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515
1
作者 朱会义 李秀彬 +1 位作者 张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3-260,共8页
根据 1 985和 1 995年 2期 TM影像资料 ,运用遥感影像机助解译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以及数理统计方法 ,全面分析了环渤海地区 3省 2市 1 985~ 1 995年间分类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揭示了该区各类土地利用数量... 根据 1 985和 1 995年 2期 TM影像资料 ,运用遥感影像机助解译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以及数理统计方法 ,全面分析了环渤海地区 3省 2市 1 985~ 1 995年间分类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揭示了该区各类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和区域差异以及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和区域方向。阐明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遥感影像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分析测算模型 被引量:270
2
作者 刘盛和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3-540,共8页
论文首先从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涵义出发,细分出未变化部分、转移部分和新增部分等3种空间类型,并据此对现有测算土地利用变化速率的数量分析和动态度模型进行了评析,提出了修正后的空间分析测算模型,旨在更为精细和准确地测算各土地利... 论文首先从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涵义出发,细分出未变化部分、转移部分和新增部分等3种空间类型,并据此对现有测算土地利用变化速率的数量分析和动态度模型进行了评析,提出了修正后的空间分析测算模型,旨在更为精细和准确地测算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程度;并以北京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作为案例,对3种模型的测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空间分析测算模型由于细分并同时考虑了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转移及新增过程,能更为准确地测算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程度与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析测算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数量模型 动态度模型 空间分析模型 GIS 动态变化程度
下载PDF
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06
3
作者 朱会义 张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69-678,共10页
198 5到 1995年间 ,环渤海地区占总面积 30 %的土地发生了利用方式的变化 ,耕地变化是其核心类型。耕地变化的主要流向依次为农村居住用地、林草地、城市居住建设用地以及果园和水域。本文通过对耕地流向及其与人口变化、农业经济发展... 198 5到 1995年间 ,环渤海地区占总面积 30 %的土地发生了利用方式的变化 ,耕地变化是其核心类型。耕地变化的主要流向依次为农村居住用地、林草地、城市居住建设用地以及果园和水域。本文通过对耕地流向及其与人口变化、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等进行分析 ,确认土地管理政策、人均居住用地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机制 人口 农业经济增长 城市化
下载PDF
环渤海地区耕地变化及动因分析 被引量:87
4
作者 李秀彬 +1 位作者 朱会义 张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5-352,共8页
环渤海地区改革开放20多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也导致了城镇迅速扩张和耕地不断减少。根据环渤海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农村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土地概查、土地详查分析和实地调查研究,对环渤海地区近20年的耕地变化态势及非农业人口... 环渤海地区改革开放20多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也导致了城镇迅速扩张和耕地不断减少。根据环渤海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农村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土地概查、土地详查分析和实地调查研究,对环渤海地区近20年的耕地变化态势及非农业人口增加、非农产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退耕与灾毁、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和土地管理政策等影响耕地减少的主要动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耕地变化 动因分析 耕地面积 土地整理开发 土地管理 土地使用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GIS空间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63
5
作者 朱会义 张明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4-110,共7页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尤其是空间变化研究 ,离不开 GIS的空间分析方法。该方法的数据基础主要是矢量格式的土地利用图件和遥感解译制图成果 ;模型基础包括 GIS的时空数据模型、属性数据模型和提取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原理模型 ;而数据处理过...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尤其是空间变化研究 ,离不开 GIS的空间分析方法。该方法的数据基础主要是矢量格式的土地利用图件和遥感解译制图成果 ;模型基础包括 GIS的时空数据模型、属性数据模型和提取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原理模型 ;而数据处理过程则涉及GIS系统的数据转换功能、编辑功能、空间分析功能、数据库操作功能、空间统计分析功能以及图形显示功能等。本文结合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实例分析 ,从上述三方面详细阐述了 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及其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GIS空间分析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 北京市 空间统计分析 数据库
下载PDF
开发区闲置土地成因机制及类型划分 被引量:69
6
作者 苏光全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7-22,共6页
