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地区2008—2013年丙肝发病时空聚集性及社会经济影响因素 被引量:38
1
作者 刘炜炜 胡跃华 +9 位作者 于石成 么鸿雁 邵华 李日建 郭莹 冯国双 徐成东 轩俊伟 王劲峰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2-487,共6页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地区2008—2013年丙肝发病时空聚集情况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为识别其早期暴发的时空分布、变化趋势以及制定丙肝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2008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丙肝发病监测数据,在...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地区2008—2013年丙肝发病时空聚集情况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为识别其早期暴发的时空分布、变化趋势以及制定丙肝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2008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丙肝发病监测数据,在市级水平以月为单位,采用Sa TScanTM9.1软件中Possion模型进行时空扫描分析,并应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其相关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结果中国大陆地区2008—2013年丙肝发病率为12.834/10万,2008—2013年丙肝发病率依次为8.975/10万、10.611/10万、12.256/10万、13.628/10万、15.581/10万、15.723/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地区丙肝发病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2008—2013年依次有4、7、4、4、5、6个聚集区,主要集中区域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山西、河南、辽宁、河北、广东等省所辖市,聚集时间各有不同;2008和2009年主要聚集区域类似,2010—2013年主要聚集区域发生变化,1类聚集区域成为2类聚集区域,2类聚集区域成为1类聚集区域,3类聚集区域逐年缩小,4类聚集区域逐年扩大;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2个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对丙肝发病解释能力随地理位置不同而变化。结论中国大陆地区2008—2013年丙肝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2个社会经济因素在不同的空间地理位置的对丙肝发病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肝 发病率 时空聚集性 地理加权回归 社会经济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利用贝叶斯时空模型分析山东省手足口病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2
作者 吴北平 杨典 +3 位作者 王劲峰 徐成东 李俊明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45-1652,共8页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近年来,中国手足口病发病人数逐年上升,疾病疫情也越来越受到公共卫生部门与社会大众的关注。虽然已有不少手足口病相关的研究,但对其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驱动效应的研究仍然较少。本文...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近年来,中国手足口病发病人数逐年上升,疾病疫情也越来越受到公共卫生部门与社会大众的关注。虽然已有不少手足口病相关的研究,但对其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驱动效应的研究仍然较少。本文采用贝叶斯时空模型,对2008年山东省手足口病高发时间段(5-8月)的发病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并探究影响手足口病发病风险的气象因素。结果表明:1空间上不同区县的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存在一定差异,且区县间的发病风险随时间变化趋势也各不相同;2 5月和6月手足口病发病风险明显高于整个研究阶段(5-8月)平均发病风险;3对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影响较大的气象因素依次是:周平均温度、平均风速和平均气压。本文针对山东省手足口病时空演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的研究,能为高发时间段内手足口病的区域化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贝叶斯时空模型 相对风险 山东省
原文传递
基于PCA-GWR方法的村级贫困时空格局及致贫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罗耀文 +3 位作者 葛咏 韩李涛 刘梦晓 何亚文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1-245,共15页
探究贫困的时空变化及识别致贫因素,可以为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贫困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地理加权回归(GWR)可以分析各因素对贫困的影响在空间上的差异,但致贫因素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会导致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探索了基于... 