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治疗及死亡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60
1
作者 刘晓青 陈思蓓 +4 位作者 何国清 黎毅敏 何为 陈荣昌 钟南山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29-333,共5页
目的 探讨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世界卫生组织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治疗方法以及预测死亡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以 2 0 0 2年 12月至 2 0 0 3年 3月临床诊断重症SARS37例患者为对象 ,通过回顾性分析 ,比较 33例应用持续气... 目的 探讨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世界卫生组织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治疗方法以及预测死亡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以 2 0 0 2年 12月至 2 0 0 3年 3月临床诊断重症SARS37例患者为对象 ,通过回顾性分析 ,比较 33例应用持续气道内正压的方式进行无创通气前后的呼吸频率和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 (SpO2 ) ,并对其中 18例吸氧 5L/min、安静下SpO2 只有 90 %~ 93%的患者 ,进行无创通气前轻微活动、安静状态及无创通气 1h后SpO2 的比较 ;对年龄、基础疾病、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升高、淋巴细胞减少 5个因素预测死亡的可能危险性采用Mantel Haenszelχ2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3例患者无创通气 1h后较通气前呼吸频率明显减慢 (P <0 0 1) ,分别为 (2 9 6±10 0 )次 /min和 (34 6± 8 4 )次 /min ;SpO2 明显提高 (P <0 0 1) ,分别为 (96 1± 2 4 ) %和 (89 9±3 5 ) %。 18例吸氧 5L/min、安静下SpO2 只有 90 %~ 93%的患者 ,轻微活动后SpO2 明显下降 ,无创通气 1h后SpO2 明显提高 ,SpO2 分别为 (91 7± 0 9) %、(88 5± 1 4 ) %和 (96 9± 1 8) % (P均 <0 0 1) ;以血小板减少、年龄 >5 0岁、基础疾病、血白细胞升高、淋巴细胞减少 5个因素预测死亡的可能危险性 ,其相对危险度 (RR )分别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治疗 死亡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经鼻与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呼吸衰竭的比较 被引量:44
2
作者 钟淑卿 黎毅敏 +3 位作者 陈世明 张永昶 李时悦 何为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和经口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一次性附有低压高容气囊的气管插管,对107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插管,经鼻与经口明视插管或盲插管,并进行两种插管方法的比较。结果:经鼻插管62... 目的:探讨经鼻和经口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一次性附有低压高容气囊的气管插管,对107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插管,经鼻与经口明视插管或盲插管,并进行两种插管方法的比较。结果:经鼻插管62例次,经口插管54例次(共116例次);留管时间:经鼻插管平均11.8天,经口插管平均6.6天,两组比较P<0.005;气管切开率:经鼻插管组为12.9%,显著低于经口插管组42.6%(P<0.001);而拔管率经鼻插管组为59.7%,则明显高于经口插管组40.7%(P<0.005)。结论: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优于经口插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前者具有患者耐受性好、留管时间较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可避免或减少气管切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下载PDF
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的集束治疗 被引量:44
3
作者 郭琦 黎毅敏 +10 位作者 农凌波 徐远达 何国清 何为 陈思蓓 刘晓青 李静 江梅 徐永昊 肖正伦 钟南山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6-292,共7页
目的探讨国内严重感染集束治疗的疗效。方法在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中选用43例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14个月(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前瞻性观察研究。患者入进标准参照2001年国际脓毒症会议。分... 目的探讨国内严重感染集束治疗的疗效。方法在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中选用43例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14个月(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前瞻性观察研究。患者入进标准参照2001年国际脓毒症会议。分教育、试验和运作3个连续阶段实施6h严重感染集束治疗和24h严重感染集束治疗。历史对照期内(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10月31日)合格患者归入对照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70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对照组和集束治疗组间的基础特征差异基本上无统计学意义。2)血清乳酸测定率、休克亚组液体复苏率及6h内所输入液体量、血糖控制,与对照组相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是0.024,0.009,0.045和0.000)。3)72h时,集束治疗组呼吸频率和氧合指数,与对照组相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是0.033和0.041);集束治疗组中休克亚组急性生理和慢性疾病评分(APACHE)Ⅱ分值和预计死亡率的下降值,与对照组中休克亚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是0.017和0.040)。4)与对照组比较,集束治疗组病死率绝对值下降23.30%(P=0.019)。结论严重感染集束治疗能显著降低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感染性休克 集束治疗 病死率
