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质粒pBV220-PTD-tCNTF转化BL21菌株感受态细胞的高效制备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吴行伟 刘泽源 +7 位作者 李前 蒲韵竹 许秀丽 刘霏霏 张琴 吴媛 曲恒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4-587,共4页
目的比较几种常用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方法,探讨影响pBV220-PTD-tCNTF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因素并得出最优水平组合。方法采用4种制备感受态细胞的方法即CaCl2法,CaCl2-甘油法,TSSG法和INOUE法,比较4种方法制备的感受态细胞即时和-8... 目的比较几种常用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方法,探讨影响pBV220-PTD-tCNTF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因素并得出最优水平组合。方法采用4种制备感受态细胞的方法即CaCl2法,CaCl2-甘油法,TSSG法和INOUE法,比较4种方法制备的感受态细胞即时和-80℃保存30 d对质粒PBV220-PTD-tCNTF的转化效率;L8(27)正交设计研究Mg2+、INOUE重悬液、PEG、甘油和DMSO对pBV220-PTD-tCNTF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影响;对得出的最佳水平组合进行验证并对转化好的细胞进行测序验证。结果 CaCl2法,CaCl2-甘油法,TSSG法,INOUE法4种方法的转化率分别为:(5.43±0.72)×106、(7.45±0.65)×106、(9.71±1.81)×106、(8.52±1.22)×107;-80℃保存30 d的转化效率为:(6.20±0.31)×104、(6.57±0.97)×106、(9.76±1.31)×106、(1.63±0.019)×106;正交结果 Mg2+(A)、IN-OUE重悬液(B)、PEG(C)、甘油(D)和DMSO(E)各因素的P值分别为0.0357、0.0154、0.0677、0.2503和0.1749;最佳水平组合实施的转化率为(29.63±4.95)×107并经测序确定转入质粒的正确性。结论分析出各因素对pBV220-PTD-tCNTF转化感受态细胞转化率的影响程度,得出了其最佳水平组合A1B1C1D2E1,并得到了(29.63±4.95)×107的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受态细胞 大肠杆菌 正交设计 转化效率 制备 PBV220 CNTF
下载PDF
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娜 冯泽国 +4 位作者 温新宇 许秀丽 刘培 周建平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748-750,766,共4页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的保护及海马原代细胞和脑组织中突触素的表达情况。方法取12h新生Wistar大鼠海马细胞体外培养,建立原代海马细胞缺糖缺氧再给氧模型(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流式细胞仪检测应用异丙...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的保护及海马原代细胞和脑组织中突触素的表达情况。方法取12h新生Wistar大鼠海马细胞体外培养,建立原代海马细胞缺糖缺氧再给氧模型(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流式细胞仪检测应用异丙酚对海马细胞OGD后死亡和凋亡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观察海马细胞中突触素(synaptophysin)的表达。建立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脑中动脉阻断(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分为模型组、异丙酚用药组、正常对照组。观测各组动物术后7d、14d的体重变化及神经症状评分;将术后14d大鼠取脑,观测皮质中突触素的表达。结果海马细胞缺糖缺氧再给氧显示异丙酚用药组海马细胞存活数量较多、凋亡细胞减少,海马细胞中突触素表达显著增强。大鼠模型7d体重变化异丙酚用药组为(285.0±1.6)g较模型组(165.0±8.6)g显著降低(P<0.01)。14d体重变化异丙酚用药组为(304.7±8.6)g较模型组(182.5±23.5)g显著降低(P<0.01)。7d神经症状评分异丙酚用药组为1.17±0.23,较模型组1.83±0.24显著降低(P<0.05)。14d评分异丙酚用药组为1.00±0.41较模型组2.33±0.47也显著降低(P<0.05)。免疫染色可见异丙酚用药组大脑皮质突触素的表达相较模型组明显增强。结论细胞和动物模型均显示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并可增加皮质神经细胞中突触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元 突触素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drop pills of effective part from safflower for anti-Parkinson's disease 被引量:2
3
作者 Shixuan Cheng Yingcong Ma +10 位作者 Yujie Liu Ning Pang Ji Li Meng Sha Rutong Ren Nuramatjan Ablat Jing Cao Yi Sun Xiaoping Pu Min Ye Xianrong Qi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19年第1期27-39,共13页
Parkinson’s disease(PD) is a common degenerative disease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the pathologic features are mainly degeneration of substantianigra and dopamine neuron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afflower f... Parkinson’s disease(PD) is a common degenerative disease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the pathologic features are mainly degeneration of substantianigra and dopamine neuron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afflower flavonoid extract(SAFE) exhibits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 In this study, the safflower flavonoid extract drop pills(SAFE-DPs) for anti-PD were prepared by the heating and melting method using SAFE and matrix PEG6000.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pills were evaluated with powder X-ray diffraction(PXR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dissolution testing. The analysis results demonstrated an amorphous state for SAFE dispersion in the matrix PEG6000 without any chemical reaction. The SAFE-DPs demonstrated acceptable chemical and physical stability irrespective of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the storage period. Dissolution testing in three dissolution media(pH 1.0, pH 6.8 and pH 7.5) indicated that SAFE-DPs had excellent dissolution property. The transport of Kaempferol-3-rutinoside(K3 R) on the Caco-2 monolayer and the absorption of K3 R in situ intestinal perfusion revealed that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of SAFE had a good transport and absorption capacity. Therefore, the drop pills had better release and absorption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corresponding with the pharmacological and pharmacodynamic results for PD in viv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fflower flavonoid extract Parkinson’s disease Solid dispersion Drop pills Kaempferol-3-O-rutinoside CHARACTERIZATIONS