探究贫困的时空变化及识别致贫因素,可以为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贫困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地理加权回归(GWR)可以分析各因素对贫困的影响在空间上的差异,但致贫因素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会导致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探索了基于主成分的地理加权回归方法(PCA-GWR),结合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对贫困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因素分析;为探究贫困的时空变化规律,探索用全局Moran’s I指数、局部G系数对村级贫困发生率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以江西省永新县为研究区为实验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PCA-GWR模型中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值明显低于GWR模型变量的VIF值,PCA-GWR模型有效地解决了GWR模型中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②永新县贫困格局分布与地形、植被分布等自然因素和低学历、缺乏劳动力、疾病等乡村主体自生发展能力相关,且每种影响因素与贫困发生率的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模式;③2013-2017年永新县贫困发生率从11.27%下降至0.97%,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且村间贫困差距逐年缩小,其中2013-2015年贫困发生率分布西高东低,2016年和2017年整体值较低;④从空间相关性来看:全局上,2013-2016年表现出空间正相关,2017年呈现随机分布;局部上,2013-2016年的冷、热点分布变化不大,冷点分布在中部,热点聚集在西南部,2017年热点分布在南部,冷点零星分布于北部地区。研究结果可为政府扶贫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A-GWR模型 多重共线性 主成分分析 致贫因素 时空格局 永新县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区域极端气候风险评价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3
4
作者 葛咏 李强子 +7 位作者 凌峰 张源 姚永慧 刘庆生 董文 吴骅 李毅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0-178,共9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情景下,高温热浪、极端降水、极端干旱和风暴潮事件在"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区域均呈增强趋势,严重威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文章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极端气候事件...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情景下,高温热浪、极端降水、极端干旱和风暴潮事件在"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区域均呈增强趋势,严重威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文章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极端气候事件风险识别与评价工作中存在的评估尺度粗且单一、应对策略薄弱等问题,围绕极端干旱、极端降水、高温热浪、风暴潮4类代表性极端气候事件,建立了多尺度极端气候风险评估技术体系,完成了千米、百米和十米尺度的风险评估工作,实现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4类极端气候风险的空间分布、发展趋势、主要影响因素的把握,为更合理、有效地应对灾害,减少和转移灾害风险,减少人身和财产损失等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精细尺度 极端气候风险 “一带一路” 关键节点
原文传递
融合半变异函数的空间随机森林插值方法 被引量:8
5
作者 王铭鑫 范超 +2 位作者 高秉博 李发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1-457,共7页
土壤环境变量具有较强空间异质性,为空间插值精度的提升带来了困难,仅基于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的空间插值方法难以获得较高的插值精度。机器学习方法能够融合多维辅助变量的信息,提高土壤属性的插值精度,但是不能有效融合空间位置关... 土壤环境变量具有较强空间异质性,为空间插值精度的提升带来了困难,仅基于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的空间插值方法难以获得较高的插值精度。机器学习方法能够融合多维辅助变量的信息,提高土壤属性的插值精度,但是不能有效融合空间位置关系信息进一步改善插值精度。本文基于随机森林空间预测框架,将空间半变异函数与随机森林算法融合,提出了融合半变异函数的空间随机森林插值方法。应用所提出的方法对湖南省湘潭县土壤重金属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并与随机森林方法、基于距离的随机森林空间预测方法、普通克里金方法和回归克里金方法进行对比,检验了所提出方法的插值精度。结果表明,融合半变异函数的空间随机森林插值方法相较于传统克里金方法精度提升10%以上,相较于新型机器学习空间插值方法精度提升5%以上,同时基于半变异函数的空间随机森林插值方法的插值制图结果具有更加合理的空间分布和丰富的细节信息。因此,融合半变异函数的空间随机森林插值方法能够有效结合辅助变量信息与空间位置关系信息,有效提高土壤环境变量插值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插值 随机森林 半变异函数 机器学习 回归克里金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城市不透水面提取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郜燕芳 李俊明 +2 位作者 刘东伟 王楠楠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28-836,共9页
城市不透水面信息对于城市生态环境动态演化过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Landsat 8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呼和浩特市为实证区域,进行了随机森林模型应用于城市不透水面的提取研究,并与目前应用广泛的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 城市不透水面信息对于城市生态环境动态演化过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Landsat 8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呼和浩特市为实证区域,进行了随机森林模型应用于城市不透水面的提取研究,并与目前应用广泛的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抽样比例训练样本条件下,随机森林模型对于城市不透水面的提取精度均优于支持向量机的提取精度;对于随机森林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70%的训练样本比例均为最佳训练样本抽样比例。在该抽样比例下,随机森林模型提取城市不透水面的总体分类精度为93. 29%,Kappa系数为0. 9051,支持向量机模型的总体分类精度为91. 26%,Kappa系数为0. 8757;随机森林模型对于城市裸土的识别度较高,能更好地将城市裸土和不透水面进行区分,而支持向量机模型对于城市裸土、不透水面和绿地的区分能力均弱于随机森林模型。综合而言,随机森林模型对城市不透水面的提取精度优于支持向量机模型,随机森林模型可以有效应用于城市不透水面提取领域,进一步丰富了城市不透水面提取方法体系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面 随机森林 LANDSAT 8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1961-2013年东北与华北气温变化速度空间差异 被引量:8
