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2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干热岩地热资源潜力评估 被引量:341
1
作者 汪集旸 胡圣标 +8 位作者 庞忠和 赵平 朱传庆 饶松 唐晓音 孔彦龙 罗璐 李卫卫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25-31,共7页
地热资源是一种极具竞争力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按其成因和产出条件可分为水热型和干热岩型,其中,干热岩型地热资源以其分布的普遍性和高热储温度而更具开发潜力与前景。干热岩地热资源潜力评估是干热岩开发的基础工作。本文基于大量热流数... 地热资源是一种极具竞争力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按其成因和产出条件可分为水热型和干热岩型,其中,干热岩型地热资源以其分布的普遍性和高热储温度而更具开发潜力与前景。干热岩地热资源潜力评估是干热岩开发的基础工作。本文基于大量热流数据,编制了新版中国大陆地区热流图。进而依据岩石热物性数据库,计算评价了中国大陆地区干热岩地热资源。评价方法主要采用体积法,文中详细介绍了评价方法中各参数选取的原则与数据来源。计算结果表明,中国大陆(3—10km深度)干热岩地热资源总量为20.9×106EJ,合714.9×1012t标准煤。若按2%的可开采资源量计算,是传统水热型地热资源量的168倍,相当于中国2010年能源消耗总量的4400倍。但是,囿于干热岩开发的经济性和现有技术条件,近期应着眼于4—7km深度段干热岩地热资源的开发,热储目标温度是150—250℃,干热岩开发的有利靶区包括藏南地区、云南西部(腾冲)、东南沿海(浙闽粤)、华北(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的汾渭地堑、东北(松辽盆地)等地区。最后,指出了现阶段干热岩研究的主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地热资源潜力评价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三版) 被引量:311
2
作者 胡圣标 汪集旸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1-626,共16页
大地热流是地球内部热作用过程最直接的地表显示 ,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动力学信息 .我国大陆地区已定期进行了 6次热流汇编 ,其中第一、二次汇编的热流数据已正式公布 (第一、二版 ) ,此后 4次汇编仅发表了统计结果 .... 大地热流是地球内部热作用过程最直接的地表显示 ,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动力学信息 .我国大陆地区已定期进行了 6次热流汇编 ,其中第一、二次汇编的热流数据已正式公布 (第一、二版 ) ,此后 4次汇编仅发表了统计结果 .而未再公布汇编数据 .本文基于第六次热流数据汇编 ,将自第二版以来新增的 45 0个热流数据汇编成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第三版 .新版热流数据的统计结果表明 ,中国大陆地区实测热流值变化于2 3— 3 1 9mW/m2 ,平均 6 3± 2 4 .2mW/m2 ;剔除与地表热异常相关的数据后 ,热流值变化范围为 3 0— 1 40mW/m2 ,平均 6 1± 1 5 .5mW/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测点 数据汇编 中国大陆地区 地球内部热作用 大地热流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四版) 被引量:220
3
作者 姜光政 高堋 +8 位作者 饶松 张林友 唐晓音 黄方 赵平 庞忠和 胡圣标 汪集旸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892-2910,共19页
大地热流是表征地球内部热状态的重要参数,也是进行岩石圈热结构、地球动力学研究和区域地热资源潜力评价的必要参数.大地热流的测量和数据汇编是地热学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目前我国已经分三版公开发表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 大地热流是表征地球内部热状态的重要参数,也是进行岩石圈热结构、地球动力学研究和区域地热资源潜力评价的必要参数.大地热流的测量和数据汇编是地热学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目前我国已经分三版公开发表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862个,本文在第三版热流数据汇编的基础上,共计收集整理公开发表的热流数据345个,并在空白区开展了大地热流数据补充性测量,获得大地热流数据23个.本文将2001年以来新增的368个数据及第三版热流数据构建成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四版).截止目前已汇编我国大陆地区热流数据1230个,其中A、B、C和D类数据分别占49.3%、34.2%、12.6%和3.9%,较第三版热流数据A类数据比重增加了2.9%.基于现有汇编数据更新了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测点图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相较于第三版汇编数据,热流测量空白区面积已显著减小,热流测点覆盖率低和平面分布不均一的缺陷得到改善,本次汇编填补了西藏阿里、贵州省、广西省以及吉林省的热流测量空白区.新版热流数据统计表明,中国大陆地区(含渤海海域)热流值范围为23~319mW·m^(-2),平均值61.5±13.9mW·m^(-2);除去受地下水活动影响强烈的D类数据,热流值范围30~140mW·m^(-2),平均值60.4±12.3mW·m^(-2).本次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结果显示,我国大陆地区热流分布格局总体仍表现为:东高、中低,西南高、西北低.在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远程效应影响下,中国东部表现为一个高热流带,自东南沿海向东北方向一直延伸到东北地区的松辽盆地、长白山一带;受控于新生代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影响,青藏高原高热流区主要集中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和南北向展布的裂谷带,总体热流值向北逐渐降低,并伴随局部的高热流区,如东北缘的共和盆地;中部地区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相对微弱,为中-低热流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热流 数据汇编 热流测量 中国大陆
