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箭水下发射复杂流场的近似数值模拟 被引量:28
1
作者 陆夕云 庄礼贤 《宇航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对火箭水下直接点火发射过程中 ,喷管内高温燃气的推进和气囊的形成、发展等流动演变过程提出了一类简化的模型 ,并进行了非定常粘性可压缩流 Navier- Stokes方程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了简化模型的合理性 。
关键词 火箭水下直接点火发射 粘性可压缩流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超临界压力下航空煤油圆管流动和传热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李勋锋 +2 位作者 范学军 淮秀兰 蔡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7-472,共6页
对超临界压力下大庆RP-3航空煤油在小管道内的流动、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湍流模拟采用了RNG k-ε两方程模型和Wolfstein一方程模型结合的两层模型;同时,采用煤油的10组分替代模型以及NIST Super-trapp程序库对大庆3号航空煤油的热... 对超临界压力下大庆RP-3航空煤油在小管道内的流动、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湍流模拟采用了RNG k-ε两方程模型和Wolfstein一方程模型结合的两层模型;同时,采用煤油的10组分替代模型以及NIST Super-trapp程序库对大庆3号航空煤油的热物理和输运特性进行了确定。圆管传热的计算条件为:入口压力4 MPa,入口温度300 K,质量流量范围:0.06~0.12 kg/s,壁面热流密度范围:300~700 kW/m2。计算结果显示,煤油的流动和传热特性比水、二氧化碳等简单化合物复杂得多。在超临界压力下,煤油的吸热升温导致其热物理特性以及流动特性均发生剧烈变化,其中,雷诺数沿管道方向上升了至少一个量级,而普朗特数下降了一个量级。在加热开始段,煤油的对流传热系数迅速上升;当壁面温度超过其拟临界温度后,对流传热系数略有所回落;随着煤油温度的进一步上升,传热系数又得到明显增强。计算表明,煤油对流换热特性的变化与煤油复杂的高温热物理特性以及湍流流动在近壁区的增强和抑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态+ 煤油 传热 数值计算
下载PDF
超临界压力下航空煤油水平管内对流换热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勋锋 +2 位作者 范学军 淮秀兰 蔡军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90-1697,共8页
采用RNG(renormalization group)k-ε湍流模型和近壁区的Wolfstein一方程模型对超临界压力下大庆RP-3航空煤油在水平圆管内的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超临界压力下,由于航空煤油在拟临界点附近热物性的剧烈变化,浮升力将引起显著... 采用RNG(renormalization group)k-ε湍流模型和近壁区的Wolfstein一方程模型对超临界压力下大庆RP-3航空煤油在水平圆管内的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超临界压力下,由于航空煤油在拟临界点附近热物性的剧烈变化,浮升力将引起显著的二次流动.二次流动使得水平圆管的下表面湍流强度和对流换热增强,而上表面的湍流强度和对流换热减弱.最后分析了两种水平管内对流换热受浮升力影响判别标准在超临界流体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压力 航空煤油 数值研究 浮升力 强化传热
原文传递
超临界压力下航空煤油流动与传热特性试验 被引量:15
4
作者 江晨曦 +1 位作者 范学军 俞刚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0-234,共5页
本文针对超燃冲压发动机再生冷却系统运行条件,实验研究了大庆RP-3煤油在超临界压力下的流动和传热特性,目的在于研究煤油在各种工况下的流动参数变化以及对流传热规律。煤油通过二级煤油加热/输运系统加热,试验的煤油压力约2.6M~5.0M... 本文针对超燃冲压发动机再生冷却系统运行条件,实验研究了大庆RP-3煤油在超临界压力下的流动和传热特性,目的在于研究煤油在各种工况下的流动参数变化以及对流传热规律。煤油通过二级煤油加热/输运系统加热,试验的煤油压力约2.6M~5.0MPa,油温约300~800K。相应的壁面热流密度为10~300kW/m2。通过油温与壁温的同步测量,结合非定常传热分析,获得了超临界压力下、亚/超临界温度范围内煤油的流动和传热物理参量的变化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煤油 超临界态 对流传热
