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典型热带林地土壤团聚体颗粒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
19
1
作者
龚仓
徐殿斗
+7 位作者
成杭新
任
雅阁
刘志明
刘应汉
刘飞
聂海峰
郑祥
马玲玲
《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94-1100,共7页
以海口、琼海和屯昌的典型热带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法获得6个粒级的土壤团聚体颗粒组.用ICP-MS测定了本土和不同团聚体颗粒中重金属Cr、Ni、Cu、Zn、Cd、As和Pb的含量,并对其分布特征及对有机碳和铁的响应进行了解析.研究表明,...
以海口、琼海和屯昌的典型热带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法获得6个粒级的土壤团聚体颗粒组.用ICP-MS测定了本土和不同团聚体颗粒中重金属Cr、Ni、Cu、Zn、Cd、As和Pb的含量,并对其分布特征及对有机碳和铁的响应进行了解析.研究表明,重金属在土壤各粒径团聚体颗粒组中差异性分布,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减小而呈现富集增大的趋势,其中Cr、Ni、Cu、Zn、Cd和Cd主要富集在粉-黏团聚体(<53μm)颗粒中;As主要赋存在53~1 000μm的颗粒组中.总体来讲,微团聚体(<250μm)对土壤重金属含量贡献为14.38%~65.04%,其中粉粒级团聚体(<53μm)的贡献为2.61%~32.01%.有机碳和铁氧化物含量随着团聚体粒径减小而升高,并与除了As及海口的Cd和Pb以外的其他重金属分布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团聚体颗粒组
有机碳
林地
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典型农耕区褐土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的分布及组成
被引量:
7
2
作者
任
雅阁
马玲玲
+4 位作者
成杭新
徐殿斗
刘飞
刘应汉
刘志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19,共5页
对河北省典型农耕区褐土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的组成特征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稳性土壤团聚体随粒径的减小而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不规则W形分布趋势。藁城市和行唐县两地全土有机碳含量基本相当,分别为12.49和11.20g/kg。土...
对河北省典型农耕区褐土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的组成特征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稳性土壤团聚体随粒径的减小而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不规则W形分布趋势。藁城市和行唐县两地全土有机碳含量基本相当,分别为12.49和11.20g/kg。土壤有机碳主要受团聚体粒径分布的制约,藁城市和行唐县农耕区褐土优势团聚体(1000-250μm和250-53μm)中有机碳的比例分别为69.53%和82.71%。藁城市和行唐县〈20μm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2.78和20.02g/kg,可作为研究区褐土固碳的稳定性指标。红外光谱解析表明,研究区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以芳香碳(大团聚体57.35%;微团聚体67.69%)和多糖碳(大团聚体29.43%;微团聚体:25.2%)为主。气候条件的差异可能是导致藁城市和行唐县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大团聚体有机碳中主要是脂肪碳、多糖碳等活性较高的碳,而稳定的芳香碳则趋向于被保护在微团聚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典型农耕区棕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特征
被引量:
5
3
作者
任
雅阁
成杭新
+5 位作者
徐殿斗
刘应汉
刘飞
欧阳宏
刘志明
马玲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4-237,266,共5页
对山东半岛棕壤区耕地和荒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各级土壤团聚体质量比总体呈"两头低中间高"的不规则"W"形分布,耕地和荒地土壤微团聚体(<250μm)平均含量分别为51.74%和51.61%,耕种...
