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9
1
作者 于鹏 刘晓花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17期115-116,共2页
目的研究并分析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前实施硬膜外复合麻醉,对... 目的研究并分析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前实施硬膜外复合麻醉,对照组在术前实施单纯全麻,在手术过程中观察患者多巴胺(DA)、甲肾上腺素(NE)、血浆肾上腺素(AE)浓度变化情况,在手术结束后记录患者拔出导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清醒时间,并记录好患者手术结束后48 h内追加镇痛药情况、不良反应,采取我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AE、DA浓度以及NE浓度均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且观察组中患者拔出导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在术后躁动情况与追加镇痛药物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使用硬膜外复合麻醉方式能够显著缩短患者拔出导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清醒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镇痛药物使用量,该种麻醉方式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麻醉方法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 效果
下载PDF
喉罩全麻通气应用在妇产科临床麻醉中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潘丽芹 《系统医学》 2021年第9期22-24,28,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喉罩全麻通气应用在妇产科临床麻醉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6月于该院收治的13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循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患者。并按照不同分组给予不同通气方法,对... 目的探讨分析喉罩全麻通气应用在妇产科临床麻醉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6月于该院收治的13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循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患者。并按照不同分组给予不同通气方法,对照组采用气管内插管通气,观察组采用喉罩全麻通气,获取两组通气前后的相关数据,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通气前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通气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有明显变化,观察组通气后的收缩压(122.4±9.2)mmHg、舒张压(77.0±6.1)mmHg、平均动脉压(83.4±7.8)mmHg、心率(86.7±10.3)次/min优于对照组通气后的收缩压(143.7±11.6)mmHg、舒张压(95.6±7.8)mmHg、平均动脉压(98.7±8.6)mmHg、心率(110.6±12.5)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3、4.365、6.275、5.332,P<0.05)。观察组的围术期并发症(声音嘶哑、喉痉挛、咽痛、躁动)发生率6.2%小于对照组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1,P<0.05)。结论喉罩全麻通气应用在妇产科临床麻醉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波动不大,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偏低,应用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全麻通气 妇产科手术 临床麻醉
下载PDF
测定血液病患者血浆Venetoclax浓度的HPLC-MS/MS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磊 +1 位作者 李梦 刘红星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3期413-417,共5页
目的建立测定血液病患者血浆Venetoclax浓度的HPLC-MS/MS法。方法患者血浆经甲醇(含内标Venetoclax-d8)沉淀蛋白处理。色谱柱为Ultimate@XB-C18(4.6×50 mm,5μm),柱温60℃。流动相为含0.1%甲酸和2 mmol·L^(-1)乙酸铵的水溶液... 目的建立测定血液病患者血浆Venetoclax浓度的HPLC-MS/MS法。方法患者血浆经甲醇(含内标Venetoclax-d8)沉淀蛋白处理。色谱柱为Ultimate@XB-C18(4.6×50 mm,5μm),柱温60℃。流动相为含0.1%甲酸和2 mmol·L^(-1)乙酸铵的水溶液和含0.1%甲酸的甲醇溶液,流速0.7 m L·min^(-1),梯度洗脱。Venetoclax与Venetoclax-d8质谱检测方式均为电喷雾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同时监测Venetoclax m/z 868.5~321.7(定量离子),Venetoclax m/z 868.5~177.6(定性离子)及Venetoclax-d8m/z 876.6~329.4(定量离子)。以Venetoclax和Venetoclax-d8峰面积比为定量依据,计算血浆Venetoclax浓度。并对该方法进行性能评价。结果Venetoclax在10~2 000 n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三批回归方程进行线性拟合后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0.001 87 X+0.003 15,r=0.996 7;携带污染、重复性、实验室内精密度、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均符合性能验证要求。结论所建立的HPLC-MS/MS方法可准确、灵敏、快速地检测血液病患者血浆Venetoclax浓度,可应用于Venetoclax治疗药物监测及其体内药动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netoclax 治疗药物监测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方法学验证
下载PDF
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环孢素血药浓度异常波动原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磊 +4 位作者 陈佳琦 曹星 王红春 于桐桐 刘红星 《中国药师》 CAS 2021年第5期912-915,共4页
目的:探讨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环孢素(CsA)血药浓度异常波动的原因。方法:采用有限取样点法评估该患者体内CsA暴露量(AUC),通过非房室模型法计算该患者CsA的体内药动学参数。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方法分析影响CsA代谢的... 目的:探讨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环孢素(CsA)血药浓度异常波动的原因。方法:采用有限取样点法评估该患者体内CsA暴露量(AUC),通过非房室模型法计算该患者CsA的体内药动学参数。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方法分析影响CsA代谢的主要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YP3A5和ABCB1基因mRNA表达水平。并结合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结果:该患者夜间达峰时间为8 h(>3 h,日间达峰时间),存在吸收延迟。患者红细胞计数和总蛋白水平偏低,可能是影响CsA体内分布及其与蛋白结合的因素;肝功异常可能影响CsA代谢;肾功能正常,提示CsA排泄正常。患者的CYP3A5(rs776746)、CYP3A4(rs28371759)和ABCB1(rs1045642,rs1128503)均为变异基因型,且CsA血药浓度昼夜变化趋势与CYP3A5和ABCB1 mRNA表达变化一致。