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鄠邑公输堂建造年代的重新认识
1
作者 朝晖 《博物院》 2024年第1期50-60,共11页
公输堂在1957年被发现之初,定为“建于明代永乐年间”。这一说法存在明显不合理之处。从其信仰与创教人生卒看,与这种说法矛盾。根据村民的宗族历史,建筑的硬山顶、斗拱形制等方面亦可进一步反证。据传公输堂原有记事木牌记“嘉靖年建造... 公输堂在1957年被发现之初,定为“建于明代永乐年间”。这一说法存在明显不合理之处。从其信仰与创教人生卒看,与这种说法矛盾。根据村民的宗族历史,建筑的硬山顶、斗拱形制等方面亦可进一步反证。据传公输堂原有记事木牌记“嘉靖年建造”,通过建筑本身的图像艺术,以及嘉靖皇帝崇信道教的史实等,均能证明此说是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远宫 建造年代 嘉靖 图像艺术
原文传递
“中国画”与“日本画”的概念命名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朝晖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8-146,共9页
中国、日本的文化渊源深厚,民族绘画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伴随着两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也产生了作为"国画"的"日本画"与"中国画"概念,二者都是在国粹主义思想背景下,作为对抗西方绘画的文化策略,代表着... 中国、日本的文化渊源深厚,民族绘画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伴随着两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也产生了作为"国画"的"日本画"与"中国画"概念,二者都是在国粹主义思想背景下,作为对抗西方绘画的文化策略,代表着对民族身份的自我确认。在两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日本画"与"中国画"概念结构也发生着相应的演变。本文即在这样的语境中,比较两个概念的历史背景、内涵结构以及社会意义,分析彼此的相似性与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结构 中国画 日本画 近代国家观念 社会意义 现代化进程 文化渊源 民族绘画
原文传递
“山水”与“风景”的合流——以吴冠中艺术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朝晖 《中国美术研究》 CSSCI 2018年第4期155-164,共10页
进入现代社会,由于画家主体构成的改变,以及社会文化环境迥异,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也面临艺术变革。吴冠中同时进行油画和水墨的"水陆兼程"创作,表现出两个模式,即油画和水墨之间的"直译",在"风筝不断线"观... 进入现代社会,由于画家主体构成的改变,以及社会文化环境迥异,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也面临艺术变革。吴冠中同时进行油画和水墨的"水陆兼程"创作,表现出两个模式,即油画和水墨之间的"直译",在"风筝不断线"观念引导下"意造"。吴冠中"移花接木"和李可染"采一练十"的写生实践,体现了风景画与山水画观念的融通。在当代中国艺术家的实践中,山水画和风景画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观念,彼此影响,相互实现,给中国艺术带来新的创作思想和观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冠中 山水画 风景画 水墨 油画 合流
原文传递
宗达、光琳与近代日本画的装饰性 被引量:3
4
作者 朝晖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8-89,共2页
日本江户时代出现的俵屋宗达和尾形光琳的画风习惯上被称为宗达·光琳派,是大和绘系绘画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日本绘画装饰性的重要起源。本文从"装饰"词源的产生开始,系统地分析了宗达·光琳画风的形成与演变,探讨其... 日本江户时代出现的俵屋宗达和尾形光琳的画风习惯上被称为宗达·光琳派,是大和绘系绘画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日本绘画装饰性的重要起源。本文从"装饰"词源的产生开始,系统地分析了宗达·光琳画风的形成与演变,探讨其对明治时代日本美术院"朦胧体"风格,以及对大正时期日本画以样式化为主的装饰性和平面性画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饰性 宗达·光琳派 朦胧体 新古典主义 样式化