原文传递
SARS合并ARDS患者死亡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4
作者 何为 陈思蓓 +3 位作者 刘晓青 黎毅敏 萧正伦 钟南山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36-337,共2页
目的 :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 ,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作参考 ,以期降低病死率。方法 :以我院中心 ICU收治的 2 5例 SARS合并 ARDS患者为对象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用 SPSS10 .... 目的 :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 ,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作参考 ,以期降低病死率。方法 :以我院中心 ICU收治的 2 5例 SARS合并 ARDS患者为对象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用 SPSS10 .0统计软件作 L ogistic回归 ,筛选和分析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筛选出年龄、缺氧持续的时间、血小板减少、高血钠、血肌酐升高 5个死亡危险因素 ,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 1.2 0 3、1.0 6 7、111.932、2 6 .6 6 7和 111.932。结论 :应重视并针对死亡的危险因素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 ,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死亡危险因素
下载PDF
危重症患者大咯血病因构成及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5
作者 席寅 刘冬冬 +5 位作者 杨淳 伍筱梅 农凌波 何为 刘晓青 黎毅敏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71-676,共6页
目的分析危重症患者大咯血的病因,观察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对危重症患者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35例发生危及生命的大咯血患... 目的分析危重症患者大咯血的病因,观察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对危重症患者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35例发生危及生命的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意愿分为BAE组和非BAE组,再将BAE治疗患者分为先通气后咯血和先咯血后通气两个亚组,以及存活和死亡两个亚组。分析所有大咯血患者的病因分布;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咯血量、胸部CT是否提示胸膜增厚、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机械通气(MV)时间及临床疗效和预后等指标。变量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35例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危重症患者出现大咯血的主要病因为肺部真菌感染〔37.1%(13/35)〕,其次为肺炎伴凝血功能异常〔17.1%(6/35)〕、支气管扩张〔11.4%(4/35)〕、肿瘤〔8.6%(3/35)〕等。35例患者中,接受BAE治疗27例,未接受BAE治疗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MV时间、估计咯血量、APACHEⅡ评分、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CT提示胸膜增厚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AE组患者咯血缓解率明显高于非BAE组〔92.6%(25/27)比25.0%(2/8),P〈0.01〕,但住院存活率与非BA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1%(13/27)比25.0%(2/8),P〉0.05〕。亚组分析显示,先通气后咯血组患者中有64.3%(9/14)由肺部真菌感染引起,明显高于先咯血后通气组的15.4%(2/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与先通气后咯血组比较,先咯血后通气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和MV时间均显著缩短〔ICU住院时间(d):12.0(14.0)比30.0(81.8),MV时间(d):10.0(16.0)比25.0(68.3)〕,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患者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栓塞 危重症 病因
原文传递
重症SARS患者的临床营养支持及血糖水平和胰岛素用量与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25
6
作者 刘晓青 钟南山 +2 位作者 陈思蓓 何为 黎毅敏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3年第2期80-84,共5页