7
作者 赵建 +2 位作者 王劲峰 徐成东 张前进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09-914,共6页
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使得生物生境受到极大影响。气温作为最基本的气候要素,其变化迁移会胁迫生物对此做出响应,造成生物群落的迁徙。气温变化速度将气温看作物质的运动,能够直观地表示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对研究生物分布地理界限变化具有... 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使得生物生境受到极大影响。气温作为最基本的气候要素,其变化迁移会胁迫生物对此做出响应,造成生物群落的迁徙。气温变化速度将气温看作物质的运动,能够直观地表示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对研究生物分布地理界限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利用1961-2013年的全国每月平均温度数据集,分析了过去50多年中国东北与华北地区之间气温变化速度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东北与华北两地区整体气温变化速度均值为5.60 km/year,速度范围主要集中于0~9 km/year之间,约占总数的90%。东北地区气温变化速度均值大于华北地区。其中,东北速度均值为5.85 km/year,华北为5.41 km/year。从区域内部来看,东北地区气温变化速度整体较高,三省中黑龙江与吉林速度较高,辽宁省速度变化相对较小。华北气温变化速度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与河北、天津的小部分地区,其他地区的气温变化速度则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速度 气温变化趋势系数 空间梯度 空间差异
原文传递
内江市景观格局对地质灾害易发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刘祥龙 张文君 +2 位作者 陈朝亮 邓云涛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8-125,共8页
为探讨地表土地景观格局对地质灾害易发性的影响,丰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体系,以内江市为研究区域,选取高程、坡度、降雨量、植被指数、地层岩性和距构造距离为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乡镇为统计单元,运用空... 为探讨地表土地景观格局对地质灾害易发性的影响,丰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体系,以内江市为研究区域,选取高程、坡度、降雨量、植被指数、地层岩性和距构造距离为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乡镇为统计单元,运用空间滞后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定量地探讨了景观格局对地质灾害易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平均斑块面积、景观蔓延度和香农多样性指数显著正相关。地质灾害易发性与部分景观格局指数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景观格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质灾害易发性的空间分布,可以在今后的地质灾害评价中将景观格局作为评价指标进行考虑,同时也为实现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地质灾害易发性 景观格局 空间滞后模型
原文传递
时空统计学在贫困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5
9
作者 葛咏 刘梦晓 +1 位作者 胡姗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8-74,共17页
消除贫困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贫困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同时呈现出空间异质性和空间相关性。时空统计学以时空分析为优势,在贫困的时空分布及形成机制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不同时期我国贫困分布的空间特征、贫困数据... 消除贫困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贫困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同时呈现出空间异质性和空间相关性。时空统计学以时空分析为优势,在贫困的时空分布及形成机制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不同时期我国贫困分布的空间特征、贫困数据的空间类型和特征以及贫困时空分布的影响因素,并总结了时空统计学方法在贫困空间研究中的4类应用,包括: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主要为了识别和量化分析贫困的时空分布格局;空间贫困归因分析,通过构建贫困和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模型来分析贫困的影响因素;贫困制图,通过采样区数据得到整个区域的贫困分布;以及贫困的时空变化分析,揭示贫困要素的时空变化过程和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在阐述这些方法的原理基础上,选取了具体案例阐释了时空统计学方法如何应用于空间贫困研究,进一步总结了时空统计学方法在贫困研究中的主要应用和价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空间贫困研究的不足,提出重点应从4个方面拓展时空统计学方法在目前空间贫困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 时空数据 时空统计 空间自相关 空间异质性 空间贫困陷阱 时空格局 时空变化
原文传递
基于多源地理数据的广州市精细尺度登革热传播风险预测
10
作者 张梦真 +2 位作者 范俊甫 肖建 张应涛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4-663,共10页