下载PDF
矩形横截面螺旋管湍流流动与传热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邢云绯 张新宇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69-1276,共8页
采用了剪切应力输运(SST)k-ω两方程湍流模型并考虑近壁低雷诺数的修正对矩形横截面螺旋管内冷却水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数值分析了在不同入口雷诺数、曲率半径以及扭距条件下,螺旋管内的温度、速度场以及流线的变化,讨论了... 采用了剪切应力输运(SST)k-ω两方程湍流模型并考虑近壁低雷诺数的修正对矩形横截面螺旋管内冷却水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数值分析了在不同入口雷诺数、曲率半径以及扭距条件下,螺旋管内的温度、速度场以及流线的变化,讨论了螺旋管内、外壁面对流传热系数的差异及产生机理,同时与直通管道传热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螺旋管内存在显著的二次流动,管内、外侧壁面对流传热存在差异。旋转一周后,螺旋管即进入了流动稳定状态,入口雷诺数可以显著提升螺旋管整体的对流换热效率,扭矩和曲率对内外壁面传热效果的影响不大,而窄高型的横截面构型可以显著改善螺旋管的传热效果。研究结果对应用矩形横截面螺旋管的冷却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管 湍流 曲率 传热 矩形
原文传递
带主动冷却的超声速燃烧室传热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范学军 俞刚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3-517,532,共6页
介绍了流体、固体传热耦合的一维分析方法,对带主动冷却系统的马赫数2.5超声速燃烧室进行了传热分析。该分析以实验测量的燃烧室壁面静压以及超临界煤油换热特性数据为基础,考虑了燃气的高温离解效应,燃烧特性以及碳氢燃料的高温热物理... 介绍了流体、固体传热耦合的一维分析方法,对带主动冷却系统的马赫数2.5超声速燃烧室进行了传热分析。该分析以实验测量的燃烧室壁面静压以及超临界煤油换热特性数据为基础,考虑了燃气的高温离解效应,燃烧特性以及碳氢燃料的高温热物理特性,对不同燃烧状态、冷却条件下的主动冷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燃烧时壁面热流可高达1MW/m2以上,是无燃烧时的2~3倍。当煤油流量较小时(当量比为0.45),冷却后的壁面温度仍偏高,而且冷却壁内温度分布不均匀。随着煤油流量的增加,冷却效果明显提高,冷却壁内温度分布趋于均匀;并且煤油的出口温度也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燃烧室 主动冷却 传热分析 超临界态 煤油替代模型
下载PDF
旋转圆管湍流的大涡模拟数值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刘难生 +1 位作者 陆夕云 庄礼贤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33-846,共14页
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并结合动力学亚格子尺度应力(SGS)模型,通过数值求解柱坐标系下的滤波Navier-Stokes方程,研究了绕管轴旋转圆管内的湍流流动特性.为验证计算的可靠性,以及动力学SGS模型对于旋转湍流的适用性,将大涡模拟计算... 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并结合动力学亚格子尺度应力(SGS)模型,通过数值求解柱坐标系下的滤波Navier-Stokes方程,研究了绕管轴旋转圆管内的湍流流动特性.为验证计算的可靠性,以及动力学SGS模型对于旋转湍流的适用性,将大涡模拟计算所得的结果,与相应的直接模拟(DNS)结果和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吻合良好.进一步对旋转圆管湍流的物理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了湍流特性随旋转速率的变化规律.当旋转速率增加时,湍流流动有层流化的发展趋势.基于湍动能变化的关系,分析了旋转效应对湍流脉动生成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圆管 湍流 大涡模拟 亚格子尺度应力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考虑煤油裂解效应的超声速燃烧室再生冷却过程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曦 +1 位作者 陈立红 张新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7-53,共7页