下载PDF
北京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134
4
作者 于振峰 王庆伟 +3 位作者 许高航 叶伟 任圆春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1,21,共4页
对北京市居民 1998年的体育消费进行了调查研究 ,研究表明 :居民收入对其参加体育活动有重要影响 ,北京居民依次喜欢羽毛球、游泳。
关键词 体育经济 体育消费 消费结构 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心理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区地热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119
5
作者 米立军 袁玉松 +3 位作者 张功成 胡圣标 杨树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32,共6页
对392个地温梯度数据和234个大地热流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南海北部深水区地温梯度为2.94~5.22℃/hm,平均为3.91±0.74℃/hm;大地热流值为24.2~121mW/m2,平均为77.5±14.8mW/m2。南海北部地区现今地温场具"热盆"属性... 对392个地温梯度数据和234个大地热流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南海北部深水区地温梯度为2.94~5.22℃/hm,平均为3.91±0.74℃/hm;大地热流值为24.2~121mW/m2,平均为77.5±14.8mW/m2。南海北部地区现今地温场具"热盆"属性,且深水区比浅水区更"热"。大地热流总体变化趋势为:从陆架到陆坡(从北到南)逐渐增高,且增高趋势与地壳减薄趋势一致,同时,平面上存在显著的局部异常点。新生代岩石圈拉张减薄以及新构造运动引发的岩浆、断裂活动是南海北部深水区具"热盆"特征的根本原因,南北向岩石圈减薄程度控制了大地热流总体变化趋势,新构造运动引发的岩浆与断裂活动则是局部热流异常形成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深水区 地温梯度 大地热流值 岩石圈 岩浆活动 断裂活动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老年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6
6
作者 彭雅君 林博晓 +1 位作者 钟秀霞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19期1808-1809,共2页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老年患者压疮护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2年2月-2013年10月入院的老年压疮患者120例,按入院先后分为两组,2012年2-12月入院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压疮护理管理,将2013年1-12月入院的60例为观察组,在常规压...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老年患者压疮护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2年2月-2013年10月入院的老年压疮患者120例,按入院先后分为两组,2012年2-12月入院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压疮护理管理,将2013年1-12月入院的60例为观察组,在常规压疮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管理。结果 观察组60例,痊愈56例,有效率93.33%,对照组60例,治愈43例,有效率71.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应用集束化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压疮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管理 老年 压疮
下载PDF
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73
7
作者 王建国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1-192,共2页
目的:对比温针灸与针刺加TDP照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针刺加TDP照射组,两组均取犊鼻、膝眼、阳陵泉等穴,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经2个疗程治疗后,比较疗效结果。结... 目的:对比温针灸与针刺加TDP照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针刺加TDP照射组,两组均取犊鼻、膝眼、阳陵泉等穴,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经2个疗程治疗后,比较疗效结果。结果:温针灸组临床基本痊愈率为30.0%,针刺加TDP照射组临床基本痊愈率为1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疗法 骨关节炎 膝/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方法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8
8
