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套作大豆,振兴大豆产业 被引量:184
1
作者 杨文钰 雍太文 +3 位作者 万军 樊高琼 牟锦毅 卢学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共7页
中国大豆供求失衡,振兴大豆产业势在必行。北方大豆正面临单位土地产出率低带来的比较效益低下、产销分离引起的成本增加、大面积重迎茬种植带来的减产严重、油酯和蛋白质含量不高等不利因素,限制了进一步发展。套作大豆作为南方新型旱... 中国大豆供求失衡,振兴大豆产业势在必行。北方大豆正面临单位土地产出率低带来的比较效益低下、产销分离引起的成本增加、大面积重迎茬种植带来的减产严重、油酯和蛋白质含量不高等不利因素,限制了进一步发展。套作大豆作为南方新型旱地多熟种植模式的主体作物,具有与主要粮食作物和谐共存,蛋白质含量高、利于食用和加工业的发展,减轻季节性干旱的危害、实现抗旱增收等优点,发展潜力巨大。作者认为稳定北方大豆面积,提高单产,大力发展南方套作大豆是振兴我国大豆产业的必然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作大豆 大豆产业 振兴 南方大豆
下载PDF
弱光对水稻籽粒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0
2
作者 万军 杨文钰 +2 位作者 徐精文 樊高琼 马周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85-790,共6页
研究了灌浆期弱光对 3个杂交稻组合的籽粒生长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4 9%遮荫及 6 9%遮荫下 ,籽粒空粒率升高 ,籽粒最终生长量、灌浆速率、灌浆相对起始势降低 ,以弱势粒及全穗籽粒受到的影响更大。遮荫处理后 ,糙米率、精米率... 研究了灌浆期弱光对 3个杂交稻组合的籽粒生长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4 9%遮荫及 6 9%遮荫下 ,籽粒空粒率升高 ,籽粒最终生长量、灌浆速率、灌浆相对起始势降低 ,以弱势粒及全穗籽粒受到的影响更大。遮荫处理后 ,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透明度、胶稠度显著或极显著降低 ,组合间有差异 ;垩白米率、垩白度显著或极显著地升高 ,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降低、蛋白质含量极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光 水稻 籽粒生长 品质 影响因素 杂交稻 空粒率 生长量 灌浆速率
下载PDF
再生稻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特性与关键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05
3
作者 林文雄 陈鸿飞 +4 位作者 张志兴 徐倩华 屠乃美 方长旬 万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2-401,共10页
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再生稻的发展现状,从发育遗传和生理生态角度综述了近年来再生稻产量形成的研究进展,提出采用人工收割高留桩栽培再生稻时,选择头季分蘖力相对较弱、再生季再生力强的重穗型杂交籼稻品种(组合)易获高产;而采用机械化... 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再生稻的发展现状,从发育遗传和生理生态角度综述了近年来再生稻产量形成的研究进展,提出采用人工收割高留桩栽培再生稻时,选择头季分蘖力相对较弱、再生季再生力强的重穗型杂交籼稻品种(组合)易获高产;而采用机械化收割低留桩栽培再生稻时,选择具强低位芽再生力的杂交籼稻品种或感光性弱的重穗型杂交粳稻品种(组合)、籼粳交水稻品种(组合)易获高产。头季成熟期至再生季齐穗期根系活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再生季产量的高低,再生季稻高产的前提是健壮的头季根系和一定数量新生根系的有效结合,这有利于促进腋芽的萌发成苗、增加每平方米穗数,是再生稻高产增产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提出适时早播、畦栽沟灌、二次烤田、重施促芽肥、适高留桩的人工收割高留桩再生稻栽培技术,并从品种选择、再生季施肥、留桩高度等方面探讨了机械化收割低留桩蓄留再生稻的关键栽培技术及生理生态机制。最后提出了我国再生稻发展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认为当前轻简化的机收低留桩再生稻是我国再生稻发展的方向,并对机收低留桩再生稻的进一步研究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产量形成 发育遗传特性 人工收割 机械化收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8
4
作者 邓飞 王丽 +3 位作者 刘利 刘代银 万军 杨文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30-1942,共13页
为明确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多点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秧龄和移栽方式对四川仁寿、郫县和雅安生态点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茎鞘干物质输出与转化、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稻... 为明确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多点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秧龄和移栽方式对四川仁寿、郫县和雅安生态点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茎鞘干物质输出与转化、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稻的干物质积累特性为生态条件、秧龄、移栽方式及其互作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水稻单茎和群体干物重均受三者显著主效作用;生态条件与秧龄互作效应极显著影响分蘖盛期至抽穗期群体干物重,而生态条件与移栽方式、秧龄与移栽方式及三者互作则主要影响抽穗后水稻单茎和群体干物重。