在实地调研、考察以及大量相关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阐述了我国开发区闲置土地的形成机制 ,并据此将开发区闲置土地划分为规划控制型、区位不理想型、经济实力欠佳型、开发效益较低型和技术支撑不够型等 5种类型。再通过选取可能造成高新... 在实地调研、考察以及大量相关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阐述了我国开发区闲置土地的形成机制 ,并据此将开发区闲置土地划分为规划控制型、区位不理想型、经济实力欠佳型、开发效益较低型和技术支撑不够型等 5种类型。再通过选取可能造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闲置的 1 0多个因子 ,运用因子分析法 ,分别将 52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 2 9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划分为以上 5种类型之一或 2种类型结合的混合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闲置土地 成因机制 类型划分 土地利用
下载PDF
矿区废弃土地复垦潜力评价方法与应用实例 被引量:66
7
作者 苏光全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5-171,共7页
文章根据实地调查研究 ,筛选出了影响矿区废弃土地复垦潜力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 4类 1 4个亚类因子 ,并划分为 6个等级。运用层次分析法 ,参考专家评分 ,来确定矿区废弃土地复垦综合潜力值的大小及每一级别的值域范围。以河南省... 文章根据实地调查研究 ,筛选出了影响矿区废弃土地复垦潜力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 4类 1 4个亚类因子 ,并划分为 6个等级。运用层次分析法 ,参考专家评分 ,来确定矿区废弃土地复垦综合潜力值的大小及每一级别的值域范围。以河南省平顶山市焦店乡为例 ,阐明了进行矿区废弃地复垦潜力评价的具体过程与方法 ,可为全国矿区废弃地复垦潜力评价及矿区废弃地有效合理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地 潜力 层次分析 矿区 废弃土地复垦
下载PDF
典型相关分析在土地利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以环渤海地区为例 被引量:45
8
作者 张明 朱会义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61-767,共7页
典型相关分析是一种揭示两组多元随机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统计模型方法。本文通过介绍这一多元统计方法的内涵、特点和思路 ,将其引入有关地学问题的分析———判别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以环渤海地区为例 ,通过... 典型相关分析是一种揭示两组多元随机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统计模型方法。本文通过介绍这一多元统计方法的内涵、特点和思路 ,将其引入有关地学问题的分析———判别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以环渤海地区为例 ,通过数据准备、操作过程和统计检验等几个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典型相关分析 环渤海地区
下载PDF
矿区废弃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60
9
作者 苏光全 郭焕成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1998年第4期39-46,共8页
随着采矿业的发展,我国矿区土地资源破坏相当严重,同时废弃土地资源的复垦利用率又非常低(约10%),矿区废弃土地复垦研究工作非常迫切。开展全国矿区废弃土地的适宜性评价研究是其复垦研究的基础,可为其它相关研究提供实时指导... 随着采矿业的发展,我国矿区土地资源破坏相当严重,同时废弃土地资源的复垦利用率又非常低(约10%),矿区废弃土地复垦研究工作非常迫切。开展全国矿区废弃土地的适宜性评价研究是其复垦研究的基础,可为其它相关研究提供实时指导。本文正是根据这种需要,通过实地调查研究,运用一定的原则与依据,将矿区废弃土地资源划分为5类25个亚类,均对每一亚类,作出了相应的适宜性评价,同时还提出了具体的开发利用途径。为矿区废弃土地复垦在技术上的可行性作出了科学的评价,为废弃土地资源的复垦提出有效的开发利用途径,从而为提高土地生产力,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改善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有效的政策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土地 矿区 适宜性 开发利用 土地资源
下载PDF
我国煤矿区生态环境现状及综合整治对策 被引量:60
10
作者 韦朝阳 张立城 +1 位作者 赵桂久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00-307,共8页
本文总结了我国煤矿开发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总体状况,指出了我国煤矿区生态环境的特征,即华北地区和华东部分地区煤矿开发高强度与煤矿区人多地少的矛盾,西部地区煤炭储量丰富区与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矛盾和我国广大南方煤矿开发分散与煤... 本文总结了我国煤矿开发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总体状况,指出了我国煤矿区生态环境的特征,即华北地区和华东部分地区煤矿开发高强度与煤矿区人多地少的矛盾,西部地区煤炭储量丰富区与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矛盾和我国广大南方煤矿开发分散与煤质差、污染重的矛盾。从生态环境规划、法制管理、整治措施、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对我国当前煤矿区生态环境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适应我国国情的煤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生态环境 综合整治 环境保护
下载PDF
中国西部典型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比分析 被引量:58
11
作者 王秀红 +2 位作者 邓祥征 罗明 王军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6,i0001,共9页
作者选择中国西部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带的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西北干旱区河西走廊的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和西南四川盆地丘陵区的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为3个典型研究区域,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农村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土地概查、土地详查、遥... 作者选择中国西部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带的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西北干旱区河西走廊的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和西南四川盆地丘陵区的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为3个典型研究区域,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农村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土地概查、土地详查、遥感图像判读以及136个典型农户调查进行分析发现:土地利用的变化既受自然的地球生物物理驱动力的制约,又受社会、经济、技术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地域性。西部地区具有悠久的土地开发历史,其土地覆盖类型多种多样。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政治等驱动因素的复杂多变,本区的土地覆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同农业、林业、牧业等与土地资源利用有关的产业发展以及城市化和土地退化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密切相关。影响西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是人口增长与城镇化、固定资产投入与工矿交通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发展和政策管理等人文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影响因子 对比分析 西部地区 中国
