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编辑技术在工业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程文焕 广 +1 位作者 陈晓妮 吕金东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20年第4期236-242,共7页
优质的微生物菌种对提高发酵工业产品的品质与产量有重要意义,而高效的育种技术对微生物选育工作至关重要。基因编辑技术作为现代遗传学研究的热点技术,极大地提升了现代工业微生物育种效率。基因编辑技术主要包含锌指核酸酶技术(ZFN)... 优质的微生物菌种对提高发酵工业产品的品质与产量有重要意义,而高效的育种技术对微生物选育工作至关重要。基因编辑技术作为现代遗传学研究的热点技术,极大地提升了现代工业微生物育种效率。基因编辑技术主要包含锌指核酸酶技术(ZFN)、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技术(TALEN)和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相关蛋白技术(CRISPR)3类。ZFN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在工业微生物育种中鲜有报道。TALEN和CRISPR技术在酿酒酵母、米曲霉菌、黑曲霉、谷氨酸棒状杆菌和产甘油假丝酵母等主要工业微生物育种中相继展开应用,尤以CRISPR技术应用最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微生物育种 基因编辑 TALEN CRISPR
下载PDF
沙柳/聚乙烯醇复合凝胶的溶胀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兴林 广 +2 位作者 赵白云 刘泽 王丽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761-2765,共5页
采用湿法纺丝合成沙柳木粉/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SPS)。研究了溶胀时间、温度、pH、离子强度对SPS溶胀的影响以及水凝胶的溶胀动力学和吸附Hg^(2+)吸附动力学。采用SEM、FTIR、TG对SPS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PS形成了多孔网络结构,具... 采用湿法纺丝合成沙柳木粉/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SPS)。研究了溶胀时间、温度、pH、离子强度对SPS溶胀的影响以及水凝胶的溶胀动力学和吸附Hg^(2+)吸附动力学。采用SEM、FTIR、TG对SPS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PS形成了多孔网络结构,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pH为5,溶胀时间20 min时,溶胀度达到8.4 g/g。当溶胀温度为75℃,离子强度为0.02 mol/L时,溶胀度最大分别为21.8,12.5 g/g。SPS溶胀的初始阶段与Fickian扩散拟合较好;对整个阶段拟合,符合Schott模型。对Hg^(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容量为425.9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柳木粉 聚乙烯醇 水凝胶 溶胀动力学 Hg2+吸附
下载PDF
黄色短杆菌产L-苏氨酸的中试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超 贾召鹏 广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16年第2期103-105,113,共4页
对黄色短杆菌在发酵罐中产苏氨酸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培养时间、温度、pH和接种量的最优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确定发酵最优条件。结果证明:在最优试验条件下(温度30℃,pH 7,接种量10%),L-苏氨... 对黄色短杆菌在发酵罐中产苏氨酸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培养时间、温度、pH和接种量的最优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确定发酵最优条件。结果证明:在最优试验条件下(温度30℃,pH 7,接种量10%),L-苏氨酸产率为12.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短杆菌 L-苏氨酸 发酵工艺
下载PDF
xanK单位点突变对野油菜黄单胞菌菌黄素合成及黄原胶产物性质的影响
4
作者 梁佳园 刘洋 +4 位作者 韩鸿宇 张艳敏 张永刚 广 董学前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7-13,共7页
菌黄素的存在使得野油菜黄单胞菌产生的黄原胶发酵液呈现黄色,并显著影响了黄原胶的性状、产量及提取工艺。研究过程中得到一株自然突变的不产生菌黄素的黄原胶生产菌株XW,测序发现该菌株xanK基因的一处碱基突变使相应编码的天冬氨酸突... 菌黄素的存在使得野油菜黄单胞菌产生的黄原胶发酵液呈现黄色,并显著影响了黄原胶的性状、产量及提取工艺。研究过程中得到一株自然突变的不产生菌黄素的黄原胶生产菌株XW,测序发现该菌株xanK基因的一处碱基突变使相应编码的天冬氨酸突变为甘氨酸。为探究xanK基因突变对菌黄素合成的影响,通过回补试验将野生型菌株的xanK基因导入到突变菌株中,发现突变菌株的菌黄素合成恢复,说明该突变导致菌黄素合成受阻。此外,对两种黄原胶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突变菌株产生的黄原胶在黏度和丙酮酸含量上均高于野生型菌株,而分子量和乙酰基含量要低于野生型菌株,说明菌黄素对黄原胶的合成可能具有复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胶 xanK 菌黄素 野油菜黄单胞菌 基因工程