(2)高产水稻干物质生产特性因生态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仁寿的产量主要来自抽穗后光合产物在籽粒中的积累,与茎鞘物质的输出和转化相关不显著;在郫县,茎鞘物质输出和转化对产量贡献大于在仁寿,产量与孕穗期茎鞘干物质分配比例显著正相关(r=0.775*),与成熟期茎鞘干物质分配比例则呈显著负相关(r=0.757*);在雅安,抽穗后茎鞘干物质的输出和转化与产量正相关。(3)水稻产量以仁寿最高,较郫县和雅安高5.52%和17.65%;秧龄和移栽方式均能影响水稻最终产量,不同栽培方式间产量差异显著;仁寿的栽培方式主要通过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来影响产量,在郫县则通过影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实现对产量的调控,雅安的栽培方式主要通过群体颖花量和千粒重调控产量。(4)适宜的栽培方式能有效调控水稻干物质生产,促进产量的提高。在仁寿和郫县,50d秧龄单苗优化定抛有效地协调了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促进水稻增产;在雅安,50d秧龄单苗手插具有较高穗前干物质积累量和抽穗后茎鞘干物质输出与转化效率,增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条件 栽培方式 水稻 干物质生产 产量
下载PDF
育秧方式与播种量对水稻机插长龄秧苗的影响 被引量:79
5
作者 姚雄 杨文钰 万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2-157,共6页
为探讨适宜机插的大苗培育新技术,该文以川香9838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4种育秧方式及3个播种量水平对机插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成苗率随播种量增加而下降;不同育秧方式的秧苗素质有极显著差异;不同播种量... 为探讨适宜机插的大苗培育新技术,该文以川香9838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4种育秧方式及3个播种量水平对机插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成苗率随播种量增加而下降;不同育秧方式的秧苗素质有极显著差异;不同播种量间,除百株干质量为显著性差异外,株高、茎粗、根数、根长、根活力、丙二醛及质量高比均为极显著差异;无纺布旱育秧的秧块盘结力较小,为6.48kg/m2,双膜旱育秧的秧块盘结力较大,为18.70kg/m2。依据GB/T6243-86评价栽插质量,报纸旱育秧较好,其次为无底旱育秧。播种量为277.78g/m2时,伤秧率、勾秧率和漏插率较低;播种量为416.67g/m2时,漂秧率、全漂率和翻倒率较低。因此,水稻机插长龄秧苗应选择报纸旱育秧或无底旱育秧,且播种量在277.78~416.67g/m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插秧 育秧方式 播种量 秧苗素质 栽插质量
下载PDF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根叶生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1
6
作者 杨文钰 樊高琼 +3 位作者 万军 王竹 于振文 余松烈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39-1345,共7页
为探明烯效唑对小麦的增产机理,通过常规田间试验和土柱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施氮条件下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根、叶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提高了根系活力,使根系对32P的吸收强度增加了20.2%,并大量分配给分蘖,比对照... 为探明烯效唑对小麦的增产机理,通过常规田间试验和土柱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施氮条件下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根、叶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提高了根系活力,使根系对32P的吸收强度增加了20.2%,并大量分配给分蘖,比对照提高了5.7倍。叶面积显著增加,光合能力增强,单株对CO2的同化力提高了25.9%,14C同化物分配给根系和分蘖节的比例提高。生育后期,根、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增强,丙二醛(MDA)的含量降低。烯效唑的使用浓度以20mg·kg-1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功能 烯效唑 干拌种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丙二醛(MDA) ^14C同化物 根叶 增产机理 栽培试验 田间试验 根系活力 吸收强度 ^32P 光合能力 生育后期 含量降低 使用浓度 小麦根 叶面积 CO2 分蘖节 配给 施氮 单株
下载PDF
两种三熟套作体系中的氮素转移及吸收利用 被引量:52
7
作者 雍太文 杨文钰 +2 位作者 万军 樊高琼 向达兵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170-3178,共9页