目的开展精细尺度登革热传播风险预测研究,为满足精细化预防和控制的现实需求和疾控部门制定更加精准的登革热疫情应对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广州市2017-2019年的登革热病例数据,结合降水、地表温度、人口密度、道路密度、归一化植被... 目的开展精细尺度登革热传播风险预测研究,为满足精细化预防和控制的现实需求和疾控部门制定更加精准的登革热疫情应对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广州市2017-2019年的登革热病例数据,结合降水、地表温度、人口密度、道路密度、归一化植被指数、医院可达性、公交站点密度和土地利用香农均匀度指数等自然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实现1 km×1 km精细尺度登革热传播风险预测。结果基于过采样方法的预测模型精度优于欠采样和组合采样,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99,准确率为0.978,精确率为0.999,查全率为0.959,F1分数值为0.979。分析单一因素对登革热预测的重要性程度发现,人口密度的重要性程度远高于其他变量,其均方误差增加量平均值为63.76。医院可达性为第2重要特征变量,平均地表温度在所选变量中重要性程度最低,其均方误差增加量平均值为35.42。广州市登革热传播风险分布与人口区分布一致,高风险区面积占总面积的6.18%,位于高风险区内的风险人口占总人口的39.13%。越秀、荔湾、海珠和天河区4个区均有80.00%以上的人口处于高风险区。结论广州市登革热传播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广州市中心城区,以越秀、荔湾和海珠区为中心,向北延伸至白云区中部,向南延伸至番禺和南沙区交界处,向东延伸至黄埔区东部。预测结果中的风险区域与病例分布高度吻合,表明该研究提出的方法能够较为准确描述登革热传播风险地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传播风险预测 随机森林 重采样 广州市
原文传递
气温影响登革热传播的机制及未来气温变化对其传播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建国 何冠豪 +7 位作者 肖建 祝光湖 刘涛 胡建雄 曾韦霖 李杏 马文军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9-314,共6页
[背景]登革热是由伊蚊传播的急性蚊媒传染病,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其流行趋势及防控形势愈加严峻,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目的]以广州市作为研究点,建立人蚊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气温影响登革热传播的机制及预估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登... [背景]登革热是由伊蚊传播的急性蚊媒传染病,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其流行趋势及防控形势愈加严峻,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目的]以广州市作为研究点,建立人蚊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气温影响登革热传播的机制及预估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登革热的发病风险,为适应气候变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广州市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登革热报告病例及气象数据,数据分别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获得。2030s(2031—2040年)、2060s(2061—2070年)、2090s(2091—2099年)三个年代三种代表性浓度路径(RCP2.6、RCP4.5、RCP8.5)情景下所对应的气温数据通过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提供的5个大气环流模式(GCMs)计算得到。通过构建登革热传播动力学(ELPSEISEIR)模型分别拟合2015—2019年登革热疫情趋势获得模型参数,分析气温影响登革热传播的机制,然后将2030s、2060s及2090s不同RCP情景下所对应的日平均气温纳入到已建立的动力学模型,预估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登革热的发病风险。[结果]2015—2019年广州市共报告登革热4234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本地和输入病例分别3741例、493例。回归结果显示,模型较好地拟合了广州市2015—2019年登革热疫情,拟合优度决定系数R;和均方根误差分别是0.82和1.96。气温与蚊媒习性间的“U”型或“倒U”型关系,可以直接影响蚊媒的数量,从而影响登革热的传播。结合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的气温预估数据,发现大部分情景下气温升高均促进登革热传播,且流行期明显宽于基线阶段。具体来说,在RCP2.6和RCP4.5情景下,登革热疫情在2060s达到高峰;在RCP8.5情景下,预估2030s发病数最高但随后呈下降趋势,到2090s明显降低,但每年发病高峰时间明显提前,集中在5—7月。[结论]气温通过影响蚊媒的习性而影响蚊媒的数量和登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动力学模型 气候变化 温度
原文传递
地名制图应用研究——以地名普查成果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葛咏 满旺 +2 位作者 张夕宁 令泉 《测绘地理信息》 CSCD 2021年第1期21-27,I0001,共8页
地名凝结了区域文化及历史过程,蕴涵丰富的文化信息。如何挖掘地名文化信息是一个有趣又重要的问题。结合文本知识、专业知识、先验知识、专家知识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数据,通过建立知识库及提取规则,采用数据制图、模型制图、知... 地名凝结了区域文化及历史过程,蕴涵丰富的文化信息。如何挖掘地名文化信息是一个有趣又重要的问题。结合文本知识、专业知识、先验知识、专家知识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数据,通过建立知识库及提取规则,采用数据制图、模型制图、知识制图等制图方法实现中国大陆方言地名、地名通名制图。结果表明,制图结果可以得到相关地名的空间分布范围,揭示区域地名通名的高频词汇特征,可以为区域地名管理、规划、保护与利用提供知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地名普查 数据制图 模型制图 知识制图
原文传递
疟疾预测的遗传规划方法与应用——以安徽省县(市)疟疾发病率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泳泽 葛咏 +3 位作者 彭军还 王劲峰 廖一兰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54-962,共9页
