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伟刚 赵福坤 +7 位作者 朱祥 董鹤翔 蒋维荣 刘芸 张晓贝 曹栋 俞永江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49-356,共8页
目的 调查甘肃省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病情况,探讨其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胃食管反流病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评价其效能。方法于2021年10月-2022年5月,使用自制《胃食管反流病调查问卷》,采用多... 目的 调查甘肃省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病情况,探讨其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胃食管反流病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评价其效能。方法于2021年10月-2022年5月,使用自制《胃食管反流病调查问卷》,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多中心合作流行病学调查。对抽样区域中成年人(年龄≥18岁)且在本地居住3年以上的居民,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详细记录受访者基本信息及胃食管反流病可能的危险因素暴露情况。根据危险因素使用R语言建立预测模型,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校准图等评价预测效能。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4 711份,有效回收率为92.26%。其中男性2 425人,女性2 286人,年龄为(39.25±14.81)岁。按GERD-Q评分≥8分为临界值,甘肃省GERD患病率为10.34%,男性患病率为11.34%(275例),高于女性9.27%(212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P<0.05)。≥60岁人群GERD患病率最高(19.58%)。GERD患病率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x index,IBM)呈正相关,当BMI≥24.0 kg/m2时,GERD患病率明显升高。汉族、回族、藏族的患病率分别为10.03%、11.86%、13.31%,各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30,P>0.05)。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50岁、BMI≥24.0 kg/m2、吸烟、饮酒、喜食甜食、进食过饱、睡前2 h进食、幽门螺杆菌感染、胃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咽喉炎、心前区疼痛及周围性眩晕均为罹患GER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脂饮食、碳酸饮料摄入、辛辣饮食、哮喘、慢性咳嗽、阑尾炎病史及腹部手术史与GERD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根据以上风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C指数和AUC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分别为0.736和0.742,校正曲线拟合良好。结论 甘肃省GERD患病率较高,并受多种因素影响,男性、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流行病学调查 危险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利用加权基因共表网络识别肝细胞癌干细胞相关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徐贺龙 李燕 +3 位作者 宋晓静 张磊 李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560-568,共9页
目的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方法研究肝细胞癌(HCC)中肝癌干细胞(LSCS)相关基因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首先从公共数据库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下载HCC转录组测序(RNA-seq)及临床数据,下载并整理基于mRNA表达的肿瘤干细... 目的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方法研究肝细胞癌(HCC)中肝癌干细胞(LSCS)相关基因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首先从公共数据库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下载HCC转录组测序(RNA-seq)及临床数据,下载并整理基于mRNA表达的肿瘤干细胞干性指数(mRNAsi)表,分析mRNAsi与肝癌病理学分级及预后的关系。然后利用WGCNA方法筛选与LSCS相关的关键模块,对关键模块基因(hub基因)进行功能注释(GO分析)及信号通路富集分析(KEGG分析),通过在线数据库STRING构建hub基因编码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关键基因。最后对关键基因进行表达差异分析及表达相关性分析,利用在线数据库Kaplan-Meier plotter进行生存分析并验证。结果HCC组织中的mRNAsi值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01),mRNAsi与高病理学等级之间存在正相关(P=0.001),高mRNAsi组的HCC患者死亡率高于低mRNAsi组(P=0.006)。GO分析结果显示,hub基因主要参与有丝分裂、DNA复制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结果显示,hub基因富集在细胞周期、DNA错配修复、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等信号通路,其编码蛋白质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P<0.001)。本研究筛选了10个与LSCS相关的关键基因(包括CCNB1、CDC20、CDCA8、NDC80、KIF20A、CDC45、KIF15、MCM2、TTK及NCAPG),与正常肝组织样本相比,10个关键基因在HCC组织中均呈现高表达,在转录水平上也有很强的共表达关系且与肝癌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结论mRNAsi在HC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WGCNA筛选的与LSCS相关的10个关键基因在LSCS的干性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作为抑制HCC干细胞特性的治疗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肿瘤干细胞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干性指数 癌症基因组图谱