原文传递
论中国现当代绘画中的“陕北人”艺术形象
5
作者 朝晖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5期97-102,共6页
在中国现当代艺术话语体系中,“陕北”是一种超越地域且具社会化意义的文化意象,而“陕北人”也具有特定的文本象征性涵义。从20世纪中期后,中国艺术表现中出现了众多不同形式的“陕北人”形象,因为艺术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观念不同,... 在中国现当代艺术话语体系中,“陕北”是一种超越地域且具社会化意义的文化意象,而“陕北人”也具有特定的文本象征性涵义。从20世纪中期后,中国艺术表现中出现了众多不同形式的“陕北人”形象,因为艺术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观念不同,从而形成了中国现当代绘画中“陕北人”图像谱系。通过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以此为脉络,去认识和讨论中国艺术的过去历史和当下发展,以及未来激变中的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黄河 革命 人民 民族根性 绘画
下载PDF
祁村宫的宗教文化和仝姓宗族迁移 被引量:4
6
作者 朝晖 《唐都学刊》 2020年第3期83-93,共11页
祁村宫为明代民间宗教的法堂,所宗李金祖的“圆顿正教”,与“圆顿教”为一类,属于明代魏希林的圆顿教一系。魏希林受李金祖的影响,把这一支系的圆顿教发扬光大。其教义比较保守而循规蹈矩,不参与现实政治。祁村宫的民间信仰有泛神化的特... 祁村宫为明代民间宗教的法堂,所宗李金祖的“圆顿正教”,与“圆顿教”为一类,属于明代魏希林的圆顿教一系。魏希林受李金祖的影响,把这一支系的圆顿教发扬光大。其教义比较保守而循规蹈矩,不参与现实政治。祁村宫的民间信仰有泛神化的特征,主要意在追求日常修行劝善的需要,体现出一种世俗化和现世情怀,是人们善良心愿的精神寄托。宫内的五副对联,表现了佛道教义的综合性意涵。祁村宫原貌的建筑群,既是供奉李金祖的法堂,又是迁移故土的乡民安放宗祖的神庙。建造它的用意就是借助民间宗教方式,凝聚氏族的声望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输堂 源远宫 圆顿正教 白阳三会 仝姓 宗族迁移
下载PDF
“三教圆融”的世俗想象——鄠县源远宫彩画图像与文化心理解读 被引量:2
7
作者 朝晖 《中国美术研究》 2022年第3期34-42,共9页
宋元到明清时期三教圆融的社会环境,使民间宗教的诸神信仰更为显性,影响愈为广泛。在民间信仰的世界中,丛林与世尘并不是矛盾两极,而是可以自由栖居的精神幻想。源远宫彩绘杂糅三教的构思,是通过世俗性解释,结合新情境对儒释道思想进行... 宋元到明清时期三教圆融的社会环境,使民间宗教的诸神信仰更为显性,影响愈为广泛。在民间信仰的世界中,丛林与世尘并不是矛盾两极,而是可以自由栖居的精神幻想。源远宫彩绘杂糅三教的构思,是通过世俗性解释,结合新情境对儒释道思想进行的自我调适与内在转化。佛教信仰的“极乐世界”和民间宗教的“真空家乡”义谛,以“受苦人”作为话语中介,成为源远宫信众的精神救赎与心灵归宿。民间文化研究应具有“本土契合性”,即强调主位的研究立场,以探求民间文化的原本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输堂 民间宗教 儒释道 世俗化 文化心理 本土性
原文传递
从《潇湘八景》看近代日本水墨画的衍变 被引量:1
8
作者 朝晖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62-69,共8页
中国水墨画从奈良时代传入日本,以《潇湘八景》为例,演示出一部微观的艺术发展史。以桥本雅邦、横山大观、横山操、中村正义所作的《潇湘八景》为代表,呈现出近代日本水墨画从"移植""生长"到"变异""... 中国水墨画从奈良时代传入日本,以《潇湘八景》为例,演示出一部微观的艺术发展史。以桥本雅邦、横山大观、横山操、中村正义所作的《潇湘八景》为代表,呈现出近代日本水墨画从"移植""生长"到"变异""转化"的历史衍变,显示了在不同文化背景和时空环境下,《潇湘八景》这一艺术母题在流传、嬗变中,发生的"转译与变化"。日本水墨画《潇湘八景》艺术风格由"渐"到"变"的过程,给我们观照艺术史呈现了另一视角,对中国艺术也具有"当下文化研究"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画 日本画 潇湘八景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日本绘画装饰性的谱系 被引量:1