结论:该患者CsA浓度异常与患者的血细胞计数、肝肾功及代谢基因突变有关,同时亦可能受基因表达昼夜节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 药动学 药物遗传多态性 昼夜节律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宫颈糜烂微波治疗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潘丽芹 《中国农村卫生》 2021年第14期15-16,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循证护理在宫颈糜烂微波治疗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8例宫颈糜烂患者(均接受微波治疗),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应用循证护理健康教育方法)和对照组(应用常规健康教... 目的:观察分析循证护理在宫颈糜烂微波治疗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8例宫颈糜烂患者(均接受微波治疗),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应用循证护理健康教育方法)和对照组(应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每组均为44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遵医行为(按时复诊、按照医嘱服药以及清洁外阴等)、对疾病知识掌握率。结果:实验组遵医行为(按时复诊、按照医嘱服药以及清洁外阴等)、对疾病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宫颈糜烂微波治疗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宫颈糜烂 微波治疗 健康教育 应用效果
下载PDF
HPLC-MS/MS检测血液病患者体内鲁索替尼血药浓度
6
作者 王磊 +1 位作者 王红春 刘红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目的建立测定血液病患者鲁索替尼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并用于血液病患者鲁索替尼的个体化给药。方法采用同位素内标法,通过含内标(鲁索替尼-d9)的甲醇沉淀蛋白,萃取鲁索替尼,用HPLC-MS/MS分离和测定鲁索替尼... 目的建立测定血液病患者鲁索替尼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并用于血液病患者鲁索替尼的个体化给药。方法采用同位素内标法,通过含内标(鲁索替尼-d9)的甲醇沉淀蛋白,萃取鲁索替尼,用HPLC-MS/MS分离和测定鲁索替尼和鲁索替尼-d9。以鲁索替尼和鲁索替尼-d9峰面积比为定量依据,计算血浆鲁索替尼浓度,并考察其性能。结果鲁索替尼在2.5~250.0 ng/mL内线性关系良好,3个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均≥0.9950,携带污染率、重复性、实验室内精密度、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均符合性能验证要求。结论HPLC-MS/MS可快速、特异和准确地检测血液病患者血浆鲁索替尼浓度,能为临床合理使用鲁索替尼提供用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索替尼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血药浓度
下载PDF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潘丽芹 《中国农村卫生》 2021年第16期22-23,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8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方法)和对照组(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法)... 目的:观察分析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8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方法)和对照组(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法),每组均为39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麻醉优良率、平均麻醉起效时间、平均麻醉用量。结果:实验组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平均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平均麻醉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麻 硬膜外麻醉 子宫肌瘤切除术
下载PDF
单手起床法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潘丽芹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期149-151,共3页
目的观察单手起床法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和实验组(由专科护士训练患者单手起床),每4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 目的观察单手起床法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和实验组(由专科护士训练患者单手起床),每4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护士总满意率、生活状态及护理前后上肢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上肢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明显低于对照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士总满意率(97.8%)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各项生活状态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手起床法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总满意率及上肢功能评分,改善生活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手起床法 乳腺癌 康复护理
原文传递
连续硬膜外麻醉和连续腰麻对下肢骨折手术老年病人循环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刘晓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11期234-234,共1页
分析下肢骨折手术老年病人采用连续腰麻(CSA)、连续硬外膜麻醉(CEA)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本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病人进行观察,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采用CSA,参照组采用CEA,观察两组病人麻醉起效... 分析下肢骨折手术老年病人采用连续腰麻(CSA)、连续硬外膜麻醉(CEA)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本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病人进行观察,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采用CSA,参照组采用CEA,观察两组病人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剂使用量、循环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病人麻醉前后血压变化的组间及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麻醉前后的心率变化不明显(P>0.05);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剂使用量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病人,CSA、CEA都会影响循环功能,但是CSA的麻醉效果更稳定、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老年病人 CSA CEA 循环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