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切口小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1
作者 郭致飞 赵兵 +7 位作者 吴德俊 李德坤 江涛 王少华 孙锦章 沈杰 王洪亮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19期2965-2968,共4页
目的探讨直切口小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 目的探讨直切口小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0例),对照组给予额颞顶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手术,观察组给予直切口小骨瓣加骨瓣复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术后2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65.70±11.79)min]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242.80±17.4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25.15±1.90)d]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29.95±1.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感染4例,对照组颅内感染12例,观察组颅内感染发生率(20%)低于对照组(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GCS评分观察组为(8.00±1.12)分,对照组为(6.55±1.01)分,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死亡2例,ADL评定为效果良好17例,不良1例,对照组患者死亡4例,ADL评定为效果良好9例,不良7例,观察组患者ADL评定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大骨瓣开颅,直切口小骨瓣开颅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的患者时具有快速解除脑疝、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预后较好、无需二次手术修补颅骨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的较好的手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脑疝 小骨瓣开颅
原文传递
多技术辅助下幕上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8
2
作者 孙锦章 赵兵 +3 位作者 李德坤 谭捷 谢永胜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多技术辅助下切除幕上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幕上胶质瘤手术病人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其中采取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多技术辅助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多技术辅助组)26例,单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显...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多技术辅助下切除幕上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幕上胶质瘤手术病人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其中采取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多技术辅助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多技术辅助组)26例,单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显微镜组)27例。比较分析两组病人的肿瘤定位准确率、手术全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KPS评分等差异。结果多技术辅助组肿瘤定位准确率、肿瘤全切除率及术后3个月KPS评分均明显高于显微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多技术辅助下显微手术切除幕上胶质瘤,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幕上 超声检查 术中 神经导航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颅内血肿的早期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7
3
作者 郭致飞 赵兵 +6 位作者 吴德俊 李德坤 江涛 王少华 孙锦章 沈杰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521-1524,共4页
目的:总结伴有颅内血肿的大脑中动脉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技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颅内血肿的患者手术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18例患者全部一期夹闭责任动脉瘤并清除血肿,术后 CT 血管... 目的:总结伴有颅内血肿的大脑中动脉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技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颅内血肿的患者手术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18例患者全部一期夹闭责任动脉瘤并清除血肿,术后 CT 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复查有2例动脉瘤颈残留复发,术后随访3~50月,按格拉斯哥结果量表(GOS)评定预后,恢复良好12例,中残3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脑内血肿应积极早期显微手术,对于缓解颅内压,防止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临时阻断技术,具备娴熟手术技巧,确保载瘤动脉及分支血管的通畅是手术成功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动脉瘤 破裂 大脑中动脉 脑血管重建术
下载PDF