下载PDF
开发区闲置土地的数量、分布与利用潜力 被引量:39
12
作者 苏光全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2000年第4期343-350,共8页
开发区土地的大量闲置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中应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运用残差原理 ,通过逐步回归分析 ,采用符合评判开发区闲置土地的操作步骤 ,计算分析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闲置土地的数量、分布与利用潜力 ... 开发区土地的大量闲置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中应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运用残差原理 ,通过逐步回归分析 ,采用符合评判开发区闲置土地的操作步骤 ,计算分析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闲置土地的数量、分布与利用潜力 ,为我国开发区闲置土地面积大小的确定和利用潜力的评价提供了一个理论与方法参考 ,同时对我国开发区的调整与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闲置土地 数量 分布 利用潜力 残差 逐步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中国煤矿区的土地复垦 被引量:40
13
作者 郭焕成 +1 位作者 韦朝阳 刘慧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3-32,共10页
本文通过实际调查和资料综合分析,阐明了煤炭资源开发及其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总结和归纳了我国煤矿区主要被破坏土地的类型、数量及分布;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指出了煤矿区土地复垦的原则、方向、程序模式以及相应的主要技... 本文通过实际调查和资料综合分析,阐明了煤炭资源开发及其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总结和归纳了我国煤矿区主要被破坏土地的类型、数量及分布;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指出了煤矿区土地复垦的原则、方向、程序模式以及相应的主要技术措施;评估了煤矿区土地复垦的效益;并对我国不同地区煤矿土地破坏的特征及其复垦途径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煤矿区 土地复垦
下载PDF
土地利用结构综合数值表征——以中国西部地区为例 被引量:44
14
作者 王秀红 罗明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24,T001,共9页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 ,以中国西部地区各县市级行政单元为例 ,阐述了土地利用结构类型之间的关系 ,主要因子在表征土地利用集约性上的物理意义 ,以及土地利用结构的综合数值表征方法。利用 GIS的空间分析技术 ,展示了因子分析...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 ,以中国西部地区各县市级行政单元为例 ,阐述了土地利用结构类型之间的关系 ,主要因子在表征土地利用集约性上的物理意义 ,以及土地利用结构的综合数值表征方法。利用 GIS的空间分析技术 ,展示了因子分析综合得分值极为丰富的结构性信息 ,并分析了这些信息在宏观分类、分区中的作用。最后 ,结合土地利用率与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 ,探讨了综合数值方法在分析土地利用问题以及防治土地退化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 土地利用结构 因子分析 信息熵 GIS 地理信息系统 多元统计分析
下载PDF
开发区建设中的土地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37
15
作者 鲁奇 +1 位作者 苏光全 郭焕成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1999年第4期338-345,共8页
中国拥有国家级开发区129 个, 省级开发区584 个, 累计规划面积约8 000 km 2, 开发面积约1 500 km 2。本文在开发区典型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简述了中国开发区具有类型丰富、数量多、规模大和呈沿海、沿边、沿江... 中国拥有国家级开发区129 个, 省级开发区584 个, 累计规划面积约8 000 km 2, 开发面积约1 500 km 2。本文在开发区典型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简述了中国开发区具有类型丰富、数量多、规模大和呈沿海、沿边、沿江集中布局态势的基本特征。总结了开发区土地开发以新征新占农用地为主, 以旧城区改造为辅; 以占用大量耕地为主, 以开发利用各类荒山、荒地为辅; 以先征、先占(圈地) 后再用为特色; 用地面积大, 容积率小等四个方面的现状特点。归纳了开发区有耕地开发、旧城改造、海涂及海岛开发和荒地荒山开发四个类型。分析了开发区存在着规划布局不合理、耕地闲置、土地出让价格偏低和管理混乱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依法统一管理开发区各类建设用地; 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土地开发利用 农用地 规划 旧城改造 土地出让价格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国西部土地利用程度分区 被引量:37
16
作者 王秀红 +1 位作者 张镱锂 罗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31-738,共8页
利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因子分析法 ,对我国西部地区县市级行政区的土地利用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基于评价单元的含有结构性映射的综合得分值 ,以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为宏观控制性框架 ,利用GIS技术对评价单元进行了归并 ,从而尝试了自... 利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因子分析法 ,对我国西部地区县市级行政区的土地利用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基于评价单元的含有结构性映射的综合得分值 ,以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为宏观控制性框架 ,利用GIS技术对评价单元进行了归并 ,从而尝试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区划方法的结合。研究结果将西部 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所有县市级行政区归并成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3个大区及 30个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 西部地区 土地利用程度 分区