作者 操良松 李秀 +5 位作者 王振军 江光耀 喻桂姣 朱广为 肖慧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8期36-39,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具有不同程度偏瘫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予醒脑开窍针刺...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具有不同程度偏瘫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予醒脑开窍针刺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愈显率为77.8%,对照组为50%,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其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ugI-Meyer评分、BM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其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醒脑开窍 针刺 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构造沉降史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66
9
作者 袁玉松 杨树春 +1 位作者 胡圣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76-383,共8页
以28口钻井、3条主干地震剖面最新解释成果资料为依据的构造沉降史恢复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新生代存在三期快速沉降过程和一期缓慢沉降过程:第一期为始新世,第二期为渐新世—早中新世,第三期存在时空差异:在盆地西部乐东凹陷为晚中新世... 以28口钻井、3条主干地震剖面最新解释成果资料为依据的构造沉降史恢复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新生代存在三期快速沉降过程和一期缓慢沉降过程:第一期为始新世,第二期为渐新世—早中新世,第三期存在时空差异:在盆地西部乐东凹陷为晚中新世以来,在盆地中东部陵水凹陷和松南-宝岛凹陷为上新世以来;缓慢沉降过程亦存在时空差异,盆地西部中中新世沉降缓慢,盆地中东部中—晚中新世沉降缓慢.第一期快速沉降过程受东亚陆缘扩张和红河断裂左旋走滑共同影响,第二期快速沉降受南海海底扩张和红河断裂左旋走滑联合作用,第三期快速沉降主要受红河断裂右旋走滑控制,缓慢沉降过程与南海海底扩张停止以及红河断裂构造活动处于宁静阶段相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琼东南盆地 构造沉降 主控因素 红河断裂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沉积充填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66
10
作者 许怀智 蔡东升 +4 位作者 孙志鹏 黄安敏 陈嵘 李春雷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1-650,共10页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芯、岩屑分析化验资料及古生物资料,研究了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形态、沉积充填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位于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带的中央峡谷,西起始莺歌海盆地东部陆坡,东终止南海西北次海盆,整体呈SW—N...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芯、岩屑分析化验资料及古生物资料,研究了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形态、沉积充填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位于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带的中央峡谷,西起始莺歌海盆地东部陆坡,东终止南海西北次海盆,整体呈SW—NE走向,平面上呈"S"形,剖面上呈对称或不对称"V"和"U"型,峡谷长、底宽、顶宽和谷深分别约为580km、1~3km、6~15km、400~600m;峡谷以溯源堆积方式充填了相互叠置的多期砂岩和泥岩,中、下部以近基浊积岩充填为主,向上逐渐过渡为远基浊积岩和深海相泥岩;峡谷沉积体系划分为峡谷中心、边缘和漫溢3个微相;峡谷不仅是碎屑物质的通道,也是碎屑物质卸载堆积和油气运移、富集的重要场所,发育隐蔽岩性和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流沉积 充填特征 沉积微相 油气地质 中央峡谷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中国东部大陆地区岩石圈热结构特征 被引量:54
11
作者 胡圣标 汪集旸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966-969,共4页
根据最新汇编的热流数据,对我国东部大陆地区岩石圈热结构进行了研究,编制出我国东部大陆地区大地热流图、中国东部大陆莫霍面温度图以及中国东部大陆“热”岩石圈厚度图,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东部岩石图划分出5个“热-构造区”:华南、扬... 根据最新汇编的热流数据,对我国东部大陆地区岩石圈热结构进行了研究,编制出我国东部大陆地区大地热流图、中国东部大陆莫霍面温度图以及中国东部大陆“热”岩石圈厚度图,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东部岩石图划分出5个“热-构造区”:华南、扬子、华北、西伯利亚和松辽。自南向北,它们冷、热相间,并具有各自独特的岩石圈热结构特征,从整体上来讲,我国东部地区热流变化范围大,在30~140 mW/m^2之间,均值为(61.9±14.8)mW/m^2,莫霍面温度多在500~850℃之间,“热”岩石圈厚度多在60~100 km左右,岩石圈热结构总体上属于“冷壳热慢”型,中国东部大陆地区岩石圈热结构特征明显受中、新生代不同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热流 莫霍面温度 “热”岩石圈温度 中国东部大陆 热结构 动力学演化
下载PDF
上海市急诊适任护士培训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58
12