下载PDF
沙柳/聚乙烯醇新型水凝胶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
作者 杨兴林 广 +2 位作者 赵白云 刘泽 王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1-166,176,共7页
采用湿法纺丝合成新型沙柳木粉(SPP)/聚乙烯醇(PVA)水凝胶复合膜(SPPM)。研究凝固浴时间、硫酸浓度对SPPM吸附Hg^(2+)吸附量与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分析SPPM... 采用湿法纺丝合成新型沙柳木粉(SPP)/聚乙烯醇(PVA)水凝胶复合膜(SPPM)。研究凝固浴时间、硫酸浓度对SPPM吸附Hg^(2+)吸附量与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分析SPPM的结构和吸附机理;采用热重(TG)对SPPM的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凝固浴时间为1h,H_(2)SO_(4)浓度为7%时最佳,吸附量为421mg/g。SPPM具有较好的孔道结构,吸附性能良好且可重复利用5次以上,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SPPM的Hg^(2+)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柳木粉 聚乙烯醇 湿法纺丝 复合膜 吸附 Hg^(2+)
下载PDF
芳香羧酸对锡电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鲁浩 广 +1 位作者 孙德 贺岩峰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7-30,共4页
通过测定循环伏安曲线、锡镀层的表面形貌和X射线衍射谱图,研究了苯甲酸、苯乙酸、苯丙酸、苯丁酸等几种芳香羧酸对锡电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芳香羧酸对锡还原的阴极过程有抑制作用。随芳香羧酸碳链长度的增大,该抑制作用增强。烷基糖... 通过测定循环伏安曲线、锡镀层的表面形貌和X射线衍射谱图,研究了苯甲酸、苯乙酸、苯丙酸、苯丁酸等几种芳香羧酸对锡电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芳香羧酸对锡还原的阴极过程有抑制作用。随芳香羧酸碳链长度的增大,该抑制作用增强。烷基糖苷与芳香羧酸之间具有协同作用,烷基糖苷使芳香羧酸对Sn2+向阴极扩散和锡电沉积阴极过程的抑制作用增强。镀液中同时加入烷基糖苷和芳香羧酸时,所得镀层表面平整,结晶细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芳香羧酸 烷基糖苷 超分子自组装
原文传递
添加剂对锡–银–铜共沉积的影响
7
作者 广 鲁浩 +1 位作者 尹丽 贺岩峰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1,共4页
通过测定循环伏安曲线、镀层表面形貌和X射线衍射谱图,研究了单一的烷基糖苷(APG)或APG+槲皮素的组合添加剂对Sn–Ag–Cu三元合金共沉积的影响。镀液的基础组成和工艺条件为:Sn(CH3SO3)20.18 mol/L,Ag2O 0.006 mol/L,Cu(CH3SO3)20.001 2... 通过测定循环伏安曲线、镀层表面形貌和X射线衍射谱图,研究了单一的烷基糖苷(APG)或APG+槲皮素的组合添加剂对Sn–Ag–Cu三元合金共沉积的影响。镀液的基础组成和工艺条件为:Sn(CH3SO3)20.18 mol/L,Ag2O 0.006 mol/L,Cu(CH3SO3)20.001 2 mol/L,硫脲0.06 mol/L,羧乙基乙二胺三乙酸(HEDTA)1.0 mol/L,pH 5.0,温度25°C,电流密度6.6 mA/cm2,时间30 min。结果表明,镀液中APG或APG+槲皮素的存在使锡离子的扩散系数减小,Sn–Ag–Cu三元合金的共沉积过程受阻。镀液中加入1.00 g/L APG或1.00 g/L APG+0.05 g/L槲皮素后,Sn–Ag–Cu镀层外观改善,镀层结晶细致、均匀,晶面择优取向由Sn(211)转变为Sn(200)。因此,APG或APG与少量槲皮素的组合适合用作Sn–Ag–Cu共沉积的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银-铜合金 共沉积 添加剂 烷基糖苷 槲皮素
原文传递
酶解玉米浆在谷氨酸发酵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晓妮 李学朋 +2 位作者 广 周敬 徐娜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21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玉米浆中虽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是谷氨酸发酵所需的重要营养剂,但部分成分不能被微生物直接利用,影响了谷氨酸后提取收率。通过筛选复合酶对玉米浆进行酶解,可完全替代谷氨酸发酵培养基中的酸水解蛋白液。基于单因素实验基础进行正交... 玉米浆中虽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是谷氨酸发酵所需的重要营养剂,但部分成分不能被微生物直接利用,影响了谷氨酸后提取收率。通过筛选复合酶对玉米浆进行酶解,可完全替代谷氨酸发酵培养基中的酸水解蛋白液。基于单因素实验基础进行正交实验,最后确定最佳因素组合应用于谷氨酸发酵工艺。结果表明:以水解度DH为指标,选用植酸酶和酸性蛋白酶复配酶解玉米浆,其中植酸酶添加量为0.15%,酸性蛋白酶添加量为0.3%,在50℃下酶解16 h,酶解pH为3.8时,玉米浆的水解度可达最高,酶解效果最佳。该工艺条件下获得的玉米浆酶解液应用于谷氨酸发酵后,产酸指标较原有工艺提高0.6%~0.8%,转化率提高0.5%~0.8%,各项指标提高的同时,谷氨酸发酵后提取收率也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解 玉米浆 谷氨酸发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