【目的】探讨"小麦/玉米/大豆"(以下简称麦/玉/豆)和"小麦/玉米/甘薯"(以下简称麦/玉/薯)两种三熟套作体系的氮素种间竞争促进作用和高效吸收利用特性。【方法】采用根系分隔盆栽试验和15N土壤稀释标记法,研究两种... 【目的】探讨"小麦/玉米/大豆"(以下简称麦/玉/豆)和"小麦/玉米/甘薯"(以下简称麦/玉/薯)两种三熟套作体系的氮素种间竞争促进作用和高效吸收利用特性。【方法】采用根系分隔盆栽试验和15N土壤稀释标记法,研究两种三熟套作体系的氮素转移及吸收利用情况。【结果】不分隔与分隔相比,两种体系中小麦的15N总吸收量和15N作物回收率提高,土壤残留15N%丰度及总N含量降低。"麦/玉/豆"中玉米的15N总吸收量、籽粒15N吸收量、15N作物回收率、土壤残留15N%丰度及总N含量提高17.62%、24.52%、17.63%、13.9%和10.1%,"麦/玉/薯"则降低50.19%、42.58%、33.42%、29.6%和5.2%;降低了大豆的15N总吸收量、籽粒15N吸收量和15N作物回收率,但土壤总N含量提高6.06%;提高了甘薯的15N总吸收量和15N作物回收率,但土壤残留15N%丰度和总N含量降低0.9%和4.95%。【结论】两种体系均存在氮素种间竞争促进作用和氮素转移,"麦/玉/豆"较"麦/玉/薯"更有利于肥料氮的吸收、土壤肥力的保持和周年作物的可持续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大豆 小麦/玉米/甘薯 套作 氮素转移 氮素利用 同位素稀释法
下载PDF
种植方式对杂交籼稻植株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0
8
作者 雷小龙 刘利 +2 位作者 苟文 马荣朝 万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14-1825,共12页
为探讨机械化播栽方式对杂交籼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影响,以F优498为材料,在大田进行了以种植方式为主区、穴苗数为副区的裂区试验,种植方式包括机直播、机插和手插3种,穴苗数分低苗和高苗2个处理。在齐穗后30 d,调查植株茎鞘物理性状、... 为探讨机械化播栽方式对杂交籼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影响,以F优498为材料,在大田进行了以种植方式为主区、穴苗数为副区的裂区试验,种植方式包括机直播、机插和手插3种,穴苗数分低苗和高苗2个处理。在齐穗后30 d,调查植株茎鞘物理性状、力学和抗倒伏特性,并分析茎鞘性状与抗倒伏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方式之间水稻倒伏指数差异极显著,手插稻最低,机插稻最高,机直播稻介于二者之间。这种差异主要与节间折断弯矩有关,N1–N4节间折断弯矩与节间粗度和厚度、秆型指数、比茎重、节间干重、断面模数和弯曲应力都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节间长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基部节间的植株折断弯矩变异较小,且低位节间的弯曲力矩显著高于高位节间,这是水稻植株基部第1、第2节间易倒伏的主要原因。(2)手插稻基部节间短,茎粗壁厚,秆型指数、茎鞘充实度和弯曲应力高,最终表现为植株折断弯矩和抗倒伏能力强;机插稻群体大,个体生长受抑制,倒伏指数大。为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以机械化播栽稻每穴3~4苗、手插稻每穴2苗,有利于相对实现高产与抗倒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种植方式 机械化播栽 抗倒伏能力 茎鞘物理性状 力学特性
下载PDF
始穗后弱光对水稻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3
9
作者 万军 杨文钰 +3 位作者 樊高琼 朱雪梅 马周华 徐精文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292-296,共5页
研究了始穗后弱光对3个杂交稻组合的物质积累、分配、运转、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光强降低,干物质生产和积累的速度减慢,净同化率降低,穗后累积的干物质量大幅度减少,茎鞘贮藏性光合产物的输出率及转化率高于对照,品种间... 研究了始穗后弱光对3个杂交稻组合的物质积累、分配、运转、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光强降低,干物质生产和积累的速度减慢,净同化率降低,穗后累积的干物质量大幅度减少,茎鞘贮藏性光合产物的输出率及转化率高于对照,品种间有差异,干物质分配到穗中的比例低于对照。遮光极显著地降低了水稻的产量,遮光49%和69%时,产量分别降低40 1%和62 1%,主要是极显著地影响了稻穗结实,结实率分别下降27 8%和44 2%;粒重,特别是弱势粒重及籽粒充实率随光强的减弱也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光胁迫 干物质积累 水稻 产量 始穗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套作大豆根系形态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10
作者 张含彬 万军 +3 位作者 杨文钰 伍晓燕 王竹 杨继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在小麦/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中,利用挖掘法研究了施氮量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套作大豆(贡选1号)一些根系形态与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V3-R5时期,根干重、根瘤数、一级侧根长、伤流量均以低氮(纯氮45、90kghm^-2)处理最优;在R7... 在小麦/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中,利用挖掘法研究了施氮量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套作大豆(贡选1号)一些根系形态与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V3-R5时期,根干重、根瘤数、一级侧根长、伤流量均以低氮(纯氮45、90kghm^-2)处理最优;在R7时期。高氮(纯氮180、225kghm^-2)处理能够延缓大豆根系衰老,根干重、伤流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根冠比与施氮量在V3-R5时期呈二次曲线关系。在生育末期呈直线递增关系。伤流量冠比(y)与三节期后天数(x)呈极显著负指数函数关系y=ae^bx。伤流液氮素内含物中NO3^-高于NH4^+,并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在套作大豆整个生育时期中根系活力呈单峰曲线,低氮处理的套作大豆根系活力明显增强,高氮处理促使根系活力的峰值推迟至R3出现,并在生育末期(R7)保持高水平(〉116.00μgg^-1 FW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作大豆 施氮量 形态与生理特性
