(极端)或平均最低气温或夏季逐日最高(极端)或平均最高气温的概率分布的敏感率... 在适当的概率分布模式基础上,考察冬夏极端气温出现概率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敏感率,以上海、南京、东台、徐州站为试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冬季逐日最低(极端)或平均最低气温或夏季逐日最高(极端)或平均最高气温的概率分布的敏感率几乎都呈现出气温方差变化的影响大于气温均值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分布模式 极端气温 概率敏感率
下载PDF
大气环流的季节突变与季风的建立I·基本理论方法和气候场分析 被引量:37
3
作者 曾庆存 张东凌 +2 位作者 张铭 左瑞亭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5-302,共18页
将曾庆存等提出的大气环流的季节划分和计算季风的理论方法作了改进,使之更便于研究季风的建立过程.该理论方法将环流突变和季风建立时段,其'变差度'和与其前和其后场的'相似度'等由空间场的泛函随时间的变化(即数学名... 将曾庆存等提出的大气环流的季节划分和计算季风的理论方法作了改进,使之更便于研究季风的建立过程.该理论方法将环流突变和季风建立时段,其'变差度'和与其前和其后场的'相似度'等由空间场的泛函随时间的变化(即数学名词上的'流'[flow])一起求出来.研究Ⅰ先分析气候平均场,Ⅱ分析各个别年份的情况及年际变化.研究Ⅰ的结果表明:(1)该方法可以客观定量地定出'突变'时段的关键日期;与季风建立过程联系,即是季风建立的'预兆日期',它比人们用天气-气候学方法(甚至用别的气象要素)定出的可以明显感觉到的或有明显实用价值的'季风来临日期'要早2至4天.(2)在北半球亚澳季风系统区域,夏季风的来临在许多关键地区伴有明显的环流突变,建立和推进者很快,但也有许多区域不表现为当地环流的突变,推进速度也慢.(3)北半球亚澳季风系统低空的热带季风分支,在6月中以前可明确区分为3个子系统,(a)西太平洋暖池和邻近低纬区域,4月中下旬建立;(b)热带东北印度洋(北界与孟加拉湾相邻,但不包括其在内)及索马里东边海洋,4月末至5月初建立;和(c)南海区域,5月上旬从南到5月下旬到北部.南海夏季风向北推进最快,于5月末候即可达北回归线附近,然后与暖池西北区域风场的突变一起,于6月中旬影响到东亚30°N区域;印度洋季风于6月初到达印度半岛东南端,然后逐渐推向印-巴次大陆.7月中以后,热带季风才连成一片,由非洲东岸直至长江下游和菲律宾附近.副热带季风分支于6月中旬可以感到其影响,于7、8月盛行于东亚和西太平洋区域,且结构和演变都比较复杂;6~7月间只表现为在(5~20°N,120~150°E)区域有强的环流突变(与副高增强并北移对应),7月中至8月底,则在上述区域和沿30°N的长江下游和日本以南的洋面上有3个强的环流突变中心(对应于副高又一次增强北移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突变 季风来临的预兆日期 亚澳季风系统 南海季风 暖池 高低空环流相互作用
下载PDF
南半球环流变化对西太平洋副高东西振荡的影响 被引量:27
4
作者 薛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660-1662,共3页
研究了南半球环流变化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季节内东西振荡的影响,发现马斯克林高压(马高)的低频振荡可引起澳大利亚高压(澳高)及越赤道气流的振荡,并通过平流过程进一步影响到副高.马高增强后,副高增强西伸,而澳高增强后,副高减... 研究了南半球环流变化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季节内东西振荡的影响,发现马斯克林高压(马高)的低频振荡可引起澳大利亚高压(澳高)及越赤道气流的振荡,并通过平流过程进一步影响到副高.马高增强后,副高增强西伸,而澳高增强后,副高减弱东退,从而造成副高的东西振荡.此外,马高和澳高的变化超前于副高10~25天,这对于副高和相关的梅雨预报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东西振荡 马斯克林高压 澳大利亚高压 西太平洋副高 低频振荡 环流变化 南半球 越赤道气流 平流
原文传递
江苏冬夏极端气温与大气环流及海温场的遥相关 被引量:29
5
作者 丁裕国 姜爱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3-82,共10页
以江苏夏季最高气温和冬季最低气温场为例,研究海气耦合作用对区域气温场异常型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苏夏季最高气温受到同期海气耦合作用的影响较明显,冬季最低气温受同期海气耦合作用的影响较少;从一定意义上说,夏季最高气温的降低... 以江苏夏季最高气温和冬季最低气温场为例,研究海气耦合作用对区域气温场异常型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苏夏季最高气温受到同期海气耦合作用的影响较明显,冬季最低气温受同期海气耦合作用的影响较少;从一定意义上说,夏季最高气温的降低是由于东太平洋遥相关型强度的变化及同期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分布型的强度加强所致,而冬季最低气温的升高则是由于WA型及欧亚大陆上空环流型强度的变化及同期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分布型的强度减弱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最高气温 冬季 最低气温 遥相关 江苏 大气环流 海温场
下载PDF
江苏地区极端气温振动型态的长期变化特征 被引量:17
6
作者 朱定真 丁裕国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5-153,共9页