目的观察重症SARS患者接受临床营养支持前后部分与营养有关指标的变化,并分析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与结局的关系。方法以我所英东重症医学监护中心收治的21例临床诊断重症SARS患者为研究对象,转入ICU后均给予呼吸支持及临床营养支持。经... 目的观察重症SARS患者接受临床营养支持前后部分与营养有关指标的变化,并分析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与结局的关系。方法以我所英东重症医学监护中心收治的21例临床诊断重症SARS患者为研究对象,转入ICU后均给予呼吸支持及临床营养支持。经肠内营养接受的热量约4184kJ/d(1000kcal/d),蛋白质约38g/d;经肠外营养接受的热量约3347.2kJ/d(800kcal/d)。监测给予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前后的血糖、血清白蛋白、血淋巴细胞总数及谷丙转氨酶等指标的变化。所有患者均接受甲基强的松龙约200mg/d。为将血糖保持在4.44~7.78mmol/L(80~140mg/dl)的较低水平,应用静脉泵入胰岛素,记录血糖及胰岛素用量,再分析其与结局的关系。结果在发病(11.0±2.8)d后转入ICU的21例患者中,16例(76.2%)伴有营养不良。经过平均12d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后,患者血清白蛋白显著升高犤(28.5±2.2)g/Lvs(37.0±4.1)g/L犦(P=0.0001);血淋巴细胞总数升高犤(0.74±0.47)×109/Lvs(1.22±0.73)×109/L犦(P=0.02);血谷丙转氨酶升高的病例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81.0%vs57.1%,P=0.18);生存组血糖降至较低水平犤(9.5±2.3)mmol/Lvs(6.3±1.8)mmol/L犦(P=0.0002);死亡组血糖也有下降犤(13.0±3.3)mmol/Lvs(9.5±1.3)mmol/L犦(P=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SARS 临床营养支持 血糖 胰岛素 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营养不良
下载PDF
俯卧位通气对伴间质性肺疾病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陈思蓓 余裕恒 +10 位作者 刘冬冬 张洁 杨淳 桑岭 徐永昊 孙庆文 农凌波 徐远达 刘晓青 黎毅敏 何为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PPV)对伴或不伴间质性肺疾病(ILD)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重症医学科2013至2015年应用了PPV的中重度ARDS患者,回顾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 CCO)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排...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PPV)对伴或不伴间质性肺疾病(ILD)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重症医学科2013至2015年应用了PPV的中重度ARDS患者,回顾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 CCO)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排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等]在俯卧位前2 h(PPV-2)、俯卧位后(PPVmean)和恢复仰卧位2 h(PPV+2)的变化情况,以及PPV整体治疗前后的心脏、肝、肾、凝血等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共入选重度肺内源性ARDS患者36例,开始PPV治疗前去甲肾上腺素用量(0.14±0.10)μg·kg-1·min-1,血乳酸水平(1.70±0.57)mmol/L。血流动力学变化:与PPV-2比较,所有患者PPVmean的CI呈上升趋势[(4.06±0.95)L·min-1·m-2比(3.98±1.05)L·min-1·m-2,P>0.05],Scv O2、ITBVI明显上升[(76.94±8.94)%比(70.67±8.23)%,(982.17±245.87)m L/m2比(912.97±177.65)m L/m2,P<0.05],HR、MAP、每小时尿量均有下降趋势(P>0.05)。按伴或不伴ILD分两组,ILD组17例,非ILD组19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PV-2比较,ILD组PPV+2的MAP下降明显[(85.44±10.84)mm Hg比(89.21±10.92)mm Hg,P<0.05];与PPVmean比较,ILD组在PPV+2的CI下降明显[(3.43±0.72)L·min-1·m-2比(3.74±0.87)L·min-1·m-2,P<0.05)。PPV治疗结束后与开始PPV前比较,非ILD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延长[(67.04±97.52)s比(41.24±8.72)s,P<0.05]、BUN显著升高[(10.64±4.95)μmol/L比8.18±3.88)μmol/L,P<0.05],ILD组以上各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或不伴ILD的中重度ARDS患者行PPV均不影响心排出量,且可增加回心血量,改善组织的灌注,但腹腔脏器的灌注需要更密切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通气 间质性肺疾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俯卧位通气对合并间质性肺病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动力学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孙庆文 朱满桂 +10 位作者 席寅 余裕恒 刘学松 桑岭 徐永昊 陈思蓓 农凌波 何为 徐远达 黎毅敏 刘晓青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85-790,共6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PPV)对合并间质性肺病(ILD)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动力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进行PPV治疗的36例重度ARDS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PPV)对合并间质性肺病(ILD)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动力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进行PPV治疗的36例重度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伴ILD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每次PPV前后以及PPV整体治疗前后呼吸动力学与氧合指标的变化,应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两组患者60 d生存曲线。结果36例重度ARDS患者中伴有ILD 17例。