下载PDF
不同生育阶段遮阴对水稻籽粒充实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0
11
作者 邓飞 王丽 +3 位作者 姚雄 王建 万军 杨文钰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5-269,共5页
以Ⅱ优498、川香9838等16个杂交稻组合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分蘖期、拔节孕穗期、灌浆期)弱光对水稻籽粒充实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阶段遮阴对水稻籽粒充实和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分蘖期遮阴主要使水稻有... 以Ⅱ优498、川香9838等16个杂交稻组合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分蘖期、拔节孕穗期、灌浆期)弱光对水稻籽粒充实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阶段遮阴对水稻籽粒充实和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分蘖期遮阴主要使水稻有效穗大幅度降低,并使籽粒充实度和充实率分别减少3.00%和4.03%,减产17.34%;拔节孕穗期遮阴主要减弱水稻中期的营养生长和穗分化程度,使充实度和充实率增加3.84%、9.94%,但产量降低41.35%;灌浆期遮阴严重影响了水稻的授粉、结实及籽粒充实,使其充实度和充实率分别降低了7.41%和16.64%,产量降低53.9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一丰8号和冈优906等组合较耐弱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遮阴 产量 籽粒充实度
下载PDF
南方丘陵地区旱地新三熟麦/玉/豆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37
12
作者 杨文钰 张含彬 +5 位作者 牟锦毅 万军 雍太文 李兴佐 陈平 陈文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44,共2页
在南方丘陵地区采用的旱地新三熟麦/玉/豆套作模式,可充分利用有效空间,扩大绿色面积,提高光能和土地利用效率,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两年的试验推广,总结了麦/玉/豆的配套种植栽培技术。
关键词 南方丘陵地区 麦/玉/豆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9
13
作者 万军 李燕 刘子栋 《中国血液净化》 2004年第11期590-591,594,共3页
目的 探求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 4 6例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血液灌流组和血液透析滤过组 ,血液灌流组在每周 2次常规血液透析 (HD)的同时 ,接受每周 1次HD +血液灌流 (HP)治疗 ;血液... 目的 探求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 4 6例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血液灌流组和血液透析滤过组 ,血液灌流组在每周 2次常规血液透析 (HD)的同时 ,接受每周 1次HD +血液灌流 (HP)治疗 ;血液透析滤过组行每周 1次常规HD治疗 ,接受每周 2次血液透析滤过 (HDF)治疗 ,治疗前、治疗 1个月时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症状、神经反射改善情况及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 3项指标。结果 两组经过 1个月的充分透析后 ,其临床症状、神经反射 ,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SCV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而血液灌流组SCV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血液透析滤过组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滤过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始穗后弱光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叶片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3
14
作者 万军 杨文钰 +3 位作者 徐精文 樊高琼 王兰英 关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205-208,278,共5页