本文采用对江苏地区冬夏季逐日极端气温变化的振动模态 (分布型 )及其长期演变的时空特征进行气候统计诊断分析 ,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结果表明 ,我省夏季 6~ 7月 (梅雨前后 )由于副热带高压不断向北挺进的环流型及其汛期特点的影响 ... 本文采用对江苏地区冬夏季逐日极端气温变化的振动模态 (分布型 )及其长期演变的时空特征进行气候统计诊断分析 ,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结果表明 ,我省夏季 6~ 7月 (梅雨前后 )由于副热带高压不断向北挺进的环流型及其汛期特点的影响 ,对应的逐日最高温度变化特征即有所反映 ,冬季同样也受其环流及天气特点的影响 ,所以 ,冬夏季逐日高低温波动型各有不同的特点。而所揭示的(以上海为例 )冬夏逐日气温振动模态的年际变率特征 ,也有一定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逐日最高温度 冬季逐日最低温度 气温振动模态 年际变率
下载PDF
重庆市年平均气温变化多时间尺度特征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德 李永华 +2 位作者 阳作明 向波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1-256,共6页
利用长年代气温资料讨论了重庆市年平均气温的多时间尺度特征 ,结果表明 :重庆市近几十年气温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 ,但总的趋势是下降的 ,这与同期全球。
关键词 气温变化 多时间尺度 重庆 小波变换
下载PDF
外热带大气扰动对ENSO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薛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11-1318,共8页
合成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5次主要的ENSO事件,发现外热带大气扰动通过经向风异常不仅对ENSO的发生起到重要的触发作用,而且影响到ENSO的发展和衰减.因此,尽管ENSO对外热带大气扰动有影响,但同时外热带大气扰动又与ENSO有相互作用.在E... 合成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5次主要的ENSO事件,发现外热带大气扰动通过经向风异常不仅对ENSO的发生起到重要的触发作用,而且影响到ENSO的发展和衰减.因此,尽管ENSO对外热带大气扰动有影响,但同时外热带大气扰动又与ENSO有相互作用.在ENSO发生前,南印度洋中纬度为反气旋异常,并通过Rossby波的频散作用加强了澳大利亚附近的反气旋异常;同时,澳大利亚东部沿海的南风异常与菲律宾附近的北风异常在赤道辐合,促进了赤道西太平洋西风异常的爆发和其后ENSO的发生.在ENSO发生之后,东南太平洋上的气旋异常及相关的南风异常进一步增强了赤道中东太平洋的西风异常和ENSO的发展.当ENSO达到成熟时,澳大利亚东部的反气旋异常东移,使东南太平洋的气旋异常减弱,南方涛动型环流异常亦随之减弱;同时,阿留申气旋异常加强,尤其是副热带北太平洋的风场异常可加强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的涌升,使该地区海表温度降低,加速ENSO的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 外热带大气扰动 西风异常 经向风异常
下载PDF
南海季风爆发的统计动力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东凌 曾庆存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7-386,共10页
作者对南海季风爆发作了统计动力分析,即将南海季风爆发前后的高低层风场看成一个整体,并以南海季风爆发日为基准,对风场作了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偏差风场的第一模态反映了高低层东亚夏季风环流在南海季风爆发日前后... 作者对南海季风爆发作了统计动力分析,即将南海季风爆发前后的高低层风场看成一个整体,并以南海季风爆发日为基准,对风场作了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偏差风场的第一模态反映了高低层东亚夏季风环流在南海季风爆发日前后有剧烈变化,这直接体现了南海季风的爆发,并表明此时大气环流有突变发生;第二、三模态则分别反映了具有5~7天振荡周期的中高纬大气长波活动和亚洲季风区中准双周低频振荡的主要活动区,以及中低纬度大气环流的相互作用;第二模态体现了偏差风场的幅散风部分而第三模态则体现了旋转风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季风 统计动力分析 复经验正交函数 分析 突变 中低纬相互作用
下载PDF
2020年6~7月西南地区东部降水异常偏多的水汽输送特征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永华 周杰 +2 位作者 卢楚翰 向波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9-326,共18页
利用1961~2020年西南地区东部118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和1979~2020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5逐月再分析资料以及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提供的逐6 h全球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回归、聚类... 利用1961~2020年西南地区东部118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和1979~2020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5逐月再分析资料以及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提供的逐6 h全球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回归、聚类、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综合轨迹(HYSPLITv5.0)模型模拟等方法对2020年6~7月西南地区东部降水异常偏多特征、大尺度水汽输送特征及水汽收支状况和主要水汽源地及贡献等进行了分析,定义了关键区水汽强度指标,分析了关键区水汽强度与海温的联系。