① ILD组与无ILD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每次PPV前后呼吸动力学与氧合指标比较:与PPV前比较,有无ILD两组PPV后氧合指数(PaO2/FiO2, mmHg,1 mmHg=0.133 kPa)均显著改善〔ILD组:132.0(93.5,172.0)比118.7(92.0,147.8),无ILD组:126.1(100.9,170.0)比109.2(89.0,135.0),均P<0.05〕;ILD组PPV后呼气末正压(PEEP,cmH2O,1 cmH2O=0.098 kPa)明显上升〔10.0(10.0,12.0)比10.0(9.2,12.0),P<0.05〕;无ILD组PPV后呼吸频率(RR,次/min)明显减慢〔24.5(22.0,27.0)比25.5(22.8,28.0),P<0.05〕。无ILD组PPV后动态呼吸系统顺应性(Crs,mL/cmH2O)较ILD组下降〔19.7(16.1,28.6)比23.0(19.0,29.7),P<0.05〕。③PPV整体治疗前后的呼吸动力学与氧合指标比较:无ILD组PPV治疗结束后PaO2/FiO2(mmHg)较开始PPV治疗前明显增加〔135.0(86.0,200.0)比97.4(69.2,127.5),P<0.05〕,且明显高于ILD组PPV治疗结束后〔135.0(86.0,200.0)比78.7(59.3,114.9), P<0.05〕。无ILD组和ILD组患者开始PPV治疗前Crs(mL/cmH2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3(15.9,48.9)比18.9(12.7,27.3),P>0.05〕;治疗结束后Crs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ILD组:22.7(15.2,27.1)比24.3(15.9,48.9),ILD组:16.2(12.8,25.6)比18.9(12.7,27.3),均P>0.05〕。④ ILD组患者60 d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通气 间质性肺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测定 被引量:23
9
作者 廖伟娇 黎毅敏 +3 位作者 陈涛 何为 林勇平 李宁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2-93,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清中补体C3和C4、C反应蛋白 (CRP)、前白蛋白 (PA)等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检测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透射比浊法检测 5 4例临床诊断的SARS患者、2 0例其他肺炎患者和 3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中C3、C4、CRP... 目的 探讨血清中补体C3和C4、C反应蛋白 (CRP)、前白蛋白 (PA)等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检测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透射比浊法检测 5 4例临床诊断的SARS患者、2 0例其他肺炎患者和 3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中C3、C4、CRP和PA的含量。结果 SARS组C3为 (1 18± 0 4 2 )g/L ,C4为 (1 15± 0 5 6 ) g/L ,CRP为 (10 5 2± 8 77)mg/L ,PA为 (10 7± 34)mg/L ;对照组C3为 (1 11± 0 5 6 )g/L ,C4为 (0 38± 0 2 6 ) g/L ,CRP为 (0 4 2± 0 2 6 )mg/L ,PA为(376± 74 )mg/L ;肺炎组C3为 (1 30± 0 4 6 ) g/L ,C4为 (0 5 7± 0 31) g/L ,CRP为 (0 88± 0 4 3)mg/L ,PA为 (2 91± 76 )mg/L。SARS患者PA明显降低 ,C4和CRP则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各组C3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检测急性时相蛋白C4、CRP和PA有助于SARS的早期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血清 测定 C反应蛋白 前白蛋白
原文传递
38例重症SARS患者临床救治回顾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徐远达 黎毅敏 +4 位作者 刘晓青 陈思蓓 何为 萧正伦 钟南山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43-345,共3页
目的 :探讨 ICU救治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 0 0 2年 12月— 2 0 0 3年 4月 38例入住 ICU救治的重症 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分析治疗与预后的因果关系。结果 :38例重症 SARS患者中 ,... 目的 :探讨 ICU救治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 0 0 2年 12月— 2 0 0 3年 4月 38例入住 ICU救治的重症 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分析治疗与预后的因果关系。结果 :38例重症 SARS患者中 ,合并有基础疾病者 8例 (2 1.1% )。起病初期均给予抗病毒对症支持和器官保护治疗 ,发展至重症阶段均给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炎、营养支持、免疫调节、人工通气辅助等治疗措施。30例最终病愈出院 (78.9% ) ,其中 11例出院时 X线胸片示有轻微的肺纤维化改变 (36 .7% ,11/30 ) ;8例死亡(病死率 2 1.1% )。结论 :重症 SARS病情发展迅速 ,除了提倡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外 ,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和人工通气辅助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 人工通气 综合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胸腔内血容量指数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1