弱光胁迫对始穗后叶片生长有明显影响。弱光下 ,叶片的长度、宽度均比对照高 ,且不同品种反应有差异 ,以D优 6 8受弱光影响增幅最大。遮光 4 9%时 ,各品种的平均LAI比对照高 ,遮光率为 6 9%时 ,LAI比遮光 4 9%有所降低。D优 6 8、冈优 ... 弱光胁迫对始穗后叶片生长有明显影响。弱光下 ,叶片的长度、宽度均比对照高 ,且不同品种反应有差异 ,以D优 6 8受弱光影响增幅最大。遮光 4 9%时 ,各品种的平均LAI比对照高 ,遮光率为 6 9%时 ,LAI比遮光 4 9%有所降低。D优 6 8、冈优 2 2的SLA在低光强下明显增加 ,叶片厚实的Ⅱ优 16 2的SLA在遮荫前期增加而后期减少。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随光强降低而增加 ,Ⅱ优 16 2、D优 6 8叶绿素b比叶绿素a增幅更大 ,叶绿素a/b的值随光强减弱而降低 ,冈优 2 2的叶绿素a/b以遮荫 4 9%时最高。在弱光下 ,叶片相对干物重高于对照 ,Ⅱ优 16 2的增幅低于D优 6 8与冈优 2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始穗后弱光 基因型 叶片特性 水稻 生长发育 产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免耕与秸秆高留茬还田对抛秧稻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7
15
作者 万军 黄云 +2 位作者 吴锦秀 刘代银 杨文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913-2918,共6页
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免耕+秸秆还田、免耕、常耕+秸秆还田、常耕4种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剖面不同层次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耕作方式的酶活性在土壤剖面上表现为上层高于下层,其中免耕+秸秆处理上、下土层间的差异大于其他处理.... 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免耕+秸秆还田、免耕、常耕+秸秆还田、常耕4种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剖面不同层次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耕作方式的酶活性在土壤剖面上表现为上层高于下层,其中免耕+秸秆处理上、下土层间的差异大于其他处理.上层土壤的脲酶、酸性磷酸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为免耕处理大于常耕处理,有秸秆还田处理大于无秸秆还田处理,以免耕+秸秆处理最高,常耕处理最低;下层土壤4种酶活性以常耕+秸秆处理最高,免耕+秸秆处理次之,免耕和常耕处理较低.水稻不同生育时期,脲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在分蘖期较低,增加至孕穗期达到峰值,至成熟时又降至低值;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分蘖期较高,拔节期较低;蛋白酶活性在分蘖期和抽穗期分别出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留茬 土壤酶 水稻
原文传递
氮肥与多效唑配合对稻麦两熟区机插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4
16
作者 姚雄 万军 +2 位作者 蓝平 卢庭启 杨文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64-1371,共8页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秧苗素质和产量,弹簧秤法测定秧块盘结力,参照GB/T 6243-2003评价栽插质量等,研究了氮肥与多效唑配合对稻麦两熟区机插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并评价其栽插质量和产量。结果表明,在机插秧苗的超秧龄特别是严重超秧龄阶段,...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秧苗素质和产量,弹簧秤法测定秧块盘结力,参照GB/T 6243-2003评价栽插质量等,研究了氮肥与多效唑配合对稻麦两熟区机插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并评价其栽插质量和产量。结果表明,在机插秧苗的超秧龄特别是严重超秧龄阶段,秧苗素质迅速变劣,表现为株高急剧增加,百株干重和根系活力迅速下降,叶片丙二醛含量呈线性上升。一叶一心期追施适宜的氮肥并配以二次化控措施,可使超秧龄机插秧苗保持较好的移栽状态和栽插质量,保证其高产。在一叶一心期追施氮肥N 6 g/m2并配以100 mg/L多效唑浸种,并在二叶一心期喷施250 mg/L多效唑能保持相对较好的秧苗素质;关键栽插质量指标—漏插率可降低至8.5%,并能获得9.95 t/hm2的较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麦两熟区 机械化移栽 秧苗生长 调控
下载PDF
机械化种植对杂交籼稻F优498产量构成与株型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3
17
作者 雷小龙 刘利 +4 位作者 刘波 黄光忠 郭翔 马荣朝 万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9-730,共12页
为探明机械化种植杂交籼稻高产群体的株型特征,以F优498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穴苗数与播期下机直播、机插、手插3种种植方式的株型特征及其与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方式株型特征差异显著,机直播和机插... 为探明机械化种植杂交籼稻高产群体的株型特征,以F优498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穴苗数与播期下机直播、机插、手插3种种植方式的株型特征及其与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方式株型特征差异显著,机直播和机插上三叶叶长、叶宽和叶间距大,但叶基角和披垂度也较大;手插上三叶大小适宜,叶片厚而挺直;机直播和机插株高和着生高度显著大于手插,但手插比叶重、单株穗数和总叶片数显著高于机械化种植;机直播的茎蘖夹角、穗粒数和单穗重显著低于机插和手插。推迟播期和低苗处理均使叶片增大,比叶重、粒叶比、单株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随播期延迟显著降低。单穗重与上三叶长度、宽度、着生高度和株高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以机插最高,手插次之,机直播最低。(2)机直播产量显著低于机插和手插,且随播期延迟和穴苗数减少显著降低。产量及其构成与株型特征密切相关,机械化种植杂交籼稻高产株型的显著特征为适宜的株高、上三叶长度、群体LAI和茎集散度;叶宽、比叶重、叶间距大和直立性好。足穗和大穗的统一是实现水稻高产的关键,塑造个体优良的株型与优化群体结构是增产的前提,机械化种植杂交籼稻应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尽早播栽,穴苗数以3苗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机械化种植 株型 产量 穗部性状