结果表明,2020年6~7月西南地区东部平均降水量异常偏多5成,为1961年以来最多,除贵州中部和四川东北部的局部地区降水较常年略偏少外,其余地区降水均较常年明显偏多。2020年6~7月200 hPa上高空急流位置偏南,西南地区东部正好位于急流轴以南地区,高层强辐散流出,低层强辐合流入,配合从低层到高层的深厚的强烈的垂直运动,为降水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明显西伸,有利于其西南侧的暖湿气流向西南地区东部输送,使得该区域降水偏多。采用拉格朗日方法计算的定量的水汽轨迹追踪结果表明2020年6~7月西南地区东部降水的水汽路径70.5%来自于孟加拉湾、南海和阿拉伯海等南方路径,17.6%来自于北方路径,11.9%来自于局地。前冬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高和热带印度洋全区海温偏高,西太平洋副高明显偏西、偏强,孟加拉湾和南海地区为东风距平,有利于南海地区向西的水汽偏强,不利于孟加拉湾地区向东的水汽输送;与此同时,菲律宾至我国南海附近为异常反气旋,使得中南半岛北部地区为偏南风距平,有利于中南半岛北部地区向北的水汽输送偏强,共同造成西南地区东部降水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东部 水汽输送 水汽强度指标 拉格朗日轨迹模式
下载PDF
大气环流的季节突变与季风的建立II·个别年份南海夏季风的情况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铭 张东凌 +2 位作者 左瑞亭 曾庆存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3-314,共12页
将流的标准化变差度概念应用到各年南海夏季风建立研究中去,并用其作为大气环流调整的客观定量指标。用该指标定义的南海夏季风建立的预兆日期与用传统天气气候学方法确定的南海夏季风的来临日期,在绝大多数具体年份两者均很接近,故可... 将流的标准化变差度概念应用到各年南海夏季风建立研究中去,并用其作为大气环流调整的客观定量指标。用该指标定义的南海夏季风建立的预兆日期与用传统天气气候学方法确定的南海夏季风的来临日期,在绝大多数具体年份两者均很接近,故可作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先兆指标。但有一些年份,南海季风的建立不伴随着低空环流的突变过程,两种方法都可能不准确,可靠的方法也许是用场相似度作指标。此外,南海夏季风建立前,对流层顶和平流层下层就出现了环流调整,该调整为南海夏季风建立打下基础,而南海夏季风爆发则表现为低空环流的大调整。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是高、低空全球大气环流发生显著调整的结果,并非限于南海范围局部,南海夏季风建立不能看作是发生在南海的局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 大气环流 变差度 季节突变 预兆日期 建立日期
下载PDF
热带印度洋上层洋流的动力统计诊断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东凌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7-400,共14页
作者对热带印度洋上层洋流作了空间的三维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揭示其与印度洋偶极子和ENSO循环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上层流场偏差的前3个三维模态都具有赤道俘获波的性质,第一、二、三模态均具有2~4年的准周期,第一、三模态... 作者对热带印度洋上层洋流作了空间的三维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揭示其与印度洋偶极子和ENSO循环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上层流场偏差的前3个三维模态都具有赤道俘获波的性质,第一、二、三模态均具有2~4年的准周期,第一、三模态分别对应于第一、二类印度洋偶极子模态,第二模态则是ENSO在印度洋的延伸模态.由三维EOF各模态可直接计算各模态的垂直速度场.印度洋海温的年际变化主要取决于印度洋地区的海气耦合状态,然而ENSO循环也有很大影响,其影响也许是通过沃克环流的啮合作用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经验正交函数分析 热带印度洋 印度洋偶极子 ENSO循环
下载PDF
奇异谱分析在太阳10.7cm射电流量中期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钟秋珍 刘四清 +1 位作者 龚建村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9-203,共5页