枕下远外侧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舜尧 程宏伟 +4 位作者 冯春国 徐培坤 李长元 王毅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06-209,共4页
目的研究枕下远外侧入路的显微解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成人尸头标本15例,在显微镜下模拟枕下远外侧入路进行解剖学研究。并采用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切除14例颈交界区肿瘤,其中肿瘤经颈静脉孔完全向颅内发展4例,跨枕骨大孔进... 目的研究枕下远外侧入路的显微解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成人尸头标本15例,在显微镜下模拟枕下远外侧入路进行解剖学研究。并采用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切除14例颈交界区肿瘤,其中肿瘤经颈静脉孔完全向颅内发展4例,跨枕骨大孔进入颈椎上部7例,呈哑铃型生长至颈静脉孔外口处2例,累及颈动脉鞘1例。结果枕下远外侧入路可充分暴露枕下三角、椎动脉区和后组脑神经区。本组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出现暂时性病侧外展神经麻痹1例,面神经不全损害1例,死亡1例,余11例无新增脑神经损害表现;术后均无脑脊液漏发生。13例随访4~70个月,除1例头痛外,余术前脑神经损害均逐渐恢复或代偿;肿瘤复发2例。结论枕下远外侧入路可增加术野,减少对脑干及重要血管神经的牵拉,是切除脑干和高位颈髓腹侧、腹外侧及颈静脉孔区病变的理想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枕下远外侧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解剖学 局部
下载PDF
急性前额部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5
5
作者 谢永胜 孙锦章 +4 位作者 李德坤 吴德俊 郭致飞 赵兵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22-123,共2页
目的总结急性前额部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4例急性前额部开放性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予以清除挫伤脑组织及血肿,去除碎骨片,无害化处理额窦,修补硬脑膜,采取带蒂骨膜瓣和(或)颞肌筋膜重建颅底,骨瓣首选Ⅰ期复... 目的总结急性前额部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4例急性前额部开放性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予以清除挫伤脑组织及血肿,去除碎骨片,无害化处理额窦,修补硬脑膜,采取带蒂骨膜瓣和(或)颞肌筋膜重建颅底,骨瓣首选Ⅰ期复位,部分Ⅱ期行颅骨修补术。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人,无脑脓肿、额窦囊肿、癫癎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例脑脊液漏对症处理后痊愈。Ⅰ期骨瓣复位7例,Ⅱ期颅骨缺损修补17例。术后随访3~12个月,GOS评分4~5分。结论急性前额部开放性颅脑损伤应早期诊断,规范手术,硬脑膜严密缝合与修补、颅底重建能够获得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开放性 颅底重建 颅骨缺损修补术 额部
下载PDF
早期显微手术切除低级别出血性脑动静脉畸形31例报道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兵 +2 位作者 江涛 沈杰 谭捷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5-629,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切除低级别出血性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0月至2015年12月行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31例出血性脑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出血1周内)。所有患者人...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切除低级别出血性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0月至2015年12月行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31例出血性脑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出血1周内)。所有患者人院时经头颅CT血管造影或全脑DSA检查确诊,其中18例患者术中使用超声辅助。术后使用GO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根据其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4~5分)和预后不良组(〈4分),比较2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的差异。术后行全脑DSA或头颅CTA复查,根据术后脑AVM有无残留分成残留组和未残留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术中使用超声的差异。结果31例患者中术后27例预后良好(87.1%)。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中GCS评分〉8分及年轻患者的的比例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例患者中5例患者术后有脑AVM残留(总残留率16.1%)。残留组中Spetzler-Martin分级(SMG)I级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未残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使用术中超声辅助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辅助下早期显微手术治疗低级别出血性脑AvM是安全有效的,能够快速降低颅内压,预防再出血,从而缩短住院日,促进患者更加快速及时的康复。年轻及GCS评分〉8分的患者预后可能较好,SMGI级患者手术全切率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显微外科技术 术中超声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手术切除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畸形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兵 +2 位作者 江涛 沈杰 谭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355-357,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引导下显微手术切除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畸形病例资料,使用术中超声定位和显影病变,辅助设计手术入路与监控切除程度。