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洲玉米螟感染白僵菌后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爱文 邓春生 +2 位作者 农向群 徐崇仁 《生物防治通报》 CSCD 1994年第4期151-156,共6页
本文报道不同虫龄的玉米螟幼虫感染白僵菌后的组织病理学过程。随着虫龄的增加,白僵菌侵入虫体及虫体组织病变解体的速度减慢。对1~2龄和3~4龄幼虫,白僵菌菌丝分别在24小时和48小时穿透体壁,并于48小时和96小时后虫体... 本文报道不同虫龄的玉米螟幼虫感染白僵菌后的组织病理学过程。随着虫龄的增加,白僵菌侵入虫体及虫体组织病变解体的速度减慢。对1~2龄和3~4龄幼虫,白僵菌菌丝分别在24小时和48小时穿透体壁,并于48小时和96小时后虫体全部解体。而对老熟幼虫48小时,菌丝刚能穿透体壁的表皮层,72~96小时染菌的组织仍保留其各自的轮廓没有解体。观察老熟幼虫可以发现:菌丝穿过体壁后,先在血淋巴中扩散,进入脂肪体并大量增殖,然后向结构较疏松的消化道、丝腺、马氏管、生殖腺侵入,使这些组织的边缘逐步变的不清,内部充满菌丝,以至细胞整体形状消失而解体;最后进入结构致密的肌肉、丝腺导管和神经组织,使这些组织的细胞边缘不清,出现间隙,整个组织空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亚洲玉米螟 病理学 玉米螟
下载PDF
柞蚕滞育蛹的体液防卫反应 被引量:6
2
作者 远立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54-359,共6页
本文对柞蚕Antheraeapernyi滞育蛹体液防卫的某些特性做了报道。结果表明:(1)经注射大肠杆菌诱导6h后,体液中出现了抗菌活性物质。诱导7d后,抗菌活力达到峰值,15d后活力消失。用生理盐水诱导的反应较快,... 本文对柞蚕Antheraeapernyi滞育蛹体液防卫的某些特性做了报道。结果表明:(1)经注射大肠杆菌诱导6h后,体液中出现了抗菌活性物质。诱导7d后,抗菌活力达到峰值,15d后活力消失。用生理盐水诱导的反应较快,4d后达到峰值,10d后活力消失。(2)经大肠杆菌诱导后的体液对苏芸金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黄葡萄球菌均有杀菌效应。在最初5min内杀菌效率较高。注射生理盐水诱导的体液较大肠杆菌诱导的杀菌效果低。(3)用昆虫病原菌苏芸金杆菌及非病原菌大肠杆菌作不同的诱导源,诱导1d后的体液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力差别不显著,但对柞蚕蛹的生活力及发育有明显影响;用苏芸金杆菌诱导的柞蚕滞育蛹3d后死亡,用大肠杆菌诱导的蛹能正常羽化。(4)在一定范围内用不同剂量的大肠杆菌进行诱导,其抗菌活力不受影响,但超过一定限度,既使是非病原菌也可以突破昆虫的防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滞育蛹 体液防卫反应
下载PDF
黄粉幼虫防卫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戎疆 韩峥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43-748,共6页
对黄粉(Tenebriomoliter)末龄幼虫血淋巴的防卫机制做了报道,结果表明:(1)对末龄幼虫分别进行针刺体壁、注射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苏云金杆菌(Bacilusthuringiens... 对黄粉(Tenebriomoliter)末龄幼虫血淋巴的防卫机制做了报道,结果表明:(1)对末龄幼虫分别进行针刺体壁、注射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苏云金杆菌(Bacilusthuringiensis)及无菌生理盐水,结果均能引起血细胞总数(THC)规律性的变动,其变动曲线是一致的,即处理后15minTHC急剧下降,在随后的10h内THC出现3个高峰期,但不同的处理THC的变动幅度不同;(2)对幼虫分别注射大肠杆菌及苏云金杆菌后,虫体内细菌的残留量逐渐减少,THC高峰期出现之后,伴随一个杀菌的高峰期,其相对杀死率的高峰期出现在注射后的1~2及4~6h;(3)测定了黄粉幼虫体液防卫的诱导期是在处理后的6~8h,所以黄粉幼虫早期的防卫作用是由血细胞进行,6~8h之后,体液的防卫作用开始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粉Jia 幼虫 杀菌剂 体液防卫 诱导期
下载PDF
昆虫不育性药剂的研究Thio-TEPA对家蝇卵子发生的影响
4
作者 久长 张宗炳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1982年第3期289-293,I0002,共6页
本文究研了Thio-TEPA对家蝇卵子发生的影响,描述了Thio-TEPA引起卵巢发生的细胞病变。主要的改变发生在卵原区与第一卵室中。在卵室中,滤泡细胞改变最大,营养细胞次之,卵母细胞影响最小。由各种病变的情况——染色质的疑聚与固缩,细胞... 本文究研了Thio-TEPA对家蝇卵子发生的影响,描述了Thio-TEPA引起卵巢发生的细胞病变。主要的改变发生在卵原区与第一卵室中。在卵室中,滤泡细胞改变最大,营养细胞次之,卵母细胞影响最小。由各种病变的情况——染色质的疑聚与固缩,细胞泡化及肥大等——讨论了Thio-TEPA可能的作用机制。 1963年,我们在筛选中发现Thio-TEPA对家蝇有十分显著的不育性效果,后来实验证明Thio-TEPA对其他昆虫也有效(张宗炳、曹泽溥等1963;张宗炳、姜水嘉 1964)。这里我们报导了Thio-TEPA对家蝇卵子发生引起的细胞病变,企图由此说明Thio-TEPA造成不育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病变 卵子发生 滤泡细胞 营养细胞 不育性 家蝇 卵母细胞 卵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