下载PDF
杂交籼稻F优498机械化种植的茎秆理化性状与抗倒伏性 被引量:33
18
作者 雷小龙 刘利 +3 位作者 刘波 黄光忠 马荣朝 万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2-620,共9页
以F优498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在齐穗后25d,研究了不同播期下3种种植方式对水稻主茎和分蘖茎基部节间的理化性状和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手插处理的抗倒伏能力显著强于机直播和机插,产量表现为机直播处理显著低于机插与手... 以F优498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在齐穗后25d,研究了不同播期下3种种植方式对水稻主茎和分蘖茎基部节间的理化性状和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手插处理的抗倒伏能力显著强于机直播和机插,产量表现为机直播处理显著低于机插与手插。相关性分析表明,倒伏指数与重心高度、节间长度、弯曲力矩、N含量和P含量呈正相关,与茎秆外径、茎壁厚度、秆型指数、比茎质量、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K含量、每穗粒数和产量负相关。与手插处理相比,机直播与机插处理的茎秆重心高度高,基部节间长,秆型指数和比茎质量小,N、P含量高,纤维素、木质素、可溶性糖和K含量较低,弯曲力矩大,折断弯矩较小,倒伏指数大。推迟播期使茎秆的重心高度上升,基部节间变得长、细、薄,充实度小,纤维素、木质素、可溶性糖和K含量明显下降,抗倒伏能力显著降低。水稻抗倒伏能力强的性状表现为茎秆的基部节间短而粗且充实度高,纤维素、木质素和K含量高;种植方式与播期改变了茎秆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成分含量,这可能是引起倒伏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机械化种植 理化性状 倒伏指数
下载PDF
稻油两熟区机插水稻的适宜秧龄与品种鉴选研究 被引量:31
19
作者 姚雄 万军 +2 位作者 胡剑锋 卢庭启 杨文钰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47,49,共6页
以8个高产杂交中籼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秧龄和品种对稻油两熟区机插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5 d秧龄处理的秧苗素质、秧块状态和栽插质量较高,8个品种能获得8.23 t/hm2的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55和35 d秧龄处理;... 以8个高产杂交中籼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秧龄和品种对稻油两熟区机插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5 d秧龄处理的秧苗素质、秧块状态和栽插质量较高,8个品种能获得8.23 t/hm2的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55和35 d秧龄处理;供试品种中,Ⅱ优498较适宜大苗机插,45 d秧龄条件下可获得9.52 t/hm2的高产,其次为川香9838,早熟组合中优448的产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油两熟区 机械化移栽 秧龄 品种筛选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免耕高留茬抛秧稻氮素吸收、运转和子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1
20
作者 刘代银 伍菊仙 +2 位作者 万军 吴锦秀 杨文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4-521,共8页
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免耕高留茬抛秧稻氮素吸收、运转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水稻吸氮增多,转移到穗部的比例下降、滞留在叶片中的比例增加,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产谷效率下降。增施氮肥提高了糙米率、精米... 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免耕高留茬抛秧稻氮素吸收、运转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水稻吸氮增多,转移到穗部的比例下降、滞留在叶片中的比例增加,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产谷效率下降。增施氮肥提高了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上升。随施氮量的增加,淀粉RVA谱特征的最高粘度和崩解值降低,消减值和糊化温度升高。基:蘖:穗肥比为7:0:3和4:3:3处理提高了氮素农学效率、稻米蛋白质含量、消减值,降低了最高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运筹 品质 免耕 抛秧 秸秆还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