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安徽省近56年气候要素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任秀真
徐光来
刘永婷
杨先成
-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安徽自然灾害过程与防控研究省级实验室
-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87-294,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301029
41301011)
-
文摘
基于安徽省17个气象站及周边9个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利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交叉小波等方法分析了1960—2015年安徽省气候要素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其与ENSO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年平均气温上升明显,春季变化幅度最大为0.3℃/10a,上升幅度最大月份分别为2月、4月、5月、10月份;年平均降水量略有增加,冬季和8月份降水增加达到显著性水平,其他季节、月份和年降水变化未达到显著性水平。(2)中部江南丘陵区气温高于淮北平原区和江南地区;江南地区为降水高值区,降水量随纬度增加而减少,冬季和夏季各地区变化趋势明显。(3)1994年年平均气温突变,突变后显著升高0.8℃;除夏季外其余季节均发生突变,春季平均气温变化最明显,突变后显著升高1.1℃;降水量在春秋两季发生突变,夏冬两季均无突变。(4)气温、降水量与ENSO有3~5a的显著周期,主要集中于20世纪60,80,90年代,年降水量周期比年均温周期在时间上相对滞后。
-
关键词
气候变化
ENSO
时空变化
安徽省
-
Keywords
climate change
ENSO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Anhui Province
-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淮河上游径流演变规律及其对气候驱动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7
- 2
-
-
作者
刘永婷
徐光来
高超
任秀真
刘继锋
李鹏
-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安徽自然灾害过程与防控研究省级实验室
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
信阳市水文水资源勘查局
阿南省驻马店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13,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平原河网水系测度与演化机制研究:以杭嘉湖区为例”(41301029)
“精确测年下黄山北麓河流阶地发育机制与水系演化研究”(41301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同空间尺度农业旱涝灾害气象因子致灾阈值的确定:以淮河上游地区为例”(41571018)
-
文摘
[目的]研究淮河上游径流的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驱动因子的响应,为防洪防汛,水资源的合理规划管理及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1975—2014年淮河上游的年平均流量、降水、蒸发数据,使用时序分析、交叉小波分析法和弹性系数法,分析河川流量和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及周期性特征,探讨淮河上游径流对气候驱动因子的响应状况。[结果](1)淮河流域上游河段流量、降水量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递减率分别为3.8m3/(s·10a)和26.3mm/10a,而潜在蒸散发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2)淮河流域上游流量的周期变化主要是6~12a的年际变化,年降水量在2a左右的年际变化周期与年潜在蒸散发量的基本一致。年流量和年降水量、潜在蒸散发量的显著相关区域均主要分布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3)通过定量估算气候因子对流量影响,发现年降水和年潜在蒸散发对流量的弹性系数εP和εEo分别为2.30和-0.47。年流量与降水量关系密切,而与潜在蒸散发的关系不大,未来降水的变化是影响水资源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在气候变化、流域下垫面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均匀度发生着相应变化。
-
关键词
流量
弹性系数法
气候变化
淮河上游
-
Keywords
runoff
elastic coefficient method
climate change
the upper reaches of Huaihe River
-
分类号
P333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
-
题名近56年安徽省极端气温变化及其与气候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5
- 3
-
-
作者
刘永婷
徐光来
杨钊
任秀真
杨先成
李爱娟
-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安徽自然灾害过程与防控研究省级实验室
-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8-255,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1029,41271172)。
-
文摘
为了研究安徽地区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基于1960-2016年安徽省78个气象站的月值极端气温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多时间尺度下的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极端气温与气候指数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近56 a安徽省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总体上均呈现上升趋势,极端最低气温的增温幅度(0.37℃/10 a)大于极端最高气温(0.12℃/10 a);(2)年极端最高气温的突变时间为2001年,比极端最低气温(1986年)晚了15 a。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的Hurst指数都大于0.5,存在显著的Hurst现象,持续以往的升温趋势;(3)极端气温区域平均值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在不同地区气温变化的幅度和趋势存在一定差异;(4)极端气温与3个气候指数存在着多时间尺度的相关性,极端最高气温与ENSO,PDO,AO分别存在2.5~6 a,3~6 a,7.5~11 a的共振周期。极端最低气温与ENSO,PDO,AO分别在3~6 a,4.5~5.5 a,1~3.5 a的时间尺度上有着强凝聚性共振周期。总之,研究期间安徽省极端最低温度的上升对整个区域的变暖趋势起着重要作用,极端温度与3个气候指标具有多时间尺度遥相关现象。
-
关键词
极端气温
气候指数
交叉小波
安徽省
-
Keywords
extreme temperature
climate indices
cross wavelet analysis
Anhui Province
-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