原文传递
环氧合酶抑制剂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预防
4
作者 杜源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70-72,共3页
2004年,罗非昔布(万络)因致心血管疾病风险而撤市。市场上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药物和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以及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NSAID)也遭到质疑。本文论述是否新的证据能改进现有的临床实践和监管条例。过多的抑制COX-2... 2004年,罗非昔布(万络)因致心血管疾病风险而撤市。市场上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药物和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以及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NSAID)也遭到质疑。本文论述是否新的证据能改进现有的临床实践和监管条例。过多的抑制COX-2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除非同时对血小板血栓素合成的抑制达95%以上,这可通过全血分析检测。最近研究证实,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也是一种COX-2选择性抑制剂。流行病学调查指出,对乙酰氨基酚作为一种易得的非处方药物,也存在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认为罗非昔布的替代药品是安全的。对NSAID的药品监管及处方应遵循"首要不伤害"的预警性原则,药品应强制性加注此类药物心血管风险的告示,以警示处方者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 COX-2抑制剂 心血管疾病风险
下载PDF
人丁酰胆碱酯酶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初步研究
5
作者 李国兴 +2 位作者 李梦 傅风华 李前 《中国药理通讯》 2013年第3期52-53,共2页
丁酰胆碱酯酶(butyrylch01inesterase,BChE,EC3.1.1.8)属于α/β折叠水解酶家族,是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nesterase,AChE,EC3.1.1.7)的姊妹酶,与AChE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AChE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和神经肌肉接头处,B... 丁酰胆碱酯酶(butyrylch01inesterase,BChE,EC3.1.1.8)属于α/β折叠水解酶家族,是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nesterase,AChE,EC3.1.1.7)的姊妹酶,与AChE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AChE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和神经肌肉接头处,BChE则广泛分布于脊椎动物各组织中,但其在机体内的生理功能仍未被人们完全了解。BChE已经被发现能够水解多种酯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酰胆碱酯酶 脂类代谢 神经肌肉接头处 BCHE 乙酰胆碱酯酶 ACHE 神经系统 脊椎动物
下载PDF
多重耐药肺结核成功治愈与治疗用药相关性荟萃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摘译) 董旭(审校)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0-231,共2页
WHO估计2016年全球新增约60万例多重耐药肺结核(MDR-TB,至少耐异烟肼和利福平),而2014年的数据显示99 165例MDR-TB患者的治愈率仅为54%。这反映出与抗结核药物敏感结核病治疗相比,长期使用二线抗结核病药物治疗MDRTB缺乏有效性,且有较... WHO估计2016年全球新增约60万例多重耐药肺结核(MDR-TB,至少耐异烟肼和利福平),而2014年的数据显示99 165例MDR-TB患者的治愈率仅为54%。这反映出与抗结核药物敏感结核病治疗相比,长期使用二线抗结核病药物治疗MDRTB缺乏有效性,且有较大药物不良反应。在过去的十年里,若干实验性与观察性研究也报道了一些药物(如贝达喹啉、利奈唑胺、氯法齐明、碳青霉烯类等)在MDR-TB治疗过程中有了新的定位或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肺结核 治疗用药 荟萃分析 多重 相关性 MDR-TB 治愈 抗结核病
下载PDF
多种哺乳动物血浆中胆碱酯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傅风华 李前 《中国药理通讯》 2011年第2期45-45,共1页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分别属于灵长目、食肉目、啮齿目、偶蹄目、兔形目的9种哺乳动物血浆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丁酰胆碱酯酶(BChE)活性的差异,并探讨影响不同种属动物胆碱酯酶活性的相关因素。实验结果:通过文献追溯及对人...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分别属于灵长目、食肉目、啮齿目、偶蹄目、兔形目的9种哺乳动物血浆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丁酰胆碱酯酶(BChE)活性的差异,并探讨影响不同种属动物胆碱酯酶活性的相关因素。实验结果:通过文献追溯及对人、猕猴(灵长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酯酶活性 动物血浆 哺乳 丁酰胆碱酯酶 乙酰胆碱酯酶 相关因素 实验结果 灵长目
下载PDF
质量标准化的红花黄酮类提取物抗帕金森病的药效学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雷慧 +1 位作者 努尔.艾买提江.阿布来提 蒲小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12-1012,共1页
红花是一类广泛用于心脑血管及妇科疾病治疗的传统中药,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多糖类、脂肪酸类、生物碱类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红花发挥治疗作用的主要成分,其主要药理活性包括抗氧化、抗凝血、抗炎及神经保护作用等。我们的实验研... 红花是一类广泛用于心脑血管及妇科疾病治疗的传统中药,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多糖类、脂肪酸类、生物碱类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红花发挥治疗作用的主要成分,其主要药理活性包括抗氧化、抗凝血、抗炎及神经保护作用等。我们的实验研究表明,质量标准化的红花黄酮类提取物能够改善MPTP、6-OHDA、鱼藤酮诱导的PD动物模型的行为学、病理学、脑微环境等的改变。其指标成分红花黄色素B和山奈酚-3-O-芸香糖苷,够抑制H2O2、鱼藤酮诱导的细胞损伤,本文就质量标准化的红花黄酮类提取物的抗帕金森病的药效学及其机制进行较为系统的综述,以期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黄酮类提取物 帕金森病 神经保护 6-OH-DA 脑微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