作者 徐永昊 刘晓青 +5 位作者 何为 徐远达 陈思蓓 农凌波 黄红川 黎毅敏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62-466,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方法,将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3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两组。ITBVI组17例患者接受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以IT... 目的探讨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方法,将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3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两组。ITBVI组17例患者接受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以ITBVI作为液体管理的指导指标;对照组16例患者以中心静脉压(CVP)作为液体管理的指导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d和3d时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系统(SOFA)评分、血管活性药物评分,以及补液72h内两组患者的液体管理数据。结果①ITBVⅠ组3d时APACHEⅡ、SOFA和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分)均较1d时显著下降(21.3±6.2比25.4±7.2,6.1±3.4比9.0±3.5,5.0(0,8.0)比20.0(8.0,35.0),均P〈0.01];而对照组则均无显著变化。②虽然ITBVⅠ组48~72h液体出量(ml)大于对照组(2421±868比1721±934,P=0.039),但ITBVI组与对照组0~72h的液体出入量和平衡量(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量:9918±137比10529±1331,出量:6035±1739比5827±2897,平衡量:3882±1889比4703±2813,均P〉0.05)。③在快速补液试验中,ITBVⅠ组与对照组患者除0~6h胶体液入量[ml:250(125,500)比250(69,25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时段液体入量(ml)ITBVⅠ组均比对照组高[0~6h晶体液:250(150,250)比125(105,125),6~72h晶体液:125(125,250)比100(56,125),0~72h晶体液:250(125,250)比125(75,125),6~72h胶体液:125(106,250)比75(50,125),0~72h胶体液:200(125,250)比100(50,125),均P〈0.013。结论与以CVP指导相比,用ITBVⅠ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管理显示,3d时患者病情较1d改善,这种改善可能得益于对血容量状态的准确判断和适当的快速补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中心静脉压 胸腔内血容量指数
原文传递
人巨细胞病毒再活化在非免疫抑制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发生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张志辉 刘学松 +7 位作者 陈思蓓 伍湛 孙艺凝 桑岭 徐永昊 何为 黎毅敏 刘晓青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6-292,共7页
目的分析人巨细胞病毒(HCMV)再活化在非免疫抑制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6月30日至2018年7月1日因重症肺炎需有创... 目的分析人巨细胞病毒(HCMV)再活化在非免疫抑制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6月30日至2018年7月1日因重症肺炎需有创机械通气的非免疫抑制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访至90 d,纳入对象均需每周检测1次血清HCMV DNA载量直至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28 d。根据任意时间点HCM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HCMV再活化组(≥5×105拷贝/L)和非再活化组(<5×105拷贝/L)。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基本生命体征、呼吸指标、评分指标、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转归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HCMV再活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8例患者HCMV免疫球蛋白G(IgG)检测均为阳性,HCMV血清学阳性率为100%;转入ICU 28 d内10例患者发生HCMV再活化,HCMV再活化发生率为20.83%。两组男性比例、年龄、体重指数(BMI)、基础疾病、除脓毒症外转入ICU的原因、基本生命体征、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以及除中性粒细胞计数(NEU)、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外的感染指标、免疫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能、循环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CMV再活化组身高(cm:160±6比166±8)、体重(kg:49.4±11.2比57.6±10.5)、Hb(g/L:87±18比104±24)水平均明显低于HCMV非再活化组,转入ICU 24 h内NEU 〔×10^(9)/L:12.7(9.9,22.5)比8.9(6.2,13.8)〕、hs-CRP 〔mg/L:115.5(85.2,136.6)比39.9(17.5,130.2)〕、BUN〔mmol/L:13.7(8.9,21.5)比7.1(4.9,10.5)〕、NT-proBNP〔ng/L:6 751(2 222,25 449)比1 469(419,4 571)〕、罹患脓毒症比例〔60.0%(6/10)比15.8%(6/38)〕、输血率〔100.0% (10/10)比60.5% (23/38)〕、住院费用〔万元:35.7(25.3,67.1)比15.2(10.4,22.0)〕、90 d全因病死率〔70.0%(7/10)比21.1%(8/38)〕、入住ICU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再活化 重症患者 发生率 预后