为了分析宽马赫数飞行条件下超声速燃烧室再生冷却性能以及考虑燃料高温裂解效应对冷却的影响,发展了具有一定通用性的超声速燃烧室再生冷却系统气-固-液传热分析模型,对燃烧室内流、冷却剂流动以及冷却结构进行了气-固-液传热耦合计算... 为了分析宽马赫数飞行条件下超声速燃烧室再生冷却性能以及考虑燃料高温裂解效应对冷却的影响,发展了具有一定通用性的超声速燃烧室再生冷却系统气-固-液传热分析模型,对燃烧室内流、冷却剂流动以及冷却结构进行了气-固-液传热耦合计算。燃烧室内流计算模型无需实验测量的静压数据以及总温/释热分布假设,通过直接求解质量、动量、能量守恒微分方程并结合燃料混合及燃烧模型来获得内流参数分布。同时对燃烧室壁面传热进行了计算,将冷却结构内冷却剂的流动、换热与燃烧室内流耦合,并且着重考虑了煤油作为冷却剂,其物态随温度、压力变化以及高温时出现的热/催化裂解吸热化学反应。基于实验数据发展了煤油热/催化裂解总包反应模型,对煤油热裂解和催化裂解两种过程的化学吸热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了热/催化裂解效应对再生冷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燃烧室 耦合传热 再生冷却 超临界态 催化裂解
下载PDF
超临界态煤油流动与对流传热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党国鑫 +1 位作者 陈立红 张新宇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0-446,共7页
本文采用湍流模拟方法结合煤油的10组分替代模型对国产RP-3航空煤油在水平圆管中的超临界态流动及对流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湍流模拟采用RNGk-两方程模型以及增强壁面处理方法,煤油热物性和输运参数的确定基于10组分替代模型,并采用广义... 本文采用湍流模拟方法结合煤油的10组分替代模型对国产RP-3航空煤油在水平圆管中的超临界态流动及对流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湍流模拟采用RNGk-两方程模型以及增强壁面处理方法,煤油热物性和输运参数的确定基于10组分替代模型,并采用广义状态对应法则(ECS)结合考虑真实气体效应的Benedict-Webb-Rubin方程计算.同时,通过网格无关性研究以及与煤油加热圆管实验数据的比较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在本文研究的流动条件下,对于壁面热流为1.2和0.8MW/m2的算例,当管壁温度略超过煤油的拟临界温度时将发生传热恶化现象,并且恶化程度随着热流密度的降低而减小;而在壁面热流为0.5MW/m2时则不再出现传热恶化.通过分析传热恶化前后近壁区湍流强度可知,传热发生恶化以及传热性能的再次恢复与近壁湍流强度的变化有关.经典的传热公式如Sieder-Tate公式、Gnielinski公式可以基本反映亚临界区煤油的传热关系,但不能预测煤油的传热恶化现象.而考虑超临界特性的Bae-Kim修正公式可以描述煤油的传热恶化.另外,研究发现:当煤油进入超临界态时,管道摩擦阻力将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油 超临界 对流传热 数值研究
原文传递
冲击射流结构中应用粗糙表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邢云绯 +1 位作者 张新宇 Bernhard Weigand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05-1608,共4页
在单侧开口的冲击射流冷却结构中,逐步增加的横流将影响冲击板上的对流换热效率,本文提出了压窝板和肋片板两种粗糙冲击板构型,增加横流的扰动以减少对冲击流的影响并且增大横流与壁面的对流换热。实验采用瞬态热敏液晶测量方法,可以得... 在单侧开口的冲击射流冷却结构中,逐步增加的横流将影响冲击板上的对流换热效率,本文提出了压窝板和肋片板两种粗糙冲击板构型,增加横流的扰动以减少对冲击流的影响并且增大横流与壁面的对流换热。实验采用瞬态热敏液晶测量方法,可以得到大尺度壁面的二维对流换热系数分布,可以较为系统地分析压窝及肋片周围的局部换热系数分布。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压窝板可以显著增大平均换热系数,而肋片板降低了平均换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射流 粗糙 对流换热
原文传递