下载PDF
发展地理学视角下中国区域均衡发展 被引量:42
17
作者 邓祥征 梁立 +2 位作者 吴锋 王振波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1-276,共16页
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研究区域均衡发展问题是发展地理学领域的重大课题。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的区域均衡发展历程,总结了各时期区域均衡发展的特征,研究指出,中国区域间发展呈现出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演替的状态,... 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研究区域均衡发展问题是发展地理学领域的重大课题。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的区域均衡发展历程,总结了各时期区域均衡发展的特征,研究指出,中国区域间发展呈现出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演替的状态,每次演进使得社会的发展质量迈进新的台阶,逐渐走向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均衡发展的状态。其次,本文探讨了当前区域均衡发展的科学内涵,强调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引,关注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差异,解决经济、人、自然三者间的矛盾,促进区域发展的空间均衡与生态经济协调的绿色发展,最终落脚到区域人民生活福祉的均衡提升为区域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最后,本文以发展地理学的思维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区域均衡发展的路径,为中国区域均衡发展和国民福祉的提升提出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 均衡发展 高质量发展 发展路径 发展地理学
原文传递
环渤海地区滩涂资源特点与开发利用模式 被引量:29
18
作者 李秀彬 刘盛和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5-34,共10页
环渤海地区滩涂资源不仅占全国的 1 /3以上 ,而且滩涂面积随着河流泥沙人海淤积不断增加 ,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滩涂生态环境脆弱 ,其开发利用必须遵循综合、立体、高效和持续利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采用保护性农业综合开发、鱼塘 -... 环渤海地区滩涂资源不仅占全国的 1 /3以上 ,而且滩涂面积随着河流泥沙人海淤积不断增加 ,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滩涂生态环境脆弱 ,其开发利用必须遵循综合、立体、高效和持续利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采用保护性农业综合开发、鱼塘 -台田立体生态利用、农田生态林网建设、滨海草地综合改良、绿色环保产业与海水养殖、海侵防治保高产技术和生态旅游开发利用等模式进行滩涂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滩涂资源 开发 利用 环保产业 海水养殖 生态旅游
下载PDF
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尺度敏感性及原因 被引量:31
19
作者 柯新利 邓祥征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3-872,共10页
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模拟精度会受到元胞尺度的影响。以杭州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为例,分析了元胞尺度分别为50m×50m、100m×100m、150m×150m和200m×200m时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模拟精度,对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尺度... 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模拟精度会受到元胞尺度的影响。以杭州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为例,分析了元胞尺度分别为50m×50m、100m×100m、150m×150m和200m×200m时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模拟精度,对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尺度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并从元胞转换规则入手,研究了元胞自动机模型尺度敏感性产生的原因:(1)元胞尺度会对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模拟精度产生影响,元胞尺度越精细模拟精度越高;(2)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尺度敏感性与元胞尺度相关,在有些尺度区间上表现得明显,而在有些尺度区间上表现并不明显;(3)孤立元胞是元胞自动机模型尺度敏感性产生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随着元胞尺度的增大,元胞空间的孤立元胞增多,这些孤立元胞本身及其周围元胞具有较低的邻域函数值和较小的转换概率值,并影响了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 地理元胞自动机 尺度 尺度敏感性 土地利用 模拟
原文传递
中国气候变化对县域粮食产量影响的计量经济分析 被引量:31
20
作者 黄维 邓祥征 +1 位作者 林英志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7-683,共7页
利用中国1988、1995、2000和2005年县级面板数据构建了包含气候变化因素、投入要素、自然环境条件变量的面板数据随机效应计量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研究了中国县域气候变化(主要以1988-2005年间气温、降水变动)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 利用中国1988、1995、2000和2005年县级面板数据构建了包含气候变化因素、投入要素、自然环境条件变量的面板数据随机效应计量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研究了中国县域气候变化(主要以1988-2005年间气温、降水变动)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从整体上看,一定幅度内的气温上升和降水增加对我国粮食产量变动有正向作用。将气温、降水变动的影响分解到不同省份上后,可以发现气温、降水变动对中国县域粮食产量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气温上升和降水量的增加对中国东北、华北以及西北部省份的粮食产量提升有利,对其他省区则会产生小幅负面影响。对气温、降水变动分季进行考察的结果表明,气温、降水变动对中国县域粮食产量的影响存在季节性差异,譬如春季气温变动对中国县域粮食产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夏、秋、冬3季的气温对中国县域粮食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不过其影响的程度与效果各异。春、夏两季降水对中国粮食产量变化存在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粮食产量 计量经济分析 面板数据模型 随机效应模型 中国 县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