原文传递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时肠内营养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谢碧芳 蒋文 +3 位作者 潘洁仪 何为 刘晓青 徐远达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3期262-267,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PPV)期间肠内营养(EN)的耐受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60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每次PPV前后分为PPV前组及PPV组;经喂养方...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PPV)期间肠内营养(EN)的耐受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60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每次PPV前后分为PPV前组及PPV组;经喂养方式分为胃管组及幽门后组;胃管组PPV期间EN速度相比每次PPV前的营养速度分为减速组及非减速组;PPV时间≥12 h为高强度PPV,根据PPV时间分为≥12 h组和≥16 h组。回顾分析各组患者行PPV治疗期间EN的情况。结果 60例ARDS患者共行321次PPV治疗,胃管组有274次,幽门后组有47次。非减速组为122次,PPV时间≥12 h有89次(72.95%),PPV时间≥16 h有65次(53.28%);减速组152次,PPV时间≥12 h有77次(50.66%),PPV时间≥16 h有63次(41.45%)。胃管组在PPV治疗期间的胃残留量(GRV)、呕吐、口鼻腔可见食物残渣率和PPV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使减慢PPV期间EN速度、应用高强度PPV所得结果相近;胃管组和幽门后组的呕吐、口鼻腔可见食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热卡摄入量低于幽门后组。结论 ARDS患者行PPV并不增加胃潴留及EN反流的风险。PPV期间不需特别减慢EN速度;对于有胃潴留或EN不达标的ARDS患者需要行PPV治疗,幽门后置管喂养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俯卧位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胃残留量
原文传递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徐远达 黎毅敏 +3 位作者 萧正伦 刘晓青 何为 钟南山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47-751,共5页
目的 评价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继发休克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 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25例不同程度多器官功能衰竭(MOF)重症肺炎患者采用CBP治疗,按其转归分 为撤机出院组、死于感染性休克组、远期死于重症肺炎... 目的 评价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继发休克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 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25例不同程度多器官功能衰竭(MOF)重症肺炎患者采用CBP治疗,按其转归分 为撤机出院组、死于感染性休克组、远期死于重症肺炎组。评价CBP治疗前1 d,治疗后24、48和72 h各项实 验室指标及危重病评分变化。结果 ①25例患者中A组7例,B组9例,C组9例;治愈率28%,总病死率 72%。②B组患者接受CBP治疗时间平均不到48 h被迫终止。单因素分析提示:B组治疗前血糖显著高于 A组[(13.17±5.84)mmol/L比(8.07±2.28)mmol/L,P<0.05],纤维蛋白原显著高于C组[(5.75± 3.08)g/L比(3.10±1.06)g/L,P<0.05],B组在CBP治疗48 h后纤维蛋白原和所需多巴胺浓度均较A、 C组显著升高[(8.24±3.57)g/L比(5.13±0.94)g/L和(3.01±1.22)g/L,(12.00±6.93)μg·kg-1·min-1 比(1.00±2.45)μg·kg-1·min-1和(2.89±4.37)μg·kg-1·min-1;P均<0.05]。③A组治疗前急性生理学 与慢性健康状况Ⅲ(APACHEⅢ)评分较B、C组低[(89.43±11.28)分比(108.00±15.10)分和(104.67± 13.77)分,P均<0.05];A、C组治疗72 h后与B组比较APACHEⅡ变化率[(-10.43±4.89)分和(-9.11± 3.76)分比(-2.33±4.39)分,P<0.01]、APACHEⅢ变化率[(-21.57±13.53)分和(-14.33±8.32)分比 (2.33±12.18)分,P<0.01]、MODS评分变化率[(-2.14±2.19)分和(-1.00±1.87)分比(0.56±1.88)分, 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①CBP能有效救治部分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继发休克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 者。③APACHEⅢ评分在治疗前后均是敏感的评价指标,初步提示APACHEⅢ90-100分的区域是此类患者 应用CBP的指征。③治疗前血糖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是潜在风险因子,纤维蛋白原的持续升高提示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危重病评分 连续性血液净化 重症肺炎 多器官功能衰竭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在低咳嗽峰流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拔管后的应用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晓青 黎毅敏 +2 位作者 何为 徐永昊 桑岭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55-859,共5页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低咳嗽峰流速(CPEF)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拔管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单中心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4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低咳嗽峰流速(CPEF)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拔管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单中心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4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ECOPD需要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在顺利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BT)2 h后嘱患者用力咳嗽,测定CPEF,完成测量后拔除气管插管。