一种改进的分层剪切湍流亚格子尺度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难生 +1 位作者 陆夕云 庄礼贤 《中国科学(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1-131,共11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分层剪切湍流应力和湍流热通量的动力学亚格子尺度(SGS)模型,并就热分层槽道湍流问题,计算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和该动力学亚格子尺度模型,数值研究了在浮力和剪切双重作用下的稳定分层和不稳定分层...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分层剪切湍流应力和湍流热通量的动力学亚格子尺度(SGS)模型,并就热分层槽道湍流问题,计算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和该动力学亚格子尺度模型,数值研究了在浮力和剪切双重作用下的稳定分层和不稳定分层槽道热剪切湍流,探讨了某些湍流特性随Richardson数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相关的流动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涡模拟 LES 动力学亚格子尺度 SGS 模型 热分层剪切湍流 槽道湍流
原文传递
参考焓值法在高速槽道湍流中的修正
12
作者 陈小平 李新亮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4-618,共5页
利用高来流马赫数为3,5,6,7,10的槽道湍流直接数值模拟(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s,DNS)数据,评估和修正经典的参考焓值法.研究表明在高来流马赫数槽道湍流中,经典参考焓值法预测的壁面热流与DNS结果相差很大,需要作适当的修正.修正... 利用高来流马赫数为3,5,6,7,10的槽道湍流直接数值模拟(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s,DNS)数据,评估和修正经典的参考焓值法.研究表明在高来流马赫数槽道湍流中,经典参考焓值法预测的壁面热流与DNS结果相差很大,需要作适当的修正.修正参考焓值法Ⅰ和Ⅱ的预测结果明显优于经典参考焓值法;并且修正参考焓值法Ⅱ更加适用于高马赫数流动,其壁面热流与DNS结果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同时,修正参考焓值法Ⅱ的普适性在超声速燃烧室隔离段热环境试验中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 槽道湍流 直接数值模拟 参考焓值法
下载PDF
An improved dynamic subgrid-scale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to large eddy simulation of stratified channel flows
13
作者 庄礼贤 +1 位作者 刘难生 陆夕云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2002年第7期888-899,共12页
In the present paper, a new dynamic subgrid-scale (SGS) model of turbulent stress and heat flux for stratified shear flow is proposed. Based on our calculated results of stratified channel flow, the dynamic subgrid-sc... In the present paper, a new dynamic subgrid-scale (SGS) model of turbulent stress and heat flux for stratified shear flow is proposed. Based on our calculated results of stratified channel flow, the dynamic subgrid-scale model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is shown to be effective for large eddy simulation (LES) of stratified turbulent shear flows. The new SGS model is then applied to the LES of the stratified turbulent channel flow to investigate the coupled shear and buoyancy effects on the behavior of turbulent statistics, turbulent heat transfer and flow structures at different Richardson numb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 EDDY simulation (LES) DYNAMIC SUBGRID-SCALE (SGS) model STRATIFIED shear turbulence turbulent channel flow.