9
作者 朝晖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53-58,共6页
日本美术的"装饰"词源,始于近代对西方美学的翻译。日本绘画的装饰性发端于装饰古坟时期,经历了佛画、装饰经、绘卷物、障壁画以及琳派艺术等阶段,影响到近代浮世绘和"日本画"的形成和发展。直至"二战"后... 日本美术的"装饰"词源,始于近代对西方美学的翻译。日本绘画的装饰性发端于装饰古坟时期,经历了佛画、装饰经、绘卷物、障壁画以及琳派艺术等阶段,影响到近代浮世绘和"日本画"的形成和发展。直至"二战"后,装饰性依然是日本画重要的基本特征。文中通过对不同时期,日本艺术装饰性特征演进的分析,梳理出日本绘画装饰性的谱系,并且从社会结构、文化观念和地理环境方面,解释装饰性特质形成和日本国民性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饰性 古坟 大和绘 琳派 日本画 国民性
下载PDF
读《内蒙古当代草原画派》的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朝晖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52-153,共2页
在当代文化生态和社会环境下讨论画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信息化时代的各种交流,人类现代生活方式不断趋于同质性,以及在国内代表国家主义话语的美协体制,统合不同地域的美术展览形式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现实的影响力就是在不... 在当代文化生态和社会环境下讨论画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信息化时代的各种交流,人类现代生活方式不断趋于同质性,以及在国内代表国家主义话语的美协体制,统合不同地域的美术展览形式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现实的影响力就是在不断地消解着画派的特性,或者是让其变得更具不确定性。然而即便如此,对当代社会的画派研究也是有意义的。从语言学的认知角度来说,概念域存在模糊性和典型性。概念域的模糊性就是在对典型性进行的分析中,我们会看到自然范畴中所包含的范畴化总是在范畴的边缘存在着模糊性。那么,“内蒙古当代草原画派”的主题既可以归入风格美术的范畴,也可以归入地域美术的范畴,这主要取决于进行范畴归类的艺术史研究者认知倾向。不论何种方式的研究,都会让问题讨论更具有言说的具体性,增加其在一定时空范围和文化语境下的深入理解。《内蒙古当代草原画派》(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一书,即是这样的研究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原 画派 著作 评论
下载PDF
“农民画”的历史宿命——以户县农民画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朝晖 《民艺》 2018年第3期23-28,共6页
艺术史上讨论绘画形式,可以题材论,如宗教画、历史画;以表现材料论,如油画、水彩;以民族审美属性论,如中国画、日本画;以艺术风格论,如印象派绘画、抽象主义绘画;以艺术发生类型论,如文人画,宫廷绘画,民间绘画。我们单从题... 艺术史上讨论绘画形式,可以题材论,如宗教画、历史画;以表现材料论,如油画、水彩;以民族审美属性论,如中国画、日本画;以艺术风格论,如印象派绘画、抽象主义绘画;以艺术发生类型论,如文人画,宫廷绘画,民间绘画。我们单从题材内容说,艺术史上有大量的乡土民俗题材作品,出现了许多因此闻名的画家。人们会想起荷兰的勃鲁盖尔、法国的米勒以及中国的赵望云、罗中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画 农民画 户县 宿命 抽象主义绘画 题材内容 印象派绘画 艺术史
原文传递
源远宫与全真教的文化渊源 被引量:2
12
作者 朝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42-50,共9页