根据CPEF值将患者分为≥60 L/min组(高CPEF组)和<60 L/min组(低CPEF组)。高CPEF组患者按病情需要给予纤支镜气道引流;低CPEF组每日主动给予一次纤支镜气道引流,并根据临床情况增加使用次数。如果患者拔管后48 h内不需要重新插管,则视为拔管成功。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拔管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再插管率、拔管后咳嗽能力和拔管48 h内纤支镜操作次数。结果 共入选102例AECOPD患者,其中高CPEF组58例,低CPEF组44例。与高CPEF组比较,低CPEF组患者年龄较大(岁:74.3±15.2比69.5±11.4,t=2.164,P=0.041),ICU住院时间明显延长(d:20.1±11.2比17.4±7.3,t=2.274,P=0.030),但性别分布〔男/女(例):35/9比45/13,χ^20.057,P=0.812〕、APACHEⅡ评分(分:11.9±1.9比10.3±4.2,t=1.290,P=0.200)、机械通气时间(d:14.8±10.8比13.3±9.6,t=0.677,P=0.501)、再插管率〔18.18%(8/44)比12.07%(7/58),χ^21.412,P=0.23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CPEF组患者咳嗽能力以“强”为主(52例),而低CPEF组患者咳嗽能力以“中”(14例)、“弱”(26例)为主。低CPEF组患者拔管后48 h内纤支镜气道引流次数明显多于高CPEF组(次:4.1±1.8比1.3±0.9,t=2.626,P=0.011)。所有患者均成功撤机,无死亡。结论 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阻塞性 慢性 急性加重期 纤维支气管镜 机械通气 咳嗽峰流速 拔管
原文传递
指导检查对定量气雾剂使用正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何为 陈荣昌 钟南山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44-445,共2页
关键词 哮喘 药物疗法 定量气雾剂 吸入疗法 治疗
原文传递
H_1阻滞剂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并变应性鼻炎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何为 郑劲平 +5 位作者 冉丕鑫 刘含章 林洪 蔡定明 徐金明 钟南山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 在观察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联合应用H1阻滞剂对变应性哮喘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 ,将 67例轻、中度变应性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氯雷他定组 (3 4例 )和对照组 (3 3例 ) ,进行 3... 目的 在观察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联合应用H1阻滞剂对变应性哮喘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 ,将 67例轻、中度变应性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氯雷他定组 (3 4例 )和对照组 (3 3例 ) ,进行 3~ 6个月的治疗 ,观察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每天40 0 μg ,14天后减至每天 2 0 0 μg ,并联合应用氯雷他定 10mg或安慰剂 (每天 2次 )。记录患者的哮喘症状评分、鼻炎发作天数、感冒次数、按需吸入 β2 激动剂的次数和测定气道反应性与血清中上皮细胞粘附分子 1(ICAM 1)和血管内皮粘附分子 1(VCAM 1)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每周哮喘症状计分为 (4 6± 0 9)分、(3 1± 0 9)分 ,氯雷他定组为 (4 8± 1 2 )分、(2 4± 0 9)分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对照组鼻炎患者每周发作天数治疗前、后分别为 (4 0± 1 0 )天、(3 5± 1 2 )天、(4 0±1 2 )天、(1 9± 0 9)天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对照组患者每月感冒样症状的发生次数为 (1 1± 0 4)次 ,氯雷他定组为 (0 8± 0 5 )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按需吸入 β2 激动剂的平均次数减少 (P <0 0 0 1) ;治疗后气道反应性改善更明显 (P <0 0 5 ) ;而血清中ICAM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阻滞剂 联合用药 糖皮质激素 支气管哮喘 并发症 变应性鼻炎 预防 治疗
原文传递
严重感染集束治疗的依从性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郭琦 黎毅敏 +9 位作者 农凌波 徐远达 何国清 何为 陈思蓓 刘晓青 李静 江梅 徐永昊 肖正伦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评价三级医院严重感染集束治疗的依从性,为推广指南积累相关数据。方法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中选择2006年1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43例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集束治疗组),分教育、... 目的评价三级医院严重感染集束治疗的依从性,为推广指南积累相关数据。方法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中选择2006年1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43例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集束治疗组),分教育、试验和运作3个阶段实施6h严重感染集束治疗和24h严重感染集束治疗。选择2004年1月1日2006年10月31日在院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历史对照组。