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导射流阀前置级流场特征参数的仿真计算 被引量:6
1
作者 延皓 +2 位作者 王书铭 张雨 姚磊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3-47,共5页
根据偏导射流阀前置级的结构以及内部油液的流动特性,将前置级射流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采用标准k-e模型对前置级流场进行了两相流二维数值计算,对两次射流过程中油液的流动形态以及流场压力和速度分布特点展开研究。分析得出,初次射流为... 根据偏导射流阀前置级的结构以及内部油液的流动特性,将前置级射流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采用标准k-e模型对前置级流场进行了两相流二维数值计算,对两次射流过程中油液的流动形态以及流场压力和速度分布特点展开研究。分析得出,初次射流为自由紊动射流,二次射流为冲击射流,并发现在偏转板处于中位时两接收腔外侧圆弧拐角低压区处出现空化现象。偏导射流阀实际工作过程中偏转板会发生偏移,因此,建立了不同偏移量下的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偏移量下流场信息的变化规律,获得了前置级流场的压力云图以及对应的速度矢量图。利用仿真结果中两接收腔压力值和V形槽两侧壁静态压力数据,分别计算出了前置级流场的压力增益和液动力的大小。为偏导射流阀基础特性的深入分析奠定了基础,并对该类阀设计的改进和优化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导射流阀 射流模型 数值模拟 液动力
下载PDF
双变量电动静液作动系统研究综述 被引量:5
2
作者 冯利军 延皓 +1 位作者 董立静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4-112,120,共10页
综述了双变量电动静液作动系统近2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重点从作动系统的结构创新、数学建模与仿真方法、控制策略3个方面论述了双变量电动静液作动系统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探讨了双变量电动静液作动系统换向方式选择、量... 综述了双变量电动静液作动系统近2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重点从作动系统的结构创新、数学建模与仿真方法、控制策略3个方面论述了双变量电动静液作动系统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探讨了双变量电动静液作动系统换向方式选择、量化特性分析、热控制与动态性能提升等目前亟待分析解决的问题,同时指出上述问题将是该型作动系统的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变量控制 电动静液作动系统 结构创新 建模仿真 控制策略
下载PDF
不同湍流模型下偏导射流伺服阀前置级流场特性仿真 被引量:3
3
作者 延皓 +2 位作者 白龙 张雨 李长春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7-133,140,共8页
利用常用的k-ε湍流模型对偏导射流阀前置级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不同湍流模型对偏导射流伺服阀流场信息的影响.在相同初始条件下,对偏导射流阀前置级流场进行两相流二维数值计算,获得不同湍流模型下,压力、速度场信息及气穴分布特点.... 利用常用的k-ε湍流模型对偏导射流阀前置级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不同湍流模型对偏导射流伺服阀流场信息的影响.在相同初始条件下,对偏导射流阀前置级流场进行两相流二维数值计算,获得不同湍流模型下,压力、速度场信息及气穴分布特点.针对两接收腔压力仿真值比实测值要小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将流场边界层流动视为高雷诺数流动与实际情况不符造成,引入低雷诺数模型对边界层进行处理.在此模型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单向流和两相流模型及不同背压和湍流强度对流场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接收腔压力提高并与实测值相一致.采用两相流模型获得的结果更为真实,并且提高背压和增大湍流强度都会使两接收腔压力升高,对空化现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传动与控制 湍流模型 偏导射流伺服阀 数值模拟 边界层
下载PDF
公路桥梁施工管理常见问题及改进对策 被引量:2
4
作者 《山西建筑》 2018年第20期241-243,共3页
对近年来桥梁事故发生的典型案例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现阶段公路桥梁施工管理常见的问题,并对四川宜宾南门大桥、重庆綦江彩虹桥等近年公路桥梁安全事故资料进行了调查,以对当前的公路桥梁施工管理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公路桥梁 施工管理 改进对策
下载PDF
偏导射流伺服阀前置级流场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竞 延皓 +2 位作者 许玲玲 董立静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12-1021,共10页
建立偏导射流伺服阀前置级流场精确且完整的数学模型,对伺服阀先导级设计和研究有着重要作用。将射流过程分为初次射流、偏导板压力恢复、二次射流、接收口压力恢复4个阶段,在前置级二次射流过程中分别采用不同理论模型来构建前置级流... 建立偏导射流伺服阀前置级流场精确且完整的数学模型,对伺服阀先导级设计和研究有着重要作用。将射流过程分为初次射流、偏导板压力恢复、二次射流、接收口压力恢复4个阶段,在前置级二次射流过程中分别采用不同理论模型来构建前置级流场完整的数学模型,对射流形态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描述。分析发现,油液射流进入前置级流场与偏导板侧壁发生撞击,流动形态发生改变,一部分油液沿侧壁反向流出偏导板,另一部分油液流速降低在下游形成高压区。油液流出偏导板时受到分流器的作用,分别流入不同通道。根据节流模型流量和压力特性公式求得了压力增益,并建立起负载压力与偏导板偏移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数值模拟过程中,采用不同湍流模型对前置级流场压力分布进行了分析。通过数值模拟仿真结果、外特性实验结果与射流模型计算结果的比较和分析,验证了该模型描述射流特性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导射流伺服阀 流场模型 紊动射流 湍流模型
下载PDF
电动负载模拟器的复合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瑞峰 +2 位作者 郭晨霞 张鹏 张新华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8-101,共4页
为提高电动负载模拟器的加载性能,该文在分析电动负载模拟器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针对加载过程中存在的加载误差以及多余力矩问题,采用PID控制与舵机指令直接前馈控制的复合控制方法对舵机负载模拟系统进... 为提高电动负载模拟器的加载性能,该文在分析电动负载模拟器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针对加载过程中存在的加载误差以及多余力矩问题,采用PID控制与舵机指令直接前馈控制的复合控制方法对舵机负载模拟系统进行校正,实现电动负载模拟器的快速、高精度控制。最后对校正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负载模拟器 多余力矩 复合控制 仿真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