源远宫是明清时期陕西鄠县一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民间秘密宗教场所。“王重阳收徒郝大通”等彩画内容是其具体表现。源远宫古建彩画展示了民间宗教文化的包容性,它带有浓重的全真教文化印记,这和元明时期全真教在北方一带的影响... 源远宫是明清时期陕西鄠县一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民间秘密宗教场所。“王重阳收徒郝大通”等彩画内容是其具体表现。源远宫古建彩画展示了民间宗教文化的包容性,它带有浓重的全真教文化印记,这和元明时期全真教在北方一带的影响有关。明世宗崇信道教的史实,为今天解开源远宫建造之谜带来启发。研究对于源远宫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学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鄠县 祁村 公输堂 彩画 全真教 三教合一
下载PDF
鲁迅情结的悖论——认识一个进入艺术史的吴冠中
13
作者 朝晖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60-162,共3页
吴冠中的"鲁迅情结"和同时代许多人相似。从表面的艺术风格看,吴冠中艺术隐含着一个悖论:他后来的艺术面目恰恰背离了鲁迅所倡导的美术道路。吴冠中的艺术肯定不是以主题内容和艺术方式来反映现实社会,而是以画家的创作行为... 吴冠中的"鲁迅情结"和同时代许多人相似。从表面的艺术风格看,吴冠中艺术隐含着一个悖论:他后来的艺术面目恰恰背离了鲁迅所倡导的美术道路。吴冠中的艺术肯定不是以主题内容和艺术方式来反映现实社会,而是以画家的创作行为和艺术态度介入现代文化和现实问题的。吴冠中在20世纪80年代倡导的"形式美",超越了单纯审美的意义,而具有一种语言批评和思想启蒙力道。吴冠中艺术始终介于传统与现代,革新与守护的矛盾状态,影响了他艺术探索的纯粹性和深度。吴冠中艺术所辐射的诸多思考,是其艺术具有无法复写的人文涵义之所在,同样也是当下中国艺术在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社会功能 革命文艺 唯美主义 语言批判 政治力
下载PDF
西安鄠邑什王村村名由来
14
作者 朝晖 《寻根》 2022年第3期99-103,共5页
西安市鄠邑区原名县、户县。当地的苍游镇什王村是国家级“非遗”——北乡迎城隍民俗的发祥地之一。民间传说城隍爷(纪信将军)是县北纪家庄人。纪家庄相传在今什王村东北,已无存,有说在20世纪50年代前这里还可以看到纪家庄废墟。而城隍... 西安市鄠邑区原名县、户县。当地的苍游镇什王村是国家级“非遗”——北乡迎城隍民俗的发祥地之一。民间传说城隍爷(纪信将军)是县北纪家庄人。纪家庄相传在今什王村东北,已无存,有说在20世纪50年代前这里还可以看到纪家庄废墟。而城隍婆(纪信夫人)据称就是什王村人。因此当地遗存一个有意思的民俗:北乡迎城隍只有轮流到了什王村,城隍婆轿子是走在城隍爷的前面,算是特别的礼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隍 纪信 北乡 民间传说 民俗 发祥地
原文传递
鄠县什王村胜光寺铁钟铭文述略
15
作者 朝晖 《常州文博论丛》 2021年第1期155-162,共8页
胜光寺铁钟铸造于明代弘治十一年,有铭文两千余字,铭文内容是记录方圆一带信众为铸钟捐款布施的名单。铭文用字有几类情况:其一,繁体字或异体字;其二,民间用字的省笔或加笔;其三,古今相同的笔画简写。这些铭文作为宝贵的民间实物档案,... 胜光寺铁钟铸造于明代弘治十一年,有铭文两千余字,铭文内容是记录方圆一带信众为铸钟捐款布施的名单。铭文用字有几类情况:其一,繁体字或异体字;其二,民间用字的省笔或加笔;其三,古今相同的笔画简写。这些铭文作为宝贵的民间实物档案,对于考察明代早中期,汉字在民间社会的演变,以及相关的方志历史问题研究,了解明代西安地区的官职、习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光寺 铭文 字体 村名 姓氏 官职
原文传递
卷舒纵横气 俯仰天地风--萧仁征的现代水墨画
16
作者 朝晖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8年第5期50-55,共6页
中西方艺术在20世纪的迎面相遇,又一次成为人类新文化诞生的契机。例如,无论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中蕴含的东方因素,或者是在中国传统绘画领域,张大干晚年所醉心的泼彩山水,都预示着中西文化走出自身循环,迈向一种更为多元和交... 中西方艺术在20世纪的迎面相遇,又一次成为人类新文化诞生的契机。例如,无论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中蕴含的东方因素,或者是在中国传统绘画领域,张大干晚年所醉心的泼彩山水,都预示着中西文化走出自身循环,迈向一种更为多元和交错的时空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水墨画 天地 表现主义艺术 中国传统绘画 20世纪 西方艺术 东方因素 中西文化