首次尝试利用信号处理技术奇异谱分析方法预测太阳活动低年未来27天太阳10.7cm射电流量.选取的预报试验时间段是2004年4月30日至5月30日,此试验期内太阳活动水平相对较低.在样本时间序列的构建上,吸取了相似周数据分析思路,采取的是23... 首次尝试利用信号处理技术奇异谱分析方法预测太阳活动低年未来27天太阳10.7cm射电流量.选取的预报试验时间段是2004年4月30日至5月30日,此试验期内太阳活动水平相对较低.在样本时间序列的构建上,吸取了相似周数据分析思路,采取的是23周实时观测数据与其相似周第20周下降年部分数据相结合的方式,既增加了样本长度又避开了太阳活动的活跃期.这31天的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情况下,预报值基本上体现出F10.7的变化趋势,平均相对误差为10.5%;比同时期美国空军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小,前者为11.3%,后者为14.6%;除两天外,SSA每一次27天的预报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比美国空军(AAF)的要小;对不同的时间提前量而言,AAF提前1天到提前12天的预报准确性较奇异谱分析方法要高,即AAF较短期的预报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谱分析 射电流量 中期预测 2004年4月 应用 信号处理技术 相对误差 太阳活动 美国空军 预报试验 时间序列 活动水平 分析思路 观测数据 试验结果 样本长度 变化趋势 预报结果 预报效果 时间段 试验期 23周 活跃期 预报值
下载PDF
江苏省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周期振动的谱特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丁裕国 姜爱军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9-166,共8页
本文综合运用奇异交叉谱分析等多种气候诊断方法研究江苏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振动的准周期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 :江苏逐月最高、最低气温分布型态分别为经向型、纬向型 ;两者存在 2至 3年周期 ,显著耦合周期为 3.5年及 16 .5... 本文综合运用奇异交叉谱分析等多种气候诊断方法研究江苏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振动的准周期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 :江苏逐月最高、最低气温分布型态分别为经向型、纬向型 ;两者存在 2至 3年周期 ,显著耦合周期为 3.5年及 16 .5年。本文同时讨论了奇异谱分析、奇异交叉谱分析、小波分析、最大熵谱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谱特征
下载PDF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 and ENSO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nalyzed with Method of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 被引量:9
15
作者 余志豪 杨修群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05年第1期83-92,共10页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 is a long-term ENSO-like variability of theNorth Pacific. It is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of EOF of the North Pacific SST. ENSO is thestrongest signal of annular change of global ...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 is a long-term ENSO-like variability of theNorth Pacific. It is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of EOF of the North Pacific SST. ENSO is thestrongest signal of annular change of global climate system.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method is applied to two types of indices. One type of index is 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 index that represents a long-term ENSO-like variability of the North Pacific. The other typeof indices such as Southern Oscillation (SO) index, Ninol+2 SST, Nino3 SST, Nino4 SST and Nino3.4SST represents ENS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types of indices shows the temporal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wo phenomena. It is found that, for PDO, the goodcorrelations with ENSO only exist on the quasi-2-7-yr timescales and decadal and multi-decadaltimescales, suggesting that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PDO and ENSO only exists among some specialintrinsic mode functions at lower frequency b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D(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intrinsic mode function PDO (PacificDecadal Oscillation) ENSO
