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猕猴肝纤维化模型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10
1
作者 庞荣清 刘建昆 +6 位作者 王惠萱 张步振 王鹤桦 杨勇琴 屈璐 潘兴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956-1958,共3页
目的:探讨灵长类动物肝纤维化模型制作方法,建立与人类肝纤维化更接近的动物肝纤维化模型.方法:猕猴1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周皮下注射400mL/LCCl40.8mL/kg,连续10wk,同时辅以高脂饲料饲喂.注射CCl4后11wk,检测肝功相关... 目的:探讨灵长类动物肝纤维化模型制作方法,建立与人类肝纤维化更接近的动物肝纤维化模型.方法:猕猴1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周皮下注射400mL/LCCl40.8mL/kg,连续10wk,同时辅以高脂饲料饲喂.注射CCl4后11wk,检测肝功相关的血清蛋白、血脂浓度及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实验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球蛋白(GLO)、血清总胆固醇酯(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胆红素(TBIL)、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2017.1±244.5nkat/Lvs550.1±72.8nkat/L,1978.6±237.0nkat/Lvs488.9±55.2nkat/L,47.7±5.4g/Lvs41.5±6.1g/L.4.2±0.5mmol/Lvs3.3±0.4mmol/L,1.1±0.2nmml/Lvs0.5±0.1mmol/L,1.9±0.3mmol/Lvs1.4±0.2mmol/L,9.5±1.2μmol/Lvs6.3±0.8μmol/L,419.3±42.1μg/Lvs68.4±8.2μg/L,274.6±32.2μg/Lvs39.4±4.5μg/L,269.7±18.2μg/Lvs103.7±12.3μg/L,P<0.01),而总蛋白(TP)和白蛋白含量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74.3±8.4g/Lvs84.3±7.7g/L,34±4.3g/Lvs41.7±4.8g/L,P<0.01).纤维化动物肝组织显示,肝小叶间纤维增生,部分纤维细胞向肝细胞间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肝纤维化 模型 肝纤维化模型 谷丙转氨酶(ALT) Ⅲ型前胶原(PCⅢ) mol/L 血清谷草转氨酶 灵长类动物 高脂饲料饲喂
下载PDF
实验性猕猴1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庞荣清 +5 位作者 王惠萱 张步振 方伟 屈璐 周平 潘兴华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4-236,共3页
7~10岁健康猕猴15只,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5只,分别按照100、125、150mg/kg的剂量一次性静脉注射链脲菌素,连续观察血糖、血浆C肽和胰岛素浓度的动态变化,观察期15周.结果:与注射链脲菌素前比较,注射后1周,Ⅰ组猕猴血糖浓度明显升... 7~10岁健康猕猴15只,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5只,分别按照100、125、150mg/kg的剂量一次性静脉注射链脲菌素,连续观察血糖、血浆C肽和胰岛素浓度的动态变化,观察期15周.结果:与注射链脲菌素前比较,注射后1周,Ⅰ组猕猴血糖浓度明显升高,血浆C肽和胰岛素浓度显著下降(P<0.01),随后趋于正常水平,而Ⅱ、Ⅲ组猕猴血糖浓度明显升高并在随后的时间内持续维持在高水平,血浆C肽和胰岛素浓度持续维持在低水平(P<0.001),Ⅲ组动物至15周全部死亡.结论:按照125mg/kg的剂量一次性给猕猴静脉注射链脲菌素,可成功复制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其维持高血糖和低胰岛素及C肽浓度至少15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动物模型 猕猴
下载PDF
地质断层地区胃癌高发因素的探索——地质水系和胃癌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奎元 屠基陶 +8 位作者 李鸿民 俞和 陈松旺 郭光 张敏 司和平 职士平 刘杰 《肿瘤》 CAS 1987年第3期100-103,142-143,共6页
河南省济源县饮用地表浅水居民的胃癌发病率显著高于饮用山泉水或深层地下水的居民。但地表浅水中与胃癌发病有关的物质来源问题尚未涉及。本文报道了在济源县饮用新生代第三系地质出露区浅水或饮用该地质水系邻近下游区浅水的居民胃癌... 河南省济源县饮用地表浅水居民的胃癌发病率显著高于饮用山泉水或深层地下水的居民。但地表浅水中与胃癌发病有关的物质来源问题尚未涉及。本文报道了在济源县饮用新生代第三系地质出露区浅水或饮用该地质水系邻近下游区浅水的居民胃癌发病率显著高于饮用远离这一地质水系及其他地质水系的居民胃癌发病率。提示浅水中与胃癌发病有关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出露地面的新生代第三系地层及该地层风化后流失的土壤层。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系地层 发病率 地质 地质构造 断层 胃肿瘤 胃癌 出露区 水系
下载PDF
猕猴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潘兴华 庞荣清 +7 位作者 陈系古 刘建昆 王惠萱 张步振 王鹤桦 杨勇琴 屈璐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肝门静脉移植对猕猴急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和为人类肝损伤治疗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猕猴1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日皮下注射40%CCL40.8ml/kg,连续注射4d,经肝功能生化指标检测及肝穿组织病理学观察确认肝...