原文传递
Effect of rib height on turbulent flow and heat transfer of kerosene in rectangular duct
14
作者 Xian Li Fengquan Zhong Yunfei Xing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7期97-108,I0002,共13页
The coupling effects of rib heights and fluid properties on turbulent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of kerosene flow through the rectangular duct on the ribbed bottom wall are studied numerically in this paper.The numerica... The coupling effects of rib heights and fluid properties on turbulent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of kerosene flow through the rectangular duct on the ribbed bottom wall are studied numerically in this paper.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based on the ten components surrogate model of kerosene and the Reynolds average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re-normalized group(RNG)k-εturbulence model.The turbulent vortex structures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kerosene flowing over rectangular ribs of different heights are obtain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ree dimensional vortices are generated by the ribs,and the vortices alter local flow significantly,leading to both enhanced and reduced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at different locations near the ribs.In addition,it is foun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rib height,the average Nusselt number and the wall friction factor on the ribbed wall also increase.For the present study,the maximum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rate of kerosene flow is 72.16%,and the ratio of rib-to-duct height is 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b height KEROSENE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Turbulent flow
原文传递
高马赫数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5
作者 岳连捷 张旭 +8 位作者 张启帆 陈科挺 李进平 陈昊 姚卫 李飞 王春 陈宏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3-288,共26页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在空间运输和国家空天安全领域具有极高价值,超燃冲压发动机是其核心动力装置.目前飞行马赫数4.0~7.0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日趋成熟,发展更高速的飞行动力技术成为今后临近空间竞争焦点之一.本文对飞行马赫数8.0~10.0...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在空间运输和国家空天安全领域具有极高价值,超燃冲压发动机是其核心动力装置.目前飞行马赫数4.0~7.0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日趋成熟,发展更高速的飞行动力技术成为今后临近空间竞争焦点之一.本文对飞行马赫数8.0~10.0的高马赫数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综述.首先论述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技术,分别包括高焓离解与热化学非平衡效应、超高速气流燃料增混与燃烧强化技术、高超声速燃烧与进气压缩的匹配及工作模态、高焓低雷诺数边界层流动及其控制方法、高焓低密度流动/燃烧的热防护技术,以及高马赫数发动机的地面试验风洞技术.然后,进一步介绍了国内外高焓激波风洞与驱动技术以及国内外典型的地面和飞行试验进展.进而针对推进和热防护的总体性能评估、高马赫数发动机内凸显的高焓离解与热化学非平衡效应、超高速气流燃料增混和燃烧强化技术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及结论,讨论了高马赫数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可行性以及各关键技术的特点.最后进行了总结并对后续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马赫数 超燃冲压发动机 热化学非平衡 超声速燃烧 低雷诺数流动 激波风洞 飞行试验
下载PDF
马赫数10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流动与传热变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雪睿 +4 位作者 岳连捷 张旭 张晓源 张仕忠 李进平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2-120,共9页