原文传递
季风指数及其年际变化I·环流强度指数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东凌 曾庆存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3-332,共10页
季风环流可以分解为经向环流和纬向环流。使用NCEP和ECMWF再分析资料,计算亚洲季风区的经向动量环流和纬向动量环流强度的季节内和年际变化,结果表明:对于南亚夏季风和东南亚-西太平洋夏季风,其各自的经向环流和纬向环流的季节内变化和... 季风环流可以分解为经向环流和纬向环流。使用NCEP和ECMWF再分析资料,计算亚洲季风区的经向动量环流和纬向动量环流强度的季节内和年际变化,结果表明:对于南亚夏季风和东南亚-西太平洋夏季风,其各自的经向环流和纬向环流的季节内变化和年际变化存在着相当的联系,尤其东南亚-西太平洋夏季风。但南亚夏季风的经向环流和纬向环流的年际变化在不同月份有着不同的关系。对于东亚夏季风,经向环流和纬向环流变化之间的相关在季节内尺度上是线性独立的,而在年际尺度上存在一定的联系。作者指出:这种大尺度上的联系是通过科里奥利力发生作用,并且受热源调节的。同时局地的对流和辐射相互作用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这种联系,导致在不同月份相关程度有所不同。从各季风系统的经向环流之间或纬向环流之间的线性相关看,南亚夏季风,东亚夏季风和东南亚-西太平洋夏季风是相互独立的系统。计算表明,Webster-Yang和Wang-Fan分别提出的南亚夏季风指数在描述纬向环流年际变化上较好,而在经向上勉强令人满意。Wang-Fan提出的描述东南亚-西太平洋夏季风指数,则较好地表示了该区域的经向和纬向环流的年际变化。Goswami提出的季风Hadley环流指数,以及郭其蕴、施能等提出的东亚夏季风指数则较好地描述了相应区域的经向环流圈年际变化,却无法描述相应的纬向环流圈的年际变化。通过计算还表明,NCEP再分析资料和ECMWF再分析资料在1968年以前的南亚季风区和东亚季风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用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东亚季风区和南亚季风区经向动量环流圈的变率在20世纪60年代较ECMWF的偏大。用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施能等定义的东亚季风区指数,也较使用ECMWF再分析资料、UCAR的DS010.1及CRU的北半球海平面气压资料计算的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 季风指数 动量环流 经圈环流 纬圈环流
下载PDF
南方电网区域降水季节预测系统的构建及评估
17
作者 邵宇行 沈海波 +7 位作者 林朝晖 李崇浩 王凌梓 张贺 李树山 张汇玮 甘雪冰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36,共13页
基于我国自主研发的气候模式,构建了面向南方电网区域的全球-区域双向耦合模式,开展了1991—2020年集合回报试验,研发了适合南方电网区域降水预测的误差订正方法,并构建了适合于南方电网区域的降水季节预测系统。集合回报结果表明:全球... 基于我国自主研发的气候模式,构建了面向南方电网区域的全球-区域双向耦合模式,开展了1991—2020年集合回报试验,研发了适合南方电网区域降水预测的误差订正方法,并构建了适合于南方电网区域的降水季节预测系统。集合回报结果表明:全球-区域双向耦合技术可显著改善模式对南方电网区域降水空间分布及其主导模态的模拟预报能力,误差订正方案可显著提高对南方电网区域夏季降水异常的预测技巧。30年平均空间相关系数和预报技巧评分分别可达0.27和74.31,南方电网区域平均时间相关系数可达0.28。预测系统对典型旱涝年也展现出良好的预测技巧。总体而言,此系统可向南方电网区域提供可靠的季节性降水预测产品,为南方电网的安全运行和调配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季节预测 误差订正 经验正交函数 南方电网区域
下载PDF
季风指数及其年际变化II·南海夏季风分量动能强度指数及其年际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东凌 +1 位作者 左瑞亭 曾庆存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3-341,共9页
计算了各年南海夏季风建立前后流场的场相似度、场比幅、季风分量动能强度指数和突变度。指出按变差度最大或相似度绝对值最小及其变化最陡以及比幅最小,可客观定量地定出季风来临的预兆日期,在大多年份该日期比用天气气候学方法得到的... 计算了各年南海夏季风建立前后流场的场相似度、场比幅、季风分量动能强度指数和突变度。指出按变差度最大或相似度绝对值最小及其变化最陡以及比幅最小,可客观定量地定出季风来临的预兆日期,在大多年份该日期比用天气气候学方法得到的季风来临(爆发)日期要早些,且两者有较好正相关。绝大多数年份季风建立时有环流突变发生,但也有少数年份呈调和变化或二次突变。季风分量动能强度指数能够反映各年南海夏季风建立后的强度。最后分析指出,南海850 hPa夏季风的前兆日期,突变度和强度指数都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 环流突变 季风分量动能强度指数 场相似度 场比幅 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Moisture Sources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East of Southwest China
19
作者 李永华 黄丁安 +3 位作者 卢楚翰 向波 周杰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23年第2期153-167,共15页
