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干燥剂转轮的除湿性能 被引量:6
1
作者 咪咪 邹同华 +1 位作者 严雷 贾贾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41-1845,共5页
以除湿量和除湿性能系数作为评价指标,对3个不同干燥剂转轮的除湿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了处理空气入口温度和相对湿度、处理风速、再生风速、转轮转速以及再生温度对各个转轮的影响,得到了转轮的除湿量和除湿性能系数的变化趋... 以除湿量和除湿性能系数作为评价指标,对3个不同干燥剂转轮的除湿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了处理空气入口温度和相对湿度、处理风速、再生风速、转轮转速以及再生温度对各个转轮的影响,得到了转轮的除湿量和除湿性能系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处理侧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聚苯硫醚(PPS)/PPM各半转轮相比PPS硅胶转轮和PPM分子筛转轮,除湿性能是最好的;PPS硅胶转轮更适用于高湿度工况环境;而处理风速的增大有利于提高PPM分子筛转轮的性能;再生温度从60℃提高到80℃,3个转轮的除湿量和除湿性能系数增大1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轮除湿 硅胶 分子筛
下载PDF
两级转轮除湿空调系统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侯小兵 邹同华 咪咪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4-88,77,共6页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各因素对两级转轮除湿空调系统送风温度、除湿量和制冷量的影响。试验条件为新风温度27~33℃,新风相对湿度50%~70%,再生风入口55~75℃,再生风相对湿度9%,冷热水泵的变频器设置为50 Hz。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送风温度...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各因素对两级转轮除湿空调系统送风温度、除湿量和制冷量的影响。试验条件为新风温度27~33℃,新风相对湿度50%~70%,再生风入口55~75℃,再生风相对湿度9%,冷热水泵的变频器设置为50 Hz。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送风温度影响主次排序为:新风入口相对湿度>新风入口温度>再生风入口温度。各因素对除湿量影响主次排序为:新风入口温度>新风入口相对湿度>再生风入口温度。各因素对制冷量影响主次排序为:新风入口温度>再生风入口温度>新风入口相对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轮除湿 送风温度 制冷量
下载PDF
不同干湿气候区除湿转轮的性能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贾贾 邹同华 +1 位作者 于蓉 咪咪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69,共5页
针对不同干湿气候区条件,分析测试了转轮除湿系统的处理侧、再生侧的风量、再生侧温湿度,转轮转速等因素对除湿性能系数、除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转轮除湿更适用于夏季气候条件下的湿润地区以及半湿润地区,提高再生风量或降低再生空气... 针对不同干湿气候区条件,分析测试了转轮除湿系统的处理侧、再生侧的风量、再生侧温湿度,转轮转速等因素对除湿性能系数、除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转轮除湿更适用于夏季气候条件下的湿润地区以及半湿润地区,提高再生风量或降低再生空气的湿度都可以提高转轮除湿的性能;对于干旱以及半干旱地区,提高再生风量效果要优于降低再生空气的湿度。研究结果为不同地区转轮运行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轮除湿 除湿性能系数 性能分析 气候区
下载PDF
转轮除湿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咪咪 邹同华 +1 位作者 于蓉 韩雨松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2015年第4期480-484,488,共6页
为研究除湿转轮的除湿性能,对其一个微通道建立二维、双扩散模型,模拟计算处理空气和再生空气入口参数对处理空气出口温度和含湿量的影响,得到各入口参数对出口空气温度和含湿量的影响曲线。结果表明:出口空气温度随着处理空气入口温度... 为研究除湿转轮的除湿性能,对其一个微通道建立二维、双扩散模型,模拟计算处理空气和再生空气入口参数对处理空气出口温度和含湿量的影响,得到各入口参数对出口空气温度和含湿量的影响曲线。结果表明:出口空气温度随着处理空气入口温度和相对湿度、再生空气入口温度和再生风量的提高而增大:出口空气含湿量随着再生风量、再生空气入口温度的提高而减小。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二者趋势相同,温度的最大误差为7.5%,含湿量的最大误差为11.1%。这为除湿转轮的优化运行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轮除湿器 数值模拟 实验 变化趋势
原文传递
空调系统冷冻油充注效率研究
5
作者 咪咪 黄茂科 +2 位作者 刘建东 邱小庆 徐应 《家电科技》 2021年第S01期206-208,共3页
注油结构是制约空调系统真空注油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为研究三种常用注油结构的优劣性,采用试验方式分析测试了空调系统真空注油全过程中时间和压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截止阀和内螺纹注氟嘴形式的注油结构冷冻油充注效率较高;截止阀... 注油结构是制约空调系统真空注油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为研究三种常用注油结构的优劣性,采用试验方式分析测试了空调系统真空注油全过程中时间和压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截止阀和内螺纹注氟嘴形式的注油结构冷冻油充注效率较高;截止阀在安装/拆除接头等准备工作上所需时间普遍比注氟嘴多;真空注油的三个过程均会导致系统内部压力升高,影响后工序的实施效率。综合考虑冷冻油充注时间、操作效率和冷冻油灌注后系统压力回升因素,内螺纹注氟嘴为真空注油结构的最优选择。研究结果为空调系统注油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油 注油结构 压力 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