作者 席淑华 赵建华 +1 位作者 叶文琴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总结上海市急诊适任护士培训模式的应用效果,探讨改进培训的方法。方法建立急诊适任护士培训模式,包括:①建立培训管理组织;②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③建立规范化培训程序;④建立培训效果评价体系;⑤完善培训的管理方法,分析影响培... 目的总结上海市急诊适任护士培训模式的应用效果,探讨改进培训的方法。方法建立急诊适任护士培训模式,包括:①建立培训管理组织;②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③建立规范化培训程序;④建立培训效果评价体系;⑤完善培训的管理方法,分析影响培训的因素,提出改进方法。结果开展急诊适任护士培训工作1年多来,完成了3批共300余人次的培训工作,培训覆盖了上海市各级医院从事急诊、急救工作的护理人员。通过培训有力地提升了专业技术能力和急救知识水平,同时针对培训中需改进的方面提出了建议。结论上海市急诊适任护士培训模式符合我国实际,为提高上海市各级医院急诊护士的业务素质提供了一条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在职培训 急救医疗服务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石松类和蕨类的系统发育与分类系统 被引量:53
13
作者 张宪春 卫然 +3 位作者 刘红梅 张钢民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9-137,122-137,共19页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是以孢子繁殖的维管植物,在陆地植物演化上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开展,各大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得以阐明,传统上的概念得以修正,新的现代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也被提出,并不断得到完善。该文介绍...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是以孢子繁殖的维管植物,在陆地植物演化上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开展,各大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得以阐明,传统上的概念得以修正,新的现代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也被提出,并不断得到完善。该文介绍国内外在蕨类植物系统发育方面的研究成果,重点讨论中国分布的类群的分类处理。文中提出了一个完整的中国现代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包括5亚纲、14目、39科及12亚科、约140余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松类 蕨类 系统发育 分类系统
原文传递
民族药诃子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14
作者 张秀 +1 位作者 芦清 李东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9-623,共5页
诃子在我国民间用药较广泛,在藏药和蒙药中有"药中之王"之称,用于治疗多种疾病。诃子所含的化学成分丰富多样,主要含三萜酸类、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酰简单酯类化合物及蒽醌类物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诃子具有抗菌、抗炎... 诃子在我国民间用药较广泛,在藏药和蒙药中有"药中之王"之称,用于治疗多种疾病。诃子所含的化学成分丰富多样,主要含三萜酸类、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酰简单酯类化合物及蒽醌类物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诃子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及抗癌等药理活性。该研究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文献,对诃子的药理活性及其活性成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诃子抗肿瘤研究进展重点描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诃子植物资源和诃子各药理作用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诃子 诃黎勒酸 药理活性 抗肿瘤
原文传递
中国油田地热研究的进展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50
15
作者 汪集暘 邱楠生 +1 位作者 胡圣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2,共12页
油田地热是地热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而沉积盆地的热历史则是油田地热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油田地热主要研究含油气盆地的今、古地温状况,盆地热历史及其与油气形成的关系。地热与石油是共存于沉积盆地的两种资源。近年来,油田地热的研... 油田地热是地热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而沉积盆地的热历史则是油田地热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油田地热主要研究含油气盆地的今、古地温状况,盆地热历史及其与油气形成的关系。地热与石油是共存于沉积盆地的两种资源。近年来,油田地热的研究还拓展到油气区地热资源的勘查和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等方面。文中对近年来我国含油气盆地的地热特征、深部热结构和热-流变结构、盆地热历史重建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我国油气区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对中国油田地热研究的进展和发展趋势有进一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热流 热历史 热-流变结构 地热资源 地热田 热储
下载PDF
3M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在PICC皮肤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8
16