原文传递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伟刚 屈坤鹏 +4 位作者 唐晓勇 张晓贝 杨宝顺 俞永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30-833,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的有效性及复发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及甘肃省中医院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的90例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临...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的有效性及复发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及甘肃省中医院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的90例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未使用补片,29例使用合成补片,35例使用生物补片。对三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以及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9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使用补片组住院费用与合成补片和生物补片组相比更具有经济学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7例患者获得长期随访,随访率为96.7%(87/90),中位随访时间为44个月。术后并发症(腹泻、吞咽困难、腹胀、胸痛)发生率、症状复发率(反酸、烧心)以及患者满意度,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应根据术中具体情况,谨慎选择补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裂孔 疝修补术 胃底折叠术 腹腔镜
原文传递
线粒体Ca^2+浓度在高浓度氧致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4
作者 晓彤 李玉兰 +2 位作者 赵彦琴 李春兰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93-1095,共3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Ca2+浓度在高浓度氧致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对照组(C组)、高浓度氧组(H组)和高浓度氧+钌红组(HR组)。C组置于常规培养箱(5%CO2-95%... 目的探讨线粒体Ca2+浓度在高浓度氧致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对照组(C组)、高浓度氧组(H组)和高浓度氧+钌红组(HR组)。C组置于常规培养箱(5%CO2-95%空气)中培养4 h;HR组加入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抑制剂钌红2μmol/L,然后H组和HR组置于高浓度氧密闭箱(90%O2-5%CO2-5%空气)中培养4 h。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采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线粒体内Ca2+荧光强度,并计算Ca2+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H组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Ca2+浓度升高,HR组线粒体Ca2+浓度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组比较,HR组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Ca2+浓度降低(P<0.05)。H组细胞呈现早期凋亡形态学表现(细胞皱缩呈球形、透亮度降低、与周围细胞脱离),HR组较H组明显改善。结论线粒体Ca2+浓度升高参与了高浓度氧致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 上皮细胞 细胞凋亡 线粒体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与胃肠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何力宏 龙飞 +3 位作者 吴永娜 何咏霖 张磊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1215-1218,1228,共5页
随着人们对肠道菌群认识的深入,其在胃肠肿瘤发生、发展和防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研究表明:失调的肠道菌群可通过产生促肿瘤代谢产物及毒素、影响宿主免疫等促进胃肠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反,健康且平衡的肠道菌群可增强宿主的抗... 随着人们对肠道菌群认识的深入,其在胃肠肿瘤发生、发展和防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研究表明:失调的肠道菌群可通过产生促肿瘤代谢产物及毒素、影响宿主免疫等促进胃肠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反,健康且平衡的肠道菌群可增强宿主的抗肿瘤效应而抑制胃肠肿瘤发生发展、改善其预后。本文从肠道菌群与胃肠肿瘤的相关性、肠道菌群对胃肠肿瘤的影响机制及防治应用等角度,对二者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胃肠肿瘤的预防、早诊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胃肠肿瘤 胃癌 结直肠癌 免疫疗法 微生态制剂
原文传递
αβ-晶状体蛋白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永娜 +1 位作者 张磊 李汛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5期68-72,共5页
αβ-晶状体蛋白(Cryab)是热休克蛋白家族中最重要的基因之一。Cryab在体内广泛表达,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主要作为分子伴侣参与蛋白质的合成、折叠、积聚、装配、运输和降解。最新研究证实Cryab在肿瘤中高表达,可作为癌基因在恶性肿... αβ-晶状体蛋白(Cryab)是热休克蛋白家族中最重要的基因之一。Cryab在体内广泛表达,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主要作为分子伴侣参与蛋白质的合成、折叠、积聚、装配、运输和降解。最新研究证实Cryab在肿瘤中高表达,可作为癌基因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肿瘤患者的预后有着密切关系,预示其存在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就Cryab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和作用机制做一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Cryab在肿瘤中的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β-晶状体蛋白 肿瘤 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