Complex topography,special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sea-land-air interactions lead to high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east of Southwest China(ESWC).However,the contributions,influencing fa... Complex topography,special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sea-land-air interactions lead to high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east of Southwest China(ESWC).However,the contributions,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echanisms of remote and local evaporation remain to be further investigated.Using clustering analysis and 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version 5 model,we analyze the contributions of remote moisture transport and local evaporation to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ESWC and their causes.There are mainly five remote moisture channels in the ESWC,namely the Arabian Sea channel,Bay of Bengal channel,western Pacific channel,Northwest channel 1 and Northwest channel 2.Among the five channels,the western Pacific channel has the largest number of trajectories,while the Bay of Bengal channel has the largest contribution rate of specific humidity(33.33%)and moisture flux(33.14%).The amount of region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is close to that of the precipitation caused by remote moisture transport,and both are considerably greater than the rainfall amount caused by local evaporation.However,on interannual time scales,precipitation recirculation rates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region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and precipitation caused by remote moisture transport but are consistent with that caused by local evaporation.An apparent"+-+"wave train can be found on the height anomaly field in East Asia,and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are positive in the equatorial Middle-East Pacific,the South China Sea,the Bay of Bengal and the Arabian Sea.These phenomena cause southwest-northeast moisture transport with strong updrafts,thereby resulting in more precipitation in the ESW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of Southwest China summer precipitation moisture sources local evaporation contributions of moisture
下载PDF
南亚夏季风爆发的统计动力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东凌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6-376,共11页
作者对南亚(印度)夏季风爆发作了统计动力分析,即将南亚夏季风爆发前后的高低层风场看作一个整体,并以南亚夏季风爆发日为基准,作了经验正交函数(矢量)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偏差风场的第一模态反映了季风爆发前后大规模的风系变化,其时... 作者对南亚(印度)夏季风爆发作了统计动力分析,即将南亚夏季风爆发前后的高低层风场看作一个整体,并以南亚夏季风爆发日为基准,作了经验正交函数(矢量)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偏差风场的第一模态反映了季风爆发前后大规模的风系变化,其时间系数直接体现了南亚夏季风的爆发,在爆发日前后该模态反映的偏差风系有剧烈变化,这表明季风爆发时大气环流有突变发生;第二模态反映了具有5~7天振荡周期的中纬天气尺度波系及其对低纬季风区的影响;第三模态反映了热带、副热带地区呈准双周振荡的低频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夏季风 统计动力分析 复经验正交函数分析 准双周扰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