原文传递
秦腔《下河东》“三十六哭”本事及文化语意
17
作者 朝晖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05-111,共7页
传统戏《下河东》因其“三十六哭”唱段的典型性,对秦腔具有不可代替的精神象征意义。“三十六”“四十八”“七十二”,作为蕴含特定语意的吉数,因此这种句数形式唱词,也寄托了民众一种美好真纯的精神向往。秦腔传统剧目多取材于明清时... 传统戏《下河东》因其“三十六哭”唱段的典型性,对秦腔具有不可代替的精神象征意义。“三十六”“四十八”“七十二”,作为蕴含特定语意的吉数,因此这种句数形式唱词,也寄托了民众一种美好真纯的精神向往。秦腔传统剧目多取材于明清时期通俗文学的杂史、话本、演义等,还有的直接源自民间说唱等口头文学方式,内容是戏曲说唱艺术体系中独有的。传统戏的唱词程式是在长期艺术传播中积累而形成,具有一定自律性。古典的戏曲艺术不仅体现了传统社会的俗文化在当代民间生活的文化遗存,也构建着今天中国社会文化的丰富性和多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 下河东 三十六哭 吉数 本事 俗文化
下载PDF
“中国画”是工具界限、美学界限?—由全国美展作品“抄袭”照片说起
18
作者 朝晖 《书画世界》 2020年第7期32-35,共4页
如果只是简单地复制和放大"画照片",会丧失绘画作品应该具有的语言深度。今天重新定义中国画,其语言结构应该是多元化的。全国美展倡导的中国画价值观念和传统中国画的品评要素不是同一意义系统。目前的展览制度突出"题... 如果只是简单地复制和放大"画照片",会丧失绘画作品应该具有的语言深度。今天重新定义中国画,其语言结构应该是多元化的。全国美展倡导的中国画价值观念和传统中国画的品评要素不是同一意义系统。目前的展览制度突出"题材选择"的重要性,这是全国美展发展和提升的瓶颈。全国美展应该回归学术性和美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照片 工笔画 题材 展览
下载PDF
从“历史画争论”看历史画创作的主体性处境——以《流民图》《转战陕北》为个案
19
作者 朝晖 《西部学刊》 2019年第7期117-121,共5页
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的"历史画争论"事件,所争论的是历史画创作应该以"历史"为优先或者"画"为优先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围绕绘画艺术的"功能主义"和"艺术价值"的讨论。近代以来,许多民族... 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的"历史画争论"事件,所争论的是历史画创作应该以"历史"为优先或者"画"为优先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围绕绘画艺术的"功能主义"和"艺术价值"的讨论。近代以来,许多民族国家都出现过对历史画创作的倡导,这种现象往往和某一特定时期所强调的国家主义(国体)认同相关。以《流民图》《转战陕北》为例,因为时代背景不同,历史画的"叙事意义"会淡化,而"艺术价值"逐渐成为了文本解释中的主要内容。中国当代历史画创作,应该突破一般层次的"事件图解",追求艺术语言层面的深度探索,从中体现历史画创作的主体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画 争论 主体性 国家认同 艺术价值
下载PDF
对李步渼晚年书画艺术的再认识
20
作者 朝晖 《陕西国防职教研究》 2020年第4期34-37,共4页
李步渼(1936-1998年)陕西户县人。不觉先生故去,已经二十二年。他生前自现今的西安美术学院附中、大学,求学六年。之后主要履历:先于苏州丝绸工学院从事教学工作,计十六年,亦为该校美术专业早期创建人之一。后因“文革”避禍,蟄居故里,... 李步渼(1936-1998年)陕西户县人。不觉先生故去,已经二十二年。他生前自现今的西安美术学院附中、大学,求学六年。之后主要履历:先于苏州丝绸工学院从事教学工作,计十六年,亦为该校美术专业早期创建人之一。后因“文革”避禍,蟄居故里,于户县文化和教育系统工作,逾二十年。李氏生平潜心治学为艺,今天他的艺术逐渐受到更多人的瞩目。李步渼早年从业于工艺美术领域,后终生寄情书画,专精艺术鉴赏、嗜好收藏。其性格诙谐而外向,晚年行事怪诞。而李氏一生博学多识,求学细微谨慎,对待工作极为认真。尤其在苏州及户县期间,积极投身艺术教育,可谓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艺术 艺术鉴赏 工艺美术 美术专业 美术学院附中 创建人 陕西户县 下自成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