作者 黄晨燕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8年第2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3M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对PICC固定处皮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32例行PICC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6例。观察组用3M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贴于PICC固定处皮肤,对照组单用3M透明敷贴。结果观察组PICC留置时间显著长... 目的探讨3M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对PICC固定处皮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32例行PICC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6例。观察组用3M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贴于PICC固定处皮肤,对照组单用3M透明敷贴。结果观察组PICC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相对延迟。结论3M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在PICC护理中比单用3M透明敷贴更能保证PICC留置时间,有效保护PICC固定处皮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3M透明敷贴 无痛保护膜 皮肤护理
下载PDF
南海盆地地热特征 被引量:49
17
作者 熊亮萍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8年第2期87-90,共4页
对南海众多热流数据的统计结果表明,南海为平均热流值高达78.3mW/m^2的高热流区,但热流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中,中央海盆区最高、北南和西缘接近总体平均值,而东缘最低,形成南海区域性高热流的主要原因是新生代的多期拉张构造运动... 对南海众多热流数据的统计结果表明,南海为平均热流值高达78.3mW/m^2的高热流区,但热流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中,中央海盆区最高、北南和西缘接近总体平均值,而东缘最低,形成南海区域性高热流的主要原因是新生代的多期拉张构造运动,尤其是中新世以来的构造运动,而拉张程度的非均匀性是控制南海大地热流分布趋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盆地 地热特征 热流 拉张
全文增补中
关于用SPSS中单样本K-S检验法进行正态分布等的一致性检验时适用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3
18
作者 朱红兵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6-470,共5页
根据柯尔莫哥洛夫单样本分布一致性检验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际的计算比较分析发现,SPSS中的K-S检验法实质上是Lilliefors修正。原假设成立的概率是基于nDn的极限分布计算得出的,所以它适用于样本含量超过100以上的连续型计量资料的分布一... 根据柯尔莫哥洛夫单样本分布一致性检验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际的计算比较分析发现,SPSS中的K-S检验法实质上是Lilliefors修正。原假设成立的概率是基于nDn的极限分布计算得出的,所以它适用于样本含量超过100以上的连续型计量资料的分布一致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SS K-S检验 适用条件 正态分布
下载PDF
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4
19
作者 卢鑫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5-56,共2页
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必须建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确保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能够与时俱进,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关键词 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教学理念 教学大纲 教学方法
下载PDF
电晕老化前后100HN和100CR聚酰亚胺薄膜的电导电流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9
20
作者 雷清泉 石林爽 +3 位作者 田付强 杨春 王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09-114,共6页
为研究无机纳米掺杂对聚酰亚胺电荷输运特性的影响,测量了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原始聚酰亚胺薄膜(100HN型)和纳米Al2O3掺杂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100CR型)电晕老化前后的电导电流特性。实验发现,电晕老化前100CR的欧姆区电流明显大于100HN的... 为研究无机纳米掺杂对聚酰亚胺电荷输运特性的影响,测量了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原始聚酰亚胺薄膜(100HN型)和纳米Al2O3掺杂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100CR型)电晕老化前后的电导电流特性。实验发现,电晕老化前100CR的欧姆区电流明显大于100HN的,而空间电荷限制电流区的电流则明显小于100HN的;电晕老化后,100HN陷阱载流子密度和电老化阈值都减小,而100CR的对应值均增大。分析实验结果后得知,纳米掺杂既可能增加导带热激发自由电子浓度,又可能增大聚合物中电荷陷阱的深度和密度,这2种因素对电导电流的影响效果是相反的,分别主导着低场强和高场强电导电流大小的变化。此外,电晕老化对100CR和100HN电导电流影响不同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薄膜 纳米掺杂 电晕老化 电导电流 电介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