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肝门静脉移植对猕猴急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和为人类肝损伤治疗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猕猴1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日皮下注射40%CCL40.8ml/kg,连续注射4d,经肝功能生化指标检测及肝穿组织病理学观察确认肝损伤后,分离实验组猴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按3×108细胞/kg将骨髓细胞植入肝门静脉,植入后60d进行肝功能相关指标检测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连续注射CCL44d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球蛋白(GLOB)(P<0.001),而总蛋白(TP)和白蛋白含量无变化(P>0.05),肝组织结构紊乱,大量肝细胞坏死,部分细胞变性,水肿,汇管区及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骨髓细胞肝门静脉移植后60d,血清AST、ALT活性和GLOB、BIL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TP、ALB、LDL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构清楚,而对照组有纤维增生和肝细胞有脂肪变性。结论自体骨髓细胞肝门静脉移植能对猕猴急性肝损伤有明显治疗作用,可改善急性肝损伤猕猴的肝功能及组织结构,提示该方法可能对人类急性肝损伤有一定治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肝损伤 骨髓干细胞 移植
下载PDF
自体骨髓细胞移植对老年猕猴肝脏功能与体液免疫及血细胞比例的干预
5
作者 庞荣清 刘建昆 +5 位作者 王惠萱 王鹤桦 杨勇琴 屈璐 潘兴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5期37-39,共3页
目的:分析自体骨髓细胞肝门静脉植入后对老年灵长类动物肝脏功能、体液免疫及血液细胞亚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4/12在昆明总医院医学实验科完成。选取18~20岁老年恒河猴8只,分离骨髓有核细胞,将3×109个自体骨髓单... 目的:分析自体骨髓细胞肝门静脉植入后对老年灵长类动物肝脏功能、体液免疫及血液细胞亚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4/12在昆明总医院医学实验科完成。选取18~20岁老年恒河猴8只,分离骨髓有核细胞,将3×109个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肝门静脉植入体内。于骨髓细胞移植前和移植后1,2,3,4,5,6个月分别采集外周血5mL,吸取上清液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观察外周血肝功相关蛋白含量、胆红素含量及肝酶活性的变化;以上各时间点另采集外周血2mL,应用SF-3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测定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的数量和比例。结果:实验选用8只恒河猴,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骨髓细胞移植后外周血肝功相关蛋白含量及肝酶活性的变化:与骨髓细胞移植前比较,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及球蛋白含量在移植后6个月内均明显升高(P<0.05);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在移植后1,2,3个月内明显升高(P<0.05),随后逐渐下降,至6个月时接近移植前水平(P>0.05)。②骨髓细胞移植后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变化:与骨髓细胞移植前比较,至移植后6个月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明显降低(P<0.05),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与移植前基本相似(P>0.05);血清直接胆红素浓度在细胞移植后6个月内一直低于移植前水平(P<0.05)。③骨髓细胞移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及外周血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血清IgG,IgA,IgM,C3,C4浓度、白细胞总数、血小板数量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比例在移植后6个月内均显著高于细胞移植前(P<0.05);红细胞数量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老年猕猴自体骨髓细胞肝门静脉移植能够改善肝脏的蛋白合成和代谢功能,具有增强细胞与体液免疫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肝功能试验 免疫测定 猕猴
下载PDF
猕猴不同年龄阶段繁殖率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俊斌 陈丽雄 +2 位作者 赵远 鲁帅尧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2年第3期35-35,共1页
猕猴作为高级的医学实验动物,在医学、生物学等研究领域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多,全世界每年用于疫苗生产、检定和医学生物学研究的猕猴数多达十几万只〔1〕。猕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种群数量正逐年下降,... 猕猴作为高级的医学实验动物,在医学、生物学等研究领域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多,全世界每年用于疫苗生产、检定和医学生物学研究的猕猴数多达十几万只〔1〕。猕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种群数量正逐年下降,为了更有力地保护这一宝贵资源,使其有效地繁殖后代,维持生态平衡,猕猴的人工驯养、繁殖是解决这一突出矛盾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率 猕猴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医学生物学 年龄 实验动物 疫苗生产 种群数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