对山东半岛棕壤区耕地和荒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各级土壤团聚体质量比总体呈"两头低中间高"的不规则"W"形分布,耕地和荒地土壤微团聚体(<250μm)平均含量分别为51.74%和51.61%,耕种的扰动增加了土壤颗粒分散度,水流对大团聚体的破坏作用更大。有机碳分布受团聚体分配的制约,其含量随团聚体粒径减小而增加。耕地和荒地有机碳在大团聚体中平均含量分别为5.98,3.48g/kg,而在微团聚体中含量分别为8.05,9.11g/kg,有机碳含量比例分别高达55.36%和68.58%,其中<20μm粉黏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最高(耕地为10.97g/kg;荒地为11.63g/kg),可作为研究区土壤固碳潜力评价指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解析发现,棕壤微团聚体有机碳以芳香碳和多糖碳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壤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典型热带林地土壤团聚体颗粒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
19
1
作者
龚仓
徐殿斗
成杭新
任
雅阁
刘志明
刘应汉
刘飞
聂海峰
郑祥
马玲玲
机构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地球表层碳-汞地球化学循环重点实验室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出处
《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94-1100,共7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专项(1212011087123)
国土资源部行业基金项目(2009110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075171,10905061)
文摘
以海口、琼海和屯昌的典型热带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法获得6个粒级的土壤团聚体颗粒组.用ICP-MS测定了本土和不同团聚体颗粒中重金属Cr、Ni、Cu、Zn、Cd、As和Pb的含量,并对其分布特征及对有机碳和铁的响应进行了解析.研究表明,重金属在土壤各粒径团聚体颗粒组中差异性分布,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减小而呈现富集增大的趋势,其中Cr、Ni、Cu、Zn、Cd和Cd主要富集在粉-黏团聚体(<53μm)颗粒中;As主要赋存在53~1 000μm的颗粒组中.总体来讲,微团聚体(<250μm)对土壤重金属含量贡献为14.38%~65.04%,其中粉粒级团聚体(<53μm)的贡献为2.61%~32.01%.有机碳和铁氧化物含量随着团聚体粒径减小而升高,并与除了As及海口的Cd和Pb以外的其他重金属分布具有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
重金属
团聚体颗粒组
有机碳
林地
分布特征
Keywords
heavy metal
particle size fractions
organic carbon
forest soi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X14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典型农耕区褐土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的分布及组成
被引量:
7
2
作者
任
雅阁
马玲玲
成杭新
徐殿斗
刘飞
刘应汉
刘志明
机构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术应用研究中心核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地球表层碳-汞地球化学循环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19,共5页
基金
国土资源部专项"中国主要农耕区碳汇潜力研究"(200911020)
"中国地质碳汇潜力研究"(12120110871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375212)
文摘
对河北省典型农耕区褐土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的组成特征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稳性土壤团聚体随粒径的减小而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不规则W形分布趋势。藁城市和行唐县两地全土有机碳含量基本相当,分别为12.49和11.20g/kg。土壤有机碳主要受团聚体粒径分布的制约,藁城市和行唐县农耕区褐土优势团聚体(1000-250μm和250-53μm)中有机碳的比例分别为69.53%和82.71%。藁城市和行唐县〈20μm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2.78和20.02g/kg,可作为研究区褐土固碳的稳定性指标。红外光谱解析表明,研究区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以芳香碳(大团聚体57.35%;微团聚体67.69%)和多糖碳(大团聚体29.43%;微团聚体:25.2%)为主。气候条件的差异可能是导致藁城市和行唐县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大团聚体有机碳中主要是脂肪碳、多糖碳等活性较高的碳,而稳定的芳香碳则趋向于被保护在微团聚体中。
关键词
土壤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Keywords
soil
water stable aggregate
soil organic carb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
分类号
S152.4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典型农耕区棕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特征
被引量:
5
3
作者
任
雅阁
成杭新
徐殿斗
刘应汉
刘飞
欧阳宏
刘志明
马玲玲
机构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地球表层碳-汞地球化学循环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4-237,266,共5页
基金
国土资源部行业基金项目(200911020)
中国地质调查局专项(1212011087123)
文摘
对山东半岛棕壤区耕地和荒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各级土壤团聚体质量比总体呈"两头低中间高"的不规则"W"形分布,耕地和荒地土壤微团聚体(<250μm)平均含量分别为51.74%和51.61%,耕种的扰动增加了土壤颗粒分散度,水流对大团聚体的破坏作用更大。有机碳分布受团聚体分配的制约,其含量随团聚体粒径减小而增加。耕地和荒地有机碳在大团聚体中平均含量分别为5.98,3.48g/kg,而在微团聚体中含量分别为8.05,9.11g/kg,有机碳含量比例分别高达55.36%和68.58%,其中<20μm粉黏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最高(耕地为10.97g/kg;荒地为11.63g/kg),可作为研究区土壤固碳潜力评价指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解析发现,棕壤微团聚体有机碳以芳香碳和多糖碳为主。
关键词
棕壤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Keywords
brown soil
water stable aggregate
soil organic carb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分类号
S152.4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3.62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典型热带林地土壤团聚体颗粒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龚仓
徐殿斗
成杭新
任
雅阁
刘志明
刘应汉
刘飞
聂海峰
郑祥
马玲玲
《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9
原文传递
2
典型农耕区褐土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的分布及组成
任
雅阁
马玲玲
成杭新
徐殿斗
刘飞
刘应汉
刘志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典型农耕区棕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特征
任
雅阁
成杭新
徐殿斗
刘应汉
刘飞
欧阳宏
刘志明
马玲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