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小鼠面神经核的生后发育——形态计量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王传松
何光篪(指导)
许健(指导)
-
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
出处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1期101-108,136,共9页
-
文摘
对30只生后不同年龄的小鼠脑干尼氏染色切片,用形态计量法对面神经核的体积、神经细胞数及胞体体积等作了定量研究。证明生后发育过程中,面神经核的体积逐渐增长而神经细胞数逐渐变少,到生后30天左右接近成年。神经细胞体体积生后逐渐增长,到两周左右接近成年。由面神经核体积、神经细胞体体积和神经细胞数算出胞体外成分的体积生后逐渐增长,到生后30天左右接近成年。胞体外成分包括神经纤维网、血管网和胶质细胞,这些成分的发展和成熟,标志着神经元间联系与功能的发展和完善。可见,小鼠面神经核在生后先是单个神经细胞的成熟,而后是神经元间的联系与功能的成熟。全面成熟期在生后一月左右。
-
关键词
面神经核
运动神经元
生后发育
形态计量法
小鼠
-
Keywords
facial motor nucleus
motoneurons postnatal development
morphometJy
mouse
-
分类号
R7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
题名肩胛背区皮瓣血管的观察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陆英
何光篪(指导)
-
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
北京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
出处
《解剖学通报》
1981年第2期236-240,共5页
-
文摘
要利用30侧成年尸体,自局部动脉注射10%醋酸乙酯油画红显示肩胛下动脉各分支,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旋肩胛皮血管。旋肩胛皮动脉干分为单干型(63.33%)和分叉型(36.67%),多数呈弓型向下,分布于岗下窝和邻近的皮肤,与胸背血管的肌皮支、肋间血管的皮支和侧胸区的血管形成丰富的吻合。旋肩胛动脉及其皮血管的管径分别平均在2.5mm和1mm以上,可以满足显微外科血管吻合的要求。从解剖学的角度看,肩胛背区是一处较好的带蒂游离皮瓣供区。
-
关键词
皮动脉
始端
管径
皮支
胸背动脉
肩胛
血管
皮瓣
-
分类号
R73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侧胸区皮瓣血管的观察
- 3
-
-
作者
陆英
何光篪(指导)
-
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
北京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不详
-
出处
《解剖学报》
CAS
1983年第1期23-31,共9页
-
文摘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30侧成年尸体。发现侧胸区有稳定的轴型皮血管源。在其前部的胸前外侧区,有较恒定的副胸外测血管;在其后部的背阔——胸大肌区有胸外侧动脉和肩胛下—胸背动脉的皮动脉,以及腋动脉的直接皮动脉,它们在该区的分布,可一支为主、另一支为辅,或仅由一支分布。无论哪一种类型都有可供显微外科吻合用的血管蒂。测量了血管管径和可供游离皮瓣作为血管蒂的血管长度。对侧胸区皮血管的分布提出了整体概念,可作游离皮瓣设计的参考。
-
关键词
皮动脉
管径
始端
胸背动脉
皮瓣
血管
动脉干
胸大肌
-
分类号
R73
[医药卫生—肿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