针对高马赫数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流动与传热的变化特性,基于考虑燃料/空气混合与燃烧、壁面传热及高温燃气解离效应的一维流动与传热分析模型,定量分析了飞行Ma10工况下解离效应对发动机燃烧室内流参数和性能参数的影响程度。研究结... 针对高马赫数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流动与传热的变化特性,基于考虑燃料/空气混合与燃烧、壁面传热及高温燃气解离效应的一维流动与传热分析模型,定量分析了飞行Ma10工况下解离效应对发动机燃烧室内流参数和性能参数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高温解离对高马赫数燃烧室流动与传热的影响显著。氢燃料当量比0.7时,如果不考虑解离效应,燃烧室推力的计算结果偏高15.3%,壁面传热量偏高13.5%。基于此,本文通过考虑解离效应的理论分析模型研究了Ma10圆形截面燃烧室中氢燃料喷注位置、喷孔数目及燃烧室扩张角对燃烧室流场参数与壁面传热的影响特性,评估了燃烧室推力、壁面摩擦力以及壁面传热量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燃烧室扩张段的扩张角度对燃烧室性能影响较大,喷注位置和喷孔数目的影响比较小。扩张角从1°扩至2°,燃烧室推力增长124.0%,壁面摩擦力减小3.0%,壁面传热量减少7.0%。适当增大燃烧室扩张段的扩张角度可以提高燃烧室推力,同时降低壁面热流和壁面摩擦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理论模型 构型参数 燃烧室性能 壁面传热
下载PDF
高超声速喷管气膜冷却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
17
作者 胡泽英 邢云绯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0-118,共9页
基于雷诺时均方法并结合SST k-ω湍流模型,对空气气膜作用下的马赫数6高超声速喷管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了气膜流量、气膜狭缝几何参数(狭缝高度、台阶厚度)、狭缝流向位置对喷管壁面尤其是喉道热流密度以及对喷管出口气... 基于雷诺时均方法并结合SST k-ω湍流模型,对空气气膜作用下的马赫数6高超声速喷管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了气膜流量、气膜狭缝几何参数(狭缝高度、台阶厚度)、狭缝流向位置对喷管壁面尤其是喉道热流密度以及对喷管出口气流品质的影响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引入气膜可以显著降低喷管尤其是喉道的壁面热流,而气膜对喷管出口气流速度分布的影响很小,对出口温度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当气膜流量仅为主流的3.53%时,喷管喉道热流的降幅达30.1%;增加这一值至14.25%时,喷管喉道热流的降幅升至87.3%。同时,改变狭缝流向位置以及狭缝高度对气膜冷却效率有一定的影响,而改变台阶厚度对冷却效率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喷管 气膜冷却 壁面热流 流场品质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再入飞行器端头烧蚀的耦合计算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龙丽平 韩俊 +2 位作者 万田 田保未 《强度与环境》 CSCD 2021年第2期8-14,共7页
端头烧蚀是超高速飞行器再入过程中非常关心的问题。端头材料在高温高压环境中,因烧蚀其原有气动外形和结构传热边界不断变化,而气动外形和传热边界的变化又反过来影响端头热流、温度分布和烧蚀量。它们之间表现出复杂的强耦合、非线性... 端头烧蚀是超高速飞行器再入过程中非常关心的问题。端头材料在高温高压环境中,因烧蚀其原有气动外形和结构传热边界不断变化,而气动外形和传热边界的变化又反过来影响端头热流、温度分布和烧蚀量。它们之间表现出复杂的强耦合、非线性特征。本文以碳基材料端头帽烧蚀过程为例,发展了端头帽绕流、烧蚀和结构传热耦合计算方法。通过气动、烧蚀和结构热响应计算程序的耦合和迭代,实现了对端头帽再入烧蚀过程的实时动边界模拟,并在飞行试验条件下,得到了与测量数据基本吻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入过程 端头帽 烧蚀 移动边界 多学科耦合计算方法
下载PDF
主动冷却平板型结构件的最高温度及温度分布解析模型
19
作者 胡国豪 陈科挺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38-47,共10页
主动冷却平板型结构件应用广泛,快速评估其温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预测主动冷却平板型结构件的最高温度和温度分布的解析模型.解析模型有三种输入参数,包括热边界条件、材料特性和几何参数.分别讨论了两种热边界条件... 主动冷却平板型结构件应用广泛,快速评估其温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预测主动冷却平板型结构件的最高温度和温度分布的解析模型.解析模型有三种输入参数,包括热边界条件、材料特性和几何参数.分别讨论了两种热边界条件下的求解过程,包括热流密度边界和对流传热边界.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热流密度边界模型(MHF).采用二次函数拟合真实热流密度分布的方法,建立了对流传热边界模型(MCHT).结构件的材料有铝合金和钛合金.结果表明,与数值模型结果相比,该解析模型能够预测最高温度,误差小于4%.该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主动冷却平板型结构件的热防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e structure Active cooling Thermal protection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Analytical model
原文传递
解离效应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与传热的影响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雪睿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39-245,共7页
为了分析高温解离效应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和传热的影响,在超声速流动与燃烧一维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解离效率”的概念,建立了一种对高温燃气解离吸热效应进行量化评估的方法和发动机流动理论分析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日本宇宙航... 为了分析高温解离效应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和传热的影响,在超声速流动与燃烧一维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解离效率”的概念,建立了一种对高温燃气解离吸热效应进行量化评估的方法和发动机流动理论分析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M12-02发动机模型进行了研究,定量分析了解离效应对飞行马赫数12条件下超声速燃烧流动与传热的影响特性。研究表明,高温解离效应使得发动机性能损失明显,损失程度与燃料当量比有关。燃料当量比0.5时,氢燃料发动机、乙烯燃料发动机推力和比冲下降6%左右,壁面总热量减少约4%。当量比增加至1.0时,燃烧室内流温度升高,解离效应显著增强,氢燃料发动机、乙烯燃料发动机推力和比冲的损失增至22%左右,壁面总热量下降约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燃烧 理论模型 解离效应 当量比 发动机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