疟疾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疾病,安徽省是典型的中纬度疟疾高发区域之一。本文以安徽省县级行政单元统计的疟疾发病率为例,从遥感监测数据中获取疟疾潜在驱动因素的数据,使用遗传规划方法建立遥感监测的环境因素与疟疾发病率之间... 疟疾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疾病,安徽省是典型的中纬度疟疾高发区域之一。本文以安徽省县级行政单元统计的疟疾发病率为例,从遥感监测数据中获取疟疾潜在驱动因素的数据,使用遗传规划方法建立遥感监测的环境因素与疟疾发病率之间的关系,从而预测疟疾发病率的空间分布,并分析预测结果、评价模型精度。结果表明,遗传规划方法预测的疟疾发病的精度(训练数据的预测R2=0.558,检验数据R2=0.429)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的预测精度(训练数据的预测R2=0.470,检验数据R2=0.408)有所提高。遗传规划方法有利于提高预测疟疾发病率空间分布的精度。其为使用遥感监测数据预测疟疾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规划 疟疾 遥感数据 空间分析 预测
原文传递
肾虚证本质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基于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
14
作者 方晓阳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7-123,共7页
论文的目的是了解我国50多年来肾虚证本质研究概况。论文统计、分析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收录自1960至2013年间肾虚证本质研究论文数量的变化趋势,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展现了不同时段内肾虚证本质研究在我国的开展情况。检索获得... 论文的目的是了解我国50多年来肾虚证本质研究概况。论文统计、分析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收录自1960至2013年间肾虚证本质研究论文数量的变化趋势,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展现了不同时段内肾虚证本质研究在我国的开展情况。检索获得肾虚证本质研究文献618篇,明确了国内该领域的重要研究者19位,以及其所在机构和主要研究方向。发现有上海等6个地区在该领域具有明显的研究优势。论文的结论是:该领域重要研究者在研究路径上呈现多样化和差异化特征,已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肾阳虚证,且研究方法和成果存在局限;研究人员在不同地区间的引入或流动不明显,彼此间也缺乏广泛合作;肾虚证本质研究对中医临床虽有指导,但与传统中医的肾藏学说却渐行渐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肾虚证 计量分析
原文传递
湖北省城乡地区怀孕和出生季节对早产儿影响的研究
15
作者 王晶 王劲峰 +3 位作者 洪友堂 朱军 李小洪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湖北省城乡地区早产与怀孕季节和出生季节的相关性关系。方法分析2006-2012年湖北省2个区县的以人群为基础收集的围产儿监测数据,统计不同怀孕和出生季节的早产数,分析在城乡地区怀孕和出生季节对早产发生的影响。采用Stata 12... 目的探讨湖北省城乡地区早产与怀孕季节和出生季节的相关性关系。方法分析2006-2012年湖北省2个区县的以人群为基础收集的围产儿监测数据,统计不同怀孕和出生季节的早产数,分析在城乡地区怀孕和出生季节对早产发生的影响。采用Stata 12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对比的观察指标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结果婴儿的不同出生季节对早产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9,P=0.00),婴儿的出生在夏季相对于秋季来说更容易出现早产[OR=1.34(1.15~1.56)],婴儿的出生在春季相对于秋季来说更容易早产[OR=1.29(1.10~1.52)],婴儿出生在冬季相对于秋季来说更容易出现早产[OR=1.27(1.09~1.48)],城市相对于乡村容易早产[OR=1.74(1.55~1.95)]。结论早产与孕妇怀孕季节以及儿童出生季节有关,孕妇怀孕季节以及儿童出生季节对早产的影响在城乡地区是有差异的,城市地区孕妇比乡村地区孕妇更容易早产,城市孕妇在春季和夏季容易早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季节 城乡
原文传递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增长率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18
16
作者 丁悦 蔡建明 +1 位作者 杨振山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7-666,共10页
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区)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和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政策。历经30年多发展,国家级经开区已遍布全国,其个体间的发展差异也由于不同的动力机制而日趋显著。认识和探讨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的空间分异及其核心影... 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区)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和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政策。历经30年多发展,国家级经开区已遍布全国,其个体间的发展差异也由于不同的动力机制而日趋显著。认识和探讨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的空间分异及其核心影响因素,对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引导开发区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变异系数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2010年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的空间分异,并探测了其核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总体上,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在东中西三大区差异显著,呈现出高低高的U型格局;②个体上,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在三大区内部存在不同分异特征,其中西部分异度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③探测因子决定力显示,主导三大地区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的核心要素明显不同;在所选出的5大核心影响因素中,中西东三大区呈现出由开发区内在因子主导向城市和区域性外在因子主导的转变趋势;④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及核心影响因素在三大区间的分异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开发区生命周期阶段性的演变规律。由此建议:近期内,中西部国家级经开区仍应聚焦于改进其自身发展要素;而从长远看,城市性和区域性的外部因子对经开区的影响将变得日益重要,亦即是经开区的未来发展将越来越依赖于与其所在城市和区域的有效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增长率 空间差异 变异系数 地理探测器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中华按蚊潜在分布预测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爱民 王劲峰 +1 位作者 王多全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393-398,共6页