结果①6h集束治疗中:血清乳酸测定率为20.9%(9/43);抗生素治疗前获取血培养的实施率为7.0%(3/43);100.0%(43/43)能在1h内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44.2%(19/43)输入20ml/kg的晶体液或等量胶体液(20%白蛋白1.1ml/kg或6%羟乙基淀粉4.8ml/kg),6h内输入液体量(折算为6%羟乙基淀粉剂量)为(603.95±176.19)ml;94.7%(18/19)应用血管收缩剂;7.0%(3/43)使用正性肌力药多巴酚丁胺和(或)输浓缩红细胞。②24h集束治疗中:小剂量类固醇使用率为31.6%(6/19);34.9%(15/43)的患者血糖控制在8.3mmol/L以内;吸气末平台压〈30cmH2O(1cmH2O=0.098kPa,潮气量为6ml/kg)的机械通气患者占97.6%(40/41)。③6h和24h严重感染集束治疗的依从性分别是0和21.4%,整体依从性为0。④与对照组比较,集束治疗组病死率绝对值下降了23.3%(18.6%比41.9%,P=0.019)。结论目前本院严重感染集束治疗仅能达到部分依从。提示国内推广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管理指南依然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严重 休克 感染性 集束治疗 依从性
原文传递
血清降钙素原在严重脓毒血症病原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晓青 桑岭 +3 位作者 农凌波 陈思蓓 何为 黎毅敏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02-705,共4页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是否可以早期区分血流感染的不同病原体。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脓毒血症并有血培养阳性的资料完整患者142例,根据血培养阳性结果分成革兰阳性...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是否可以早期区分血流感染的不同病原体。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脓毒血症并有血培养阳性的资料完整患者142例,根据血培养阳性结果分成革兰阳性菌组(G+组)51例、革兰阴性菌组(G-组)75例和真菌组(fungal组)16例。比较三组患者间PCT与白细胞(WBC)计数水平。结果 G-组患者的PCT(65.32±49.23)μg/L明显高于G+组(5.36±4.37)μg/L和真菌组(1.59±1.22)μg/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WBC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为PCT诊断是否由G-菌导致血流感染而描绘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73(95%CI0.953~0.993)。诊断阈值为〈17μg/L。特异度为95%,敏感度为84%。为PCT诊断是否由鲍曼不动杆菌导致血流感染而描绘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65(95%CI0.941~0.990)。诊断阈值为〈42μg/L,特异度为92%,敏感度为85%。为PCT诊断是否由真菌导致血流感染而描绘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65,95%CI0.934~0.996。利用cut-off法得出PCT对于诊断是否真菌导致血流感染的诊断阈值为〈2.1μg/L。特异度为82%,敏感度为95%。结论血清PCT升高水平可以早期鉴别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降钙素原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真菌
原文传递
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学松 何为 +2 位作者 陈文英 黎毅敏 刘晓青 《国际呼吸杂志》 2016年第20期1521-1526,共6页
目的通过监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探讨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以及在不同病区的特点。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法测定伏立康唑血药浓度,观察不同病区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临床疗... 目的通过监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探讨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以及在不同病区的特点。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法测定伏立康唑血药浓度,观察不同病区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共纳入87例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检测次数为133次,87例患者首次检测的血药浓度为(3.37±2.6)mg/L,133次检测的血药浓度为(2.98±2.28)mg/L;静脉治疗时血药浓度(3.30±2.61)mg/L,口服治疗时血药浓度为(2.31±2.02)mg/L,静脉治疗的血药浓度显著高于口服治疗的血药浓度(P=0.018);门诊患者血药浓度为(3.06±2.2)mg/L,普通病区患者血药浓度为(2.6±2.5)mg/L,ICU患者血药浓度为(3.1士2.5)mg/L,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于同一患者而言,门诊患者药物浓度波动幅度较小,ICU患者血药浓度波动幅度较大。87例患者中,68例治疗成功(78%),19例治疗失败(22%),比较治疗成功组和失败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血药浓度与疗效无明显相关性,但在治疗失败组中,血药浓度低于1mg/L的比例明显高于治疗成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8%VS14.7%,P=0.048)。87例患者中,低钾血症发生率为32%,肝功能受损为14%,肾功能受损为3.4%,皮疹为3.4%,视觉障碍为20。其中,视觉障碍和肝功能受损发生率与血药浓度有关系(均P〈0.05)。结论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波动范围大,平均血药浓度为(3.37±2.6)mg/L。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无明显相关性,但血药浓度低于1mg/L,治疗失败率可能增加;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和肝功能受损与较高的血药浓度有关;建议治疗期间血药浓度维持在(1~5)mg/L。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药物浓度监测 药物不良反应 肺部真菌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