结果 15例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畸形均全切除,术中超...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引导下显微手术切除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畸形病例资料,使用术中超声定位和显影病变,辅助设计手术入路与监控切除程度。结果 15例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畸形均全切除,术中超声定位病变准确,显影清晰。术后2例病人出现偏瘫加重,经康复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改善。13例病人无明显新发神经功能并发症。结论在手术切除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畸形过程中,术中超声具有精准定位病变,正确指导设计手术入路和实时监控切除程度等特点,能有效保护正常脑组织,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畸形 脑内型 术中超声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可调压分流管在成人外伤性脑积水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赵兵 +6 位作者 吴德俊 李德坤 江涛 王少华 郭致飞 孙锦章 沈杰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1143-1145,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可调压侧脑室-腹腔分流管治疗成人外伤性脑积水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应用可调压分流管对49例外伤性脑积水患者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时期有31例外伤性脑积水患者使用固定压力分流管手术,比较并分析使用这两种分流管的治... 目的探讨使用可调压侧脑室-腹腔分流管治疗成人外伤性脑积水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应用可调压分流管对49例外伤性脑积水患者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时期有31例外伤性脑积水患者使用固定压力分流管手术,比较并分析使用这两种分流管的治疗效果。结果可调压力组首次手术成功率达89.7%,固定压力组首次手术成功率为61.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调压力组出现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3%,固定压力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4.8%,两组间出现硬膜下血肿或积液的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外伤性脑积水患者,可调压分流管能有效提高侧脑室-腹腔分流手术首次手术成功率,并在减少分流过度方面优于固定压力分流管,安全且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脑室腹膜分流术/方法 导管 留置
下载PDF
高血压幕上脑叶出血患者去留骨瓣手术疗效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赵兵 +6 位作者 吴德俊 李德坤 江涛 王少华 郭致飞 孙锦章 沈杰 《安徽医学》 2017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幕上脑叶出血手术保留骨瓣与去骨瓣减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5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幕上脑叶出血患者31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幕上脑叶出血量均超过30 m L。31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 目的探讨高血压幕上脑叶出血手术保留骨瓣与去骨瓣减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5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幕上脑叶出血患者31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幕上脑叶出血量均超过30 m L。31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清除血肿加去骨瓣组(DC组,12例)和单纯清除血肿并保留骨瓣组(HR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GCS评分、术前脑叶出血量、中线偏移程度、手术距发病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预后、运动与认知改善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GCS评分、术前脑叶出血量、中线偏移程度、手术距发病时间、术后运动及认知改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C组住院时间长于HR组,HR组术后3个月的预后优于D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幕上脑叶出血患者,如果手术能够彻底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可能并无必要。保留骨瓣可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骨瓣减压术 高血压 脑叶出血 幕上
下载PDF
联合上颈段经颈静脉孔区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舜尧 程宏伟 +6 位作者 冯春国 徐培坤 李长元 王先祥 王斌 王毅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8-391,446,共5页