目的构建中华按蚊潜在分布和生物气候因子关系模型,研究影响中华按蚊潜在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预测中华按蚊在中国的潜在分布,为在中国消除疟疾提供媒介分布的数据支持。方法根据2005-2010年媒介按蚊监测数据,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采... 目的构建中华按蚊潜在分布和生物气候因子关系模型,研究影响中华按蚊潜在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预测中华按蚊在中国的潜在分布,为在中国消除疟疾提供媒介分布的数据支持。方法根据2005-2010年媒介按蚊监测数据,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采用"10%训练存在逻辑阈值"定义最小适生环境阈值,划分中华按蚊的适生区和非适生区。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估算暴露于中华按蚊分布区内的人群数量。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方法来检验模型精度,得到的AUC值2005-2010年分别为0.814、0.791、0.783、0.801、0.774和0.802,显示预测精度较好。模型结果表明,年总降雨量、年平均气压、最湿季降雨量、最冷月最低气温对中华按蚊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结论 2005-2010年,中华按蚊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和暴露人口均呈缩减趋势。掌握并了解中华按蚊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对于中国消除疟疾和预防相关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最大熵模型 地理分布 暴露人口
原文传递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Urban Expansion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in Qingdao: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County Unit Data
18
作者 李秋颖 方创琳 +1 位作者 李广东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5年第3期172-179,共8页
Qingdao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growth poles in the process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expansion and driving factors in this area is representative. This... Qingdao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growth poles in the process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expansion and driving factors in this area is representative. This paper examined urban expan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n-urban to urban conversion, detailing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and impact factors of urban expansion in Qingdao. By using the Urban Expansion Intensity Index (UEII) and Urban Expansion Differentiation Index (UEDI),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fference of urban expansion in the Municipal District, Jiaozhou County, Jimo County, Pingdu County, Jiaonan County and Laixi County were calculated on a county unit data set for the period 1990 to 2008. A GIS and logistical regression models were applied for discussing the results of various factors in land use chang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levation and slope factors showed negative effects to urban expansion. Distance to the city center and to road both also conferred negative effects. The population density and GDP were vital and positive factors of urban conversion. Neighborhood factors showed consistently positive effects. The magnitude of factors was various in different countie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land use change could support land use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deci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expansion driving factors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Qingdao C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