目的 研究颈静脉孔区(JF)入路的显微解剖,利用该入路一期切除颅内外沟通型复杂病变.方法 成人尸头标本15例(30侧),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联合上颈段经JF区入路的解剖操作,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对C1~C4上颈段解剖,切除C1横突,游离椎动脉C... 目的 研究颈静脉孔区(JF)入路的显微解剖,利用该入路一期切除颅内外沟通型复杂病变.方法 成人尸头标本15例(30侧),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联合上颈段经JF区入路的解剖操作,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对C1~C4上颈段解剖,切除C1横突,游离椎动脉C1~C2段及水平段;充分切除颈静脉结节、颈静脉突及部分枕骨髁;迷路后切除乳突,显露半规管,轮廓化面神经垂直段,全程暴露乙状窦,打开颈静脉孔;扩大了JF区的显露并测得相关参数,如乳突尖间距枕髁外缘中点为(29.65±3.24)mm;枕髁后缘距舌下神经管内口为(10.10±0.81)mm;颈静脉球距面神经垂直段间距左为(6.8±0.35)mm,右为(4.6±0.33)mm.结论 此入路从多个方向对JF区充分暴露,使面神经、耳蜗、椎动脉、后组脑神经等结构得到保护,术中结合相关解剖参数可很好的完成一期全切JF区颅内外沟通型及延伸到上颈位的病变,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孔入路 上颈段 颈静脉孔 显微解剖
原文传递
Poppen入路手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毅 程宏伟 +2 位作者 王舜尧 冯春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5-348,共4页
目的研究Poppen入路的显微解剖,为利用该入路切除松果体区各种肿瘤提供解剖学指导。方法成人尸头标本15例(30侧),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顶枕开颅Poppen入路的解剖操作,测量相关数据。结果暴露范围在矢状窦和横窦夹角,小脑幕和大脑镰夹角之... 目的研究Poppen入路的显微解剖,为利用该入路切除松果体区各种肿瘤提供解剖学指导。方法成人尸头标本15例(30侧),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顶枕开颅Poppen入路的解剖操作,测量相关数据。结果暴露范围在矢状窦和横窦夹角,小脑幕和大脑镰夹角之内,暴露结构包括枕叶、小脑半球、大脑内静脉、大脑大静脉、基底静脉、小脑上动脉及滑车神经等。大脑内静脉长度为(34.26±5.43)mm,管径为(1.56±0.37)mm;基底静脉长度为(35.41±6.62)mm,管径为(1.42±0.38)mm;大脑大静脉长度为(9.64±4.11)mm,管径为(3.78±1.62)mm。结论 Poppen入路利用了松果体区大脑深静脉系统形成的可供手术操作的5个间隙,同时对小脑上动脉及滑车神经显露良好,避免盲目操作,术中结合相关解剖参数可很好地完成松果体区肿瘤的全切,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腺/解剖学和组织学 松果体瘤 脑静脉 神经解剖学
下载PDF
神经导航辅助下经口咽到下斜坡入路的量化研究
12
作者 程宏伟 +4 位作者 冯春国 徐培坤 李长元 王毅 王舜尧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13-715,共3页
目的将神经导航应用于经口咽到下斜坡入路的量化研究,定量对比分析在经此入路中切开软腭前后对术野的显露最大长度、角度和下斜坡的显露面积。方法在10例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尸头上模拟经口咽入路过程,使用神经导航工具测量并对比常规... 目的将神经导航应用于经口咽到下斜坡入路的量化研究,定量对比分析在经此入路中切开软腭前后对术野的显露最大长度、角度和下斜坡的显露面积。方法在10例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尸头上模拟经口咽入路过程,使用神经导航工具测量并对比常规经口咽入路和扩大经口咽腭入路对术野的显露最大长度、角度和下斜坡的显露面积。结果常规经口咽入路和扩大经口咽腭入路对术野显露最大长度、角度、下斜坡的显露面积分别为(51.9±3.4)mm、(36.7±3.3)°、(490.1±227.2)mm2和(60.7±3.6)mm、(54.1±1.0)°、(745.7±315.8)mm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咽腭入路较常规经口咽入路能够增加术野显露最大长度、角度和下斜坡的显露面积,神经导航辅助下使手术精确、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导航 口咽/解剖学和组织学
下载PDF
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致飞 赵兵 +6 位作者 吴德俊 李德坤 王少华 江涛 孙锦章 沈杰 《安徽医学》 2011年第10期1673-1675,共3页
目的总结采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对40例应用三维塑形钛网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功修补颅骨缺损40个,2例发生皮下积液,平均手术时间约2 h... 目的总结采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对40例应用三维塑形钛网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功修补颅骨缺损40个,2例发生皮下积液,平均手术时间约2 h,塑形钛网和颅骨缺损正确对合,患者及家属对颅骨修补结果 100%满意。结论数字化塑形钛网技术修复颅骨缺损简单、快捷,可节约手术时间,并发症少,塑性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修补 钛网 三维重建塑形
下载PDF
椎管内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锦章 赵兵 +3 位作者 李德坤 郭致飞 沈杰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2期210-210,共1页
患者男,28岁,系“胸痛1年余,下肢麻木无力2个月”入院。患者1年前出现左侧胸背部疼痛,呈持续性伴阵发加重,多在活动时发作,每次数分钟后症状缓解,未进一步检查治疗,2个月前开始出现腰腹部及双下肢、足底麻木,表现为痛温觉减退... 患者男,28岁,系“胸痛1年余,下肢麻木无力2个月”入院。患者1年前出现左侧胸背部疼痛,呈持续性伴阵发加重,多在活动时发作,每次数分钟后症状缓解,未进一步检查治疗,2个月前开始出现腰腹部及双下肢、足底麻木,表现为痛温觉减退,触觉尚可,具体麻木发展方向,描述不清。外院MRI检查发现椎管内多发占位,来我院诊治。病程中有轻度二便障碍,表现为小便难解,大便不易控制。查体:神志清,颈软,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未见黑痣及色素沉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力约5-级,肌张力稍高,双侧乳头水平以下至足底,痛温觉减退,粗触觉尚可,右侧重于左侧,腹壁反射及肛门反射减弱,提肛反射未引出,双膝反射活跃,双侧巴氏征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恶性黑色素瘤 下肢麻木无力 MRI检查 足底麻木 下肢肌力 肛门反射 胸背部疼痛 浅表淋巴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